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_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 总结

tamoadmin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世界地理三大知识点列举 进入高三,为方便考生更加全面的复习地理知识,为大家收集了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供复习备考,欢迎参考!   一、描述某地位置特点:  ①纬度位置(高纬?中纬?低纬?) ②海陆位置  ③相对位置(与该地著名地理事物的关系)   二、气候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 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 ? 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

1.高考世界地理三大知识点列举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_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 总结

 进入高三,为方便考生更加全面的复习地理知识,为大家收集了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供复习备考,欢迎参考!

  一、描述某地位置特点:

 ①纬度位置(高纬?中纬?低纬?) ②海陆位置

 ③相对位置(与该地著名地理事物的关系)

  二、气候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 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 ? 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 ④日照长短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地形地势(海拔?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 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高于海洋)

 ⑤洋流 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 ②洋流 ? ③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 ④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⑤ 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决定热量) ? ②大气环流(降水)

 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

 6.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②下垫面A.海陆位置(海陆热容量差异) B.地势高低(H上升,T差下降)

 7.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原因

 ①大气状况 ?②海陆位置(热力性质差异) ?③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植被类型) ④纬度

 8.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昼长大于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多 ? ②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且受寒潮影响大

 9.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因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

 故获得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②南方雨季长,云雾多

 10.影响吐鲁蕃盆地夏季炎热,形成高值中心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夏季增温快②海拔低,气温高③山地环绕,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④气候干旱云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⑤焚风影响

 11.云贵高原少受冬季风影响的因素

 ①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②北面东西走向的山脉(如:秦岭)的隔挡 ③高原地形,地势高

 12.长江流域“三江大炉”的形成因素

 ①地处河谷地带,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②位于夏季风背风坡,且气流下沉增温 ③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增温比较快 ④7、8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伏旱) ⑤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强

 13.台湾火烧寮年降水量全国第一的影响因素

 ①位于山坡迎风坡,夏季受东南季风和台湾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②冬季,东北季风经过海洋表面温度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降水丰富

 14.吐鲁蕃盆地中托克逊年降水量全国最少的影响因素

 ①深居内陆,海洋气流难以到达 ?②地形闭塞,山地环绕,水汽难以进入

 15.气候非地带性分布影响因素

 ①地形起伏 ②洋流 ③海陆分布

 16.影响暴雨形成的因素:

 ①源源不断水汽供应 ?②强烈上升气流 ?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17.俄罗斯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因素分析

 ①纬度位置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北临北冰洋,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大

 ③大部分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冬季气温低

 18.上扬斯克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海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冬季大陆降温快

 ③大气环流:受极地寒流气流影响大

 ④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地形呈“马蹄形”向北开口,使南下的寒冷空气堆积

 19.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东南信风影响,气流下沉,盛吹离岸风,降水少

 ②秘鲁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20.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狭长的原因

 ①地形:安第斯山脉影响 ?②洋流:秘鲁寒流减温减湿

 21.南极洲成为世界“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高,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②地势高,气温 ③冰雪黑覆盖、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极强

 ④南纬400~600的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风壁”,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进行热量交换

 ⑤西风漂流,南极环流阻碍了高纬地区海水与中低纬地区海水进行热量交换

 22.影响南极洲降水的因素

 ①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②气温很低,蒸发微弱,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空气干燥

 23.判断海洋性、大陆性的依据

 ①降水量多少和季节变化情况 ②气温年较差大小 ③最高、最低月均温出现月份

 24.气候特点描述:

 ①气候类型 ?②气温(高低?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③降水(年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年际变化特点)

 ④气温与降水的组合关系(尤其季风,加“雨热同期”)

 ①地形类型(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②地势(起伏大小,海拔高低,倾斜方向)③地形区名称

 ④地型组合(大范围区域才讲)⑤地势倾斜方向(由河流流向来判断)

 25.云贵高原气温低于周围地区的原因:

 ①地势高,气温低;②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影响

 ③位于来自印度洋、太平洋的夏季风迎风坡、大气中含水量丰富,云层较厚,

 对太阳辐射削弱能力强,气温较低

 ④云贵高原上湖泊众多,植被好,对气候调节作用明显,气温也较低

 26.回归沙漠带上“绿洲”(23°26′穿过我国的东南部)形成因素

 ①海陆位置 ?②气候和降水 ③台风影响

  三、地形地质

 1.地形特点的概括

 ①地势(高?低?倾斜?起伏?) ②海拔 ③地形的种类、分布 ?④地形的组合状况,组合结构

 等高(值)线分布特点:①疏密 ②走向③数值变化方向④弯曲程度及方向⑤高值、低值中心

 2.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变质作用(褶皱、断层内力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3.吐鲁蕃盆地、哈密盆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4.伊犁河谷的形成原因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形成②伊犁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5.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结合处,由两大板块碰撞而成断裂带

 ②外力:雅鲁藏布江侵蚀而成

 6.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横断山区峡谷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上升 ?②外力:河流侵蚀下切

 7.横断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

 ②外力: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水侵蚀和河流切割作用强

 8.台湾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而成

 9.影响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

 ①地震本身的震级和震源深度 ②震中距大小

 ③地质构造情况(断层发育?) ? ④地面建筑物抗震程度

 10.华北平原的成因

 ①内力:地壳下沉 ?②外力:海河、黄河、淮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1.西北山麓、太行山山麓冲积扇的成因

 外力: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地,在山前由于流速减慢,大量沙石堆积而成

 12.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 ?②外力:汾河,渭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3.多地震的影响因素

 ①板块边界附近 ?②两大火山地震带上

 14.褶皱与地形:褶皱初期:向斜成谷,背斜成山;后期由于内、外力作用,背斜顶部守张力易破碎,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变得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断层与地形:地垒形成块状山,如泰山、庐山、华山;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

 15.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湖水外泻而成.

 16.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17.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四、水文(河流和湖泊)

 1、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枯水期

 2、河流水系特征: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河道弯曲状况、水系形状(扇形、树状、羽状、向心形等);

 支流多少,

 3.河流流量的影响因素:

 ①河水的补给(降水量多少)(冰雪融水多少) ②流域面积③支流多少④人类活动

 4.河流径流的调节因素:①水库、湖泊的调节②森林等植被的调节③梯田、平整后土地的调节

 ④河流支流的调节(水系的调节)⑤地下水调节

 5.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

 自然原因:地形与流速、水量及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

 社会原因:流经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密度、经济发展水平

 6.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7.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 ?②洋流 ③陆地气候

 8.海水盐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气候、纬度) ②洋流(暖流经过:盐度高;寒流经过盐度低)

 ③结冰、融冰 ④河流径流的注入 ? ⑤与外界海水交换状况(海域是否闭塞)

 9.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钱塘江观潮)

 ①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 ②气象条件(风向)

 ③天文条件(日、月、地位置)初一、十五为天文大潮

 10.影响水资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大小) ? ②水循环活跃程度

 11.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①大陆架:海水深浅及获得阳光多少 ②径流(淡水河流):营养物质多少

 ③纬度:温带水域 ④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12.影响沼泽形成的因素

 ①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易积水,排水不畅

 ②气象条件: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表积水

 ③水源条件:河流水,高山冰雪融水、河流凌汛、泛滥造成地表水在洼地聚集

 ④地质条件:地下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⑤人类活动

 13.凌汛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气温低于0℃,有结冰现象 ?②河流由低纬向高纬流

 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影响垂直带谱的因素:①纬度、 ②山体的相对高度

 2.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①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复杂 ?②南北坡相同自然带在分布上,南坡海拔比北坡低

 ③南坡基带为森林,北坡为高山草甸草原 ?④南坡积雪冰川比北坡海拔低

 3.造成上述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南坡比北坡纬度低,基带海拔低,相对高度大 ②南坡为向阳坡,北坡为背阳坡

 ③南坡面向印度洋,受季风影响,降水比北坡丰富

 4.影响雪线高低的决定因素:

 ①气温:纬度,向阳坡,背阳坡,T上升,雪线越高

 ②降水:海洋性(气候湿润→雪线下降)

 大陆性(气候干旱→雪线上升)迎风坡→雪线下降 ?背风坡→雪线上升

高考世界地理三大知识点列举

也许你会笑我傻笑我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多得是,干嘛为了一本书而沉醉?而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我爱书,我就是爱书。以至于只要沉醉在书海的世界里,我就身不由己,不由自主的陷进了这个世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三地理 笔记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1

一、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自然灾害)、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 种植 历史、工业基础等。

以我国东北三江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

自然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政策支持。

注意:一般而言,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地方具有地形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或有灌溉水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扶持等有利条件。但就气候而言,降水多的低纬地区往往具有水热条件好的优势,降水少的地方往往具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优势。

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分析还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等。

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西北: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资源不足。 华北:土壤盐碱化、水资源不足。

黄土高原、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脉:森林锐减。 洞庭湖、三江平原等:湿地减少。

我国不同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北方:旱涝、寒潮、沙尘暴、大风等; 南方:旱涝、台风、暴雨等;

西南:旱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发展灌溉农业的决定性条件。如我国西北地区。

● 纬度高,热量不足,如我国东北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我国青藏高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夏季炎热干燥或全年降水少,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 地形影响农业类型:平原发展种植业,山地、高原发展林牧业。平原地区有利:地形平坦,利于耕种;不利:不利于排水,易涝。

● 土壤影响农业产量: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山地地区,地形坡度大,土层薄;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红壤呈酸性,适宜茶树生长。

● 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高,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较低。

● 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随着城市的发展,农民改粮食作物为种植花卉、蔬菜、瓜果,发展乳畜业等,主导因素是市场。

● 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 提高单产的主要途径:发展科技,培育良种;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会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水漫灌导致土地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大量施用农药导致土壤污染。

三、区域农业可持续的 措施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科技,提高单产;培育良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2

第二讲 农业地域类型

一、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2、区位条件:

有利: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 经验 丰富;有喜食稻米的习惯,需求量大。不利:季风气候,旱涝频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3、生产特点:(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水利工程量大、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的地区)。

2、作物:小麦、玉米(旱作作物)

3、区位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支持;科技发达(发达国家)。

4、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

三、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2、区位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3、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给我们的启示: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培育良种牛。

四、乳畜业

1、分布:西欧、新西兰、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2、区位条件:气候温凉、潮湿,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草场面积广阔;城市、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3、生产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

五、混合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当)

1、典例: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2、生产对象:种植小麦和牧羊;

3、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合理安排农作时间;对市场的适应性性强。

4、我国的混合农业典例是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3

第三讲 工业区位选择

(二)工业区位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工农业基础。

环境条件: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

以上海或长三角工业发展条件为例:

有利:临江靠海,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扶持;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科技水平高;工农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不利:矿产资源和能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

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还具有产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人才缺乏,经济腹地狭小等劣势。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具有能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等共性问题。此外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西北地区科技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等。

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4

第四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生产上的联系(即投入—产出的联系,如老工业区);

空间上的联系(即共用基础设施,我国许多经济开发区就是这种情况)

2、工业集聚:

意义:①共用基础设施 ②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③降低运费和能耗 ④最终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二、工业扩散与产业转移

1、目的: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资源、市场等),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有利于缓解原工业区的用地紧张,减轻环境污染。

2、扩散规律:发达地区往往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至欠发达地区,保留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3、产业转移

(1)影响因素:劳动力成本、地价、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等。

(2)目的:降低成本,扩大市场

(3)影响:(从有利、不利方面分析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

对迁入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和基础

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可能会加重环境污染。(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对迁出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缓解交通拥挤和用地紧张状况,改善环境质量;有可能导致

失业率上升,影响短时经济发展。(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目的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然后是占领当地市场和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 由发达地区流入欠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主要有资金、技术、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一般是廉价劳动力、资源等。

● 欠发达地区吸引产业转入的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临近--;地价低;劳动力廉价;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环境承载力强;现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大;政策支持。

三、传统工业区

(一)德国鲁尔区

(1) 主要分布在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 发展特点: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结构单一。

(3)鲁尔区发展的条件: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4)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产能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5)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更新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造品牌;拓宽市场。

(三)自然资源分布特征的描述:

资源的种类、资源的数量(储量)、资源的分布(分布广或者分布集中,集中在哪里?)等。

例:我国南方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为例: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广。

(四)资源开发条件(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时注意区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资源储量:可从--资源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好坏等方面评价。

(2)开采条件: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地形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评价。

(3)市场条件: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据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3)交通条件:是否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4)资金、技术条件:可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科技水平高低等方面分析。

四、新工业区

1、意大利新工业区(轻工业,劳动力导向型)

与传统工业区相比,意大利新工业区的主要特点有: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2、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技术导向型)

(1)有利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航空和高速公路为主);军事订货(特殊条件)。

● 高新技术产业一般布局条件:靠近高等院校,人才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2020高考地理答题规律与方法

★ 高三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 地理高中知识点归纳

★ 高考地理核心知识点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 高三地理知识点复习精选

★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方法总结介绍

★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

 知识点分别是:

  一、地球和地图

 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三、天气与气候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2、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弧线,又称子午线。特点: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于两极。

 3、经度: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o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②经度的划分:以0o经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划分180o。③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东经度向东递增,西经度向西递增。④东西半球划分:20oW和160o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20oW向东到160oE为东半球、20oW向西到160oE为西半球。

 4.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②特点:都是圆圈(两极为点);长度不等,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都指示东西方向;都相互平行。

 5.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各划分90o。③纬度大小的分布规律:北纬向北递增,南纬向南递增。④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线。⑤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南、北纬30o和60o为界。

 6.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越往东地方时越早;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

 7.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称区时。计算: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8.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oE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9.原则上以180o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向东过日界线减1天,向西过日界线加1天。实际上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弯曲,原因是是避免将所经过的国家分入两个日期范围。

 注:另外还有一条自然界线,即0时经线。

 0时经线向东到180o经线为今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o经线为昨天。

 10.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方式。同样的图幅,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但内容越简单。图例是符号,注记是文字或数字。

 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多有河流发育,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多成为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12.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即使在陆半球上,陆地也仅占48%。

 2.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的大陆是亚欧大陆,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的岛屿是格陵兰岛,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3.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所处纬度的是南极洲。

 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北美、南美—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4.地跨两大洲的国家: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欧两洲)、巴拿马—(南北美洲)、埃及—(亚非)、美国—(北美和大洋洲)、印度尼西亚—亚洲和大洋洲。

 5.四大洋面积:太平洋(渐小)、大西洋(渐大)、印度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是北冰洋;所处纬度的是北冰洋。

 6.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也可引起海陆的变化。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交界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属于板块碰撞处;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属于板块张裂处。

 7.七大洲地形特点:(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包括海拔高低、地势起伏、地形类型及分布。)

 亚洲--地形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欧洲--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中部多平原,北部及南部为山地;北美洲、大洋洲--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中部、东部);南美洲---西部高山,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

 8.海底地形:大陆架(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坡、大陆隆、海沟、洋盆、海岭。

三、天气与气候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云层厚的一般是阴雨区。

 3.制作天气预报主要是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量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5.一天中,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晴天大、阴天小,内陆大、沿海小。一年内的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内陆大、沿海小,中纬度大,高低纬度小。

 6.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同;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7.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的总称,包括液态的雨,固态的雪、冰雹,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8.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一般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

 9.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表现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0.气候一般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文章标签: # 影响 # 气温 #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