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浙江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2021高考浙江卷诗歌鉴赏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技巧2.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3.2011浙江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4.语文诗歌鉴赏要怎么写?格式是什么?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

1.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技巧

2.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

3.2011浙江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4.语文诗歌鉴赏要怎么写?格式是什么?

浙江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2021高考浙江卷诗歌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对。“天共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长夜。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疏”,复苏。

三、四两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人写远浮天边的片云,隐喻自己飘泊不定,居无定所垢流浪生活;写永夜孤悬的明月,暗示自己孤独冷清,无依无靠的悲苦处境。片云夜月与诗人同孤共远,可想而知人在旅途的艰辛困苦,也可见出诗人思归之情的急切、深沉。特别不可忽视的是,皎皎明月虽然远在天边,孤独落寞,可是它的银辉四射,朗照万物让天地生色,这分明又象征着诗人效忠君王、忧虑民生的耿耿忠心,换句话说,诗人的一片忠心象高天孤月一样皎洁明亮。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答:(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

1. 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 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 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

8.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修辞手法主要有:

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 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反问 加强语气

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要特别注意以下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 声寂衬 以乐景衬哀情)

(2)各种修辞手法(比喻为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二)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2004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

答:①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手法(步骤一)。 ②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步骤二) ③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词句的语言把握如:

诗眼---- 词类活用-修辞效果-绘声绘色绘形绘态

佳句---- 句式省略-句式倒装-节奏音韵对仗平仄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答:“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步骤一),诗人玉阶伫立仰见飞鸟,归期无望(步骤二)“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步骤三)。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00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

答:①“绕”字好(步骤一),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步骤二),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步骤三)。

②“晓”字好(步骤一),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步骤二),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步骤三)。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技巧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和领悟。而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对于那些摸不到规律的童鞋有福喽,下面这10大规律,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典型十大规律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逝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逝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适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

 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有哪些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答题技巧: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

希望你耐心看完 你学业顺利!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

四、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作品的内容与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作品的意义(包括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审美趣味与感情基调。要准确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对于赏析诗词,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词汇语言的积累,这是基础。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获得质的转变,从而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和所寄托的情感,进而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深一层地鉴赏古诗。

2011浙江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考设置诗歌鉴赏题,就是为了检验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传承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篇1:咏物诗情感

 1、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古代文人,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

 如:题榴花(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

 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

 2、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

 如: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3、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

 如: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篇2: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

 1、对比衬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其德?。

 2、细节刻画

 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姑娘的天真、活泼和调皮,?贻我彤管?则表现了姑娘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细节,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

 3、比兴手法

 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

 4、烘托渲染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了环境气氛的烘托。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篇3:诗歌鉴赏之炼字

 所谓练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等。

 1、炼动词

 例1.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例2.杜甫《春望》第三四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都是炼字。它们都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例3.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炼形容词

 例1.王维《观猎》第三、四两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话共有四个主谓短语,?枯?疾?尽?轻?,都是谓语。?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好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例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直?圆?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他字确实难以代替。

 例3.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又如周邦彦的?风老莺雏,寸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和风寸联系到一起,由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3、炼数量词

 例:?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4、炼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语文诗歌鉴赏要怎么写?格式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2)议论开篇。(3)奠定感情基调。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1)以情相问,以景作答,看似答非所问,实则独具匠心。(2)融情入景,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抒情效果浓郁。(3)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极力渲染氛围荒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答案规范格式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纲规定的考点决定了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范围和答题指向。尽管每道试题的答案千差万别,但并不意味着答题时毫无规律可循。答案的准确性主要决定于考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决定于考生阅读和鉴赏的经验。而作为考试的诗歌鉴赏最终要形诸文字,这就存在一个清晰准确严谨表达的问题。本文以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答案(受篇幅限制,试题简化,题料不录)为例,简说答案规范格式。考试时参照规范格式答题,可以避免下笔千言而答案却不能到位的情况。 一、诗歌形象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诗歌画面内容和诗歌意境营造。意象、意境是题目拟制的基础,情景关系是题目拟制的核心。分析意境必须扣住两个基本方面: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典范答案1.尾联写出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全国卷Ⅱ) 试题要求回答王维《新晴野望》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答案紧扣“无闲人”“倾家”,结合诗作准确回答了描写的“图景”。2.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上海卷)试题要求“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画线句指苏轼《阮郎归·初夏》下片“琼珠碎却圆”句。试题要求“鉴赏”苏词下片营造的意境。答案展开想象,再现该句描绘的画面,析出了画面中渗透的人物的内在情愫。规范格式 ①运用……等意象,②描绘了……的画面,③营造了……的氛围,④表达了……的感情。⑤其他。 这一格式中,不一定所有内容都写到,应针对问点组织答案。但关键是“情景”二字,即②④两项。在形象类试题答案中,“情景关系”往往是无从回避的。是定点观察还是移步换景?是静止景象还是运动景象?是虚幻景物还是实在景物?是远看之景还是近视之景?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借典抒情?是托物抒情还是托物言志?是乐景衬哀还是哀景衬乐?这些问题往往常见,应据题目要求回答。答题忌语:“意象丰富”“画面优美”“意境深远”等。相关术语 环境特点:明媚、萧瑟、寂静、清冷、清幽、灿烂、悲凉、凄清、廖廓、辽阔等。 情感特点:喜悦、激动、哀伤、忧愁、悲苦、孤寂、消极、旷达、洒脱、悲愤等。答寨示例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结合诗中意象,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参考答案: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向渔人问讯的情景。“渔船”“桃花”“流水”“清溪”等意象,令人联想到“桃花源”,表达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心情。 二、诗歌语言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探究诗眼词眼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内蕴,分析语言风格的特点。试题一般关涉到下列几个因素:事物情状的反映、作者情感的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结构作用的分析。典范答案 1.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耀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全国卷Ⅱ) 题目要求析出王维《新晴野望》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中“最精 炼传神”的两个字。答案析出了“诗眼”形容词“明”和“出”,并结合诗句描述了诗 人营造的情境。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诗人孤傲寥 落的情怀。(福建卷) . 试题要求简要分析“天地寂寥山雨歇”(谢枋得《武夷山中》)一句“对表情达 意有什么作用”。答案说明了该句描写的具体景象,并展开联想,阐明了诗作表 达的情怀。 3.刘诗……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温婉悲凉,凸显婉约 词的正宗风韵。赵曲……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浙江卷) 题目要求“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这三篇作品”指刘禹锡,《乌 衣巷》、吴激《人月圆》、赵善庆《山坡羊·燕子》。答案用相关术语“含蓄深沉” “温婉悲凉”“明快直露”,准确地回答了问题。 规范格式 ①采用……修辞手法,②描绘了……情状,③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④ 在结构上起……作用。⑤语言具有……特点。⑥其他。 语言类试题涉及修辞手法,本文将其归入表现手法一类(见下)。这类试题 要针对问点作答,同样不必面面俱到。例l是对词的鉴赏,例2是对句的鉴赏, 例3是对全篇语言风格的鉴赏。答案须要言不烦,切忌空洞。答题忌语;“语言优 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承上启下”等。 . 相关术语 作品语言风格:清新、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凝练、含蓄、明快等。 作者主体风格:朴素自然(陶渊明)、清飘俊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朦 胧隐晦(李商隐)、清健俊爽(杜牧)、通俗易懂(柳永)乐观放旷(苏轼)、缠绵悱恻 (李清照)、慷慨激昂(辛弃疾)、深沉悲凉(陆游)等。 . 答案示例 雨过山村 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眼是“闲”。全诗描绘了山村静幽而又繁忙的农家景象。即令在雨天,妇姑也相约“浴蚕”,可以推想丁壮更是早到田间去劳作了。此时唯有“中庭栀子花”悠闲地开着。这种“闲”正反衬农家之忙。一个“闲”字。成为表现雨后农家山村忙碌景象最有力的一个词。 三、诗歌表达技巧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修辞手法,一为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有几个相同或相近的概念: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方式、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等。这些概念往往是从整首诗的角度考虑提出鉴赏要求的。典范答案 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湖北卷) 两首诗指吴融《华清宫》和李约《过华清宫》。题目要求指出两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答案辨析两诗表现方法的相同处在运用对比,并分析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应用(此题需要分析横、纵两种对比方式),描述运用这种方法表现的不同情境。 2.主要运用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安徽卷)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词指陈维崧《醉落魄·咏鹰》。答案的核心词是“衬托”,然后具体回答以何物衬托何物。规范格式 ①运用了……手法,②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③表达了……情感,④产生了……效果,⑤其他。 回答这一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用一个术语来说明是何种表现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种表现手法进行具体分析,有时还需要说明这种手法的使用效果,或者说明在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当然也必须针对问点回答。相关术语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对比、设问、借代、用典、通感、叠词等。要注意把握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例如,比喻的作用在使事物形象化。 表达技巧:烘托、渲染、铺垫、铺陈、对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要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分析。例如烘托,要具体回答以何物衬托何物。答案示例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显著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兰溪棹歌》的主要特点是动静交错。凉月、柳湾、山色、溪水,构成一幅富有生趣的静态画。末句“半夜鲤鱼来上滩”与前三句渲染的静态相映照。前三句写静景,末句写动景,一个“上”字,静中见动,愈见兰溪之静。 四、诗歌观点评价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察方式主要有两种。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列举诗歌作者的观点并作出评价。典范答案 1.“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安徽卷) 试题要求结合陈维崧《醉落魄·咏鹰》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用“猛气犹存”“老当益壮”“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等词语,结合诗句作了准确回答。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蟾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庄诗则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江西卷) 高蟾《金陵晚望》:“一片伤心画不成”。韦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试题要求“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具体分析诗人在诗歌文本中阐明的观点,依据诗歌意象说明两种观点形成的缘由,说明观点表面上的不一致和实后上的一致。规范格式 ①说明情感或观点的总体特征,②具体分析这种情感或观点在诗歌中的体现,③其他。相关术语 思想情感:建功立业、息影林泉、壮志难酬、志得意满、悲苦孤寂、旷达洒脱、羁旅之愁、思乡之苦、爱国之思、亡国之悲等 答案示例洗儿苏轼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反东坡洗儿诗 钱谦益坡公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 还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阅读北宋苏轼《洗儿》和清初钱谦益《反东坡洗儿诗》,试析二诗观点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两诗立意不同:苏轼《洗儿》侧面表现自己遭遇的政治上的多灾多难。钱氏翻案之作旨在揭露明末官场阿谀奉承曲线求官的风习。两诗皆用调侃幽默之语,使读者在审美中获得新奇的心理满足。 赏析诗歌,一般从意象入手,深入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这是一个合理的流程。从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看,鉴赏“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是命题的两个基本点,扣住这两点答题也就成为成功抢分的关键。组织诗歌答案,应当记住四句话:扣住一个点,抓住两个字,记住三句话,坚持四步走。一个“点”指“问点”,弄清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两个字”指“情、景”,情景关系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因素;“三句话”指“写了什么,如何写的,有何作用”;“四步走”指默读全诗感受形象,理解意境感悟诗情,针对问点组织语言,揣摩文字誊清答案。在文字表述方面,一般按照由总到分的形式来组织文字。那种不作深思随手答题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文章标签: # 诗歌 # 语言 # 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