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北京高考政治大纲在哪里看_北京高考政治大纲
tamoadmin 2024-06-23 人已围观
简介1.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2.100分高考“文综”大纲知识点汇总(带答案)。3.广东新高考政治考那几本书范围?4.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的考试性质5.2014年研究生考试政治大纲我建议如果有兴趣可以在做题做累的时候可以看看新闻和报纸,然后怎么记忆呢?我个人认为不用刻意的背诵,因为高考备考的时候知识量很大,而且这个时事政治如果平时没有积累的话临时瞬时背诵的
1.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2.100分高考“文综”大纲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3.广东新高考政治考那几本书范围?
4.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的考试性质
5.2014年研究生考试政治大纲
我建议如果有兴趣可以在做题做累的时候可以看看新闻和报纸,然后怎么记忆呢?我个人认为不用刻意的背诵,因为高考备考的时候知识量很大,而且这个时事政治如果平时没有积累的话临时瞬时背诵的话效果不好,而且逻辑相对独立,很难背诵,反而造成备考压力。况且,事实政治的部分在题目中会有体现,也就是说材料中会有相关字眼体现,看了之后有印象很容易联想。另一方面,既然不是书中知识点,采分的时候不会要求像书中知识点那样精确度,直接归纳材料中的点就好了。本人高考的时候其实没有任何时事政治的备考,文综成绩258,当时地理选择题错的比较多,所以算下来政治成绩应该还不错(不知道政治单独多少分,只有文综总成绩),但是可以证明的是时事政治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甚至不需要备考也不影响考高分。个人经验,未必适合所有人,仅供参考。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往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北京成考的考试难度并不大,只要大家好好复习,北京成人高考顺利被录取并不是很难的事。
12023年北京成人高考难吗
北京成人高考入学考试难度并不是很大,入学形式属于严进宽出的形式。考生只要通过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就可以就读。报考北京成考总分为450分,每年通过率是非常高的,只有考生有一定的基础,就可以通过考试,所以考生不用担心难度的问题。
很多人害怕考试的主要原因就是题目太难,但参加成人高考则无需过多担心。北京成考的考试内容主要以高中基础知识为主,而且教育部出炉的考试大纲对命题方式、考试知识点都做了具体的说明,大家只需围绕其复习备考,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点,那么通过就很容易。
22023年北京成人高考考试科目
1、北京成考高起专:文史类专业考语文、数学(文科)、外语,理工类专业考语文、数学(理科)、外语。
2、北京成考高起本:文史类专业考语文、数学(文科)、外语、史地;理工类专业考语文、数学(理科)、外语、理化。
3、北京成考专升本:专升本层次统考科目均为三门。二门公共课政治、外语,一门专业课,专业考试内容是根据考生自己所报考的专业来确定。其中专业科目有:大学语文、艺术概论、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民法、教育理论、生态学基础、医学综合。
32023年北京成人高考怎么备考
熟读成人高考教材:北京成人高考教材是成人高考复习的根本,考试所考的知识点在教材中都有体现。把成人高考教材各章节所讲的知识点都掌握透彻,多读几遍。
长期坚持学习:很多参加北京成人高考的考生,平时上班,业余时间本来就不多,还总想着玩玩手机,打打游戏啥的。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事情,至少在考试前是不可松懈的。
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100分高考“文综”大纲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广东新高考政治考那几本书范围?
历史的你去看课本最后几页就行
政治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 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原则
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整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l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目标
发展社会生产力
(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先进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加强知识文化修养的意义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地理比较复杂,不过三册书就是讲了自然,人文,人与自然关系
还有,你必须对区域地理了解透彻,背就行,这个很重要。
大部分人学地理觉得难的主要是地方时,大气运动那块,这些你都要有笔记,以图的形式记下来,以便以后翻看,记牢!
还有,要经常看地图,经纬网什么的烂记于心。
不知道是否对你有帮助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的考试性质
您想问的是广东新高考政治考哪些范围吗?广东新高考政治考试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事政治》和《思想政治教育常识》。具体内容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包括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的重大事件、人物、运动、革命等内容。
3、《时事政治》。主要包括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新闻、事件、热点问题等内容。
4、《思想政治教育常识》。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基本路线、群众路线、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内容。以上是广东新高考政治考试的主要考试范围。您需要更加详细的信息和备考建议,您可以参考相关的考试大纲、教材和辅导资料。
2014年研究生考试政治大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 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规律及其客观性。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与创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自由与必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旧历史观的缺陷与唯物史观的创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构成及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及其尖锐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具体表现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成及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