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2014年政治高考全国二卷,2014届高考政治

tamoadmin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1.2019年江苏南通市高考状元,江苏南通市文科理科高考状元2.2014年中国的高考改革的意义3.2023年北京高考总分河南省近几年高考人数具体如下:一、历年高考人数1,2008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为98.8万人,创历史新高,从2009年起,高考人数开始下降,2009年为95.9万,2010年95.24万,2011年85.5万,2012年80.5万;2,2013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共有75.84万人,

1.2019年江苏南通市高考状元,江苏南通市文科理科高考状元

2.2014年中国的高考改革的意义

3.2023年北京高考总分

2014年政治高考全国二卷,2014届高考政治

河南省近几年高考人数具体如下:

一、历年高考人数

1,2008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为98.8万人,创历史新高,从2009年起,高考人数开始下降,2009年为95.9万,2010年95.24万,2011年85.5万,2012年80.5万;

2,2013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共有75.84万人,报名人数较2012年减少近5万人,高考规模居全国第二位2014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为72.4万人,考生数量不再是全国第一;

3,2015年河南高考考生77.2万,比2014年增加近5万;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总报考人数82万人。全省共有154个考区,设考点654个,考场28381个。

4,2017年86.58万,2018年:2018年河南省高考人数98.38万人,其中全国统考人数77.94万人,创历史新高。对口升学9.45万人专升本人数10.99万人;2019年:100万+;

5,2020年全省高考报名总人数115.8万人,共设标准化考点800余个,考场近4万个;2021年全省参加普通高考全国统考的考生为79.07万人,对口招生省统考6.98万人,专升本省统考18.74万2022年河南高考人数是125万。2022年河南高考人数突破120万,稳居全国第一;

二、河南高考人数为什么这么多

1,人口基数大: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口多意味着高中毕业生的数量也相应较多,因此高考人数也会相应增加。

2,教育发展迅速:河南省在教育方面的发展相对较快,高中教育的普及率较高。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中教育并参加高考。

3,就业竞争压力:河南是一个人口密集的省份,就业竞争压力较大。许多学生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选择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深造。

4,教育资源的改善:近年来,河南省在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学校设施的改善、师资力量的提升等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中教育和参加高考的机会。

5,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在河南省,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高考被普遍看作是升学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关因此许多学生和家庭都非常重视高考,积极准备和参加。

6,需要注意的是,河南高考人数的增多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包括教育资源的分配、招生压力等问题。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确保高考的公平性和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

三、河南高考总分

1,河南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分别为150分,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考试分值为300分。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2,河南高考用的是全国乙卷,使用文理综模式。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2019年江苏南通市高考状元,江苏南通市文科理科高考状元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学考点解读(2)如下:

考点一:教育的属性(包括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的社会属性)。

 例1(2011年统考试题)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

 C.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D.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答案A

 例2(2003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受制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请简述。

 参考答案(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它并不会随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2)教育受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可能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起阻碍作用;教育也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例3(2008年统考试题)

 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还将继续存在。这说明了(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

 答案C

 解析这个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可以有两种表现:超前或滞后。

 错误防范“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项内容,即“教育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要求考生掌握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影响的两个方面: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

 例4(常见练习题)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答案B

考点二:教育的四种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例5(2001年统考试题)

 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

 A.需要起源论

 B.意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答案D

 例6(2002年统考试题)

 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

 答案心理劳动

 解析这是一个考点,需要考生注意,虽然填空的题型已不存在,但是该考点可以以其他形式出现。

 例7(2006年统考试题)

 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的观点属于教育的(  )。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意识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答案B

 解析这是心理起源说的观点,它强调的是教育是无意识模仿的活动。意识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如在原始社会,年长一代在生产中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生产经验,在生活中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生活经验,目的是使年轻一代更好地适应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这种生产教育和生活经验的传递就是教育。因此,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例8(2008年统考试题)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

 A.继承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

 答案B

 解析请考生记住生物起源说的典型表述:“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这样就容易选择了。

 错误防范以上例5至例8考查的内容都是教育的起源论。教材中所涉及的教育起源论有四种: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对于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内容,一般易考选择题。这部分内容需要考生掌握:(1)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2)他们的主要观点: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的现象,老猫教小猫捉老鼠就是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对于劳动起源论的内容,希望考生做简答题的准备。主要内容是:(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手、脑、语言);(3)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年长一代必须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4)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例9(2006年统考试题)

 我国是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之一。据史料记载,夏朝的学校称作(  )。

 A.教馆、坐馆

 B.家塾、私塾

 C.庠、序

 D.律学、书学

 答案C

 错误防范殷商和西周的学校名称是“学”“瞽宗”“辟雍”“泮宫”等;此外,学校产生在奴隶社会,也是一个易考的内容。

 例10(2004年统考试题)

 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特别重视(  )。

 A.军事体操教育

 B.雄辩和演说训练

 C.“骑士七技”训练

 D.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

 答案D

 例11(2010年统考试题)

 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  )。

 A.文法、算术、天文

 B.文法、修辞、辩证法

 C.哲学、算术、音乐

 D.辩证法、几何、音乐

 答案B

 例12(2004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在教育发展,资本主义教育针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哪些改革?

 参考答案(1)在教育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开设了许多新的学科。

 (2)在教学方法上,出现了实验、演示、实习等新的教学方法。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

 (4)在教育目的上,出现了双重目的,即一方面培养资产阶级代理人,另一方面培养熟练的劳动力,并第一次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

考点四: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考点四: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例13(2004年统考试题)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他们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哪方面的本质和典型特征? (  )

 A.认识和情感

 B.情感和意志

 C.生理和心理

 D.气质和性格

 答案C

 例14(2002年统考试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答案B

 例15(2003年统考试题)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B

 例16(2007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答案错误。

 此说法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错误。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四个: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们的作用分别为:遗传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基础;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答这类题的思路:首先,判断对与错。若发现是错误的,要指出来。接着要承认这一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后就要指出,除了这一因素影响人的发展外,其他因素(要具体点明)也在影响人的发展,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错误防范遗传决定论。答题思路:过分夸大了遗传的作用;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基础。人的发展除了受遗传影响外,还受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具体来说,环境是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总之,人的发展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17(2008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经常的,但却是自发的、无计划的。在肯定环境对人发展影响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社会实践所起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例18(2009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受过专业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

 错误防范这里考查的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除了教育因素外,还需要记住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即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环境对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点五: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

 例19(2001年统考试题)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性和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顺序阶段

 例20(2002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例21(2005年统考试题)

 教育者应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例22(2011年统考试题)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说明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稳定性

 答案C

 考点六: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例23(2005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教育的政治功能,即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2)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教育促进物质生产发展和改善,促进一定生产关系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传递与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融合文化、选择文化、更新与创造文化等功能。

 例24(200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解析“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中的“教育”指的是基础教育(即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通过中小学教育,使原来被少数人(或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为更多的学生所掌握。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中的“教育”指的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具有教学和科研两种功能,通过大学教授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们一起研究可以创造出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例25(2006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传递、保存文化;

 (2)活化文化;

 (3)交流融合文化;

 (4)选择文化;

 (5)更新与创造文化。

 错误防范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一个易考的题.。除了作为简答题准备外,还要浏览一下每小点之下的具体内容,做到一看到一个有关实际例子,就能够判断出它体现了教育的文化功能的哪一小点。

 例26(2007年统考试题)

 在教育的文化功能中,将存储形态文化转变为活跃文化是教育(  )。

 A.传递文化的功能

 B.活化文化的功能

 C.交流文化的功能

 D.更新文化的功能

 答案B

 错误防范这部分考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中的一项内容。作为考生,“教育的文化功能”的内容要作为一道较为重要的简答题来掌握。

 例27(2009年统考试题)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只起加速作用

 D.只起延缓作用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的具体表现来看,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只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C和D两个选项都是不完全的。

 错误防范辨析题:“教育救国论”。参考答案:错误。因为它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只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

 例28(2010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答案错误。

 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表明,教育受社会生产

 方式,尤其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教育对社会发展虽有作用,但只能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对社会发展仅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它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否则,将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例29(201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有哪些主要的社会功能?

 参考答案(1)政治功能:通过教育巩固和维护一定的政治制度,促进政治体制的完善与变革的功能;

 (2)经济功能:通过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3)文化功能:是指教育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文化和选择文化的功能。

2014年中国的高考改革的意义

江苏南通市高考状元,江苏南通市文科理科高考状元

江苏高考文科状元是来自南通海安中学一名叫吉淳的女孩,是个安静而腼腆的姑娘,说起话来细声细气的很温柔,诠释了中国古代女子的韵味,浑身散发着书香气质,但是骨子里却是个很有主见很理性的女孩。2014江苏高考文科状元文科最高分:410分。

江苏高考文科状元通海安中学吉淳:总分410,语文134,数学141,外语95,语文附加分35,小高考加5分,政治、历史双A+,考前小插曲:因为流鼻血,数学还是考了141。江苏高考文科状元通海安中学吉淳班主任王跃进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感叹到:“真不简单,我原以为吉淳考到全省前20名,没想到她真的给了我一个惊喜!”

“就在数学考试前,她一到校就突然流鼻血,我担心死了。用凉水拍额头,一直到进考场前才勉强止住血,数学考了141,看来她真的没受这个小插曲的影响。”王老师是吉淳的数学老师,而数学相对来说是吉淳的弱项,“刚进高三她一开始考110分左右,难的时候90分也考过。但这是个特别刻苦用功的孩子,踏实地一步步往上追,错题集整理得特别好。”

对于这次能考到全省第一,吉淳说压根没想到。“我心态一直比较好,我是个没有野心的人,高考也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也许正是这种没野心,反而让我发挥得不错。”吉淳说,自己整个高考是在麻木状态中考过去的,“我倒觉得这是最好的状态,因为一麻木就有‘题感’,就会很专注。”在班主任王老师的眼中,吉淳胜在踏实、认真。“高中我就没看她有休息的时间,课间都在埋头写作业,不讲一句废话,典型的刻苦型学生。”

刻苦不是全部。“我觉得我比较善于总结改进学习方法。比如,对于语文,我就反复总结答题技巧;对于英语,则是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提高正确率。”吉淳说,有段时间她一直在研究英语的速读技巧。“后来我发现,英语阅读与眼睛焦点的移动有关系。

选择一个恰当的距离,不断调整焦距,就能扩大视野范围,从而做到又准又快。”语文是吉淳的强项,平时模考总能考到160分左右,今年高考作文是有关青春和不朽的话题,吉淳的构思很巧妙。“我从《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中‘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这两句中收获了灵感。

写了一个僧人的故事,他为年轻时候的行事而忏悔,从而意识到,青春的一切都不是不朽的,而在青春不朽中形成对生命对人世间更深层悲悯。我平时就偏爱看议论性文章,那些阐发哲理类的书籍。平时花在语文上的时间,倒不是做题目,而是思考。”

吉淳说:“我没有什么爱好,只喜欢读书。阅读面也比较驳杂,对于大脑科学,学习科学、心理学、政治都比较感兴趣。”吉淳语文成绩好,不仅在于“好记性”,也有“烂笔头”的功劳。高三课业紧,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层阅读。但是吉淳会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把书本上有价值的文字摘录下来。

“因为她的这个习惯,无论是语言还是思想,都会在作文里自然流露。”摘抄过后,吉淳还会深层挖掘文章的主旨,并在作文中转化为自己的现实人生关照。让老师刮目相看的是,吉淳颇有“质疑精神”。在平常阅读练习过后,吉淳会主动找其他阅读理解来做。而且她不会把答案当做唯一真理。

“比如古代文人被流放宁古塔,大家都认为宁古塔对于文人是一种禁锢、一种戕害,吉淳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正是宁古塔成就了这些文人,恶劣的环境既能磨练文人的意志,也能激发深藏在大脑里的才华,就是所谓的‘逆境出人才’。”“吉淳一直想成为一位大学者,她有这个潜质。”老师说。

2023年北京高考总分

2014年高考改革,从多个角度来讲,力度都是空前的,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2014年高考改革的10大关键影响,以期能让考生和家长更精准地把握高考改革的精神实质。

1、自主招生高考后进行,相关主体都轻松

对考生来说,由于自主招生的时间移到高考成绩发布之后进行,所有考生,都没有必要再为自主招生去忙碌。一切等到高考完成之后再说,考生不会过早地卷入自主招生考试,真正减轻了考生的压力;对中学来说,所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都不会被自主招生打乱。中学在高考之前可以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教学和考生复习;对高校来说,面对刚刚新鲜出炉考生成绩,高校关注点将是如何通过笔试以外的简单有效的途径,快速甄别考生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笔试成绩反映不出来的潜在能力;对家长来说,时间安排也更加从容。

2、艺术特长生不再有加分,省级加分不再通行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3、缓解考生备考压力,能否真正减负则有待解决

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多一次机会就多一种可能。英语考两次,选择分数高的一次,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件好事。国家首先在英语学科打破一考定终身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以后会不会扩展到语文和数学学科值得期待。外语科目一年两考,对于缓解考生的精神压力是有帮助的。但是,只要考试机会多了,就会引起考生刷分等现象。如何在增加考试次数的情况下,不增加考生负担,规避刷分现象,是具体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4、高考计分3+3,考生可以扬长避短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新政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和职业规划选择学科和未来高校报考方向。这种改革是符合教育及孩子成长发展规律的。六科选三科,有18种结合,但是根据按大类招生的趋势,会相对稳定。在六个学科中自主选择三科,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可能还是理、化、生或史、地、政,文理交叉的选择不会太多。

5、不再唯分数论,考查的更全面

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对人才的考查不再唯分数论。

 

6、差距趋小,更加公平

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更加凸显公平。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

7、录取不再按批次,双向选择机会多

新政提出,推行平行志愿、取消批次录取等涉及高校招生的改革。平行志愿会更加加剧“分数扁平化”,对高校生源会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高校优势专业学科建设。影响较大的是“211”院校。而对于北大、清华这些国内顶尖的“985”院校影响并不大,因为学生“知分、知线、知位”填报的话,这些学校大都已将最拔尖的学生锁定了,学生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

8、北京或将减少属地招生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要求,部属高校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将调出的指标主要用于中西部及入学机会偏低的地区。北京将在改进招生计划分配上进行改革。2015年,部分本科一批招生学校在京招生时,将把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定向投到生态涵养发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以提高这些地区升入本科一批高校的学生人数。北京市教委向市属高校下发的2014年招生计划建议人数显示,今年北京市属高校的京外招生计划稳中有降。

9、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进行招生倾斜

这次改革将采取两项倾斜政策:第一项是,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这项计划从2012年启动,到今年已扩大到5万名,覆盖22个省份的832个贫困县,今年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11.4%。第二项是,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

10、高职院校招生分类考试将成为主渠道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2023年北京高考总分750分。

资料扩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除语数外3个主要科目外,其他3门选考科目,上海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浙江则采取“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浙沪两地外语考试均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两地高中生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2014年,在上海、浙江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改革试点顺利启动。

2019年4月,中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正式发布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2020年高考,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的新高考将落地。对于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要扎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科学指导学生选课选考。

文章标签: # 教育 # 发展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