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高考物理总结建议,高考物理总结

tamoadmin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这就是人们对能量的 总结 ,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碰撞问题归类  一、碰撞的定义  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的特点  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

高考物理总结建议,高考物理总结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这就是人们对能量的 总结 ,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碰撞问题归类

 一、碰撞的定义

 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的特点

 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有些碰撞尽管外力之和不为零,但一般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等)相对内力(如冲力、碰撞力等)而言,可以忽略,故系统动量还是近似守恒。在剧烈碰撞有三个忽略不计,在解题中应用较多。

 1.碰撞过程中受到一些微小的外力的冲量不计。

 2.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然变化所需时间极短,这个极短时间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

 3.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物体必有一小段位移,这个位移相对于物体运动全过程的位移可忽略不计。

 三、碰撞的分类

 1.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如果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同时守恒。

 2.非弹性碰撞

 如果是非弹性力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即机械能不守恒。

 3.完全非弹性碰撞

 如果相互作用力是完全非弹性力,则机械能向内能转化量最大,即机械能的损失最大,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物体粘合在一起,具有同一速度。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且机械能的损失最大。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二

 高中物理能量和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2.功率P:功率是表征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P=W/t。若做功快慢程度不同,上式为平均功率。

 注意恒力的功率不一定恒定,如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内合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3:5……。

 约束条件:1)发动机功率一定: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只要速度改变,牵引力F=P/v将改变,这时的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2)机车以恒力启动:牵引力F恒定,由P=Fv可知,若车做匀加速运动,则功率P将增加,这种过程直到P达到机车的额定功率为止(注意不是达到最大速度为止)。

 3.能:自然界有多种运动形式,与不同运动形式相应的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

 机械运动--机械能;

 热运动--内能;

 电磁运动--电磁能;

 化学运动--化学能;

 生物运动--生物能;

 原子及原子核运动--原子能、核能……。

 动能:物体由于有机械运动速度而具有的能量Ek=mv2/2能,包括动能和势能,都是标量。

 4.动能定理

 研究对象:质点,数学表达公式:W=mv2/2-mv02/2。公式中W为质点受到的所有的作用力在所研究的过程中做的总功,它可以是恒力功,可以是变力功,可以是分阶段由不同的力做功累积(代数和)而得到的结果。

 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量度了物体动能的变化大小

 5.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注:(1)根据守恒条件:是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2)考察状态:比较、确定不同状态的机械能,看它们是否相同(3)考察系统是否发生机械能与 其它 形式的能量的转化

 6.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7.关于速度、动量、动能:速度动量动能均为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速度反映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是运动学量.运动速度不能描述物体所含机械运动的强弱,

 8.比较力学三个核心定律牛顿定律∑F=ma(矢量式、瞬时式)动量定理∑Ft=mv-mv0(矢量式、过程式)动能定理∑W=mv2/2-mv02/2(标量式、过程式)这是研究质点运动的三条核心规律,它们的意义分别为:力是改变质点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在时间上的累积作用--∑Ft量度质点动量的变化;力在空间上的累积作用--W量度质点动能的变化。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三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型,固体与液体分子通常用球体模型,气体分子通常用立方体模型.

 (2)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kg;

 ③测量 方法 :油膜法.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A=6.02×1023mol-1

 2.分子热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

 (2)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二、内能

 1.分子平均动能

 (1)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

 三、温度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

 (1)摄氏温标t: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在0℃~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

 (2)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273.15℃作为0K.

 (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说,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式为T=t+273.15.

 (4)绝对零度(0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四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高三党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

 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

 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对弹簧中的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

 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速度的情形。

 4、对“细绳、轻杆”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

 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点情形。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6、对物理图像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

 7、对牛顿第二定律F=ma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这是一个矢量式,也就意味着a的方向永远与产生它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F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

 第二、F与a是关于“m”一一对应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这在解题中经常出错。主要表现在求解连接体加速度情形。

 第三、将“F=ma”变形成F=mv/t,其中,a=v/t得出v=at这在“力、电、磁”综合题的“微元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连续考到)。

 第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实验,特别要注意:

 (1)注意实验方法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注意实验装置和改进后的装置(光电门),平衡摩擦力,沙桶或小盘与小车质量的关系等;

 (4)注意数据处理时,对纸带匀加速运动的判断,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5)会从“a-F”“a-1/m”图像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正确的误差原因分析。

 8、对“机车启动的两种情形”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与恒定牵引力启动,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

 这里要注意两点:

 (1)以恒定功率启动,机车总是做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机车先做的匀加速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时,再做变加速运动。最终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m=P额/f。

 (2)要认清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时间图像。曲线的“渐近线”对应的速度。

 还要说明的,当物体变力作用下做变加运动时,有一个重要情形就是: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时,速度有一个最值。即有一个“收尾速度”,这在电学中经常出现,如:“串”在绝缘杆子上的带电小球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变加速运动,就会出现这一情形,在电磁感应中,这一现象就更为典型了,即导体棒在重力与随速度变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会有一个平衡时刻,这一时刻就是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极值的时刻。凡有“力、电、磁”综合题目都会有这样的情形。

 9、对物理的“变化量”、“增量”、“改变量”和“减少量”、“损失量”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小伙伴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

 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

 10、两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追遇”问题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中很常见,但考生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

 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离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

 值得说明的是,最难的传送带问题也可列为“追遇类”。还有在处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追击问题时,用相对运动方法。如,两处于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某一时刻相距最近,当问到何时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时,的方法就将一个高轨道的卫星认为静止,则低轨道卫星就以它们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运动。第一次相距最远时间就等于低轨道卫星以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做半个周运动的时间。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1. 最新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3. 2019年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

4. 高中物理动量知识点汇总

5.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总结

6. 2017高中物理磁场知识点总结

7. 高中物理磁场知识点汇总

8.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9. 高一物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10. 高中物理知识点和公式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也是高考的重点考点,那么该定律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1理想守恒

 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不管物体间是否相互作用,此时合外力冲量为零,故系统动量守恒。当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内力时,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知,相互作用的内力产生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得系统内相互作用的物体动量改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即内力只能改变系统内各物体的动量,而不能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

 2近似守恒

当外力为有 *** ,且作用时间极短,外力的冲量近似为零,或者说外力的冲量比内力冲量小得多,可以近似认为动量守恒。

 3单方向守恒

 如果系统所受外力的向量和不为零,而外力在某方向上分力的和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

 1向量性:表示式m1v1+m2v2=中守恒式两边不仅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等式两边的总动量是系统内所有物体动量的向量和。在一维情况下,先规定正方向,再确定各已知量的正负,代入公式求解。

 2系统性:即动量守恒是某系统内各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同时性:等式两边分别对应两个确定状态,每一状态下各物体的动量是同时的。

 4相对性:表示式中的动量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通常取地球为参照物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注意事项

 1.动量定理的研究物件是单个物体或可看作单个物体的系统,当研究物件为物体系时,物体系的总动量的增量等于相应时间内物体系所受外力的合力的冲量,所谓物体系总动量的增量是指系统内各个的体动量变化量的向量和。而物体系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是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冲量的向量和。

 2.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物件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合外力为变力时F则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

 3.动量定理公式中的Δmv是研究物件的动量的增量,是过程终态的动量减去过程始态的动量要考虑方向,切不能颠倒始、终态的顺序。

 4.动量定理公式中的等号表明合外力的冲量与研究物件的动量增量的数值相等,方向一致,单位相同。但考生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冲量就是动量的增量,合外力的冲量是导致研究物件运动改变的外因,而动量的增量却是研究物件受外部冲量作用后的必然结果。

 用动量定理解题,只能选取地球或相对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忽视冲量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I与P正负取值的混乱,或忽视动量的相对性,选取相对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是解题错误的常见情况。 <>的人还:

文章标签: # 物体 # 动量 #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