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高考热点2015,高考热点作文素材2023

tamo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通过对这几年的高考作文的认真研究和分析之后,发现一个规律:考生想获得高分作文,都必须具备五大意识。下面就这五大意识分别谈一下。一、时事意识东林党人领袖顾宪成曾撰联写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白居易也提倡创作新乐府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些都说明了读书人要关心国事,不做只读圣贤书的呆子,写文章也要为现实而作。仔细研究这几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 你会发现材料中所涉及的大都是社会

高考热点2015,高考热点作文素材2023

通过对这几年的高考作文的认真研究和分析之后,发现一个规律:考生想获得高分作文,都必须具备五大意识。下面就这五大意识分别谈一下。

一、时事意识

东林党人领袖顾宪成曾撰联写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白居易也提倡创作新乐府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些都说明了读书人要关心国事,不做只读圣贤书的呆子,写文章也要为现实而作。仔细研究这几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 你会发现材料中所涉及的大都是社会和时事热点事件。2015年,小陈举报老陈高速路上驾车接电话(社会热点);2016年漫画作文“吻与巴掌”(有关教育的社会热点);2017年十二个关键词(时事、社会热点);2018年大事年表(时事热点)。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必须要融入社会,关心国家,指点江山,激浊扬清,决不能置身事外,无关痛痒。考前学生可以通过报纸、手机浏览近期发生的国内和国际事件,并对此作出一些自己的分析,以此来强化思维的训练。

二、读者意识

说到读者意识,这并不是最近才提出的概念。高中语文课本中《六国论》、《伶官传序》、《阿房宫赋》等等这些文章都是写给君王看的,所以,写作者心中都明显有读者意识,话怎么说,怎么拿捏分寸,读来倍感丝丝入扣,无懈可击。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就特别强化读者意识,但内涵有所增加。它包括阅卷者和任务读者。考生完成作文后,第一个读者就是阅卷者,这很好理解,不再多谈。但任务读者指什么?我认为就是指作文中暗含的指定的读者。比如;2015年高考作文,它要求给小陈、老陈、交警、网友、媒体等写一封信,如果对象选定,也就意味着这个任务读者确定了。假如你选小陈,那么你就要考虑他的身份、与事件的关系、用语的口吻和分寸等等要素。再比如2018年全国卷1的作文要求,“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里就设及了任务读者,即2035年的18岁一代。因此,考生要考虑下一代的年龄、社会的发展程度、交流的方式等等。

三、主体意识

以往的高考作文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个意识,以致考生随便发挥,失去自我,无病呻吟。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都在要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发你的看法”,“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这些要求明确设定了写作者的主体参与任务,即你必须写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而不是别人的,这样也就强化了写文章的目的作用,即“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感”。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事不关己,因此,主体参与更能接近事件的情境,更能体现写作者的思维发展水平。2015年全国卷1作文题目要求,“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考生要想写好这篇作文,必须参与这个事件,表明自己的观点。2018年全国卷1作文题目更是集中体现了写作者的主体参与要求:“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正在考场上写作这篇作文的考生也就是材料中提到的“你们”中的一员,这不是模拟情境,这就是真实的存在,考生就是在写真实的自己。

四、任务意识

现在的高考作文以 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主,并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这种作文有着明确的任务要求,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认真分析任务,从而着手完成任务。如果不按要求或没有完成要求,那么即可视为作文不合格。我们结合高考卷来分析一下,比如:2015年的全国卷1“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这里不但明确了写作任务,而且用文字表述出来,可见,这是第一年使用任务驱动型模式,唯恐考生忽略这个要求,所以又在材料中明确标注。2017年全国卷1作文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选好角度,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全国卷2作文材料中要求,“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这里的任务就是抓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和合理引用(要在文中点出这些关键词或关键句)。2018年全国卷1作文题目要求,“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以上文字就是写作的任务。考生只要抓住这个任务,并认真完成任务,文章就不会偏离方向。

五、公民意识

这几年高考作文明确设定写作情境,要求考生在文中体现自我,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国家教育部命题中心就是要扭转以往考生在行文中丧失自我,没有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的不良风气。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做题高手,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有思辨能力,有尊严的合格公民。因此,高考作文就是展现学生的公民意识。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说真话,对社会事件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见解,而不是说假话,人云亦云。

1、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结束之后,很多考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大家都觉得考题不偏不怪,难度适中,与平时的复习吻合度较高,基本能够正常发挥复习水平。与去年相比,今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理综试题呈现出如下明显特点——稳中有降、主干突出、立足实际、考查能力。

2、化学 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难度降低,是化学试题的最大特点。考生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工业流程题并没有像预期一样出现在试卷中,取而代之的第27题是一道陌生度和难度均适中的反应原理试题,考生答起来比较顺手。除此之外,很多题型相对保持稳定,变化不大。如第26题实验题,依然沿袭了近几年来的命题模式,以有机物的制备为载体,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等化学实验技能,考查形式与去年高度相似,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难度不大。此次试题难度的调整,也消除了近几年来广大考生对化学试题难度太大的质疑。

重点考查中学化学主干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化学平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热化学等核心教学内容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部分试题直接取材于课本,如选择第8题,四个选项均为教材正文或课后习题原文,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高考命题原则。

较好体现了“化学服务于社会”的学科价值。试题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如选择题第8题,要求利用化学知识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解释;必答题第26题要求利用已用知识合成蜜蜂信息素乙酸异戊酯;第28题结合工业生产实际,用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合成乙醇等,对于考生正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能力立意的宗旨不变。尽管试题难度降低,但能力考查的要求却没有降低。试题对能力的考查主要突出表现在:(1)注重计算能力的考查。如必考题第11题、26题、28题及选考题第36、37题均涉及到计算能力的考查。但纯技巧性的计算几乎没有,主要突出化学计算的使用价值。(2)注重对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如第11题需要利用溴酸银的溶解度曲线来判断其多方面的性质,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多角度进行考查,实为一道好题;第28题亦是如此。(3)突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如第27题对NaH2PO2是否为正盐的判断,需要深刻理解题干中已知信息次磷酸为一元中强酸的含义;第28题平衡常数的计算,则更是要求考生在很短时间内根据信息活学活用。(4)突出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体现在实验题的比重比往年有所增加,除了第26题着重考查有机实验外,选择题里还有两道题目考查化学实验,充分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选择题第13题涉及硝酸因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体现了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这一核心化学观念;而第27题第4问则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模型法去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物理 注重能力侧重应用

题型稳定,重点突出。试题难度较去年略有下降,试题包括必修部分8个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分开),两个实验题,两个计算题;选修部分都是一个选择题加一个计算题,与往年没有变化,且常规型题目所占比重较大。从必考知识点分布上看,今年试题电磁学部分分值增多,电场问题所占比重增加。

注重对“双基”的考查。第14题考查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第15题考查安培力的概念;第16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第21题考查静电场中的概念;实验题第23题为力学实验题,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实验,没有任何变形;第23题则采用一箱一表法测量电路,是由课本实验原型迁移而来,这些内容都属于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范畴。其中有一部分试题是来自于课本或往年高考试题的改编,让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充满了新意。

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如第19题“行星冲日”问题、第24题汽车雨天安全行驶最大时速问题,都与实际密切相关,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学科价值。

注重方法,考查能力。如第14题取材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实验,关注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第19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模型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2、23两道题均涉及物理模型、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及图像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突出了数学思维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特点。

侧重应用,有所创新。如第17题巧妙地将牛顿运动定律与平衡、胡克定律结合起来;第25题创造性地把抛体运动、复合场、与动能定理相结合,显得既基础又灵活,更有运用基本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

 4、 生物 多角度考查能力

生物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且题目难易比例得当,过渡平稳。试题的题干信息简洁,容易读懂,减少了因为情境设置过多而对考生造成的干扰。而往年丢分比较严重的遗传考题,今年也十分平和,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主干知识突出。整套试卷突出考查的核心概念有:物质的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内环境稳态、呼吸作用、质壁分离、遗传系谱图、种间关系、有丝分裂实验、细胞核功能、群落演替、遗传学实验、杂交育种和单克隆抗体等,而这些全部为中学生物主干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教材是生物试题的突出特点。部分试题直接取材于教材内容,并对其加以改造和提升。如第29题取材于教材中的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第30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第32题直接考查遗传的基本定律知识。

加大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了几道主观试题中,第29题考查了课本中有丝分裂实验和细胞核功能的相关内容,突出了对实验技能和概念教学的考查,立意新颖;第30题涉及的群落演替是新课标教材特有的内容,考点也比较新颖,是生态学的新的命题点;第31题涉及的是渗透压平衡,意在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第32题是关于杂交育种的,侧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知识涉及不深,但是对能力要求很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考生必须思维缜密,表述严谨,方能得到高分。

文章标签: # 考查 # 考生 #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