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高考物理学史题,高考物理科学史

tamoadmin 2024-05-17 人已围观

简介1.怎样能够提高高考理综物理选择题的正确率物理常识 牛顿:牛顿三大定律 胡克:胡克定律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纽秤实验证实,并测定了G 伽利略:“摆”的等时性 玻意尔、查理、盖吕萨克定律 库仑:库仑定律 密立根:油滴实验 法拉第:电场线模型 欧姆: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奥斯特:电流磁效应 楞次: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并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1.怎样能够提高高考理综物理选择题的正确率

高考物理学史题,高考物理科学史

物理常识

牛顿:牛顿三大定律

胡克:胡克定律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纽秤实验证实,并测定了G

伽利略:“摆”的等时性

玻意尔、查理、盖吕萨克定律

库仑:库仑定律

密立根:油滴实验

法拉第:电场线模型

欧姆: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奥斯特:电流磁效应

楞次: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并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实验证明,并测出了电磁波的速度

牛顿:光的微粒说

惠更斯:光的波动说

托马斯杨:杨氏双份干涉

汤姆生:发现电子

卢瑟福:根据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玻尔:玻尔理论,建立了原子的玻尔模型

贝克勒尔:发现了原子的天然放射现象,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铀”;居里夫妇发现了“钋”“镭”

卢瑟福:发现了质子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正电子”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和质能方程:E=mc^2

, 跳远运动员都是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这是为什么?

答:利用惯性,跳起后身体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以增大跳远的距离,所以运动员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2, 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

答: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是为了使它们的齿或刀锋利而减小受力面积,使用时用同样的力可增大压强。

3, 把塑料衣钩紧贴在光滑的墙壁面上就能用它来挂衣服或书包。这是什么道理?

答: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墙面上时,塑料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被挤出,大气压强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壁上。挂衣服或书包后,塑料吸盘与墙壁产生的磨擦力 以平衡衣服或书包的重力,所以能挂住衣服或书包。

4, 为什么发条拧得紧些,钟表走的时间长些?

答:发条拧得紧些,它的形变就大些,因此具有的弹性势能就多些,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就多些,就能推动钟表的齿轮做较多的功,使钟表走的时间长些。

5, 钢笔吸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 是什么原因?

答:按下弹簧片时,橡皮内的一部分空气被挤出,放手后因橡皮管要恢复原状使管内空气压强低于管外大气压强,墨水被管外大气压强压进水管内。

6, 用高压锅煮饭菜比用普通锅煮饭菜熟得快,为什么?

答;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饭菜越快熟。

7, 你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就会感到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从身体吸收了热量,使皮肤的温度降低感到凉。

8,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为什么?

答:因为钨丝受热产生升华现象,然后钨的气体又在灯泡壁上凝华的缘故,所以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

9,冬天,人在感觉手冷的时候,可以用搓手的办法使手变热,也可以把手插进裤袋里使手变热,这两种办法各是通过什么方式使手得到热量的?

答:搓手通过做功得到热;手插进裤袋用体温把手暧热,这是通过热传递得到热。

10, 试用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释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答: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中总有一些分子的速度大到能克服液面其他分子的吸引跑到液体外面去,成为气体分子,液体变成气体。

11, 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什么缘故?

答:这是因为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也就是说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也就越快,这将就会加快水温度降,使热开水不会烫口。

12, 冬天人们从外面进屋后,总喜欢用口对着双手哈气,,同时还爱两手相互摩擦,这是为什么?

答:冬天室外很冷,人的双手总是裸露,而人口呼出的气温近于人的体温,对手哈气,可使手吸收口中呼出的气的热量;双手互相摩擦,摩擦力做功,增加手的内能,都可以使手变得温暖。

13, 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答:冬天,眼镜片在室外是冷的,进入暖和的屋子里后,屋子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后液化(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14, 手分子运动论的理论解释: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有很厚的一层土层都是黑的。

答:因为煤是黑色的,煤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土层变黑就是因为煤分子扩散进去的结果;

15, 安装照明电路时,如果装保险丝时拧得不紧,往往容易熔断。为什么?

答:如果保险丝拧得不紧,保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电阻就会增大,通电时,保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部分冰会发热,时间长了就容易熔断。

16, 电工检修电路时,使用有木柄或者柄上套着橡胶套的工具,并且常常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为什么?

答:木柄,橡胶套和干燥的木凳都是绝缘体,能避免电路中的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即能避免电工触电。

17, 电炉丝热得发红,但跟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都不怎么热,为什么?

答:因为铜导线和电炉丝串联,根据Q=I2Rt,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但铜导线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得多,所以电炉丝热得发红,而铜导线却不怎么热。

18, 保险丝在什么情况下起作用?它保护了什么?

答:保险丝串联在电路中,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电源,从而保护用电器和电路。

19, 右图是一防讯报警器的原理图,K是触开关,B是一个漏斗形的竹片圆筒,里面有个浮子A,试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答:水位上涨超过警 线时,浮子A上升,使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吸下衔铁,于是报警器指示灯电路接通,灯亮报警。

20, 右图是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试说明它的原理。

答: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水银温度计中水银面上升到金属丝处,水银是导体。因此将电磁铁电路接通,电磁铁吸引弹簧片2,使电铃电路闭合,电铃响报警,当温度下降后,水银面离开金属丝,电磁铁电路断开,弹簧片2回原状,电铃电路断开,电铃不再发声。

22,请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区别和联系。

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这是压力和压强的区别;由于P=F/S,F可得F=PS,这是它们的联系。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生活中的物理小常识

生活小常识(一)

跳高运动员为什么要助跑?

跳高运动员能腾起越过横杆,靠的是助跑的惯性力和起跳蹬地的支撑反作用力。由于惯性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前的,而支撑反作用力是垂直(或近似垂直)向上的,所以起跳后的身体重心沿着一个抛物线轨迹运动。这个抛物线轨迹的高度,取决于起跳时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的大小,也就是说,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是增加跳高高度的关键。一般说来,应该尽可能增大这两项数值。最大腾起角为90度。然而,由于跳高不是单纯的垂直向上运动,越过横杆还必须有一个向前的力量;再则,还须充分利用水平速度来增大腾起初速度,因此,腾起角应小于90度。至于腾起初速度,则和运动员的素质和技术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腾起初速度越大,跳得就越高。当腾起角一定时,腾起初速度是起决定作用的。

为什么可以用吸管“喝”汽水?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嘴还没有从管内吸气时,管内外液面是相平的。这时,管内外液面上的气体压强相等;在嘴从管内吸气时,管内气体减少,管内液面上的压强也减少,这时管子内液面上的气体压强小于管外作用的液面上的大气压。所以,我们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喝汽水时,首先要将管子插入汽水里,当嘴吸气里,管内便有一部分气体被吸进嘴里,便造成了管内剩余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且小于管外的大气压,因而在管外大气压的作用下,汽水便沿管子上升,被吸进嘴里。

暖水瓶为什么能保温?

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热的对流主要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之间,热流上升,冷流下降,通过不断循环达到动态平衡,热的传导发生在热的导体上,热从高温的一端向低温一端传导,热的辐射不需要媒介,它通过辐射的方式向低温处传热。暖水瓶的瓶胆与外壳之间是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传导降低了许多,瓶胆内部光滑如镜,降低了辐射,所以暖水瓶能保温。

熟鸡蛋在冷水里浸一下就容易剥壳?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水在这一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在我们所遇到物质中,除少数几种以外,大多数都有“热胀冷缩”这样一种物理特性。但是,各种物质的伸缩程度又各不相同。鸡蛋是由于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也不一样。在温度变化不大或温度变化均匀时,还显不出什么,但一到温度剧烈变化时,蛋白和蛋壳的步调就不一致了,当煮得滚热的鸡蛋骤然浸到冷水里时,冷水使它的温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蛋壳猛然收缩。蛋白还处在原有温度没缩小体积,这时候就有一部分蛋白被蛋壳挤压进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温度渐渐降低,也逐渐收缩,由于蛋白、蛋壳和蛋黄的收缩程度不同,这就形成了蛋白与蛋黄的脱离。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蛋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生活小常识(二)

电梯上的特殊感觉

“超重”和“失重”是两种物理现象,地球上任何事物都受重力的作用。如果有力使物体克服重力作向上加速运动,那么就会呈现超重现象。如果物体沿着重力作向下加速运动,就会呈现失重现象。

触电的人是被电"吸"住了吗

常听人们有这种说法:触电时人被电吸住了,抽不开。

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我们知道,不论是否存在电流,在一般情况正导线中、电器中的正、负电荷的电量是相等的,对外的静电作用是相互抵消。即使局部地方偶尔出现少许正、负电荷但不相等,其静电引力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问题出现了,人手触电时,为什么有时不把手抽回来?难道不想抽回来?显然是被吸住了抽不回来。对这一提问可用电流的生理效应来解释。

人手触电时,由于电流的刺激,手会由痉挛到麻痹。即使发出抽回手的指令,无奈手已无法执行这一指令了。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触电死亡者,都是手的掌心或手指与掌心的同侧部位触电。刚触电时,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觉地握住了导线。这样,加长了触电时间,手很快地痉挛以致麻痹。 这时即使想到应松开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 如若触电时间再长一点,人的中枢神经都已麻痹,此时更不会抽手了。 这些过程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的。

如手的背面触电,对一般的民用电,则不容易导致死亡,有经验的电工为了判断用电器是否漏电而手边又无验电笔,有时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轻触用电器外壳。若漏电,则食指将因条件反向而弯曲,弯曲的方向又恰是脱离用电器的方向。这样,触电时间很短,不致有危险。当然,电压很高,这样作也会发生危险。

家庭节电小常识

照明节电 日光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光线柔和、寿命长、耗电少的特点,一盏14瓦节能日光灯的亮度相当于75瓦白炽灯的亮度,所以用日光灯代替白炽灯可以使耗电量大大降低。在走廊和卫生间可以安装小功率的日光灯。看电视时,只开1瓦节电日光灯,既节约用电,收看效果又理想。还要做到人走灯灭,消灭“长明灯”。

电视机节电 电视机的最亮状态比最暗状态多耗电50~60%;音量开得越大,耗电量也越大。所以看电视时,亮度和音量应调在人感觉最佳的状态,不要过亮,音量也不要太大。这样不仅能节电,而且有助于延长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有些电视机只要插上电源插头,显像管就预热,耗电量为6~8瓦。所以电视机关上后,应把插头从电源插座上拔下来。

电冰箱节电 电冰箱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决不能靠近热源,以保证散热片很好地散热。使用时,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电冰箱内的食物不要塞得太满,食物之间要留有空隙,以便冷气对流。准备食用的冷冻食物,要提前在冷藏室里慢慢融化,这样可以降低冷藏室温度,节省电能消耗。

洗衣机节电 洗衣机的耗电量取决于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使用时间的长短。电动机的功率是固定的,所以恰当地减少洗涤时间,就能节约用电。洗涤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衣物的种类和脏污程度来决定。一般洗涤丝绸等精细衣物的时间可短些,洗涤棉、麻等粗厚织物的时间可稍长些。如果用洗衣机漂洗,可以先把衣物上的肥皂水或洗衣粉泡沫拧干,再进行漂洗,既可以节约用电,也减少了漂清次数,达到节电的目的。

电风扇节电 一般扇叶大的电风扇,电功率就大,消耗的电能也多。同一台电风扇的最快档与最慢档的耗电量相差约40%,在快档上使用1小时的耗电量可在慢档上使用将近2小时。所以,常用慢速度,可减少电风扇的耗电量。

怎样能够提高高考理综物理选择题的正确率

高中阶段考前复习物理学史精编

1583年,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1593年,伽利略发明空气温度计

1609年,伽利略初次测光速,未获成功。

1609年,开普勒著《新天文学》,提出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

1619年,开普勒著《宇宙谐和论》,提出开普勒第三定律。

1620年,斯涅耳从实验归纳出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1632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支持了地动学说,首先阐明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1638年,伽利略的《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出版,讨论了材料抗断裂、媒质对运动的阻力、惯性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抛射体的运动等问题,给出了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定义。

1643年,托里拆利和维维安尼提出气压概念,发明了水银气压计。

1653年,帕斯卡发现静止流体中压力传递的原理(即帕斯卡原理)。

1654年,盖里克发明抽气泵,获得真空。

1658年,费马提出光线在媒质中遵循最短光程传播的规律(即费马原理)。

1660年,格里马尔迪发现光的衍射。

1662年,波意耳实验发现波意耳定律。14年后马略特也独立地发现此定律。

1663年,格里开做马德堡半球实验。

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做色散实验。

1675年,牛顿做牛顿环实验,这是一种光的干涉现象,但牛顿仍用光的微粒说解释。

1678年,胡克阐述了在弹性极限内表示力和形变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定律(即胡克定律)。

1687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阐述了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1690年,惠更斯出版《光论》,提出光的波动说,导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并解释了双折射现象。

1714年,华伦海特发明水银温度计,定出第一个经验温标——华氏温标。

1717年,J.伯努利提出虚位移原理。

1738年,D.伯努利的《流体动力学》出版,提出描述流体定常流动的伯努利方程。他设想气体的压力是由于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的结果,导出了玻意耳定律。

1742年,摄尔修斯提出摄氏温标。

1745年,克莱斯特发明储存电的方法;次年马森布洛克在莱顿之后又独立发明,后人称之莱顿瓶。

1752年,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引天电到地面。

1785年,库仑用他自己发明的扭秤,从实验得到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1787年,查理发现气体膨胀的查理—盖?吕萨克定律。

1798年,卡文迪什用扭秤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数G。

1800年,伏打发明伏打电堆。赫谢尔从太阳光谱的辐射热效应发现红外线。

1801年,托马斯.杨用干涉法测光波波长,提出光波干涉原理。

1808年,马吕斯发现光的偏振现象。

1820年,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产生磁效应。安培由实验发现电流之间的相互做用力,1822年进一步研究电流之间的相互做用,提出安培作用力定律。

1821年,菲涅耳发表光的横波理论。

1824年,S.卡诺提出卡诺循环。

1826年,欧姆确立欧姆定律。

1827年,布朗发现悬浮在液体中的细微颗粒不断地做杂乱无章运动。这是分子运动论的有力证据。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3年,法拉第提出电解定律。

1834年,楞次建立楞次定律。克拉珀龙导出克拉珀龙方程。

1835年,亨利发现自感,1842年发现电振荡放电。

1840年,焦耳从电流的热效应发现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及时间成正比,称焦耳-楞次定律(楞次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律)。其后,焦耳测量热功当量。

1842年,多普勒发现多普勒效应。

1842年,迈尔提出能量守恒与转化的基本思想。

1843年,法拉第从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

1849年,斐索首次在地面上测光速。

1851年,傅科做傅科摆实验,证明地球自转。

1859年,麦克斯韦提出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律。

1864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的基本方程组(后称麦克斯韦方程组),并推断电磁波的存在,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868年,玻尔兹曼推广麦克斯韦的分子速度分布律,建立了平衡态气体分子的能量分布律——玻尔兹曼分布律。

1869年,希托夫用磁场使阴极射线偏转。

1871年,瓦尔莱发现阴极射线带负电。

1873年,范德瓦耳斯提出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1879年,霍尔发现电流通过金属,在磁场做用下产生横向电动势的霍尔效应。

1880年,居里兄弟发现晶体的压电效应。

1885年,巴耳末发表已发现的氢原子可见光波段中4根谱线的波长公式。

1887年,赫兹做电磁波实验,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同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

1895年,洛仑兹发表电磁场对运动电荷做用力的公式,后称该力为洛伦兹力。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又叫伦琴射线。

1896年,洛仑兹创立经典电子论。

1897年,J.J.汤姆生从阴极射线证实电子的存在,其后他又进一步从实验确证电子存在的普遍性,并直接测量电子电荷。

1898年,卢瑟福揭示铀辐射组成复杂,他把“软”的成分称为α射线,“硬”的成分称为β射线。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1899年,列别捷夫实验证实光压的存在。

1900年,瑞利发表适用于长波范围的黑体辐射公式。普朗克提出了符合整个波长范围的黑体辐射公式,并用能量量子化假设从理论上导出了这个公式。

1900年,维拉尔德发现ν射线。

1902年,勒纳德从光电效应实验得到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电子的最大速度与光强无关,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提供实验基础。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光量子假说,解释了光电效应等现象。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关于运动媒质的电动力学》一文,首次提出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发现质能之间的相当性。

1908年,佩兰实验证实布朗运动方程,求得阿佛伽德罗常数。

1909年,盖革与马斯登在卢瑟福的指导下,从实验发现α粒子碰撞金属箔产生大角度散射,导致1911年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的理论。

1911年,昂纳斯发现汞、铅、锡等金属在低温下的超导电性。

1911年,威尔逊发明威尔逊云室。

1911年,赫斯发现宇宙射线。

1912年,能斯特提出绝对零度不能达到定律(即热力学第三定律)。

1913年,玻尔发表氢原子结构理论,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1915年,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1916年,密立根用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光电方程。爱因斯坦根据量子跃迁概念推出普朗克辐射公式,同时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后发展为激光技术的理论基础。

1919年,阿斯顿发明质谱仪,为同位素的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1919年,卢瑟福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

1923年,康普顿用光子和电子相互碰撞解释X射线散射中波长变长的实验结果,称康普顿效应。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

1925年,泡利发表不相容原理。

1926年,海森伯发表不确定原理。

1927年,玻尔提出量子力学的互补原理。

1931年,劳伦斯等人建成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查德威克接着做了大量实验,并用威尔逊云室拍照,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这一射线即是卢瑟福预言的中子。

1932年,安德森从宇宙线中发现正电子,证实狄拉克的预言。海森伯、伊万年科独立发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假说。

1933年,泡利在索尔威会议上详细论证中微子假说,提出β衰变。

1933年,布拉开特等人从云室照片中发现正负电子对。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

1935年,汤川秀树发表了核力的介子场论,预言了介子的存在。

1938年,哈恩与斯特拉斯曼发现铀裂变。

1939年,奥本海默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

1941年,布里奇曼发明能产生10万巴高压的装置。

1942年,在费米主持下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裂变反应堆。

1946年,阿尔瓦雷兹制成第一台质子直线加速器。

1947年,鲍威尔等用核乳胶的方法在宇宙线中发现л介子。

1954年,杨振宁和密耳斯发表非阿贝耳规范场理论。

1955年,张伯伦与西格雷等人发现反质子。

1956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弱相互做用中宇称不守恒。吴健雄等人实验验证了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弱相互做用中宇宙不守恒的理论。

1959年,王淦昌、王祝翔、丁大利等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

1960年,梅曼制成红宝石激光器,实现了肖格和汤斯1958年的预言。

1964年,盖耳曼等提出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

首先 基础知识要牢固

一般选择题中会有一个物理学史的问题,这个要死记,很多参考书都有归纳

还有就是氢原子光谱的问题,这个比较简单把书仔细看一看,可能会带一点带计算。

力学,电磁学是物理重点,请掌握好抛体运动,受力分析,安培力的定性分析,以及感生电场的定性分析。

知道了他在考什么就有办法针对性地复习了

对了,有时天体运动也会在选择题里面考,掌握用向心力公式分析圆周运动的速度问题等,还有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椭圆运动的的加速度问题

还有就是千万别看错题,审题要仔细

祝你取得较大的进步!

文章标签: # 发现 # 提出 #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