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高考世界地理高频考点-世界地理高考复习
tamoadmin 2024-08-12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地理怎么学才可以考得好呢?2.高考的地理应该怎样复习?希望大家多说说,谢谢了!3.高三地理怎样复习4.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整理5.高考地理大题会怎么考6.2022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地理怎么学才可以考得好呢?谈及高考地理,很多同学都会说,这是文科中的理科,既要注意记忆,又要学会分析论述。一、 熟悉地图是考好高中地理的前提地图册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关键的工具,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翻
1.高考地理怎么学才可以考得好呢?
2.高考的地理应该怎样复习?希望大家多说说,谢谢了!
3.高三地理怎样复习
4.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整理
5.高考地理大题会怎么考
6.2022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地理怎么学才可以考得好呢?
谈及高考地理,很多同学都会说,这是文科中的理科,既要注意记忆,又要学会分析论述。
一、 熟悉地图是考好高中地理的前提
地图册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关键的工具,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翻阅,加深记忆,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心应手。
世界地理。要把世界地理的两本课本多翻阅几遍,把里面每一区域和可能考的地图剪切下来。然后随时随地浏览。
在熟悉地图后,再根据地图延伸,比如美国,熟悉农作物分布图后,就可以延伸到为什么要这样分布,气候如何,交通如何等。而全球气候,洋流等,也是重点复习的内容。可以在空白的地图上自己描上具体的气候洋流植被带等,这样在考试时不管出现什么图,都能够清晰地在脑海里反映出来。
中国地理。要求我们用心记课本文字材料。同样也可以用填充的办法,比如降雨量、山脉、河流等。而在文字叙述方面,要依据专业的教科书。做题的时候完全按照课本的角度去回答,在平时考试中不断加强训练,让自己的表达尽量与课本表达的一致。
二、处理好计算是考高分的保证
地理在天文计算等方面会比较令考生头疼。考生必须掌握其中的规律,然后做大量练习。比如等值线的“高高低低”原则,还有晨昏线和迟到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或18时等。这些规律对于解决一些让人头疼的地理题目很有帮助。高三学生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用好教科书、分类学习
学习地理的基本功是用好教科书。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中较难的内容,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难度比自然地理小得多。自然地理重分析,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重记忆。
自然地理。重点学习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至于宇宙中的地理一章属于硬性记忆内容,其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比较重要,难度也比较大。学习自然地理,要多思考,在大脑中形成地球内部外部及地球运动的动态模拟图。
区域地理。学习区域地理要将各区的经济、自然、文化详细分析。比如某区的经济以第几产业为主,该区的有哪些,适合发展哪种工业布局哪种农业,该区的人种和文化特色等。这些知识点是我们整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并结合实际的重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习的重点在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将成为重点。学习人文地理,要与生活结合,关注生活实际,了解生活常识。比如交通线路应怎样布局,城市的分区,不同工业的分布特点等。
四、做好笔记,用好帮手
学习地理也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地理笔记是地理学习的好帮手,不仅要记录课上的知识点,也要记录课后的错题。好的地理笔记不能只有教科书上的内容,我们要学会去拓展,比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区别,生长边界上有哪些国家等等。
高考的地理应该怎样复习?希望大家多说说,谢谢了!
专家指出,要掌握一些应考策略,总结各种题目的解题方法,并注意检验和训练,强化应考能力。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回归书本,巩固知识体系,突出《考纲》、《说明》的重点。
在总复习阶段,大脑中要一定脉络的地理基础知识体系,以不变应万变。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之一是题干在教材之外,答案在教材之内。所以,只要仔细审题,就能够将试题所考内容落实到地理教材的具体单元章节内,答题就有可能八九不离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在涉及每个单元章节的若干考点中,了解哪一考点或哪几个考点相对重要,大胆取舍,有舍必有得。
强调“双基”、突出主干一直是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原则。在高考复习中重点抓住学科内最基本、最常见的主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地球运动中的时间、日期计算、日照图的判读,大气环境中的天气与气候、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陆地环境中的地形地貌、水、河流、地下水,海洋环境中的海水性质、洋流与环境、海洋,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环境、区域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等等。另外高考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某些考点的重复率极高。比如时间的计算一直都是地理高考的经典选择题目,虽说几乎年年都在考,但呈现形式却年年不同,一直作为全卷的区分题出现。
注意近几年考查的主干知识。2010年高考命题会在现有的体例、难度和回归教材的特点上,延续现在的命题理念和风格的特色。变化在于主干知识的命题角度,地理原理、分布规律的特殊性,因此考生要特别注意近几年主要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哪些,这些主干知识还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考查;还有哪些主干知识没有涉及,对于近几年没有考查过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复习课本莫忘细节。考生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回归课本,把课本上所有内容细细看一遍,许多因为系统复习漏掉的细节,都要重新过一遍。考生千万不要忽略了书上图表下的小字,许多考生复习时粗略带过,到了考场上才追悔莫及。举例来说,往年高考中曾经考过的月相和地下水就不属于大纲之列,课本上详细讲解的也只限于小字部分。
2、强化限时定量训练,训练解题能力。-
按照高考的题量命题,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完成,逐步提高答题时间和正答率。如此做法着眼点一是如何审题,如何去提取最有效的信息;二是引导考生追求解题思路、过程,适时地给考生进行规律的总结,教给考生方法,让考生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有一个质的飞跃。
-看书和做题不可偏废
地理学科是对不少文科考生的“软肋”,对部分考生提出的“复习地理是不是该多多做题,看书有没有用啊?”对这一问题,王老师表示,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学科,学文科的同学都知道,相对于自然地理、区域地理来讲,人文地理较为简单,因此建议在学习人文地理时务必把课本理解吃透。
至于自然地理,只要把原理掌握了也很简单,就像给了一数学公式,考生需要懂得如何去运用公式来面对不同的题。自然地理题目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图文题的组合,因此需要考生抓住题目信息,比如时间、地点一类,将有助于判断季节时区。难度较大的是等值图一类的题,只要多做多练,记得高高低低一类诀窍也是很有用的。因此自然地理不仅要看书,背死原理,还要多多做题,才能积累经验。现在是四月,应该把每天的复习安排得明确一些,比如练一组题之类。
3、专题复习的方法
至于怎样重组知识,怎样突破专题,应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制定相应的专题及复习方案,为提高效率可用“看、想、做”的复习方法。
1、看要点、想内容。每个专题已把相关联的知识点归纳在了一起,看知识要点,用“过**”的方式,在脑海中再现相关内容,一是温故知新,二是对其中薄弱环节可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效果好、针对性强。
2、看图、想空间(想原理)。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近年的高考几乎是无图不成题,所以,每天都应要求学生坚持抽时间看图,变手中的图为“心中的图”,以强化空间概念和图文转化能力。
3、看典例、想思路。“典例”可以是以前的错题,可以是薄弱知识环节的典型例题,也可以是经典的高考题。把它们归在一起,经常翻看,总结、分析解题的思路,有利于相关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4、看思路、找方法。每节课或每个专题教师都要围绕核心内容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一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通过例题的分析掌握该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形成规律性的解题模式。在课堂上要注意加强运用例题分析归纳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解题模式的训练和巩固,使学生牢牢掌握。
5、做真题、找感觉。第二轮复习时间紧,搞题海战不可取。但必须适量地做一些“真题” (高考题、经典模拟题或例题),及早找到高考考场感觉,对新情境题型,还要总结解题技巧,寻找对策,以提高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4、有效运用“地理语言”作答,要学会“踩点”。
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答题情况看,考生文字表述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答题没有思路;语言不规范(不用地理语言);不全面;没有层次;答不到点上等。究其原因:简答题是一种较新的题型,学生接触的时间短;没有答题的思路;没有答题的技巧(良好的习惯和地理学科技巧)等。平时的训练不到位。因此,后阶段复习要向失误学习,不断总结学习过程中知识性和非知识性错误,从对错误的分析和纠正过程中,弄清概念、规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的现象。组织答案前要充分思考命题者意图,答案要既合题意,又合命题者意图。答案表述要准确精练。作答时,三类材料各有解析特点:文字材料---直接用、总结用;地图和图画材料---解释地图、看图会说话;数字材料---会把数字变文字、重在比较。要认识到规范就是高考分数,规范是张开理想翅膀的重要羽翼。
从对从2007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可知,答题是否规范越来越成为整张试卷的区分点。能不能较好地吻合标准答案,能不能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表达,都成为当今学生能不能取得高分的分水岭。大家应该做到语言规范、条理清晰、答题全面,答题有效性强,最好养成一定的解题习惯即①先读题,把有效的信息画一画;②再根据图例看图,从图中解读有效的信息,圈一圈;③思考题目问什么,应该调用教材哪部分的内容,题干、图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有哪些;④根据分值,思考分点,用规范、正确的地理语言,突出关键词进行组合答题。
地理解题通常有“三步曲”:捕捉信息→处理信息→整理答案。但高考试题往往是“非一般的、非常规的”,需要考生具备发散思维与多端思维能力,所以训练时,不但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用实际去联系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模式。整理答案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很多学生对于开放性试题,虽然理解了,思路也正确,但就是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完整。针对这一情况,在平时训练语言表达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条理性。答案要分段,分要点,条理要清楚,脉络要分明,决不能长篇大论;②层次性。把有把握的、精彩的答案放在前面,如果没把握,怕漏答,可以适当多答几条,但要将把握性不大的放在后面,对一些不很清楚的地理名词,可用模糊答法。
5、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除注意复习方法外,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大多数学生经过前期数月的紧张复习,身心俱已疲惫,学习热情有所下降。这时,许多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企盼高考尽快到来,及早结束这种“痛苦的煎熬”;另一方面,随着高考的不断临近,由于惧怕高考失利,又希望高考不要到来,每天都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中,心神不定。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原现象”,其实“高原现象”并不代表学生的生理极限和学习效率的绝对顶点,这好比是长跑运动中出现的“极点”现象一样,只要咬牙坚持住,度过短暂的困难期,一切都会好转,会越跑越轻松。针对学生的“高原现象”,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1)引导学生坚定信念、相信自己。战胜别人的是英雄,只有战胜自己的才是圣人。要想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必须有一颗坚强的“心”。
(2)在复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分析、反省自己的复习状态,并从中体会到自己的提高。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与老师或同学们多交流,以寻求解决的办法。
(3)指导学生恰当安排各门功课的复习时间,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这样不容易产生疲劳感。
(4)课堂复习和训练要合理把握高度和难度,有些教师对做过的题不想再让学生做,简单的题觉得交给学生做没多大的意思,在二轮中一味地去追新题、难题、怪题,结果在“新、难、怪”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困惑。其实做题巩固的是知识、练的是方法、培养的是能力,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不必追求大量,尤其是一些难度过大的题,在近年高考更重基础且难度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更是没有必要。
6、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引领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的与当前热点问题或热点区域联系起米,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的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及能源问题;三农问题;南水北调;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问题:中外的友好关系;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比如南堡油田的开发;“嫦娥一号”的发射;孟加拉国热带风暴潮带来的灾害等;例如今年南方的冰雪灾害;“嫦娥一号”上天和探月;我国将建第三南极考察站;文昌航天基地建设等等。
二、地理复习的常规误区
误区1:沉迷题海,盲目做题
一些学生由于对“做题”理解的偏差,而误认为只要多做题就能“取得成功”。其实适度的做题是对的,如果不进行适度的做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会片面和不深刻,但是习题的知识覆盖面是有限的,它无法覆盖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如果对习题缺乏选择性,就会出现重复的机械劳动,因而练习的收效甚微。为此高三复习不能只做题,要注意练习的有效性和精练性,要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通过训练,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应试技巧。
误区2:忽略基础、求难求深
许多学生对考纲不研究,对考纲的要求不明确,加上对自己的实际能力不了解,往往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因此在地理复习过程中对基础题不屑一顾,而一味地钻难题,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因而在高考中频频出现失误。为此学生在复习中应该熟悉地理主干知识和理解主干知识,要注意查漏补缺,将没有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及时记忆和掌握,对理解有误的知识要及时加以改正,做到“题不二错”,从而为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误区3:主次不分、一味求全
由于高考试卷受卷面、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识点,试题的覆盖率是有限的。因此学生在地理复习的过程中,要根据考纲的要求和知识范围进行全面的梳理,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主次分清,要突出对重点知识的复习,在复习中应该取以下策略:1、重点知识重点复习;2、常考常错的知识多次复习;3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等理解不够的知识要多下工夫;4、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并多变化问题情境进行思维和解答训练,从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为此学生在今后的地理复习中应该抓住地理主干知识如:地球运动、时间计算、等值线、气候、灾害、工农业和城市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开发与评价等进行重点复习和加强训练,以求得复习效益的最大化。
误区4:重视解题、忽视过程
到了高三阶段,练习量大增,但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做练习的习惯养成,在做练习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的习惯:1、追求做题的数量而忽视做题的质量;2、审题不认真,在具体做练习时,没有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通读习题材料,没有认真细致地审图。为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如果学生在做练习时能够关注解答的过程,尤其是解答中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障碍,那么在高考中也就不会出现诸如审题、答题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在平时的解题中还能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并经常进行解题思路的训练,那么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二轮复习中,还应适当注意应试技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总之,高考是以选拔为目的的考试,高考备考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让学生认准目标,持之以恒,以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心态迎接高考,相信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高三地理怎样复习
地图总是混,气候类型背不过。
说实话,如果对地理没兴趣,就只有死记硬背,但是一定要告诉自己:我可以背过,不要说自己不行,心理上要给自己暗示。试着去自己画图,一定要记得一点:相信自己能背过;气候类型什么的,你就按照老师划分的,分门别类的一类类加上地理位置的背,背完一类就默写,可以给父母或者同学背,一定要记住,背过后给去找地图看。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我的经验了。
要知道,基础最重要,各种概念、区域划分、特征之类的一定要记牢。
但是提高的话,我就讲讲经验吧。
地理分为自然;人文;区域。
总的来讲,自然是要一章章啃,那个要多做题,一般的书没什么用,讲的都是套话,推荐买些高考模拟题做做那个《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好像是叫这个名字,要不就是《三年模拟五年高考》,还有《十年高考》,有错题不管简单还是难,一定要去问老师千万不要留死角;
啃得时候要多看图,记住所有的大体内容,三圈环流气候地形,都是图;教你一招,学画地图,要快速画经纬网与世界地形轮廓,找特殊点并且一定要让轮廓与经纬度吻合,最终在大脑里形成一张图,自然地理你就没问题了;
人文则不是太难,自己感觉关键在于记概念,特别是各类分类,一定要记牢。剩下的就是多看些材料,乱七八糟世界各地。
区域的话按照老师讲的来,事实上老师不是很重视区域地理,而且复习到这时你的基础应该很牢固了。此时做模拟题吧……做各类卷子吧,区域地理还是做开始我推荐的书就行。政治和历史基本上就是靠抓关键点。
这样的话,文综应该没问题。
当然了,我也只是介绍经验,还地看你自己。
相信你可以的,加油
高三地理需要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八本教材能中。学生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复习,是每个高三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是本人在近几年的高三复习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仅供同行借鉴或参考。
一、制定整体教学复习
高三复习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初、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精选一套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做好学科内综合练习,同时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一些必在的测试,测试的试题要注意精选。第三阶段,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进行模拟测试。在高考前留下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训练,教给他们一定的应试技巧。
二、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从近几年的地理高考来看,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尤其是今后的试题,逐步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三、做好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或者是掌握不够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从而在心理方面为高考做好准备。同时,还要让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主动、轻松,才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才会提高。
四、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权机结合的原则。讲,要有针对性,除重点、难点外,侧重讲解复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能。练,以限时训练为主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使之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训练的试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评,教师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因为时间过长,逐渐淡忘,学生就失去了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讲评要注意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应只作简单的重复,不能以题论题。
五、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教师必须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大,加上生动的语言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使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
六、建立“改错本”
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会经常测试,而学生在每次测试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错误,因此建立“改错本”是复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考生在考试中所犯的错误通常在脑子中印象很深,为避免同一错误的再发生,建立“改错本”是十分必要的。老师每讲完一份试卷,让考生在“改错本”上将错误订正,并作正确的分析、归纳、总结。每次考试前,重新检查一下自己所做的错题以及错误的原因,充分加以重视,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经多次反复,加强记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做题时认真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强化训练
从信息论的原理来看,学习是由信息的输入、贮存与输出三个过程组成。信息输入包括听课、阅读和理解,信息的贮存靠记快实现,信息的输出是指知识的再现和运用。三个过程关系密切、缺一不可,但考试主要是通过信息的输出来实现。因此,要想提高考试的成绩,平时就必须加强对知识输出的训练。加强训练是一种高度的知识训练,通过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输出知识的能力,提高成绩。
八、注意高考信息的收集
高考信息把握正确,方法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必须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整理
#高考# 导语地理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可以说是算的一号人物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地理所特有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下面是 无 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方法,简单实用的复习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自然地理知识点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3、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4、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5、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6、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7、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峰的移动方向。
18、判读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为北半球,1月份气温位南半球。
19、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20、主要玄武岩和花岗岩的区别: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在地表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21、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风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海浪等。
22、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与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安第斯山脉南部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23、“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24、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5、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26、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度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27、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降水量丰富。
28、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29、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
30、注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分布地区和对应气候类型上的区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对应地中海气候。
31、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32、自然、水、气候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区分清楚——水和气候是交叉关系,都属于自然。
33、能源与能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源包括能源,还包括二次能源等;而能源仅指自然中能提供能源的部分。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34、台风中心无风,盛行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在12级以上,常出现狂风暴雨。
35、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要注意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是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飓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
36、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量少的地区,干旱灾害就最严重。干旱灾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37、寒潮危害与寒潮势力是有区别的:寒潮危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一般发生在冬季。
38、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39、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40、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两者的区别: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知识点
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矿工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13、平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14、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5、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式的繁荣往往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城市的发展。扬州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6、注意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百分数反映,百分比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17、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18、逆城市化不是城市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19、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
20、注意区别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基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后者既包括外部形态,也包括内部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
21、注意区别城市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与城市土地利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有针对性地回答。
22、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23、根据市场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2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时间、运量或者运价,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河流、铁路、公路等。
25、注意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与交通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船舶和管道)的区别,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不能混用,其中管道既是运输线路,又是运输工具。
26、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虽然河运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海运的地位依然非常稳定。因此不能笼统地讲水运地位在逐渐下降。
27、在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时。科学技术往往作为一个独立于社会经济条件之外的区位因素。
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呈“之”字形弯曲的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高坡陡的地区。一般的山区多通过开凿隧道的方式修筑公路。
29、城市道路网的判断一般根据该城市所在国家进行;欧洲的城市一般为环形放射式,我国的城市多为方格——环形——放射式。
30、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并非全部是工业产品,还包括小麦、羊毛、牛肉等少数农畜产品。此外,发达国家还常出口资本和技术。
31、注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32、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33、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联系。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重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34、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环境问题,但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因为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
35、注意区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两个概念:前者是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如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后者是自然现象,如台风、地震、海啸等,但人类活动可以加剧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发生频率。
36、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37、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这个整体。
38、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而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直至达到“零”排放。
39、生态农业是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只注重其中某一项利益的农业不是生态农业。
40、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为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41、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的减少。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人口增长数仍然很大。
42、注意生育率和出生率的联系与区别:生育率是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49岁)人数之比。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
43、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应该分析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但并没有具体的数值标准。
44、除人口自然增长外,人口的数量变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45、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前者是指一个地区在相对稳定条件下环境所承载或容纳的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强调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后者强调自然的可持续利用。人口合理容量低于环境人口容量。
46、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调时间限制,而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运移动。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47、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重要标准:跨越行政区域界线的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一般指一年以上)。
48、在对人口统计图判读时,要注意纵横坐标上的数值,不要取粗略计算的方法。特别是等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会得出完全错误的判读数据。
49、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注意大陆和大洲的区别:世界上有六个大陆,七个大洲,但并不能说大陆比大洲范围大或者大洲比大陆范围小,比如亚欧大陆比亚洲大,澳大利亚大陆比大洋洲小。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并不是面积的亚洲,而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也不是面积的太平洋,而是面积最小的北冰洋。
3、注意内海(伸入大陆内部或位于一国领土内的海域)与陆间海(两个大陆之间的海域,如地中海)的区别
4、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地形特征的异同:都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但具体地形类型存在差异。北美洲东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南美洲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大山系;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平原、西部为高原。
5、注意北与的区别:北是日本工业区的名称,是日本四大岛屿之一。
6、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流经印度的河流是恒河。
7、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地区最近线路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但石油运输量的航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线。
8、埃及盛产长绒棉,但其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
9、摩尔曼斯克港地处北纬70°,但终年不冻,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温暖气流。
10、渤海是我国内海,而不是边缘海。
11、我国位置最靠北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靠东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台湾省。
12、主要山地与山区的区别:山地是一种地形类型,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而山区既包括山地,又包括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13、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
14、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能辐射,但其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因为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也弱。
15、注意几条地理界线的区别: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6、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是长城,小麦与水稻种植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17、浙赣线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至湖南省株洲市之间的铁路。京广线、浙赣线与湘黔线交会于株洲市,而不是长沙。
18、注意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的位置: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沿岸,而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境内祁连山以北。
19、我国的河流除注入太平洋外,还有一线河流注入印度洋(如雅鲁藏布江、怒江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20、注意我国两个有色金属矿的矿产地名称:湖南锡矿山——锑矿;青海锡铁山——铅锌矿。
21、注意鞍山与马鞍山的区别:鞍山位于辽宁省,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两地都是我国的铁矿产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但两地位置相差很远。
22、东部和西北地区的河流的汛期都在夏季,但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布是降水量和气温。
23、注意西部经济地带与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区别:西部经济地带指西部十个省(市、区);而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经济地带的全部、中部经济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24、注意三江源、三江平原和三江并流中“三江”的区别: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境内;三江平原指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位于黑龙江省境内;三江并流指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横断山脉自北向南平行分布而形成的并流景观,位于云南省境内;这里的“三江”是指不同的河流。
25、注意水与水能的区别:水一般指淡水;水能主要指某河流所蕴藏的水能。
26、修建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而不是发电。
高考地理大题会怎么考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一
分析朝鲜半岛南北在地形、气候、植被、经济等方面的异同点?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经济:南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北部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二
日本工业分布在哪里?原因?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三
东亚沿海地区农业发达的原因?(提示:从地形、气候、土壤、人口、历史方面分析)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便于耕种。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四
对我国石油运输而言,中缅输油管道、克拉地峡运河航线与马六甲海峡航线相比有哪些优势?
我国石油主要是从中东地区进口,即石油进口线路主要是马六甲海峡航线。
中缅输油管道线路、克拉地峡运河航线比马六甲海峡航线距离短,可节省运输时间和能源;且中缅输油管道线路一部分在中国和缅甸境内,在陆地上进行管道运输,可摆脱过分依靠马六甲海峡航线的局面。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五
泛亚铁路的起始点、所穿过地区地质方面的不利条件,以及修建的意义?困难:①地形崎岖;②火山地震多;③滑坡泥石流多。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六
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风压带的北移(6~9月)
冬季——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0~次年5月)。
热带沙漠气候
a.副高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
b.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
c.历史上对植被的破坏。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七
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①热带雨林气候(带):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大于2000mm,且年内分配较均匀,多对流雨。其分布在: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爪哇岛是世界对流雨最多的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降量1500mm,每年6~10月,吹西南风,风从海洋吹来,为雨季;每年11~第二年5月,吹东北风,风从内陆吹来,为干季。其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八
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①冬季日本海吹西北风;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九
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十
新加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①处于物产富饶、人口众多的东南亚中心,扼守马六甲海峡东口,位置优越,港口优良,是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
②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口原料,发挥本国技术力量,发展了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工业;
③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发展旅游业。
2022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也是很多的,相信这也是很多高考学子的头疼之处。你们知道有哪些2022高考地理知识点 总结 吗?以下是我整理的2022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欢迎阅读和分享。
目录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记忆口诀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5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 春分 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 夏至 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 秋分 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 冬至 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6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6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62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3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4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5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6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8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
69我国传统四季以 立春 (2月4日)、 立夏 、 立秋 、 立冬 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70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7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 霜降 冬雪雪冬小 大寒
72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7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4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5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6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78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9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80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81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82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8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8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85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6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7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8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9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90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9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9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9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4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6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8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9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
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而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其数值为 8.16焦/厘米。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一种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是季风气候。
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大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
水体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存在体,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气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径流是指大气降水到达地面以后扣除蒸发量等损耗沿地表、地下运动的水流。径流量则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单位:立方米/秒。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时水位上涨的现象。洪水期则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过正常水位达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时期。
广义的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则是指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制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
近年来常以“水”一词替代、包容“水利”。水力属于水利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
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当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时才称为矿产。有矿不一定就叫矿床,只有矿产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产是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则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成。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和证据。
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印度洋板块为全球六大板块之一,主要以大洋地壳为主,属于大洋板块。而印度板块从属于印度洋板块,是它的一个子板块,为小板块,由陆壳组成,属大陆板块。
风化和侵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风化作用相对侵蚀作用来说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觉察,而侵蚀是在较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察觉。
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热的赤道地区,由高大茂密、常绿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热带季雨林不连续分布在热带雨林干湿季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由旱季落叶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季雨林与雨林相比,外貌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群落组成种类和结构比较简单。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地比土壤丰富,除土壤外,土地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因此。土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而土地是对人类利用而言的,指人类在目前和预见到的将来能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土地的社会属性。
前者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的占有情况。后者则指森林面积上生长着的林木的材积总量,是测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总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草原指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被。草地指被覆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草场指用以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统称。草地属于土地,而草原、草场属于生物。
一次能源为没有经过加工的天然能源,属于自然。而二次能源是经过人为加工转换后得到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源,不属于自然,如沼气与人工沼气、煤与煤气、核能与核电等都是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关系。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通过人工培养和养殖,来获得农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其中大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概念,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而小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概念,专指 种植 业(耕作业)。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 措施 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工业分布是已形成的工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工业布局除含有“分布”的含义之外,还有把工业生产合理地安排在某地的意思。
前者是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和度等。后者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变动。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变动居住地。
前者是对污染物而言,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而后者是对人口而言,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所能养活的人数。
领土和国土都是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指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但领土是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对占有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
国土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的总和。广义的国土是指国家的全部,包括自然、人口和社会经济。
>>>
高考地理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渝藏西南
西北陕甘宁青新
晋豫皖和湘鄂赣
中部六省正崛起
中原大省河南省
大别山界鄂豫皖
太行山东冀鲁豫
陕甘宁边区延河唱---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
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高考地理是一科知识点很多的一门学科,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背记这些地理知识点,但是地理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学会后即能在高考中获得很高的分数,还能掌握许多生活中就能用到的地理知识。
>>>
2022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 文章 :
★ 2022高考地理预测考点及知识大全
★ 2022高考地理影响降水的9大因素知识点
★ 高三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 2022高考地理常用的表述方法
★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2022
★ 政治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s://hm.baidu/hm.js?a16caac520b9e58c9a9652b27953e5a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