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关于高考命题的议论文_关于高考命题
tamoadmin 2024-06-26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几月份开始出题2.高考从哪年开始不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各省命题?3.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六大方向4.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近日在教育部新版发的《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方面,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
1.高考几月份开始出题
2.高考从哪年开始不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各省命题?
3.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六大方向
4.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
近日在教育部新版发的《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方面,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
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以下内容非常非常重要,请大家仔细阅读,跟对方向,不要盲目备考。
2021高考命题将继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高考的核心功能,上好“立德树人一堂课”做精“服务选才一把尺”树好“引导教学一面旗”做到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
一、2021年高考命题的六大要求
各学科命题都要体现十九大及各届全会的新精神、新论述,体现高考的“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并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落实“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命题要求,使高考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
高考命题6大要求
要求1
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
要求2
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洁。
要求3
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4
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
要求5
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
要求6
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
二、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
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3.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5.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 ,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8.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10.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三、解读:2021年高考备考中的
重点关注
本文解读更偏重从语文的角度,本文也在告诉大家,不止语文,很多学科的命题在新高考、新课改大背景下,都呈现新的特征。大家要在国家的指导性要求和原则下挖掘出新的着力点和提升点。
01.关注日常内容融合到考题中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些新考题,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到考题中。比如说,天问一号传回首幅火星图像!这个点,考察的学科就有高考语文作文,物理等学科的考题。因此,考生必须注意,因为,这个也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02.关注优秀的民族文化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可能和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相关联,同时,高考考题,更倾向于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观念,是民族融以创新和发展的基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
03.关注热点素材
对于202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说,做一些新型的考题,比如作文,你可以看一看最新的热点素材,特别是关于历史、文化的内容,这是2021年高考作文最大的热门。
04.关注情境
要加强情景化写作训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能力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就包含了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演讲稿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高考作文备考强化“情境性”写作十分必要。
05.关注灵活运用
掌握好现代文阅读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讲方法,少讲套路。语文教师参考大学教材《文学概论》和《现代汉语》知识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灵活运用,是语言学科高考的灵魂所在。
06.关注多的命题方式
认真对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进行灵活的背诵,研究全国卷、地方卷命题的方式。
语言运用题命题形式将有所改变。总而言之,语言运用题将走向大融合时代,它将与阅读题完全融合,真正测试考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科素养。
07.提高素养,关注积累
提高政治文明素养,坚持“四个自信”,落实“一体四翼”。语文学科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是平时必须积累和形成的。重视语文经典文本阅读,重视热点时评阅读,夯实语言的积累。
08.关注新课程标准理念落地
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将合二为一,注重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地。
09.关注多种阅读
重视整本书籍的阅读与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更加注重阅读量及阅读速度,题量会有所增加。复习备考中,要把精读泛读结合起来。
10.关注各种高考命题标准和相关政策
精心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考试评价体系》以及各种与高考相关的政策,提高政治站位。
11.关注阅读视野
命题选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高考中的阅读材料几乎没有鸡汤文,师生可以多读《新华文摘》,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12.关注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试题变化最大。近几年文言文的阅读题,绝大部分都是历史,而且很多时候出人物传记,传记具有情景性。断句和翻译是最能够考查文言文阅读水平,平时需要多练习,多看古书。虚词、动词知识性的考查,相对减少。
13.关注古文化常识
近几年,高考语文还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未来也将会持续下去。这些题目难度也不大,但就靠平时积累,这些题目正好是拉分项。
14.关注多种文体和时代性
高考作文要重视议论文,但不能放弃叙事文,甚至散文,还要“防止套题”。作文的思辨性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时代性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高考几月份开始出题
根据《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及近期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本文汇总了有关2021年高考命题的六大要求和十项原则。考生考前可以多多参考,重点复习。
01、2021年高考命题的六大要求
2021高考命题将继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高考的核心功能,上好“立德树人一堂课”做精“服务选才一把尺”树好“引导教学一面旗”做到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
各学科命题都要体现及各届的新精神、新论述,体现高考的“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并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落实“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命题要求,使高考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
要求1: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
要求2: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捷。
要求3: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4: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
要求5: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
要求6: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
02、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
原则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原则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原则3: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秀的才能走到底。
原则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原则5: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原则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原则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原则8: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原则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原则10: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通知》指出: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方面,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高考从哪年开始不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各省命题?
高考4月底,5月初开始出题,相关内容如下:
中国高考一般会在每年的6月份进行,而考题则由各省份的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出题、命题和阅卷。
一、高考考试的时间
通常中国高考考试是安排在每年的6月份进行,考试时间一般为3天左右。不过,因各省份之间的时间安排有所不同,有些省份甚至会将考试时间提前到5月份。
二、高考出题的机构
高考命题机构主要有各省招办和专门的教研机构。各省招办是由省级政府领导,实际由各地招生考试委员会组织管理的招生考试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本省的中学毕业生高考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以及日后的招生工作。
三、高考命题的流程
高考命题主要经过选题、编写试题、审定试题、试题测试和整理命题五个阶段。这些阶段都需要像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专业人员严格参与,确保试题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四、高考命题的标准化
高考命题主要遵循三大准则:标准化、公正化和科学化。其中标准化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原则,它要求制定出来的考题能够公特定的考试目标和要求,基本保持试卷难度一致,并尽可能不受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影响。
五、高考试卷的保密工作
高考试题的命题和编写都需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命题过程中所有文件和记录只允许在规定人员范围内阅览使用,同时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监管人员对操作进行监督。
六、高考试卷命题的难度
高考试卷的命题难度一般要参考历年的试卷难度数据,以确保命题难度不过高或者过低。同时,命题人员也会根据新的教育政策和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六大方向
1985年,上海首先开始高考改革试点,开始单独命题。
自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建立以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考试。1958年曾试行分省命题,但仅实施了一年,又回到全国统一命题方式。1977年恢复高考后,因为时间非常匆忙,所以当年实行分省单独命题,但到了1978年又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1985年,上海首先开始高考改革试点,开始单独命题。2002年北京也开始自主命题。2004年,自主命题的地区一下子从之前的2个直辖市增加到11个省市。到2006年,全国(除港澳台)实行分省命题的省、市、自治区已达16个。
扩展资料:
高考单独命题原因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各地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分省命题有利于根据各省新课改的不同进度实行新高考,有利于体现各省的特点,减少因地域差异带来的考试偏向。
最直接的动因,则是降低全国大范围的高考安全风险,即万一某个省泄题了,或某个省的试卷被盗,也只影响一个省的考生,而不会引发全国性的影响,不至于造成大范围的公共安全事件。
各省市结合各省教育发展实际,在命题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创新,在试卷结构的变化、命题选材的拓展、各种新题型的出现等方面,都有所探索。分省命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统筹管理,促进地方考试机构研究考试科学等。
人民网——高考命题从分到统的历史逻辑
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
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六大方向有:航天方向、家国情怀方向、对时事热点的理解方向、文化自信方向、生态环境保护方向、对生活的感悟方向。
一、航天方向
2023年依然是中国航天成就斐然的一年。中国在探月、火星探测、载人航天、航天站建设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航天员们的坚持和奉献精神,也特别值得大书特书。这也使得航天题材成为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大热。
二、家国情怀方向
教育部就教育考试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重点强调落实立德树人要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所以近几年高考作文中出现该类题目也比较多,主要考查考生的价值观。
三、对时事热点的理解方向
高考语文作文题紧扣社会热点的思路一直未变,近年来,不仅仅是语文、其他高考科目出题方向很多都是以时事热点来命题,以此借助热点考查考生对时事热点的理解和思考。
四、文化自信方向
文化自信是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近年来国家对文化自信逐渐重视,因此这也可能是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
五、生态环境保护方向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所需重视的问题,然而,近年来,随着京津翼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高考作文可能会从此观察考生表达出个人的见解和态度。
六、对生活的感悟方向
这些年高考作文题目都是社会现实的反应,开放性强,贴近学生生活,高考作文材料不但凸显了现实感,而且无一例外都注重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2023年高考作文可能会从对生活的感悟方向命题。
数学从来都不是最容易的一门学科,考生需要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进行冲刺复习,但一定要调整好时间,合理搭配劳逸结合,稳定心态才能在高考上取得胜利。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了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_高考考试小 技巧大全 ,欢迎参阅。
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
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3.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 方法 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5.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 ,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8.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10.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 热点 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随着国家对 教育 事业愈发重视,大众也更加关注教育领域的动向,高考也经历了新的改革,如大家印象中的文理分科等,如今已发展为“3+1+2”的新高考模式。
高考考试小技巧大全
1.应变意识的提升、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命题方向有了新的调整和变化,作为一名高三的学子则需要更加敏锐的反应能力,不要再故步自封,此外考生的应变意识不止是体现于考场中,更应在备考时就做出调整。
备考之际,要对知识点如公式、定理有更加充分的理解,而不是单一的记忆就够了,其中的逻辑关系一定要做好梳理,将题目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自己理解题目。
2.注重审题、可进行审题能力的专项训练
当试卷题目变得更加灵活,就需要考生具备更高的审题能力,题目中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你要考什么了,需要考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并给出答案。
所以考生在考前复习的日子,可做一些身体能力的专项训练,以此来提升自己做题的应变能力,自己做到更加充足的准备,遇到再大的变化也能更加接受并适应。
3,忌好高骛远,要对自己的水平有了解
一般来说,考生想通过最后一个月实现180度大转变是非常难的,大家要对自己的真实水平有所了解。
如果考试时能正常发挥,成绩都不会太差,毕竟高考试卷70%都是很基础的题,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保持稳定心态,都不会留有遗憾。
,4, 时间管理 四象限法”
简单说就是将自己的问题分成需要马上解决的,不需要马上解决的,需要暂缓解决的,不着急解决的这四个选项。
然后从“需要马上解决”的下手,按每个问题的困难程度逐一解决,这样调整时间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浪费时间,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
高考前小建议
自卑的学生需要增强信心,高考是一场基于基础上的分层选拔,掌握好基础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足够,相信自己,并且把自己能做好的部分做好就行。
而对于自负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一些能够打击到他们痛点的事情,山外青山楼外楼,不要让自己局限的眼界成为成长的绊脚石。合理评价自己的水平,给自己准确的定位。
最后值得一提的还有家长的态度,家长的情绪总是能无形地影响到孩子,越是在临近高考的时期,越是不要显得过分紧张,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即可,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经常提起成绩,告诉孩子尽自己的全力,分数只是这个阶段的成果体现方式之一,无愧于心就好。
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相关 文章 :
★ 2021高考新规亮点大全
★ 教育部2021高考新规政策
★ 2020年新高考命题和考试的5项新政策
★ 2021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
★ 2021年全国高考资讯
★ 高考历史必须明白的十个基本问题及命题方向预测
★ 2021年高考数学前十天如何复习最有效
★ 2021高考试卷全国都一样吗
★ 关于2020高考语文的命题组出题提示和备考建议
★ 2021年新高考报志愿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