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2017高考语文出炉,2017年高考语文题目

tamoadmin 2024-06-25 人已围观

简介1.2017全国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2.如何理解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种美味》?全国卷Ⅰ试题内容: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

1.2017全国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

2.如何理解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种美味》?

2017高考语文出炉,2017年高考语文题目

全国卷Ⅰ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Ⅱ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 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 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 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I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试题内容: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天津卷

试题内容: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海卷

试题内容:

26.写作(70分)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江苏卷

试题内容: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浙江卷

试题内容: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山东卷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7全国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确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 ①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 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题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无中生有;B项把国际国内公平问题,粗暴地归纳为?限制排放?不当。C项?为后代设定义务?不当,原文说的是?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不对。

 3.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与原文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不符。

 4.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题。B项,?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误。

 5.答案(1)作为线索贯穿情节始终。全文情节围绕?渴?这一中心,从队员受困受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展开故事。

 (2)塑造人物形象。学科@网通过队员受困受渴这一事件,塑造出不畏艰险,认真负责,热心救人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3)揭示主题。围绕受困受渴得瓜解渴这一事件,揭示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生哲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技巧。可以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三个角度答题

 6.答案(1)以得瓜解渴的?美好的谜?为结尾,使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

 (2)以这个未解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留有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

 (3)以美好圆满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突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这一温暖主旨,因为听不懂蒙古族群众的话所以成了谜,深化了各族人民支持祖国科研工作这一主题。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先明确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的技巧本身的作用、情节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主旨上的作用等几个角度答题。

 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原文有?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

 8.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

 A.原文为?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D由图表可知,55岁以上人群及?大学及以上?学历关注度下降。E于文无据。

 9.答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运营模式:频道化运营模式。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有线电视系统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10.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句大意是:(谢弘微)童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名气,见到他后认为他很不平凡,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廉正机敏,将成为优秀人材,有这样一个儿子也就足够了?。接着通过找一些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最后反复诵读、推断即可。

 11.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完成,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B项?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1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分析、概括文意。B项,住在乌衣巷的不是谢弘微而是谢混。

 13.答案(1)弘微性情严肃正直,一举一动一定遵循礼节法度,侍奉继嗣家的亲戚,格外恭敬谨慎。

 (2)曜喜欢评价别人,他每次发表言论,弘微常常用其他的话打乱他的话。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要找出每一句的得分点。第一句中,循:顺着、合乎;事:侍奉;党:亲族、家人;过:超过。第二句中,臧否:褒贬;以:用;乱:打乱。

 14.答案AE

 解析试题分析:A项?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说法错误,此时是心情严肃的。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错误。

 15.答案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

 解析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的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16.答案(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学*科网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澹澹?竦峙?递?等理解字义去记忆。

 17.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成语的意思、用法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要了解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如不合语境、褒贬误用、对象误用、望文生义等,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上述问题。本题①重整旗鼓: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与别最后一句话?再创佳绩?相矛盾。②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 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符合语境。③层出不穷: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符合语境。④守正不阿:正:公正;阿:偏袒。 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不符合语境。⑤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符合语境。⑥万无一失: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常与易丢失或者易出错的事物搭配使用。不符合语境。故选C

 18.

 答案D

 19.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得体能力。B项,根据前文?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 连声道歉?这个语境,?献丑?不符合语境,献丑是谦辞,在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不是道歉语。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故选A。

 20.

 答案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 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和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把握语言环境中的要点,做出准确地判断或得体的应答;②表达时语言要简明、得体、连贯。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核语言文字的运用的一道题目,要对文段进行总体的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前后句的关系。本题考查补写句子。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前后文的衔接。本题,①处,根据横线前?药品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治疗疾病?若使用不当?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逐渐进入血液?随着时间推移?和横线后?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血液中药物浓度越来越高?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然而?和横线后?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审题健康?,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药物浓度不是也高越好?或者是?药物浓度过高?意思的句子。

 21.

 答案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③不是有了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三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一定能很好适应社火需要?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的方式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

猜你喜欢:

1. 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答案

3.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4. 高考卷语文真题

5. 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6. 历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答案

如何理解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种美味》?

1. 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文言文有哪些

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文言文有:一、古诗词部分:1. 氓(2)《诗经》2. 短歌行(2)曹操3. 归园田居(其一,2)陶渊明4. 蜀道难(3)李白5. 秋兴八首(其一,3)杜甫6. 咏怀古迹 (其三,3) 杜甫7. 登高(3)杜甫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4)李清照9.声声慢(寻寻觅觅,4)李清照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辛弃疾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辛弃疾二、文言文部分: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1) 《战国策》2.兰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2)王安石4.赤壁赋(全文,2)苏轼5.寡人之于国也(全文,3)《孟子》6.劝学(全文,3)《荀子》7.过秦论(后三段,3)贾谊8.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部分,4)司马迁9.陈情表(全文,5)李密10.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5)陶渊明11.滕王阁序(2-3段,5)王勃括号内的数字为必修课本的册数。

2. 高考语文都考什么

全国卷高考语文一共有四道大题,第一道大题是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第二道大题是古文阅读,满分同样是35分;第三道大题是基础知识部分,满分20分;第四道大题是作文,满分是60分。

高考文言文除了考纲确定的篇,还要考其他的课外文言文,而且文言文阅读一项中的文言文都是来自课外的,涉及人物传记的尤其多。

对于这样一个概括的题型分析,大家可能还存在疑惑,不知道具体每道大题里面考什么内容。作文,毫无疑问,一般是根据材料进行拟题,一般写成议论文比较好写。

而现代文部分分为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等几种文体,古文题型则包括文言文、古诗词以及默写。基础题部分题型有成语、病句及语言运用等。

高中的语文学习,扩大阅读量,强化阅读能力,注重积累,注重实际运用。

在阅读中,提高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认识水平

如今年的北京卷,多文本阅读(科技文阅读)第4题要求考生推断时间,需要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扩展资料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2、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3、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4、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5、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人民网-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百度百科-文言文

3. 高考古诗文默写全国卷1要考哪些课文

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4. 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文言文有哪些

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文言文有:

一、古诗词部分:

1. 氓(2)《诗经》

2. 短歌行(2)曹操

3. 归园田居(其一,2)陶渊明

4. 蜀道难(3)李白

5. 秋兴八首(其一,3)杜甫

6. 咏怀古迹 (其三,3) 杜甫

7. 登高(3)杜甫

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4)李清照

9.声声慢(寻寻觅觅,4)李清照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辛弃疾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辛弃疾

二、文言文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1) 《战国策》

2.兰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

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2)王安石

4.赤壁赋(全文,2)苏轼

5.寡人之于国也(全文,3)《孟子》

6.劝学(全文,3)《荀子》

7.过秦论(后三段,3)贾谊

8.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部分,4)司马迁

9.陈情表(全文,5)李密

10.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5)陶渊明

11.滕王阁序(2-3段,5)王勃

括号内的数字为必修课本的册数。

5. 全国1卷语文默写

2000和2001的好像没有默写,没找到,下面是2002到2009的2002年: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两小题)(4分)(1)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2)千古江山, 。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2003年: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两小题)(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 。

(《论语?雍也》)(2)_____,_____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 。

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答:(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2004年: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 ,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2)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3)大江东去,浪淘尽, 。

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005: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_。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2)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江南好,__________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______________,此情无计可消除, ______________,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第 13 题考查对著名诗词的背诵。

能力层级为 A级。答案如下: (1)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官应老病休 天地一沙鸥(2)必先利其器 风景旧曾谙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2006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不在, ”(辛弃疾《青玉案》)2007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1)木直中绳,_____,其曲中规。_____,不复挺者,_____。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离骚》)(2)长太息以掩滋兮,_____。(屈原《离骚》)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行路难,行路难。

_____,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李白《行路难》)2008: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1)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 告子下》)锦城虽云乐,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

(韩愈《师说》)参考答案⑴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⑵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不如早还家 侧身西望长咨嗟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2009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2)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语文高考古文范围

什么叫范围啊? 背诵还是古文啊?如果是古文的话,有规律的。

第一篇着重是人物叙事,基本上都是说这个人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啊、智慧啊之类的。考题上看,字词的解释、翻译句子、虚词的判断都是必考的。

第二篇着重议论哲理的。什么游啊,什么记啊,还是挺多的。

这个注重的是全文的理解,主旨的把握。题目是一些语境的理解啊,主旨的理解之类的,所以难度较高。

=========================================================如果是背诵的范围的话:1、吴均《与朱元思书》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一课)2、韩愈《师说》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课)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4、陶渊明《饮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5、苏询《六国论》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6、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学期第二十六课)(2)新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歌与古文篇、段:1、陆游《诉衷情》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秋瑾《鹧鸪天》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5、王维《汉江临泛》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7、杜甫《旅夜书怀》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10、《长歌行》(汉乐府)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11、刘桢《赠从弟》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12、祖咏《望蓟门》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13、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14、李贺《致酒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15、王令《暑旱苦而热》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1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17、张九龄《望月怀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18、李白《把酒问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19、黄庭坚《登快阁》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20、陆游《关山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2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22、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23、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24、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25、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26、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27、朱熹《偶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28、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29、王维《终南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30、李白《独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3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32、左思《咏史》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33、张九龄《感遇》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34、林逋《山园小梅》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3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36、杜甫《登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37、李商隐《安定城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38、《论语》七则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八课)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40、荀况《劝学》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41、《学记》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42、屈原《国殇》 (高三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43、贾谊《过秦论》最后三段中的关键句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课)44、郦道元《江水·三峡》三至六段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4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学期第三十一课)46、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十七课)47、苏轼《石钟山记》三至六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48、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第一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七课)49、欧阳修《伶官传序》最后一段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一课)50、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51、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52、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八课)53、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末二段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二课)54、袁宏道《虎丘》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八课)55、龚自珍《病梅馆记》第一段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三课)56、《郑板桥题画三则》第二则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四课)57、《志未酬》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九课)58、《长亭送别》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学期第四十四课)(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1、曹操《观沧海》2、陶渊明《饮酒》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白居易《琵琶行》5、陶渊明《归园田居》6、陶渊明《读 》7、吴均《与朱元思书》8、韩愈《师说》9、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第四段)10、苏洵《六国论》11、归有光《项脊轩记》(第一段)12、杜牧《阿房宫赋》(。

1、鱼豆腐汤中有没有鱼?答案是没有。前文“母亲嗔怪着:‘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开锅盖,让父亲看”这里埋下伏笔,与结尾“第二把柴火他就抓着了一个粘粘软软的东西,凑到了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呼应。

解释了鱼在煮汤过程中或者之前就已经“从锅里蹦到了地面。”而对于连六岁的三子都没吃过鱼、两个哥哥也可能极少尝过鱼的。

对这样清贫的一家人来说,他们沉浸在享受奢侈美味的憧憬中,”鲁莽”地食用着这道菜,把豆腐的鲜味当成鱼的鲜味也是可以理解的。豆腐鱼汤里没有鱼,也导致了三子完全不记得鱼汤具体滋味的一点细节。当然,也和他当时的心情有关。

2、三子上学了吗?是的。“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这里是逆时序叙述,把后来发生的事直接告诉了读者,说明三子上学了。

“鱼眼里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这篇文章精炼考究、笔触细腻,作者铺了那么久酸涩沉重的氛围,因为,直接说出来,那些久远的微妙的沉重的东西会变轻。轻得容易让人误以为不过如此。既然会这样,那么索性不说吧。于是采用这样婉转的说法。

《一种美味》巩高峰-正文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的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

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扭捏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

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文章标签: # 学期 # 第一 # 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