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高考理科数学2017卷2,2017全国高考数学理科二卷

tamoadmin 2024-06-19 人已围观

简介1.2023高考数学哪个卷最难2.2017全国卷3理可 抛物线那道题 为什么能设l:x=my+23.高考文理科的语数英三门卷子有什么区别4.全国1高考数学理科试卷与全国2高考数学理科试卷有什么不同5.文科数学理科数学一样吗?网友一:2017高考理综已经结束,使用全国一试题的很多考生简直要哭了,难度比较大不说,题目都不按套路出牌,很多考生吐槽题目有些都看不懂!那么2017高考理综全国一的难度有多变态

1.2023高考数学哪个卷最难

2.2017全国卷3理可 抛物线那道题 为什么能设l:x=my+2

3.高考文理科的语数英三门卷子有什么区别

4.全国1高考数学理科试卷与全国2高考数学理科试卷有什么不同

5.文科数学理科数学一样吗?

高考理科数学2017卷2,2017全国高考数学理科二卷

网友一:

2017高考理综已经结束,使用全国一试题的很多考生简直要哭了,难度比较大不说,题目都不按套路出牌,很多考生吐槽题目有些都看不懂!那么2017高考理综全国一的难度有多变态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1的理综卷使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对于全国1卷,其中有许多考生网友吐槽:

不想再说什么了,一定是发错卷子了吧

全国理综1卷,题题是送命题

全国1卷的理综,考完全场有种悲凉的气氛 ,难的想吐。

全国1卷的理综第一题就不会做了,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你明明知道那些东西可是就是不会做。

这个是全国1理综?复读啦,我要没大学上了。

网友二:

全国一卷是全国卷中最难的,自主命题省份的试卷也大多没有全国一卷难,总的来说,全国一卷难度在所有不同试卷中绝对能排前三,高考大省均用全国一卷,如果用全国二卷、三卷区分度不好,记得好像是2007年,某高考大省用的虽然是全国一卷,但是当年试题稍微容易,差不多相当于正常年份全国二卷难度多一点,当年一本线差点破六百,想想吧,如果高考大省用二卷、三卷,他们一本线很容易突破六百,这样不利于区分考生。

现在随着使用全国卷的省份增多,每年全国卷三套都投入使用,最不能理解的是福建省,个人感觉你用个全国二卷就满可以了,甚至可以考虑用全国三卷,可你偏偏用全国一卷……分数线一出来,在所有使用全国一卷的省份中还是你分数线最低。

网友三:

首先,作为一个高三考生,其实本次全国理综一卷理综难度本身并不是很大,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题目本质的理解,知识都是平时的基础知识,考生需要理解题目的意思。(本人平时理综基本上不了180,唯独这次选择题只错了两个半,说明题目是真的不难。

网友四:

作为高二的我今天刚写了数学 、英语、 理综、 作为数学英语弱势的我, 感觉数学英语超简单 。圆锥曲线原题 ,选择第二题初中写过, 英语最后一篇阅读看不懂 ,而理综强势的我感觉物理20分大题扔了生物10分的实验陌生 ,化学结构第一题没学过 ,是物理题 ,感觉理综比模拟题都简单, 考的不偏 ,只是考了不常考的知识点 。如物理的天题没有考磁场太多了 ,生物的免疫 ,还有选修3, 不会写以外理综真的不难 ,网上的说法误导大家, 本人水平理科刚过一本。

网友五:

其实每年试卷,都有许多人觉得难,就这么回事。今年的试卷,也就那么回事。我做了物理和理科数学。感觉没那么夸张。我儿子今年参加高考,他也觉得卷子不偏不怪,比平时的模考容易一些。他的同学我也问了几个,基本上都是这个感觉。我想说的是,选拔性考试,不可能没有难度的。觉得难,那是你自己的问题,很正常。

网友六:

我闺女考完一卷理综崩溃了、哭着出来的,说真想跳楼不想活了,平时理综在班第一,学十二年了、迎来这么重要的考试、太打击人了,感觉白念高中了、毫无用武之地,怀疑是出题偏、还是老师教的偏。

2023高考数学哪个卷最难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

2.德摩根公式

.

3.包含关系

4.容斥原理

.

5.集合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

(2)顶点式 ;

(3)零点式 .

7.解连不等式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

8.方程 在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 内,等价于 ,或 且 ,或 且 .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 在闭区间 上的最值只能在 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 ,则 ;

, , .

(2)当a<0时,若 ,则 ,若 ,则 , .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依据:若 ,则方程 在区间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 ,则

(1)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2)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或 或 ;

(3)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

(1)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 (形如 , , 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 (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2)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 (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3)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或 .

12.真值表

p q 非p p或q p且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13.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 个

至多有( )个

小于 不小于 至多有 个

至少有( )个

对所有 ,

成立 存在某 ,

不成立

对任何 ,

不成立 存在某 ,

成立

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 互逆 逆命题

若p则q 若q则p

互 互

互 为 为 互

否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逆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互逆 若非q则非p

15.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 ,则 是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 ,则 是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 ,且 ,则 是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6.函数的单调性

(1)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则 为增函数;如果 ,则 为减函数.

17.如果函数 和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和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 是增函数.

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19.若函数 是偶函数,则 ;若函数 是偶函数,则 .

20.对于函数 ( ), 恒成立,则函数 的对称轴是函数 ;两个函数 与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21.若 ,则函数 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 若 ,则函数 为周期为 的周期函数.

22.多项式函数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 是奇函数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 是偶函数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2)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即 轴)对称.

(2)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3)函数 和 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25.若将函数 的图象右移 、上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象;若将曲线 的图象右移 、上移 个单位,得到曲线 的图象.

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

27.若函数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 ,并不是 ,而函数 是 的反函数.

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 , .

(2)指数函数 , .

(3)对数函数 , .

(4)幂函数 , .

(5)余弦函数 ,正弦函数 , ,

.

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 ,则 的周期T=a;

(2) ,

或 ,

或 ,

或 ,则 的周期T=2a;

(3) ,则 的周期T=3a;

(4) 且 ,则 的周期T=4a;

(5)

,则 的周期T=5a;

(6) ,则 的周期T=6a.

30.分数指数幂

(1) ( ,且 ).

(2) ( ,且 ).

31.根式的性质

(1) .

(2)当 为奇数时, ;

当 为偶数时, .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

(2) .

(3) .

注: 若a>0,p是一个无理数,则a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

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

34.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推论 ( ,且 , ,且 , , ).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0,a≠1,M>0,N>0,则

(1) ;

(2) ;

(3) .

36.设函数 ,记 .若 的定义域为 ,则 ,且 ;若 的值域为 ,则 ,且 .对于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

37.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

若 , , , ,则函数

(1)当 时,在 和 上 为增函数.

, (2)当 时,在 和 上 为减函数.

推论:设 , , ,且 ,则

(1) .

(2) .

3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 ,则对于时间 的总产值 ,有 .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 数列 的前n项的和为 ).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或 .

42.等比差数列 : 的通项公式为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 元(贷款 元,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 ).

44.常见三角不等式

(1)若 ,则 .

(2) 若 ,则 .

(3) .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 , .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47.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平方正弦公式);

.

=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的象限决定, ).

48.二倍角公式

.

.

.

49. 三倍角公式

.

. .

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 ,x∈R及函数 ,x∈R(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函数 , (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

51.正弦定理

.

52.余弦定理

;

;

.

53.面积定理

(1) (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 .

(3) .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

.

55.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

.

.

.

特别地,有

.

.

.

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

.

.

.

.

.

.

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b= b?a (交换律);

(2)( a)?b= (a?b)= a?b= a?( b);

(3)(a+b)?c= a ?c +b?c.

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1+λ2e2.

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 ,b= ,且b 0,则a b(b 0) .

53. 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

a?b=|a||b|cosθ.

61. a?b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b= ,则a+b= .

(2)设a= ,b= ,则a-b= .

(3)设A ,B ,则 .

(4)设a= ,则 a= .

(5)设a= ,b= ,则a?b= .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a= ,b= ).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A ,B ).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b= ,且b 0,则

A||b b=λa .

a b(a 0) a?b=0 .

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 , , 是线段 的分点, 是实数,且 ,则

( ).

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 ,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 .

68.点的平移公式

.

注:图形F上的任意一点P(x,y)在平移后图形 上的对应点为 ,且 的坐标为 .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

(1)点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点 .

(2) 函数 的图象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图象 ,则 的函数解析式为 .

(3) 图象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图象 ,若 的解析式 ,则 的函数解析式为 .

(4)曲线 :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图象 ,则 的方程为 .

(5) 向量m=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 .

70.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设 为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 所对边长分别为 ,则

(1) 为 的外心 .

(2) 为 的重心 .

(3) 为 的垂心 .

(4) 为 的内心 .

(5) 为 的 的旁心 .

71.常用不等式:

(1)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

(4)柯西不等式

(5) .

72.极值定理

已知 都是正数,则有

(1)若积 是定值 ,则当 时和 有最小值 ;

(2)若和 是定值 ,则当 时积 有最大值 .

推广 已知 ,则有

(1)若积 是定值,则当 最大时, 最大;

当 最小时, 最小.

(2)若和 是定值,则当 最大时, 最小;

当 最小时, 最大.

73.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果 与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 与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

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

或 .

75.无理不等式

(1) .

(2) .

(3) .

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 时,

;

.

(2)当 时,

;

77.斜率公式

( 、 ).

78.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 过点 ,且斜率为 ).

(2)斜截式 (b为直线 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 、 ( )).

(4)截距式 (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 ,

① ;

② .

(2)若 , ,且A1、A2、B1、B2都不为零,

① ;

② ;

80.夹角公式

(1) .

( , , )

(2) .

( , , ).

直线 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 .

81. 到 的角公式

(1) .

( , , )

(2) .

( , , ).

直线 时,直线l1到l2的角是 .

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

(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 的直线系方程为 (除直线 ),其中 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 的直线系方程为 ,其中 是待定的系数.

(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 ,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除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 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 ( ),λ是参变量.

(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 ,λ是参变量.

83.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 ,直线 : ).

84.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直线 ,则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上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右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

85.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曲线 ( ),则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86.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 >0).

(3)圆的参数方程 .

(4)圆的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 、 ).

87. 圆系方程

(1)过点 , 的圆系方程是

,其中 是直线 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

(2)过直线 : 与圆 :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 ,λ是待定的系数.

(3) 过圆 : 与圆 :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 ,λ是待定的系数.

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 ,则

点 在圆外; 点 在圆上; 点 在圆内.

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

.

其中 .

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

;

;

;

.

91.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

①若已知切点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

当 圆外时,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 .

①过圆上的 点的切线方程为 ;

②斜率为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 .

92.椭圆 的参数方程是 .

93.椭圆 焦半径公式

, .

94.椭圆的的内外部

(1)点 在椭圆 的内部 .

(2)点 在椭圆 的外部 .

95. 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

(2)过椭圆 外一点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3)椭圆 与直线 相切的条件是 .

96.双曲线 的焦半径公式

, .

97.双曲线的内外部

(1)点 在双曲线 的内部 .

(2)点 在双曲线 的外部 .

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 渐近线方程: .

(2)若渐近线方程为 双曲线可设为 .

(3)若双曲线与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 (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99.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1)双曲线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

(2)过双曲线 外一点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3)双曲线 与直线 相切的条件是 .

100. 抛物线 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 焦半径 .

过焦点弦长 .

101.抛物线 上的动点可设为P 或 P ,其中 .

102.二次函数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 ;(2)焦点的坐标为 ;(3)准线方程是 .

103.抛物线的内外部

(1)点 在抛物线 的内部 .

点 在抛物线 的外部 .

(2)点 在抛物线 的内部 .

点 在抛物线 的外部 .

(3)点 在抛物线 的内部 .

点 在抛物线 的外部 .

(4) 点 在抛物线 的内部 .

点 在抛物线 的外部 .

104.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

(1)抛物线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

(2)过抛物线 外一点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3)抛物线 与直线 相切的条件是 .

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

(1)过曲线 , 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

( 为参数).

(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 ,其中 .当 时,表示椭圆; 当 时,表示双曲线.

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

(弦端点A ,由方程 消去y得到 , , 为直线 的倾斜角, 为直线的斜率).

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

(1)曲线 关于点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 .

(2)曲线 关于直线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

.

108.“四线”一方程

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即得方程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

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

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

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数乘分配律:λ(a+b)=λa+λb.

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

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

117.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 ),a‖b 存在实数λ使a=λb.

三点共线 .

、 共线且 不共线 且 不共线.

118.共面向量定理

向量p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共面的 存在实数对 ,使 .

推论 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内的 存在有序实数对 ,使 ,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有序实数对 ,使 .

119.对空间任一点 和不共线的三点A、B、C,满足 ( ),则当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 ,总有P、A、B、C四点共面;当 时,若 平面ABC,则P、A、B、C四点共面;若 平面ABC,则P、A、B、C四点不共面.

四点共面 与 、 共面

( 平面ABC).

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xa+yb+zc.

推论 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y,z,使 .

121.射影公式

已知向量 =a和轴 ,e是 上与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点在 上的射影 ,作B点在 上的射影 ,则

〈a,e〉=a?e

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a= ,b= 则

(1)a+b= ;

(2)a-b= ;

(3)λa= (λ∈R);

(4)a?b= ;

123.设A ,B ,则

= .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

设 , ,则

.

125.夹角公式

设a= ,b= ,则

cos〈a,b〉= .

推论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

126. 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

四面体 中, 与 所成的角为 ,则

.

127.异面直线所成角

=

(2) ; ;

(3) ;

(4) ;

(5) ( 为弧度);

(6) ( 为弧度);

(7) ( 为弧度)

196.判别 是极大(小)值的方法

当函数 在点 处连续时,

(1)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则 是极大值;

(2)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则 是极小值.

197.复数的相等

.( )

198.复数 的模(或绝对值)

= = .

199.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 ;

(2) ;

(3) ;

(4) .

200.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

对于任何 ,有

交换律: .

结合律: .

分配律: .

201.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 ).

202.向量的垂直

非零复数 , 对应的向量分别是 , ,则

的实部为零 为纯虚数

(λ为非零实数).

203.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

①若 ,则 ;

②若 ,则 ;

③若 ,它在实数集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

2017全国卷3理可 抛物线那道题 为什么能设l:x=my+2

2023高考数学哪个卷最难:上海卷。

2023年在高考命题将会有相应的调整。当中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为了能让新高考省份实现平稳过渡,确保这些省份的考生能够适应新高考的内容,促进高考试题的平稳,坚决不能出现偏题和怪题,也不能出现超纲内容。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未来高考命题会局限在课本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避免出现冷门知识或者超纲知识。

2023年高考数学难度趋势

2022年新高考1卷的数学题目是很难的,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也让一些高考生没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按照教育部对于出题的要求,2023年的高考难度大概率会保持目前的趋势,难度不会大幅提升,但也不会比2022年简单太多。

1、首先,依照教育部的要求,高考数学题目可能会与现实中的复杂场景结合。这就要求考生不但具备出色的逻辑推理、计算能力,也对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做到举一反三是非常重要的。题目的灵活度增加,数学基础如果不够扎实可能会觉得很难,但如果应用能力强,也可能会觉得题目不难。

2、其次,对于数学的考察会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的核心,如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务必要吃透每一个方法,如果解题的时候总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高考的时候很可能会吃苦头。

综合以上,2023年的高考和2022年对比起来差异不会太大,可能难度稍有提升。所以同学们在最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一定要回归课本,把考纲内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提升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必纠结一些难题和偏题。

高考文理科的语数英三门卷子有什么区别

LZ您好

您说的是2017年全国卷3理科数学的第20题么?

那道题从题设就表示y^2 = 2x

这是一个正x型的抛物线

而与此同时,l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

显然,这个l直线的斜率不可能是0,但有可能不存在

对于k不可能是0,但可能不存在的直线

设x=my+b 是基本素质...这里m=1/k,当k不存在时,m=0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按常规设y=kx+b,之后补一句k不存在时符合不符合题意就好...多走一步!

全国1高考数学理科试卷与全国2高考数学理科试卷有什么不同

同一地区,高考文理科语文试卷和英语试卷是一模一样的,没有区别。数学试卷有区别,区别如下:

1、题目不同。文科数学试卷和理科数学试卷题目都不一样。

2、难易程度不同。理科数学试卷难度要大一些,文科数学试卷要简单一些。

3、大题中的小题分值不同。因为文理科数学试卷题目不一样,同一大题文科和理科的小题可能不一样,就导致大题中的小题分值不一样。

扩展资料:

高考试卷的分类

1、全国甲卷 新课标Ⅱ卷

2015年及其之前:贵州 甘肃 广西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辽宁(综合)海南(语文、数学、英语);

2015年增加省份:辽宁 (语文、数学、英语);

2016年增加省份:陕西、重庆;2016年取消省份:广西 云南 贵州;

2018年取消省份:西藏;

2018年起使用省区: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海南(语文、数学、英语)。

2、全国乙卷 新课标Ⅰ卷

2015年以前使用省份:河南 河北 山西 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

2015年增加使用省份:江西(语文、数学、英语) 山东(英语);

2016年增加省份:湖南(语文、数学、英语、综合)湖北(语文、数学、英语) 广东 福建 安徽 山东(综合);2016年取消省份:陕西;

2017年增加省份:浙江(英语);?

2018年增加省份:山东(语文、数学)?

文科数学理科数学一样吗?

1、新课标全国卷I 、卷II都是由教育部专家命题。

2、整体难度:新课标全国卷I >新课标全国卷II,使用全国卷I 的地区考生竞争压力都比较大(所以需要题难来增加区分度),全国卷II地区考生竞争压力比较小,各省自主命题是省内的教育局和大学联合命题的,可能有更针对本地区特色的题目。

3、新课标全国卷I和新课标全国卷II的主要区别:

A新课标全国卷I 是有听力的,而新课标全国卷II没有。

B新课标全国卷II有十道填写单词的题,新课标全国卷I 没有。

作者:刘真

链接: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不一样。如果确定报考文科的话,数理化可以放弃。但可以作为个人爱好兴趣学习。

二.文理科高考数学卷的区别:

1.整体难度:文科的数学相对来说较为基础简单,而理科偏难。这跟文理科生的培养要求和以后继续深造的数学素养要求有关。对于一般理科生而言,升入大学后都必须要学习高等数学。

2.考试范围:理科数学卷的考试范围要多于文科数学卷的考试范围。文科比理科学的内容少,立体几何对线面角和二面角要求低,不学定积分,排列组合的要求不高。  

3.内容方面看,高考理科数学考的比较全面,高考文科数学有些内容不考,具体不同点,要看当年的考试大纲。

扩展资料:

文科数学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 1 和系列 4 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理科数学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 2 和系列 4 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参考资料:

中国教育考试网-2018年全国招生考试大纲

文章标签: # 直线 # 方程 # 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