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2017年辽宁高考分数查询_辽宁省2017高考改革
tamoadmin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改革会带来哪些变化2.高考政策3.2017年教育改革具体内容不是不学英语了,而是仍然要学要考;只是不在高考的时间考,而是提前考,而且是一年两考.2017年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英语高考前置,高中一年级就可参加全国统考,外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记入高三高考成绩。语数两科在6月、7月、8月中的一天统考。再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2017年高考改革,英语改革的力度最大,主要在于分散学习压力,注重平
1.高考改革会带来哪些变化
2.高考政策
3.2017年教育改革具体内容
不是不学英语了,而是仍然要学要考;只是不在高考的时间考,而是提前考,而且是一年两考.
2017年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英语高考前置,高中一年级就可参加全国统考,外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记入高三高考成绩。语数两科在6月、7月、8月中的一天统考。再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
2017年高考改革,英语改革的力度最大,主要在于分散学习压力,注重平时积累,而不是到了高三才想到突击英语;二是分散学生心理压力,让学生有机会多次挑战自我。
英语分解成多次考试对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言,可以较早取得好的英语成绩,将时间节省下来分配给其他科目,帮其分解高考压力;而英语成绩较弱的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冲击高分,势必会分散学习其他科目的精力。
补充信息:
2017年高考改革规定考生除了语数外必考课程外,考生还需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选考科目中选择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成绩。
高考改革会带来哪些变化
高考改革省份如下:
一、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个)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二、第二批新高考省份(4个)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附: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
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
第二个3: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采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上海选考科目单科满分70分,高考总满分为660分)
三、第三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本次第三批改革8省市与此前第一批、第二批改革的省份主要差异是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中2选1,因为物理是高校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如果不选物理,大学理科专业将很难学进去甚至无从下手;如果不选历史,大学文科专业同样如此。
四、第四批新高考省份(7个)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五、第五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高考改革的意义
1、突破传统育人模式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能力水平强的人才,改革之路确实需要更漫长的调整,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才会让改革的政策更为合理,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全面激发,自然就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人才,让高考发掘更多的综合人才。
2、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通过新高考改革,让考试变得更加公正公开,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还能更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强的学生,这个对学生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给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政策
将在全国范围内渐次铺开的高考改革,是当下高考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实行“新高考”后,高中怎么教?学生如何才能进入心仪的高校?教育整体链条是否能环环相扣?
不分文理的“3+3”模式:改革凸显四大变化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开始陆续出台本地区改革实施方案。记者梳理各地改革方案发现,高考计分方式、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科目设置和招生批次成为改革重点。
——不分文理,变为“3+3”模式。广东、辽宁、吉林等大部分省份实行“3+3”的考试模式:前一个“3”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
——外语等科目实行一年两考。北京市高考改革确定,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上海、吉林、辽宁等地也规定,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取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广东省除外语科目实行一年两考外,还将给学业水平考试提供两次考试的机会。
——“一考定终身”变为“多元录取”。各地规定,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机制,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俗称的“两依据、一参考”。
——“本科批次合并”。辽宁、福建、四川、广西等地从去年起陆续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一些省市则提出了合并第一、第二招生批次:上海市将从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山东省也提出,山东高校录取从明年起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新高考方案执行时间上,上海、浙江两个试验区明年起执行新高考;北京、海南等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广东、辽宁、吉林、湖南等大部分省份定为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改革;一些西部省份定于2019年开始执行。
“套餐”变“自助餐”:指挥棒如何带动学习革命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引发普遍关注。一些业界人士认为,新高考方案总体上以学生为本,为学生、高校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考试素质教育导向、公平性更明显。但与此同时,高考的“套餐”模式变成了“自助餐”,“史、地、生”等传统副科比重增强,各科内容更注重考察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能力,高中教学势必发生重大变革。
——“走班制”必然带动分层教学。师资配置、课程组织与学校管理均不同程度面临挑战。
记者在上海采访了解到,“走班制”正在成为高中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目前,复旦附中本部已经对部分高一、高二逾两百名学生实行全部课程走班,不设行政班级,其余学生选修课实行“走班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课表前往对应的教室上课,教室门口也贴出课程安排和相应的时段。
明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浙江省实行的是“7选3”考试模式,学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3门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种考试给浙江省高中带来了35种课程选择“套餐”。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选择不一,部分学校教室、教师出现一定程度的短缺。
——“综合素质测评”将由雷同到个性。上师大附中校长严一平介绍,在相关高校已公布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方案中,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录取标准,而是采用“高考+校测+学业考”方式录取。在全面推进高考改革后,高校正在逐步将综合素质纳入到人才的选拔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科成绩、综合素质和自身的实践和体验经历。
记者在各地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对高考录取影响不大,部分中学做的还比较简单。
自由度增加:做好未来发展“选择题”
今年上海共有9所高校开展综合评价录取,同时高招将合并一、二本批次,原有的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办法发生改变。考生在合并后的10个院校志愿里填报的自由度明显增加,原来“从一本掉到二本”的概念消解了,考生的选择面得以扩大,高分考生更易向上冲击,低分考生也有足够多的选择满足志愿。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对此表示,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充分考量自身特长、兴趣、理想,从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发展时期来把握自身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只看眼前的热门专业、分数高低等狭窄视角。这也是考生真正能够在招考制度改革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根基所在。“现在学生最大的困惑是,只知道学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一些教师反映,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选择。”长春市实验中学校长迟学为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优势学科,学校也要有这样的规划和引领能力。
一些基层学校负责人担心,高考改革开始实行时,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适应能力是个挑战。
针对“走班制”,武汉市一所中学校长说:“学校教室够不够用?如何配备相应教师,走班之后新的班级如何管理,如何考勤?可能都要和过去完全不同,应提前做好准备。”
针对高校录取参加“综合素质测评”,一位孩子在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入读的家长赵女士表示:在本身比较繁重的高中课业中,如何更多更好地融入业余爱好、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内容,考验着学校、也考验着学生和家长。
2017年教育改革具体内容
2021年新高考政策解读
“3+3”模式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是目前仅有采用标准分这一计分方法的省份。
与高考科目变化相对应的一项措施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少省份也公布了改革时间表。比如,北京将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方向。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
深化外语考试改革上,上海明确要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外语考试要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考试积累经验。
80%省市改革2020年、2021年执行
北京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从2020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英语一年考两次。
天津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从2020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英语一年两考,取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河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取消文理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山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外语听力“一年两考”,取较高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内蒙古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黑龙江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吉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吉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辽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17年
2017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不分文理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满分660分。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可选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仅报考专科高职志愿的学生,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专科高职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不分文理科;2020年开始,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外语考试分两次进行。高考总成绩由3门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总分为750分;实行“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2020年起,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总分750分,其中文化素质部分320,专业技能部分430。
江苏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自2021年起(2018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江苏省普通高考统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安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21年高考录取考生总成绩不分文理科。改进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形式和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机会。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涵盖所有科目。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浙江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17年
考试科目为语数外+3门选考科目,不分文理;除语数,其他科目都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高校提前两年公布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考生1门符合就可报考;高考录取不分批次,“专业+学校”平行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等级赋分方案:考生各科成绩按等级赋分,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
江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将取消文理分科。到2021年高考时将按照“3+3”标准进行。
福建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21年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考生总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自选3门科目成绩组成。
河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3个选考科目考试成绩组成。
湖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文理不分科;从2021年起,实行“3+3”模式。高考总成绩=“语数外”全国卷高考成绩+3门“学考”成绩;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湖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文理不分科;从2021年起,实行“3+3”模式。高考总成绩=“语数外”全国卷高考成绩+3门“学考”成绩;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高考新政落地后,走班将成为常态。
广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21年起(2018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高考开始实行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高考科目为“3+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考试方式。
广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2019年秋季入学新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从2022年起,实行“3+3”模式。高考总成绩=“语数外”全国卷高考成绩+3门“学考”成绩;外语科目(含听力)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高校招生录取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
海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从2020年起(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高考录取总成绩=“语数外”全国卷高考成绩+3门“学考”成绩;录取批次仅设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即原来的一、二、三本将被合并为本科批。本科批次初步拟定考生可以填报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考生最多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志愿。高考时间调整为4天,统考科目(语、数、外)6月7-8日举行;选考科目6月9-10日进行
陕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2022年起(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高考成绩由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学生自选的3个科目的等级性考试成绩组成。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宁夏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选考科目调整为“6选3”。
甘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青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2018年在各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并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新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暂无。
重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考试不分文理科;2021年开始,高考总成绩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总和;
四川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从2021年开始,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从2021年开始,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时间安排在当年春季;取消体育特长生等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
贵州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不再分文理科;2021年开始高考成绩由“3+3”构成;录取机制为“两依据一参考”。
云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统一高考改革。2022年云南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试科目由现行的3+文综、理综,改为“3+3”。
西藏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1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
第一、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新高考将采取必修必考、选修选考的“3+3”模式,打破了以往“考什么教什么”的传统,取而代之的是,“学什么考什么”。传统高考“语数外+文综(理综)”,在高中分文理科之后,除了语数外必修之外,学生要么学习“政史地”,要么学习“理化生”。而新的高考方案,为了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选修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
第二、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一般是在每个科目学习完成后,即组织学业水平测试,考试成绩直接记入高考总成绩,不再参与国家统一高考。在特殊情况下,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
第三、改革招生录取制度。在新的招生制度中,不仅要看到冷冰冰的分,还要看到活生生的人,学生的学习过程将会被记录下来,录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高校招生将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要求(例如,报考计算机专业的考生,必须学习物理。),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学业水平考试将会以高考制度作为基础,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合格考试即是指对学生高中学业的毕业水平要求,而等级考试则是学业水平在合格基础上成绩将会被纳入到高考中的考试。过去选修课与高考没有关系,学校可以不开,但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下,等级考试需要考选修,不开选修课将无法应对未来的高考。
第四、规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尤其是高校自主招生)。学校需要给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
第五、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考试内容将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需要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张志勇表示,在命题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让那些反复进行知识训练的人考不了高分。
第六、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不再用一张试卷参加高考,让那些不准备考本科,报考职业学校的学生,从统一的高考里面分离出来,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同时高中必修科目成绩合格就可以进入高职院校(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让那些准备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再陪读、陪考,因为学不下去,又必须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是一件十分残酷的折磨,而分类考试就是让不同的学生走不同的入学轨道。
第七、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要明显增加。
张志勇表示,改变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说到底就是要保障教育公平。让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完全在一个分数进行竞争。目前,农村的孩子教育水平和条件较差,保障其入学方面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要改进招生计划的分配方式。
第八、改进录取方式。新的高考方案将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取消一本、二本)。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取消一本、二本,淡化重点大学的概念,只是形式,其背后是为了取代学校为本的资源填报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专业优先,为一档多投打开道路。
第九、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同样具有保障教育公平的意义。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对于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第十、完善和规范自主招收。自主招生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出那些具有学科潜质的学生。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申请自主招生的学生需要参加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同时,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
张志勇表示,按照国家规定高三需要开新课,包括毕业学期,把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放到统一高考后,是为了维护普通高中正常的教学秩序,让学生完成12年的基础教育。
张志勇认为,本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复高考之后,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也是最困难的一次改革。最全面——涉及到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管理制度的改革;最系统——涉及到整个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改革;最深刻——逐步突破了分数论,一考定终生的传统。同时,本次改革也开始给学生和高校更多双向选择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