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语文高考2017卷2,2017年语文高考卷子

tamoadmin 2024-06-06 人已围观

简介1.陕西省2017高考用全国一还是二卷?2.全国卷2高考语文难吗3.2017年内蒙古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4.2017年惠州二模文言文5.2017年高考全国各省市使用什么考卷6.2017全国名校高三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 语文卷·2 辨析并修改病句7.全国卷2语文考课内文言文吗很多新闻都出来了,在UC头条看到。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完整版)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适用地区:河南、河北

1.陕西省2017高考用全国一还是二卷?

2.全国卷2高考语文难吗

3.2017年内蒙古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

4.2017年惠州二模文言文

5.2017年高考全国各省市使用什么考卷

6.2017全国名校高三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 语文卷·2 辨析并修改病句

7.全国卷2语文考课内文言文吗

语文高考2017卷2,2017年语文高考卷子

很多新闻都出来了,在UC头条看到。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完整版)

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邮寄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I: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适用地区:四川 广西 贵州 云南)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2017北京高考作文:“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大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1.纽带是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世界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会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 有记叙,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海卷:预测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刚刚权威发布了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江苏卷:车辆与时代变迁

现代社会车来车往,车的种类纷繁复杂,生活中已离不开车,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转变,车代表了社会的发展。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浙江: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山东卷:24小时共享书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她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

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

陕西省2017高考用全国一还是二卷?

1. 高考语文都考什么

全国卷高考语文一共有四道大题,第一道大题是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第二道大题是古文阅读,满分同样是35分;第三道大题是基础知识部分,满分20分;第四道大题是作文,满分是60分。

高考文言文除了考纲确定的64篇,还要考其他的课外文言文,而且文言文阅读一项中的文言文都是来自课外的,涉及人物传记的尤其多。

对于这样一个概括的题型分析,大家可能还存在疑惑,不知道具体每道大题里面考什么内容。作文,毫无疑问,一般是根据材料进行拟题,一般写成议论文比较好写。

而现代文部分分为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等几种文体,古文题型则包括文言文、古诗词以及默写。基础题部分题型有成语、病句及语言运用等。

高中的语文学习,扩大阅读量,强化阅读能力,注重积累,注重实际运用。

在阅读中,提高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认识水平

如今年的北京卷,多文本阅读(科技文阅读)第4题要求考生推断时间,需要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扩展资料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2、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3、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4、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5、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人民网-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百度百科-文言文

2. 怎么去更好的理解文言文呢

接到系统发来的您的求助,这个问题我曾经回答过两次(怎样更好地去理解文言文呀 文言文怎样去理解)答案都很荣幸被采纳了。

楼上的朋友所提供给您的四点,就是我回帖中给出的建议,如果您还不满意,那再多说几句。上面四点是文言文学习和阅读的通用方法,如果要上升到非考试要求的“更好”,那就要站到提高个人古文素养的高度了,换句话说,就是要用目前各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学习要求了。

要达到素养这样的要求,除了要加大经典文言文的阅读(强化第三条)强度,培养自己的文言文语感外,还需要加大阅读范围,注意中国传统经史子集文化的学习,增加文言文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涉及的人物、事件、思想……。具体阅读范围和阅读方法,可以参考我的另一个回帖,链接如下:我自己的古文水平就是这样因兴趣扩大阅读范围而点滴积累起来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3. 怎样才能答好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按照认知规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略到精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应考时,最好先不要去看考题的设置,在不受任何外来影响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把握其要点。

若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就得弄清楚谈论的话题、作者的观点、选用的材料、论证的方法等等。若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就得明确所写何人,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所写何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

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通读材料后就能明白,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写的是汉代飞将军李广;总叙之后具体写了四件事:以疑兵之计退凶奴,饮食与士共之,引刀自刭,天下皆为尽哀;突出表现了李将军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廉洁自律、爱兵如子、勇于承担过错的性格特点;作者对其大加赞赏和推崇。从整体上把握这些内容,既克服了先入为主、不及其余的毛病,又利于局部分析,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二、浏览选项,题中取巧 通读材料以后,对内容虽有整体感知,但必然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巧妙的办法,就是浏览考题,从选项中获取信息,解决疑难。

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了体现“简易”二字,降低解题难度,命题者在设置题干时,一般叫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在设置选项时,常常把深难的材料设成正确选项。因此,我们即使把这些选项全返回阅读材料去理解,正确率也在80%以上。

据此,我们就可以排除许多难点和疑点。如2000年高考全国语文卷第11题,就解释了“省”、“审”、“樵”、“信”;12题解释了“故”、“每”、“因”、“及”;13题解释了“大人清白”、“名誉著闻”、“其都督”;14题翻译了“食毕,复随旅进道”,“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这么多信息,且80%以上是正确的,加上前面的整体感知,很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即使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这样的试题也能给我们以解读的启发。

如2002年高考全国语文卷11题选出对实词“竟死”、“将兵”、“曲折”、“结发”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也就是说,这四个实词的解释80%以上是错误的,逼着我们寻找新的信息源。

这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尽量列出每个实词的义项,再结合语境体悟语义。如A项,“竟死”的意义除选项中的“竟然因此而死”以外,我们还可以列出“终究死在这上面”、“一直到死”等。

再如D项,“结发”的意义除选项中的“刚成年的时候”,还有“结婚”、“扎头发”等。我们有了更多的信息,就有了比较、推断、选择的依据,就能更准确的解答考题。

三、再读材料,据文正义 从考题选项中得到的信息,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要辩清正误,还得返回材料,据文正义。

“据文证义”,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考察揣摩字义、词义、文意。“具体的语言环境”,指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

“考察揣摩”,指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推导,以达到准确把握语义、文意的目的。四、审视选项,逐一排除 运用前面的三种方法,经过前面的三次反复都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得进入第四步,仔细审视考试题目,充分利用已知信息,逐一排除错误选项。

如语文2002年全国卷12题,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A组,“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后一句是学生学过的,很容易知道是介词“把”、“拿”的意思。前一句的“以”如果讲成“把”、“拿”就讲不通了。

两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是不相同的。其余几组是否相同,也要逐一判断,以作检验。

B组,“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后一句是考生熟悉的,加点的“会”是“恰逢”、“正遇”的意思。

用此意思解释前一句的“会”,也是正确的。C、D两组也可以用学过的后一句去比较、类推前一句,从而得到正确的解释,达到逐一排除的目的。

4. 收集2009年语文高考的古文题目(含答案)

全国卷1)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

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D.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答案和解析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动,经常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①③④ B.①⑤⑥C.②③⑥ D.②④⑤答案和解析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用排除法,排除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③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样。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

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答案和解析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

逃犯纷纷来自首。”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译文: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答案和解析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 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 居住” 为古今异义。

参考译文: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

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

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

全国卷2高考语文难吗

陕西省2017高考用的是全国二卷:全国甲卷,即新课标Ⅱ卷,自2018年起使用省区有: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全国二卷是运用通行方案“3+x”,具体考试时间为:

6月7日: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扩展资料:

高考通行方案“3+x”详解:

1、“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即文综,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即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这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作为考试科目;

该方案是到2019年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高考方案;

其中各科分数相加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理综合皆为300分。

2、“3+x”方案于1999年由广东省率先进行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功;有关领导指出,广东的改革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只要在此基础上深化改进,这个方案定会成为一个好的科目设置方案;

这项改革采取稳步推进的做法,将有山西、吉林、江苏、浙江4省试行“3+x”高考科目,2001年将在北京等10多个省市扩大试行,至2002年在全国全面实施。 “3+x”方案设置的原则是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方案的基本内容是,“3”指语文、数学、外语必考科目,“x”指高校根据专业的要求从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个科目或综合科目中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其中的综合科目是指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

目前,可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或不分文理的大综合。所谓综合测试,不是对各科目按比例的“拼盘式”考查,而是一种着重应用和能力的测试。

百度百科-高考试题全国卷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7年内蒙古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

2017年全国卷1语文卷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考查核心素养,考点覆盖面和试卷结构合理,能力层级比例配置恰当,难度适中。

相较往年,题型变化较大,更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考查,更着力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社会变化,更希求引领学生拓宽视野,培养人文情怀、家国情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材料选自曹明德的《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把脉时代的症结。文本在800字左右,比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字数略少,阅读量有所减少。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信息量不大,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中间两段是阅读理解做题的关键。原文虽然涉及了一些考生较为陌生的术语,但行文简明精炼,条理清晰,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适合高中生阅读和理解。

从考点覆盖看,依然着重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今年特别值得注意的两点变化:一是侧重考查了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这个考点,二是三道客观题,第1题是选择正确的一项。

近几年全国卷命题越来越强化“整体阅读”意识,要求考生在真正读懂的基础上做出选择。今年更是加强考查考生整体“读懂”的能力,尤其体现在第2题题干要求的设置、第1题D选项和第3题的所有选项的设置上。这也必将是未来命题的方向,考生需要注意考查方向。

文学类作品阅读

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成为必考题,是今年语文卷变化最大的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是当代作家赵长天的小说《天嚣》,文本长度与考试说明题型示例文本长度相当。选材关注我们比较陌生的科研人员的生活,但情节、人物都不复杂,主题也很鲜明。第1题采用客观题型,改原来“五选二”的多选为“四选一”的单选。第2题第3题为主观题,题目设置体现了全国卷的灵活度和综合性,但仍然立足于小说基本要素的考查。

整体来看,这次文学类文本阅读难度降低,更切近高中学生的阅读经验、人文认知。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选择了非延续性的新闻材料,其中材料二为图表形式。这和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关于“国民阅读”的新闻材料题题型相同。第1题第2题都是客观题,分别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和正确的两项,要点分散在全文,需要有较强的筛选信息能力和整合概括能力。第3题为主观题,需要找到问题的区间,分析归纳后有条理的概括,这道题要求考生养成条分缕析的思考和答题习惯。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取材于《宋书·谢弘微传》,体现了全国卷一贯的选材特点:一是出自“正史”,二是传主为忠臣良将、清官廉吏。文本600字左右,与2016年全国卷的《曾公亮传》586字基本持平。

第1题,文言断句题,全国卷连续考了三年。今年在这题选项的设置上采用了一样的做法,四项中其中两项只有一处不同,只要根据前后文准确理解划线的两句话,运用排除法,就能做出正确选择。

第2题是2015年出现的题型,即在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具有古代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的文化意义,要求考生选择出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与整个社会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大背景有直接关系,今年更是在考纲中有了明确规定。四个选择项分别涉及“名、字”“姻亲”“母忧”“私禄”等内容,都是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且可带入原文判断正误,考查的是真正的“常识”。

第3题命题形式未变,每个选项首先用一句话作概括,并用句号与后面的句子断开;接着紧扣这一句概括语陈述原文中的相关信息,体现概括语与相关信息的同一性,即概括语是从相关信息抽取出来的,相关信息用来说明概括语。历年考试中,这道题规律性极强:四个选择项是按照文本的自然顺序,选择传主的代表性事件或体现的思想品质逐层设题。从全国卷命题特点看,本题设错角度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品质分析不恰当、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等。

第4题文言翻译题仍然侧重考查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需要在翻译时字字落实,文通句顺。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取材于宋朝著名诗人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这首诗的内容和考生在考场答卷的情形相映成趣。考生在答题的同时,也了解了古人考试时的情形,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和体制的变革,有趣又意义深远。

第1题今年改为客观题,是今年考题的另外一大变化。“五选二”,需要考生对诗歌内容、情感、手法都有较为准确的理解。

第2题主观题为炼句题,是考生熟悉的题型,回答时需有条理。

默写题仍为理解性默写,就是将对诗文的理解与默写巧妙结合。从原来的6分减至5分,高中3分,初中2分,难度不大,得分率会很高。

语言运用题

语言运用题最易出现新题型。今年成语题、病句题、补写题没变,表达得体题替代了虚词选择填空题,逻辑推断题替代了流程图题。这些变化在考试说明中都有体现。

作文

作文材料给出了来华留学生较为关注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题目要求选择其中的两三个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并且找到所选关键词的有机关联,据此写成一篇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文章。今年的作文题比去年的驱动型更明显,立意面更广也更开放。审题难度大大降低,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考查却没有降低。更侧重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考生能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需要平时养成多看、多读、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的习惯。

2017年惠州二模文言文

2017年内蒙古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

今年的语文作文是给出6句古诗句,选2个或3个,自行立义、确定文体、自拟标题。

6句古诗句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考生多以“自强”为主题写作。这种作文非常好立意,考生可多角度选择。

2017年高考拉开序幕,7日上午,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火热进行。今年高考有24省份采用全国统一试题,海南省、山东省、浙江省部分科目采用自主命题,北京、天津、上海、江苏这四省采用自主命题。随着语文考试的开考,历来最受关注的就是高考作文。

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等12个省份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采用的是全国卷二。

全国Ⅱ卷

(试卷使用省份:甘肃、青海、辽宁、重庆等)

语文作文是6个古诗句选2个或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全国Ⅲ卷

(试卷使用省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

高考作文副题目为“我的高考”或者“我看高考”(2选1),主标题学生自定,题干内容与高考恢复40周年有关。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江苏卷

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北京卷

题目二选一:“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①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天津卷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上海卷

主题是:预测。

有人相信预测,有人不相信,你怎么看呢?

山东卷

作文原材料:安徽合肥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悄悄走进书店,在座椅上安然入睡。书店工作人员说,在这过夜的很多是拾荒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也有离家出走的人和在自习的学生,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

山东卷作文题目:一个24小时书店

浙江卷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全国Ⅰ卷

(试卷使用省份:福建、河南、广东、安徽等)

据近期一项对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2017年高考全国各省市使用什么考卷

1. 喻樗传 全文翻译 2017广州二模语文试卷 文言文出自《宋史·喻樗传》

宋史喻樗传喻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

初,俞药仕梁,位至安州刺史,武帝赐姓喻,后徙严,樗其十六世孙也。少慕伊、洛之学,中建炎三年进士第,为人质直好议论:赵鼎去枢管,居常山,樗往谒,因讽之曰:“公之事上,当使启沃多而施行少;启沃之际,当使诚意多而语言少,”鼎奇之,引为上客。

鼎都督川陕、荆襄,辟樗为属。绍兴初,高宗亲征,樗见鼎曰:“六龙临江,兵气百倍,然公自度此举,果出万全乎?或姑试一掷也?”鼎曰:“中国累年退避不振,敌情益骄,义不可更屈,故赞上行耳。

若事之济否,则非鼎所知也。”樗曰:“然则当思归路,毋以贼遗君父忧。”

鼎曰:“策安出?”樗曰:“张德远有重望,居闽。今莫若使其为江、淮、荆、浙、福建等路宣抚使,俾以诸道兵赴阙,命下之日,府库军旅钱谷皆得专之。

宣抚来路,即朝廷归路也。”鼎曰:“诺。”

于是入奏曰:“今沿江经画大计略定,非得大臣相应援不可。如张浚人才,陛下终弃之乎?”帝曰:“朕用之。”

遂起浚知枢密院事。浚至,执鼎手曰:“此行举措皆合人心。”

鼎笑曰:“子才之功也。”樗于是往来鼎、浚间,多所裨益。

顷之,以鼎荐,授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初,金既退师,鼎、浚相得欢甚,人知其将并相,樗独言:“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

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后稍如其言。又尝曰:“推车者遇艰险则相诟病,及车之止也,则欣然如初。

士之于国家亦若是而已。”先是,樗与张九成皆言和议非便,秦桧既主和,言者希旨,劾樗与九成谤讪。

樗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已而致仕。桧死,复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出知蕲州。

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束常平,以治绩闻。淳熙七年,卒。

初,樗善鉴识,宣和间,谓其友人沈晦试进士当第一。建炎初,又谓今岁进士张九成当第一,凌景夏次之。

会风折大槐,樗以作二简遗之,后果然。赵鼎尝以樊光远免举事访樗,樗曰:“今年省试不可无此人。”

于是光远亦第一。初,樗二女方择配,富人交请婚,不许。

及见汪洋、张孝祥,乃曰:“佳婿也。”遂以妻之。

翻译:喻樗,字子才,他的祖辈是南昌人。他从小就仰慕二程理学,建炎三年,进士及第,他为人正直,好发议论。

赵鼎离开枢密院后,居住在常山,喻樗前往拜谒,于是婉言劝他说:“您侍奉皇上,应该多竭诚开导但要使皇帝少加以实行。在您进行开导时,要使言语少而诚意多。”

赵鼎认为他很奇异,就把他延请成为上客。赵鼎都督川陕、荆襄时,征用喻樗为僚属。

绍兴初年,高宗亲自率兵出征,喻樗面见赵鼎说:“御驾临江,使士气增加百倍,不过您自己考虑这一举动,是出于万全之虑吗?还是姑且作此最后尝试呢?”赵鼎说:“中原常年退避忍让,国民士气不振,致使敌人越发骄横,再也没有屈从的道理了,所以我赞成皇帝出征。至于事情能否成功,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喻樗说:“那么就应当想想回归的路,不要让贼兵给君王带来忧愁。”赵鼎问:“怎麽办呢?”喻樗说:“张德远声望很高,居于闽地。

现在不如让他作江、淮、荆、浙、福建等路宣抚使,使他带领各道士兵奔赴朝廷,从命令下达那一天起,府库、军队、钱粮都可以由他主管。宣抚使的来路就是朝廷的归路。”

赵鼎说:“好。”于是入朝禀奏皇帝说:“现在朝廷的谋划大计已基本确定,必须得到大臣的接应和援助才行。

像张浚这样的人才,陛下会终究弃置不用吗?”皇帝说:“我任用他。”于是起用张浚知枢密院事。

张浚来到后,拉着赵鼎的手说:“这是子才的功劳。”喻樗从此往来于赵鼎、张浚之间,对他们多有帮助。

不久,因为赵鼎的推荐,喻樗被授官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当初,金人退兵后,赵鼎、张浚相处很是欢洽。

人们都知道他俩将并立为相,只有喻樗说道:“二人应暂且一同在枢密院,将来赵鼎退去就由张浚来接替。成事用人,如果相隔不是十分遥远,就会气脉长久。

如果二人同处相位,万一有不相合之处,一个应当离任时,那么另一个一定会改弦更张,这样贤士就自相悖谬了。”后来事情逐渐如喻樗所说。

他又曾说:“推车的人遇到艰险就互相指责,等到车子停下后,就又欢好如初。士人对于国家也是如此。”

在此之前,喻樗和张九成都说议和不便,而秦桧主张和议,有人就迎合他的旨意,弹劾喻樗和张九成进行诽谤讥刺。喻樗出做舒州怀宁县知县,担任衡州通判,不久退休。

秦桧死后,喻樗又被起用为大宗正丞,转为工部员外郎,出京任蕲州知州。孝宗继位后,任用他为提举浙东常平,因政绩而闻名。

淳熙七年,去世。

2. 2017语文高考领航卷(第二模拟)答案

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般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除外)高校最重要的入学考试。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分省市区因考试制度的不同考试时间为3天(即7、8、9号)。2015年起,高考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1]

3. 2017届新课标模拟02理综答案

理综答题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1.先说解题顺序。对于多说人来说,按卷面顺序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也不能盲从。《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高三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知己。了解自己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的自我提高。我自己而言,每次考试开考后都有一段时间静不下来,严重时连题都读不进去,容易走神,非常不适合做选择题。所以我通常是先做生物2卷,然后再回头按顺序做。大家在高三也不妨试着找一下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2.考试中遇到难题,千万别急别慌,要有男子汉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的英雄气概。牢记:“我易人易,我难人难”,别磨蹭,跳过去,先把会作的做完,再回头啃那块硬骨头。如果实在不行,凑个公式写上搞不好还有个步骤分呢!

3.然后是解题的规范性。卷子是答给别人看的,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每一次考试都要提醒自己,卷面要整齐,步骤要清晰,得分点要全。把它考察的东西一条条把明白了。同时,要注意细节,避免各种小的失误。物理实验是最容易丢冤枉分的,R与r不分,单位没看清,甚至没看见要求做图啥错都有,所以下笔一定慎重,毕竟分数是考生的命根。

4.理综考试时间长,题量也大,所以答卷时既要重速度也要重质量。高三一次次的练兵就是要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我通常做完题时还有十几分钟就收卷了,根本不可能检查一遍,所以,做的时候就要把感觉有问题、或是可能出错的题做上记号,最后的几分钟就瞅准他们了,往往命中率很高哦。

一句话:会做的题争取不丢分,不会做的题也尽量多得分。每次考卷发下来,大家可以分析一下,哪里做的好,哪里做得不好。

2017全国名校高三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 语文卷·2 辨析并修改病句

2017年高考全国各省市使用的考卷:

1、全国Ⅰ卷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2、全国Ⅱ卷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3、全国Ⅲ卷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四川2017年所有科目使用全国卷)

4、海南省:全国Ⅱ卷(语、数、英)+单独命题(政、史、地、物、化、生)

5、山东省:全国Ⅰ卷(外语、文综、理综)+自主命题(语文、文数、理数)

6、江苏省: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7、北京市: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8、天津市: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全国卷2语文考课内文言文吗

一、语序不当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瘦肉精、染色馒头?这些特殊名词告诫我们:要清除食品市场上的乱象,必须高举法律利器,全面加强监管工作,同时呼唤企业的血管里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B.济南文化西路的慢行一体路使用彩色沥青打造,不但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效果,增加现代化都市气息,而且也可以避免普通沥青路面黑色的单调性,提高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

C.东京电力公司的员工虽然正冒着生命危险坚守福岛第一核电站,但是,福岛县灾民与东京电力公司的对立情绪却越来越大。东京电力公司决定派遣25名干部分别到各避难所向灾民表示谢罪。

D.今年开始,中国对稀土实行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1月19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江西赣州为稀土国家规划矿区,该区域稀土的开采、勘探、储备将得到更严格的管制。

[导学号29530032] 解析:选A。B项,递进关系分句语序不当,“不但”“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位臵。C项,“虽然”位臵不当,应放在句首。D项,“开采、勘探”语序不当,位臵应互换。

二、搭配不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南山风景区在省内首家推出了免费智能电子导游服务项目,每年购票游客都可以领取一个电子导游器,享受一对一的讲解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

B.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多处目标3月21 日晚遭到西方国家战机的空中打击。这是自19日以来西方国家第三次空袭的黎波里目标。

C.为了确保秦岭“四大国宝”顺利入驻世园,陕西省林业厅多次组织科研人员商讨方案,对运输的笼舍、路线及人员做了精心准备。

D.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导学号29530033] 解析:选B。A项,“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搭配不当。C项,“准备”与“路线”“人员”不搭配。D项,搭配不当,应将“塑造的”改为“塑造了”。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当这个简单的问题都要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的时候,表明了我们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急需提高。

B.由于韩朝关系今年一再恶化,导致韩朝政府间对话渠道中断。六方会谈为双方代表的接触提供了契机,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高度评价。

C.图书馆、影剧院、篮球场、老年活动室,这些城里有的文化设施,在很多村子里都有,对村民免费开放。

D.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导学号29530034] 解析:选C。A项,主语残缺,滥用介词,使“表明”前缺主语。搭配不当,“精神文明”与“提高”不能搭配。B项,主语残缺,滥用介词,使“导致”前缺主语,应删去“由于”。 D项,成分赘余,“归功”即“把功劳归于(某个人或集体)”,与前面的“功劳”重复。

四、结构混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国外贸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国际产业转移放慢、周边国家承接转移加快、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因此我国外贸持续多年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代不复存在了。

B.马年“春晚”节目中,由开心麻花团队精心打造的喜剧小品《扶不扶》,以生活气息浓郁、喜剧效果明显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是毋庸置疑的。

C.虽然有些城市已经开启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但是其发展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跨境电子商务要实现发展,重在打破制度壁垒是关键。

D.我国现在已经具备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围绕火星进行探测活动的条件,但什么时候开展火星探测,这还取决于国家的财力和决策而定。

[导学号29530035] 解析:选A。B项,句式杂糅,删去“是毋庸臵疑的”。C项,句式杂糅,删去“重在”或“是关键”。D项,句式杂糅,删去“而定”。

五、表意不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杨善洲住院的最后几十天里,一直陪伴着他的除了家人,还有两位特殊的“亲人”:大亮山林场原场长自学洪和他以前的秘书苏加祥。

B.在此次大会上,他指出,建国前30年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许多错误都可以补救和纠正,人一下子多出好几亿,谁有本事予以“纠正”呢?

C.锦湖轮胎在央视“3·15”晚会上被曝光,公司出面道歉,并决定召回所有问题轮胎。在这一事件中,企业将为此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和沉重的信誉代价。

D.出血热的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而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螨虫所致。

1. 高考全国卷2语文必背古文

1. 《论语》十则

2. 《鱼我所欲也》-孟子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 《曹刿论战》-《左转》

5.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 《出师表》-诸葛亮

7. 《桃花源记》-陶渊明

8. 《三峡》-郦道元

9. 《马说》-韩愈

10. 《陋室铭》-刘禹锡

11. 《小石潭记》-柳宗元

12. 《岳阳楼记》-范仲淹

13. 《醉翁亭记》-欧阳修

14. 《爱莲说》-周敦颐

15.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 《关雎》-《诗经》

18. 《蒹葭》-《诗经》

19. 《观沧海》-曹操

20. 《饮酒》-陶渊明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 《次北固山下》-王湾

23. 《使至塞上》-王维

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 《行路难》-李白

26. 《望岳》-杜甫

27. 《春望》-杜甫

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 《观刈麦》-白居易

2. 高考全国卷2语文必背古文

《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曹刿论战》-《左转》《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出师表》-诸葛亮《桃花源记》-陶渊明《三峡》-郦道元《马说》-韩愈《陋室铭》-刘禹锡《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爱莲说》-周敦颐《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关雎》-《诗经》《蒹葭》-《诗经》《观沧海》-曹操《饮酒》-陶渊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次北固山下》-王湾《使至塞上》-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李白《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观刈麦》-白居易。

3.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

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 ①扬州辟从事史。

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 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 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 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2分) 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16.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3分) 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17.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苏 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3分)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19.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12.(2分)C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D 17.(3分)A18.(3分)C 19.(3分)D1995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

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 床,于障后察之。

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 食。

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

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 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 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

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文章标签: # 全国 # 高考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