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录取信息 录取信息

高考语文知识点整理,高考语文知识点整理总结

tamo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觉得诗词鉴赏很难,总是猜不透作者的心,导致答题时总是跑偏,得不到分数,语文古诗词鉴赏待敌该怎么回答才能得到高分?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语文 典型的诗歌知识点 诗歌知识 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送别留别诗 思想怀远诗(包含羁旅行役诗)、婚姻(闺怨)诗, 诗歌题材:古体诗,近体诗(要掌握

高考语文知识点整理,高考语文知识点整理总结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觉得诗词鉴赏很难,总是猜不透作者的心,导致答题时总是跑偏,得不到分数,语文古诗词鉴赏待敌该怎么回答才能得到高分?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语文 典型的诗歌知识点

诗歌知识

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送别留别诗

思想怀远诗(包含羁旅行役诗)、婚姻(闺怨)诗,

诗歌题材:古体诗,近体诗(要掌握如何大致判断古体和近体)

宋词(又称长短句,曲词,曲子)(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元曲

诗歌答题模式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修辞知识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11.反语: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增强批判性,有幽默感。

12.引用: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增加 文章 的说服力。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表现手法:

(一)描写手法: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和侧面描写,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静为动,化动为静)

点面结合,白描,工笔

(二)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三)其他手法:象征,衬托,类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赋比兴

表现手法的作用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

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化用 典故 :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

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语文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语文古诗词鉴赏评价万能模板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

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 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提问方式 :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 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题眼) 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解题 方法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整首诗的语言特色)、举例证(结合诗中语句、 内容及思想感情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 洗练、沉郁、委婉、 平实、典雅、通俗、自然、清新、雄浑、 优美、质朴、华丽、准确传神、言简意丰、音韵和谐等。平实淳朴、含蓄委婉、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磅礴、豪迈奔放、沉郁顿挫、悲凉慷慨、英俊飒爽。

高三语文典型的诗歌知识点与万能答题模板相关文章:

1.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汇总

2. 高中语文万能答题模板

3.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万能公式

4. 高考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与标点

5.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高三# 导语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考 网高三频道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助你金榜题名!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二)

 一、一词多义

 1、见: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见面,动词)

 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副词)

 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我,代词)

 2、相: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名词)

 ③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复指你,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动词)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互相,副词)

 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辅助,动词)

 ⑧胜不敢复相士(观察,审察,动词)

 ⑨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⑩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我,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3、迎: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②人*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动词)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迎娶,动词)

 ④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迎接,动词)

 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投降,动词)

 ⑥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动词)

 ⑦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动词)

 二、古今异义的词

 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

 ②今义:离开床

 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义:多多劝告。

 ②今义:谢谢。

 3、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①古义:交错相通。

 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

 ①古义:可爱。

 ②今义:让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①古义:自作主张。

 ②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文章标签: # 语文 # 诗歌 # 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