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录取信息 录取信息

三明一中2017高考成绩单图片-三明一中2017高考

tamoadmin 2024-08-25 人已围观

简介1.沙县一中有多黑暗2.三明实验中学是个怎么样的学校3.全国有多少中学生?4.长城的故事5.学校有哪些?6.中国的数学家是谁?沙县一中有多黑暗不黑暗。沙县一中创办于1923年,原名沙县县立初级中学,是三明市最早创办的中学。沙县一中坐落于虬城东门,校前是“沙阳八景”中的“十里平流”和“七峰叠翠”。师资力量据2019年6月学校显示,沙县第一中学有教职工216人,专任教师192人,其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

1.沙县一中有多黑暗

2.三明实验中学是个怎么样的学校

3.全国有多少中学生?

4.长城的故事

5.学校有哪些?

6.中国的数学家是谁?

沙县一中有多黑暗

三明一中2017高考成绩单图片-三明一中2017高考

不黑暗。沙县一中创办于1923年,原名沙县县立初级中学,是三明市最早创办的中学。沙县一中坐落于虬城东门,校前是“沙阳八景”中的“十里平流”和“七峰叠翠”。师资力量据2019年6月学校显示,沙县第一中学有教职工216人,专任教师192人,其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72人。是一所不错的学校,不是一所黑暗的学校,2017年3月17日实现无手机校园。

三明实验中学是个怎么样的学校

三明实验中学是一所教学质量突出的学校。

三明实验中学,成立于2005年8月,位于福建省三明市的一所民办中学。

三明市实验中学是由易达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三明二中合作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民办高级中学。学校从2006年9月开办之初的学生200余人,4个班级,发展至现有教职工百余人,在校学生约1500人,教学班级29个。

学校坐落于三明市区中心----梅列区列西龙岗花园小区内,交通便捷,市内多路公交车可直达小区。学校占地30亩,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学校建筑设计、教学设备、设施等均按省二级达标学校要求高标准建造,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

三明实验中学特点

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校2017届高三毕业班全体师生克服了基础薄弱的先天不足,攻坚克难,再次续写了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美丽蜕变。

2017届我校共253人参加6月高考,本科上线86人,本科上线率达34%,其中苏峰、黄玉婷两位同学超过本一线,远远超出了同类生源质量学校的升学率,为全市人民奉上一份特殊的厚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明实验中学

全国有多少中学生?

全国中小学生的人数是多少

引用一段话:|她说,全国中小学生人数高达2.2亿,教科书用量极大。 ||源自: 贫困生的教科书牵动代表心 《科技日报》2005/03/07 |从这里可以推知全国中小学生的人数是2.2亿左右。

全国有多少个中学

北京:四中 人大附中 北师大实验中学 北大附中 清华附中 101中学 北师大二附中 景

山学校 北京二中 八十中 牛栏山一中

天津:南开中学 耀华中学 一中 实验中学 新华中学

河北:石家庄二中 衡水中学 唐山一中 正定中学 石家庄一中 保定一中 邢台市一中 辛集

中学 冀州中学

山西:太原五中 省实验中学 康杰中学 山西大学附中 忻州一中 成成中学 平遥中学 大同

一中

内蒙古:呼市二中 师大附中 包头北重三中 包钢一中

辽宁:东北育才中学 育明高中 省实验中学 大连二十四中 抚顺一中 鞍山一中 大连八中

阜新实验中学 沈阳二中 辽师大附中 葫芦岛高级中学庄河高级中学

吉林:东北师大附中 吉林一中 延边二中 吉林省实验中学 长春十一中 长春市实验中学

松原市油田高中 长春外国语学校

黑龙江:哈三中 哈师大附中 大庆一中 大庆铁人中学 大庆中学 哈九中 齐市实验中学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大庆实验中学 双鸭山一中 鹤岗一中 牡丹江一中

上海:上海中学 华师二附中 复旦附中 格致中学 交大附中 延处中学

江苏:南师大附中 苏州中学 常州高中 徐州一中 盐城中学 启东中学 海门高中 扬州中学

如东高中 丹阳中学 金陵中学 南菁高中 武进前黄高中 淮阴中学 海安高中 南京外

语学校教育学院附属高中无锡一中

浙江:杭二中 镇海中学 效实中学 诸暨中学 学军中学 台州中学 杭州外国语学校 绍兴一

嘉兴一中 杭州十四中 绍兴县柯桥中学 温州中学 杭州高级中学 余姚中学

安徽:合肥一中 安庆一中 芜湖一中 马鞍山二中 安师大附中 蚌埠二中 淮北一中 屯溪一

中 涡阳四中

福建:福州一中 双十中学 福州三中 仙游一中 厦门一中 三明一中 师大附中 莆田一中

泉州五中 上杭一中

江西:师大附中 南昌二中 九江一中 鹰潭一中 高安中学 临川一中 白鹭洲中学 玉山一中

上高二中 金溪一中 南昌十中

山东:省实验中学 青岛二中 山师大附中 烟台二中 莱阳一中 潍坊二中 济南外国语学校

济南一中 潍坊一中 日照一中 牟平一学 枣庄八中

河南:师大附中 郑州一中 省实验中学 开封高中 洛阳一高 郑州外国语学校 新乡一中

湖北:华师一附中 黄冈中学 荆州中学 武汉二中 武钢三中 襄樊四中 襄樊五中 孝感高中

沙市中学 宜昌一中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一中 雅礼中学 岳阳一中 长郡中学 浏阳一中 株洲二中 衡阳八中

湘潭一中

广东:华师大附中 深圳中学 中山一中 佛山一中 深圳高中 惠州一中 中山纪念中学 湛江

一中 执信中学 广州六中广雅中学 广东实验中学 汕头金山中学

广西:南宁二中 桂林中学 柳州高中 南宁三中 桂林十八中 柳州铁一中 河池地区高中

海南:海南中学 加积中学

重庆:南开中学 重庆一中 重庆八中 巴蜀中学 西师附中 外语学校

四川:成都七中 石室中学 树德中学 棠湖中学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 雅安中学 绵阳中学

南充高中 彭州中学

贵州:贵阳一中 凯里一中 遵义四中 贵阳六中

云南:昆明一中 昆明第三中学 师大附中

*** : *** 中学

陕西:西工大附中 交大附中 西安中学 长安一中 西安铁一中 西安市第一中学

甘肃:兰州一中 西北师大附中

青海:湟川中学

宁夏:银川一中

新疆:乌市第一中学 新疆实验中学 克拉玛依四中 兵团二中...

全国有多少中学生

4000万左右吧、其实应该不止这个数

中国一共有多少中学生

据完全统计:1000544131人

2016年中国预计有多少中学生参加中考

1.北京中考难度降低,取消“尖子生”难题。 2.侧重考查基础知识。 3.普高招生规模增4000余人。 4.“名额分配”再增10%。 5.中招录取向远郊区县倾斜。 6.减少中考加分项目。取消市级三好学生和艺术、体育、科技方面获奖考生加分项目;2017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的适用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初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其他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保持不变。 7.社会大课堂内容将进中考试题。考核范围将更加宽泛,社会生活热点及社会大课堂等内容都可能呈现在试题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将融入到具体题目的考查中。

全国总共有多少所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小学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10564万 全国普通小学32.01万所,在校生10564万人。 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94万所(其中职业初中0.03万所),在校生5736.19万人。 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学校31255所,在校学生数为4527.49万人 全国成人高中742所,在校生18.08万人。 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801所,在校生781.63万人。 全国职业高中5916所,在校生725.25万人。 全国技工学校2995所,在校生367.15万人。 全国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120所,在校生112.98万人。 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中提到: 一、普通本科院校(共742所)

二、高职(专科)院校(共1109所)

三、独立学院(共317所)

四、分校办学点(118个)

现在中国有多少个学生?

一般都是16年的教育,加上幼儿园的,大概就是18年,一个人平均算他72岁的矗龄,那就是占1/4,减去些辍学,从业的学生,中途退学的学生,大概就是3亿!只是自己的设哦!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在校大学生从1998年的600多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400万人,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1年前 全球有270万学生在国外学习,外国学生的主要输出国是中国、印度和韩国。中国出国留学生人数已居全世界首位,仅2004年度就多达11.47万人。其中,在德国就读的外国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就占了8.9%,是1990年的两倍。 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从区区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每年上10万人,总数已达上百万人。 仅2004年度就多达11.47万人,自费出国留学也呈现一个快速发展的势头,自费出国留学已经占了中国出国留学生的94% 博士生目前有2万

全国有几所初中部队学校

应该有不少的

全国共有多少名学生

全国小学68.26万所,比上年减少1.41万所;招生2537.03万人,增加183.55万人;在校生12822.62万人,增加401.38万人;毕业生1899.59万人,增加58.0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按各地相应学龄学制计算)98.4%(7-11周岁小学净入学率98.7%),比上年增长零点七个百分点。其中男女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9.0%和.7%,分别比上年增长零点五和零点九个百分点,男女性别差由上年的一点七个百分点降低到一点三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五年巩固率81.08%,比上年增长二点二五个百分点。其中女学生五年巩固率80.59%,增长二点一六个百分点。小学生辍学率1.85%,比上年下降零点四二个百分点。其中男、女学生辍学率为1.93%和1.7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86.59%,比上年增长四点六个百分点。 2537.03万人

长城的故事

历史的长河沉淀着自己的故事,风风雨雨度过了60多年,到了耳顺之年,想起回忆过去的事情,寻找过去的记忆。从杂乱无章断断续续的记忆中拼接起来的故事,写自己的故事自己看。

儿时的刻印象

我小时候的印象很模糊,隐隐约约记得一些。

那时候的三明城关,这下叫三元区。那时是以木质板房为主,极少量的砖木结构。只有,机关学校才是砖结构小高层,最高也只有4~5层的建筑物。

中山路(205国道),是城关的主要街道,两边都是木质结构民房。

1955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初十。长城在三明莘口出生。

我的父母双亲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老实巴交,吃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从闽清白樟新庄洋村,来到三明莘口以撑船为生,在莘口木帆站,在沙溪河撑船几年,后来到了城关水陆社,三明市第二运公司,用人力板车走遍了三元区的马路大街小巷,是最苦的一代人。

莘口是一个小自然村,有一座石拱桥,是古代遗留下的石桥。桥下小溪流入沙溪河,这里,每逢赶圩,人山人海,沿街两边摆摊热闹非凡。有我喜欢吃的磁吧。

这里让我想起从前我做小孩时,和父母亲在这里生活过,记得家门口有快石板,夏天可凉快。…我读初中时乘2角钱的公交车来莘口赶集,买小鸡到城关木器厂对面山上住房养。

那时候,城关到莘口公交车车票2角,那时候买米糠,买鸡鸭苗都乘公交车去莘口赶圩的集市买。

还记得我小时候,(1961年左右)我跟随父亲的后面从城关走路到莘口,那时候,父亲是在三明莘口水陆社撑船为生。父亲在莘囗撑船,母亲则三明城关。在以前的事只有姚爱娇记得。

二,我的家。

我很小的时候,凭着模糊记忆,莘口出生,三明城关住在中山路的沙溪河下流的路边木质民房,再到凤岗路靠马路的一民房(现在的城关派出所的位置),这二处地方是最早的印象。

最早的记忆,住在木质民房,记得一次碗是用篮子吊在梁上,在取碗时掉了地上,打破了很多碗。这是在现在的胜利路靠205国道一带。

第二次住阳巷中间民房,有对面的站,有做恶梦,还记得闽清老家姐姐半夜从闽清来三明,我睡着了,她将糖果放我嘴里。

第三次,在太保庙边上{那里十字路口),一头康复路直到第三医院,一头经码头台阶到沙溪河。另外上下为中山路。

印象中的养蚕故事,和房子的大老蛇。跟母亲参加老乡的酒席,被居委会处理清理街道的臭水沟。

第四次,是住在马路边;父亲在莘口撑船,拉了一些乡下拆的旧材料。就在马路对面盖起了约4~50平方的木质板房,盖好了未住成,因受隔壁闽清老乡欺负,没有住成。

第五次,父母亲在现在的火车站旧居河边沙滩盖第二次房子也没成功。当年(1962年),沙溪河二岸是一片沙滩,灰白,灰**的沙滩留下少儿河边洗澡的脚印。

最后在木器厂对面山边是盖土墙房子,我在上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毕业。(1966年~12年)

第六次住自建的土屋,有姚进光出生土屋,姐姐爱娇出嫁。母亲在砂石公司做工。

最后,因和邻居不和,此房转租,我家就搬到前进路129号(根据扦队档案)。大慨是阳巷往下的一个巷口的民房。

在下巷和中山路的叉口边,有一木板房。有隔层,很低,人伸不直。第一间厨房,中间一间是一个单身女子住,后面靠中山路的一间仅有12平方米。做住房,真是太可怜了,有爱仙,爱玉,进光和我,加父母亲6个人挤在一起。没有一样家具,木头橙,木头箱和一部板车。就是全部的家当。我就从这里的家离开,去乡下插队了。

12年3月25日,刻苦铭心的记忆,那天随同下乡知青,去吉口农场插队下乡。

下乡的期间,我在不定期的回家。父母亲经常搬家,就在这条中山路上,为了省几块钱,搬来搬去,有住过阳巷边中山路的民房二处,还有太保庙上去一条小巷子的二处。

76年11月选调时,是住在太保庙上去一条小巷里面住。去读煤校时也是住在那里,到将乐工作时,打了半套家具也是在那里。

82年底生长女yl时,当时家是住在阳巷口靠码头边的木板房子。

到了1983年,父母亲才搬到市第二运输公司在火车站的楼房,楼房刚盖好,就开始抢入住了,当年人们的往房条件太差了,到那时才住进了203室。房间约60平米,挤了父母亲,爱玉,进光。我一家。有7人。爱玉是从这里出嫁的,具体时间记不得了。

火车站一直住到父母亲过世,姚进光住到换新房子。2017年,我有去看三明的旧居――火车站的房子,己成危楼。钱久为老乡等私人盖的房子全拆了。仅剩下这栋楼房在风雨中哭泣。看到这旧居,很多故事都随着时光远去了。就是203室,父母双亲,爱玉,进光,长城长江和子女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长城”和“顺其自然"从这里上龙岩煤校。“林子”从这里上财校,进塑料厂工作。

二,土房的故事。

木器厂对面山边的房屋。

位置在三明城关木器厂对面山坡地,当时有几户外地人沿着山腰挖出一块空地,着山边的走向盖起土墙或砖房。山边第一层是某单位的一排砖瓦平房。我们每天要经过此地,再沿土台阶上到第二层的房子。

我读城关小学,就住在山边土屋,到校仅几分钟的时间,现在学校的建筑物剩下一片的空地,被做成停车场了。

那个时候,小学校正门对一排砖房,左边是养猪圈。右边则是长安路的木质结构民房,刘万桔同学曾住过的地方。

校门的右边前面是中医院。

回忆小学的经历,记得学校是三层楼的建筑物。中间一平台,做为大会演讲之用。校门为一教室做为上体育课之用。教学楼对面有沙坑,一些体育场地。总之,校园面积很小。1969年8月小学毕业,没有照毕业班级像片。只有个人互相赠送一寸相片。刘凤军,刘万桔,邓衍清,邓衍耀,潘文杰等人的相片至今还保存在相册中。

那时候,父亲拉板车,母亲做家务,母亲也有到沙石公司做工过,1966年姚爱娇出嫁,1967年姚进光出世。非常简陋的土墙房子,一家7口人在这里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也有过我们儿时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很小,太不懂事了,记得1964~1965年间,用黄土和半截红砖(砖厂检的),打土墙,爱娇肩挑和扒土,父亲用一种木质的设备,手工打起平房隔成四个小间,靠南还是用一些捡的半截红砖砌起的墙。靠北是厨房。厨房后面就是山上,有一片梧桐树。梧桐树上边,父母亲开荒种了青菜,长豆,四季豆等作物。我也帮助挑水浇菜。逢周未,就帮父亲推扳车。

,有听到枪声,父母亲就在土屋后屋搭起小床,供我们躲避当年的武斗。时代,大字报铺天盖地,影响到小学,高年级的学业,高年级参加串联,低年级加入红小兵,各种各类的群众组织布满全社会,三忠于,四无限进入了我们的思想。看到了市委办公室一片狼藉,学校无法上课。整个社会秩序一片混乱,城关至下洋的小路发生了武斗,人伤亡了。现在的百货大楼(青年路),一具裸露尸体,被药水浸泡,浮肿全市人去围观,这条街上两边墙被的大字报布满。

三明主要有128和624二大群众组织。所有这些带着政治色彩群众组织,严重影响社会的进步,干挠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那失控的场面,不断传来武斗的消息。

在厨房后面挖起了地道,也不知道支护。挖有2~3m,后来在一场的大雨中,雨水渗透了土层,垮塌了,并冲倒厨房的土墙,辛好没有大事。

房子的左边有挖的小菜园,种了些小菜。干旱时要人工浇水。自来水要用木桶到左前200M处的他人门口挑来用,用水很节省,没有电灯,点得是煤油灯,灯下做作业,鼻子熏黑了。

房子的后面是小山,杂树茅草纵生,几棵梧桐树,春天是一片大叶子的绿色景像,开白花,结球状果实,到了冬天,掉光了树叶,光秃秃的树干在寒冷冬天空中飘动。

土屋度过了我欢乐的童年,过去的一些事,都在脑子里飞转,想想过去的生活经历,感叹父母双亲的艰难。

土房子,下到公路,台阶泥土滑,母亲收工回家上台阶滑倒。

家里养了二只母鸡,马上就要生蛋,晚上鸡笼忘了搬进房间,第二天,发现整笼鸡被小偷偷走了,害的母亲伤心的落泪。

土屋,我们姐弟妹几人,我会欺负爱娇她们,有时吵架。爱娇很小就出嫁了,母亲42岁(1967年)生进光时,姐姐也生孩子,她孩子得了软骨病,没养几年就不在了。

那年代,父母家里子女多,生活十分艰苦,姐姐出嫁也是父母亲的无奈之举。

在土房子的时候,我晚上到同学家里玩到9~10点,当大街啦叭响起国际歌的时候,我就走在大路回家了。那时候,没有歌厅,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天一黑就上床休息了,条件不好的是煤油灯照明。

那时候,胶合板厂是在马路坡顶的位置,木器厂到胶合板厂有一段为当地农民的菜地。(木器厂往下洋方向,上坡是胶合板厂)。当年生活苦,到农民田间捡菜叶吃。父亲去检菜叶还和菜农发生纠纷。

为了建设木器厂至胶合板厂的马路,城关水陆社安排职工晚上到公路修路。我顶父亲去做。

那时父亲是在胶合板厂做卸木头,滚木头上锯台卷胶合板。松木树皮削下,按一板车卖给市民。钱久为老乡,他家住在红旗**院边上的巷口,我曾经有拉一板车的树皮卖钱久为老乡,一板车树皮仅2元钱。

三明市胶合板厂是外地迁到三明,在60年代初,三明大搞建设,纺织厂,印染厂等,都是那个年代进入三明。我父亲也在厂里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时我还去厂里澡堂洗澡,同学有些父母亲在此厂工作。

厂区范围较大,我母亲捞虾(生虾)拿到胶合板厂宿舍卖。生虾每斤3角。是从中村一带的田间捞的,让我想起那年代,母亲带着我和爱娇到富兴堡塑料厂后山的山涧小道,翻山越岭到一处山垅田,用一种网状工具,在水稻田的边缘,捞起水中的虾和其它的浮游生物,那时农田没有用化肥和农药,保持了原始的生态环境。

从清晨出发,带上干粮,走马路,到富兴堡塑料厂后面的山上,爬山,沿着半山腰陡坡上去,走了一段平坦的山路,下到山底就有自然村,村边有山垅田和小溪流,在3~4月和7~8月的春耕,夏收夏种季节,田里有小虾和其它的浮游生物,带着虾网,走到乡间田里捞虾,一直到傍晚天黑了才到家,大人可捞6~8斤鲜虾,折合有1,8元~2,4元的收入。在当时来讲,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虾第二天卖。卖不完的做成虾酱。小时候吃虾酱吃多了,造成皮肤不好的原因之一。

当地也只有闽清人才有捞虾。记得有一次和姐姐去捞虾,回家的路上,在走到大路平路上,打翻了她的虾筒,虾在地上活蹦乱跳…

就在塑料厂后山火烧山,我和母亲,还有爱娇去检火烧山剩下黑不溜秋的树枝。树杆。搬回家做柴火,我记得检了太多,拼命地来回搬运柴火,天黑了才搬完。

我的童年和初中就是在这土墙房子度过,到了1969年9月,直接到三明一中读初一。从家里到学校有2~3公里。每天走二趟,要走十公里。经过林业灯光球场的长台阶,经过铝制品厂。

林业灯光球场在高高的山坡上,从实验小学边马路上去要经过坡度陡且又长的连续台阶,是我上中学读书的必经之路。

在读初中,那年代政治挂帅,学工学农,学校有校办农场和工厂。逢夏天要去乡下支农。每年也要到校办农场参加劳动。

记得一次学校放学,那是一个天昏地暗,暴雨交加的天气,一处高压电电线落地,同学们冒着大雨往前跑,没注意到前面的高压电落地,一下子二位同学触电身亡。

记得还有一件事情,10年,同学们在教堂里上课,突然窗外响起来了一片嘈杂声,大家冲出去看到晨光方向的浓烟滚滚。发生火灾了,大家不约而同,立刻赶往现场,从学校跑出,经铝制品厂到灯光球场的台阶上,居高临下看到了城关中山路民房火光冲天的场景。同学沿林业灯光球场的台阶,笔直冲下,到现场帮助救火,一片混乱。人们分不清是谁的物品,一个传一个。火越来越大,全部是木质板房,最后在中山路叉口用炸灭火源。

就这二年的初中生活就朦朦胧胧地过去了,初中毕业随着上山下山的高潮,来到了吉口农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那时候,父母和隔壁邻居不团结,闹意见,没住几年,大慨在12年前,我插队下乡时,家搬到了中山路的下巷口,档案写前进路129号。

山上的土屋租给他人,好像因租金问题还闹到法院处理。我那时小都无法帮助处理。

最后,因上述原因,土屋就卖了。就长期租当地人的房子,一穷二白,穷得叮当响。

三,沙溪河

沙溪河这条闽江水系之一,源头从明溪境内的瀚仙,黄沙溪,沙溪村,车头口,吉口,岩前,黄沙村进入沙溪河流。

另一支流源头从宁化合溪口,西溪,茶湖江,九龙溪,过清流县职溪,入永安。

另一支流源头从连城北团镇小溪入永安。

三条支流并入永安溪河到莘口并入沙溪河,形成沙溪河。

这条河将三元区一分为二,靠东边为城关是60年代的三明市所在地,靠西边为鹰厦铁路三明火车站,和化机,化工厂。

城关到火车站,过往行人走浮桥,车辆乘轮渡(用二支木船连接。悬挂在钢丝绳滑轮上,靠水的力量过到对岸)。

我们小时候,一到夏天,就在浮桥边跳水和激泳,家里父母不让我去河边洗澡,叫爱娇看住,但是,我还是偷偷溜到河边游泳。一次在浮桥跳水,右脚第二拇指被锋利的玻璃割了一个口,至今还有疤痕。

那时候,靠火车站的河滩上是一片沙滩,没有建筑物,浮桥到岸边还要经过几百米的沙石路才到火车站的马路。

靠城关这边,有几个码头下到沙溪河边,由上往下,分别;康复路,阳巷,青年路,五交化商店对面。竹器社边大樟树。城关浮桥,轮渡口马路(郭尚斌家口)。

沙溪河逢端午节,那时候当地群众从神庙里抬出龙舟,下河举行一年一度的划龙舟比赛。场景壮观。用本地山歌来表达节日的快乐。

发大水,汹涌澎湃的河水,呈**,夹着泥沙,带着上游冲下的木头板快,急流而过,有个别撑着毛竹排,划过去捡木头。

记得一次发大水直接将乘人装载的轮渡冲翻,淹了不少人。第二三年就建起了三明城关大桥。

四,住在中山路的经历。

中山路是沿着沙溪河的南北走向,属当年的主要街道之一。两边均为木质结构的板房,和少量的砖房。在1992年旧城改造,建设为205国道。以前的旧建筑一丝都不见了。

在中山路大约在一元路靠河边位置,有一棵上千年的古树——榕树。树边是台阶下至沙溪河。附近有小店铺,竹器社,城关派出所…。

竹器社,我读小学大约5年级吧,在竹器社拜一师傅做学徒,每月工钱8元钱,理发一次,中午在凤岗路姐姐家吃午饭。有一次跟着竹器社的工人们到富兴堡塑料厂桌面用竹篾编筐,将塑料布桶包起,装车运出厂。中午饭在塑料厂大食堂吃,还记得吃得真香。那时候我才十一岁吧。

中山路的街景,令我至今不忘的每一处,每一个店铺的位置,记忆忧心真是抹不去的记忆。

中山路和解放路叉口,靠河边有一照相馆,潘文杰同学就是住在那里,对面是花木兰门市部。

解放路的街中有一收废品回收店,我曾经和同学到水厂一带检废品卖,手被玻璃割了流血。还有到对面工厂检铜铝卖了1一2块钱,那时是真高兴。

解放路的街中有卖饮料,一杯5分钱,我口渴用零钱5分买一杯过过瘾。

72年3月25日,我去吉口农场下乡了。那时候,父母亲为了省那几块的房租费,搬来搬去。

从下巷口,到阳巷口下50米的本地木板屋子,内与外二处房屋。

记得有一次长江姐姐来我家,当时就住厂在中山路沿街的一侧。阳巷口下50米处。父亲早上3点吃了母亲的油炒饭,就拉着板车,到现在叫红茹山下的石场拉石头。从山上拉石头到富兴堡。来回有15公里。一板车石头2~3元钱。一天拉2~3板车。我有时候会去帮助父亲板车后面推车。

一早到石场,先拉1~2车石块,卸到马路边,然后再上山,拉一车石头下来,经过胶合板厂的小坡,到城门下长坡,经过酱油厂机砖厂,然后走马路到富兴煲的厂。有玻璃厂,塑料厂都在建设。那时候没有汽车运输全靠板车拉石头、砖头。

板车一去多时,十几部,空车返回时,每辆板车架在一起,下长坡,那很风光,一道风景线。

当年生活艰难,一分钱二担水,洗澡要自己用大锅烧,用大木桶洗身子。灶是柴火灶。所以读中学周末要和同学上山砍材火。下山在吉口时,有跟装木头汽车到伐木场检木柴,运到三明家里烧柴火。记得有一次,用汽车带得柴火卸在十字路的海关边上,后来和父亲用板车拉到中山路的民房。

我在吉口插队,家有搬到阳巷的码头边的民房,康复路上的小巷2处民房。

75年,谈了朋友,那时家住在阳巷口下中山路的位置。

到选调时,拿着调令,在列东依建宿舍过了一晚,依建是福州人和我母亲熟悉。(有一年春节和长江去过他家)。

第二天一早到列东汽车站,乘车到大田建设,转其它车到永安槐南“三明市煤矿”。

从煤矿,推荐到煤校,77年3月,家是住在康复路下的巷子。母亲去康复码头台阶的烂房子剪洋灰袋。

79年2月去将乐,结婚家具是在上面住房内加工,用煤矿拉水泥的汽车带到将乐

80年家又搬回阳巷码头边的木板房,四面透风。爱仙在制鞋厂,她和父母亲关系很差。

80年12月18日,长女林子在这里出生了,由于长江产期后推,我用了二年的探亲。来陪伴长江生产,在河边木板房的回面透风,又是冬天寒风吹得冷,床铺没有垫被,用书籍铺满了床底。在冬天坐月子。真是苦。

到了满月那天,还记得请刘万桔同学到家吃满月酒。那时家里太贫困了。

80年代,政策放开,中山路街面一片繁荣。烟,大米放开了。

五,回忆初中的故事

三明一中,学校的范围比较大,正门从红印山叉口上去几佰米是一中的正校门,后门是靠铝制品厂,土围墙相隔,一半同学都往后门进入校园,记得学校一条干涸的沟,这条沟除了深挖洞,广积粮留下的防空洞外,还有一处有白骨累累的‘万人坑’。

有一处类似庙的建筑物。施能抗老师带学生制药的工厂。我们同学去摘野菊花制成枇杷糖浆。

记得一操场,在教学楼旁边。印象太模糊了,怎么想,都想不起来当年母校的样子。一些事,带着遗憾永远消失在记忆中了。

印象中的郑学海,在校办农场的72年元旦,他提问了一句,元旦社论的文章名称是什么?我还记得是在农场简易茅房打统铺开会问的。岁月如歌,岁月如梭,一晃就过去了40多年。再也想不起当初的模样。

吉口插队的日子

时光在不留意间过去了,今天能做下来回忆往事,也是一种精神享受。我从留下的7~80本的日记一页页翻过去,看到了当年的长城。仿佛火就在昨天经过的事情。

我把时光拉回到12年的3月25日,我刚刚三明一中毕业,我16周岁就报名上山下乡了,经过市四个面向办公室批准。在校的应届毕业生统一分配到回饶,溪口,吉口等三个农场。条件属吉口农场较好。

12年3月25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来到了吉口农场。安排在车头坑的农业二队,一起去的有潘文杰等人。

三明市吉口农场座落在三明和明溪交界处,306省道30公里处。农场由大吉溪、车头坑和场部组成。从事茶叶队、果队、养猪场、养鱼塘、农业队、机砖厂、养鸡场,拖拉机站等等经济实体。在70年代~90年代,农场很兴旺的。

最早一批知青是71年去下乡的。我是第二批,一起来吉口农场下乡的有潘文杰,李祥华,闵明星,小印尼,张振东,杜贺明…等人,后来又断断续续来了很多批知青。

第一年在车头坑的车二队,车头坑是靠明溪县交界的小自然村。一条吉口小溪,两边山峰。当地人基本姓邓,有邓声信队长,邓水珠,邓必成,邓水生,邓必阳,邓声宽,邱金超,吴文义等当地人。

车头坑早在58年就有吉口良种场的单位,后来合并到吉口农场。

当时的农场比去生产大队条件要好,农场每月发一次工资,每月杀一次猪,一人分一斤猪肉,有食堂,有医疗室,这些待遇在乡下大队没有的。

第一年,我和潘文杰是分配到农场的车头坑的农业二队。主要种植水稻,在山垅田种水稻,地点记得叫罗坑。队长叫邓声信,前二年过世了,到了农业队跟着老农出工,最高工分是10分工,我们知青评为5分工,一个工分是1角钱。第一年,国家补给知青每人每月8元,第二年就没有补贴了,那时候一个月十几元,每月用精光。记得第一个月,将饭菜票买了,剩余4元钱拿给了父母,是第二次拿钱给家里。第一次是在中山路的河边竹器社做学徒每月8元。…

第一点做过插秧,砍坢(用扁而弯的刀将田堤的草连根劈了)拔秧,挑秧,田间下肥,除草,有时用手在水里拔草,那时候,我的双脚被蚊虫叮咬得皮肤痒,抓破了皮肤,血都渗出,用田的泥巴盖上,…

每天清晨迎着朝霞,拿着锄头要走过一座小桥,到河对面的田间做农活,桥下的小溪叫做吉口溪,河水清纯见底,光肉眼可见和小虾,小鱼等浮游生物,可见70年代环境的纯洁。

我每天收工经过这条溪流,在夏日的季节,直接下河游泳,洗澡。刚去的时候是三月份种双季稻,早春的二月底就进入春耕的准备工作,从育秧到三月底插秧完。又进入了耙草施肥,打农药的阶段。

那时候,田里的水还是很冰冷,我学着他们把裤脚卷老高,咬牙齿光着脚丫,踏进了水田。感到刺骨的冷水钻心的疼。踏在松软的泥里,裸露的皮肤,接触冰冷的水,用木头装的铁质爬子,在田间的秧苗中间来回上下左右的抽动,泥土长的草被翻动浮了水面,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被挍黄了…,过了一些日子,稻田的秧苗长高了许多,拔节、抽穗、并开出了淡**的稻花。再过了些日子稻花结成了稻穗,由青绿色逐渐变成了**,形成了沉甸甸的稻谷。

夏天就要到了,进入的双枪。那个时候叫夏收夏种,因为这里的水稻是种双季稻的,早稻收割了,马上接着犁田、插秧、种晚季稻子。我割过谷子,插过秧,还晒过谷子。记得那时候,是吃大锅饭,统一做馒头。按各队的人头送馒头,做点心到田头,连茶水都做到田间。

选调三明市煤矿

选调,回城是所有知青的愿望。大家各显神通,各找门路,把上山下乡做为一个过渡的据点。我家父母文盲,没有社会背景。农场一有选调的名额,都被其他知青拿走了,到了16年11月份,三明市煤矿招工了,知青嫌煤矿艰苦且危险,有着“男不进矿,女不进纺”的影响,都没有人报名去煤矿,我看到也是一个选调的机会。就报名,填表,下来调令。就这样来到了三明市煤矿。

记得去三明市煤矿报到的时候,要到列东长途车站坐三明开往建设的班车,为了赶早班车,也就提前一天,到母亲认识的一个木工,福州人,叫依建。在列东靠二中那一带搞建筑。在他那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走路到车站,乘6点多的到大田车,沿着老公路,从东霞进入富兴堡,盘山公路到了建设站,下车,再转车到永安槐南公社。建设到槐南是一路下坡的公路。

到了槐南,找到了煤矿,当时尚处在筹备阶段,煤矿的房子还在建设。所有住房,办公室,仓库都是租用当地人的房屋。

从各地招工来的有几个人,名字也记不得了。

16年11月26日,

龙岩煤校

分配到将乐煤矿了

改制了,告别了煤矿

回顾从前的生活真是太苦太苦了。

未完待续。

学校有哪些?

1.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2.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技术学院。

3.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4.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5.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6.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7.南昌工学院。

8.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9.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10.四川传媒学院。

中国的数学家是谁?

中国的数学家是陈景润。

陈景润,福建福州人,当代数学家,被公认为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

陈景润早年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厦门大学,后被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他又被调回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他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

17年,华罗庚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后又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6年,陈景润在北京去世。

人物

他有着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废寝忘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遭受疾病折磨时,他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事迹和拼搏献身的精神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目中式的人物和学习楷模。在福建省三明市档案馆里,珍藏着三明一中(前身为三元县立初级中学)全宗档案,历经岁月风尘,它们仿佛在述说着历史的沧桑。

翻开第一号目录第三卷,透过其中几页薄薄的毛边纸,有些字迹虽然有些褪色,但我们可以看到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三明留下的足迹:1945年2月升入三元县立初级中学,全班学生共有18名,修业年限定为三年;1947年1月,陈景润上完初二、上初三之前随父亲离开三元县返回福州。

文章标签: # 中学 # 一中 #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