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录取信息 录取信息

2014新高考改革,2014高考改革方案

tamoadmin 2024-07-29 人已围观

简介1.新高考方案的解读 新高考是什么意思2.高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3.高考改时间是哪一年4.2014年中国的高考改革的意义高考改革省份如下:一、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个)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二、第二批新高考省份(4个)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

1.新高考方案的解读 新高考是什么意思

2.高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

3.高考改时间是哪一年

4.2014年中国的高考改革的意义

2014新高考改革,2014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改革省份如下:

一、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个)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二、第二批新高考省份(4个)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高考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附: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

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

第二个3: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上海选考科目单科满分70分,高考总满分为660分)

三、第三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本次第三批改革8省市与此前第一批、第二批改革的省份主要差异是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中2选1,因为物理是高校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如果不选物理,大学理科专业将很难学进去甚至无从下手;如果不选历史,大学文科专业同样如此。

四、第四批新高考省份(7个)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五、第五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高考改革的意义

1、突破传统育人模式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能力水平强的人才,改革之路确实需要更漫长的调整,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才会让改革的政策更为合理,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全面激发,自然就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人才,让高考发掘更多的综合人才。

2、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通过新高考改革,让考试变得更加公正公开,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还能更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强的学生,这个对学生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给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考改革方案

新高考方案的解读 新高考是什么意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高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

一、新高考方案的解读和对策

新高考方案的解读和对策:外语考试的计分规则发生改变,每位考生可以参加两次考试,取最好一次成绩纳入总成绩;考试时间发生变化,由每年六月的固定统考调整为两次进行,其中三门统考学科语数外依旧固定在每年六月进行统考。

二、新高考方案解读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科学选拔各类人才

维护社会公平出发

2014年启动试点

2017年全面推进

2020年基本建立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改进招生分配方式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五)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1.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4.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不得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

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

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1.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

3.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

4.改进录取方式。

5.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

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

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3.开展改革试点。

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

高考改时间是哪一年

高考改革是分省分批次进行的,最早开始改革的省市是上海和浙江,开始时间为2014年,各省市区改革时间如下:

1、第一批改革:选择在上海和浙江进行,时间是从2014年开始。也就是说,2017年这两个地区的考生已经完成第一次新高考。

2、第二批改革:已经于2017年9月,在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四个省市启动。也就是说,2020年高考时,上述4个省市的考生也已经进行了新高考。

第一批、第二批改革省份用的主要为3+3模式,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没有限定必选物理和历史。

3、第三批改革: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市,已经发布本省份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1年参加新高考。

8个省份的方案,与我国高考改革最初的总体方案原则上是一致的,但是又进行了一些变化,由“3+3”变为“3+1+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但是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其中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为什么物理历史必选一个: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以及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历史学科在人文社科类专业中也占据着同样重要的位置。

4、第四批改革: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7个,分别为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均用“3+1+2”模式,此前已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8省市取3+1+2模式。

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4年首届新高考。

2014年中国的高考改革的意义

高考改革是从2014年开始的。

2014年上半年国家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最迟2014年年底前各省(区、市)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

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按“三年早知道”原则提前一定时间公布。充分考虑相关实施主体对改革的实现能力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强具体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审慎操作,做好试点工作,逐步推开。

高考的重要性:

1、高考是一个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通过统一的考试标准和评分方式,为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不受地域、家庭、贫富等因素的影响。高考也是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人力。

2、高考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于很多来自农村或者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高考是他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跳板,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舞台,是他们摆脱困境和贫困的途径。通过高考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不仅对自己有利,也对家庭和社区有意义。

3、高考是一个磨砺人生意志的过程。高考需要学生付出长期的努力和奋斗,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毅力、责任感等品质。高考也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磨砺,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2014年高考改革,从多个角度来讲,力度都是空前的,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2014年高考改革的10大关键影响,以期能让考生和家长更精准地把握高考改革的精神实质。

1、自主招生高考后进行,相关主体都轻松

对考生来说,由于自主招生的时间移到高考成绩发布之后进行,所有考生,都没有必要再为自主招生去忙碌。一切等到高考完成之后再说,考生不会过早地卷入自主招生考试,真正减轻了考生的压力;对中学来说,所有的教学和教学安排都不会被自主招生打乱。中学在高考之前可以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教学和考生复习;对高校来说,面对刚刚新鲜出炉考生成绩,高校关注点将是如何通过笔试以外的简单有效的途径,快速甄别考生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笔试成绩反映不出来的潜在能力;对家长来说,时间安排也更加从容。

2、艺术特长生不再有加分,省级加分不再通行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3、缓解考生备考压力,能否真正减负则有待解决

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多一次机会就多一种可能。英语考两次,选择分数高的一次,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件好事。国家首先在英语学科打破一考定终身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以后会不会扩展到语文和数学学科值得期待。外语科目一年两考,对于缓解考生的精神压力是有帮助的。但是,只要考试机会多了,就会引起考生刷分等现象。如何在增加考试次数的情况下,不增加考生负担,规避刷分现象,是具体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4、高考计分3+3,考生可以扬长避短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新政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和职业规划选择学科和未来高校报考方向。这种改革是符合教育及孩子成长发展规律的。六科选三科,有18种结合,但是根据按大类招生的趋势,会相对稳定。在六个学科中自主选择三科,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可能还是理、化、生或史、地、政,文理交叉的选择不会太多。

5、不再唯分数论,考查的更全面

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对人才的考查不再唯分数论。

 

6、差距趋小,更加公平

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更加凸显公平。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

7、录取不再按批次,双向选择机会多

新政提出,推行平行志愿、取消批次录取等涉及高校招生的改革。平行志愿会更加加剧“分数扁平化”,对高校生源会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高校优势专业学科建设。影响较大的是“211”院校。而对于北大、清华这些国内顶尖的“985”院校影响并不大,因为学生“知分、知线、知位”填报的话,这些学校大都已将最拔尖的学生锁定了,学生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

8、北京或将减少属地招生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要求,部属高校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将调出的指标主要用于中西部及入学机会偏低的地区。北京将在改进招生分配上进行改革。2015年,部分本科一批招生学校在京招生时,将把一定比例的招生定向投到生态涵养发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以提高这些地区升入本科一批高校的学生人数。北京市教委向市属高校下发的2014年招生建议人数显示,今年北京市属高校的京外招生稳中有降。

9、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进行招生倾斜

这次改革将取两项倾斜政策:第一项是,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这项从2012年启动,到今年已扩大到5万名,覆盖22个省份的832个贫困县,今年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11.4%。第二项是,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

10、高职院校招生分类考试将成为主渠道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文章标签: # 高考 # 改革 # 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