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录取信息 录取信息

高考的利与弊_高考弊大于利

tamoadmin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1.谈中国高考的利与弊?2.辩论:还是利大于弊,高考弊大于利3.急需关于高考制度对于我们弊大于利的辩词?!!搜狐教育:高考英语改革,对高校招生有什么影响?孙有中:改革之后,如果按照现在简单的综合成绩排队录取的话,高校一些对英语水平要求高的专业,如英语、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关系、乃至理工科的很多专业,可能因此招不到合格学生。很典型的就是英语专业,也许一个学生的英文只是刚及格,但是其它成绩很高,招

1.谈中国高考的利与弊?

2.辩论:还是利大于弊,高考弊大于利

3.急需关于高考制度对于我们弊大于利的辩词?!!

高考的利与弊_高考弊大于利

搜狐教育:高考英语改革,对高校招生有什么影响?

孙有中:改革之后,如果按照现在简单的综合成绩排队录取的话,高校一些对英语水平要求高的专业,如英语、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关系、乃至理工科的很多专业,可能因此招不到合格学生。很典型的就是英语专业,也许一个学生的英文只是刚及格,但是其它成绩很高,招生的时候就会录取一些并不适合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

这个制度出台之后,希望高校在招生方面能获得一些自主权,比如有权设定英语成绩的底线,或加试英语,这样可以确保高校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位招到合格的学生,进行特色办学。

搜狐教育:目前北外英语专业高考招生时英语有没有加试?

孙有中:保送生是有面试,但更多的学生是通过高考进来的,这些学生是没有加试的。将来各省高考对英语的要求不一样,有的省份取消听力,这将给我们的招生带来困难。

搜狐教育:改革之后高校争取到自主权的难度大吗?

孙有中:这取决于教育部的政策,要说也不是太大的难度,因为无非是学校自主设计一个要求,当然是阳光的并且是对社会公开的。比如北外英语学院高考招生的时候给英语的分值加上一个限定,英语单科分数比如不能低于80分或85分或90分。根据总分排队,同时考虑英语单科分数,这样录取的时候可以保证我们的专业性不被牺牲掉。所有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应该有这么一个政策。

搜狐教育:高考英语改革对"英语类专业国家质量标准"的制订是否会产生一些影响?

孙有中: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英语专业还是应该招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专业本身应该进行改革,应该创新教学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这些大方向没有必要因为这个高考调整而改变。

搜狐教育:高考英语分值下降,高校会不会降低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

孙有中:英语分值的权重下降后,高考学生英语的成绩、英语的能力是不是一定就下降,这是一个未知数。在目前家长和考生激烈竞争优秀高校教学资源的大环境下,就是从150分变成100分,考生对于100分里面的每一分依然是高度重视的,不一定会导致将来中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下降。所以,高校会不会因此降低英语入学标准等等,现在说还为时过早。

搜狐教育:高考英语改革了,对于大学四六级与学位脱钩,是否会有一些推动?您赞成四六级与学位脱钩吗?

孙有中:四六级跟高考英语改革不是一个联动的关系,我个人赞成四六级与学位脱钩。学位反映的是一个专业对毕业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要求,一个学生能不能拿到学位不能因为四六级一票否决。各高校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各专业也不一样,可以有高有低,简单跟这个挂钩弊大于利。

学习的责任最终在学生,不需要学校把这些责任都承揽过来,这是本末倒置。学生如果不重视英语,他找不到好工作,或者找到工作不能长远发展,这些应该交给学生自己去谋划。学生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规划、对未来进行设计,要对自己负责,应该培养自立的精神。在人才培养问题上,我们往往包揽太多了。这些东西在国外都是学生自己操心的事情。教育要提供的是平等的机会和多元化发展的资源。

搜狐教育:您对这次改革总体怎么看?

孙有中:我认为这个改革大方向是正确的,特别是高考将来可以考几次,用最好的成绩去申请,这些都是和国际接轨的改进,更人性化,更有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比较自由地发展,空间更大。

另外,我有几点建议:

建议一、从国家需要和个人终身发展来看,依然要高度重视英语学习

家长和考生不能因为高考总分里英语分值的下降而轻视英语学习。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与世界交往不断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扩大,英语将来在学生就业和终身发展中的作用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不要很短视地看待这个问题。对于中学来讲,很可能因为这样一个调整会减少英语的课时。中学应该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考虑。中学英语教学要更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交际能力。

建议二、给高校招生更多自主权,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影响力的提升,其实都跟我们整个国民的英语能力有关系。不是13亿中国人民都要把英语学好,而是中国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一定要学好英语,这直接关系到中国下一个发展阶段能否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能否承担它的世界责任,能否在英语为世界语的全球环境里争取话语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的问题。所以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因为降低高考英语权重而导致全社会轻视英语的战略误断。

事实上,我们国家对外发展的外语瓶颈目前已经显现。由于我们英语能力的不足造成很多方面的被动,目前我们国家能够在世界上用英文宣读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论文的一流学者少得可怜,和印度、日本、韩国等非英语国家相比,我们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就是学者的英语水平普遍不足。

我们国家的软实力也严重不足。中国经常在世界上被误解,在世界上听不到中国的声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在国际交流中胜任对外传播工作的人才非常欠缺。不是简单讲英语,而是真正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把英语作为熟练运用的工具来服务于中国的对外传播,这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这方面我们严重短缺人才。

我们同世界各国商贸合作日益深入,无论是法律谈判、商务谈判还是海外投资,在海外适应国外的文化环境,用英语来进行国际竞争,这方面我们的人才也是稀缺的。现在的问题比高考英语的问题复杂得多,我们千万不要轻视英语教学,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要直接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进入国际领域,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现在总体来讲,英语能力强的各专业高端国际化人才是非常紧缺的。

下一步要考虑给高校一些招生自主权,这样会有利于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英语依赖很高的相关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现在很多重点大学的金融专业、国际政治专业、法律专业、理工科专业都越来越国际化,它们的课程有很多是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学生在大学期间还要参与国际交流。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英语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招不到英语很好的学生,即使总分很高学生将来进入这些项目之后也很难适应,也不利于这些专业本身办成世界一流。

建议三、提高中学生中国文化修养是一项教学改革系统工程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意见,认为我们现在对英语过分重视了,以至于影响到学生对于中文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这个因果关系可能并不成立。首先对中文是不是重视,对中国文化是不是重视,这不是通过简单调整高考分值可以解决的问题。中学是不是重视中文与国学,教材是不是体现了学习规律,教学方法是不是有效,教师队伍是不是有很好的中国文化修养,这些因素才是决定性的。如果教法不改,教材过时,教学理念落后,教师能力不足,只是简单的增加中文课时,要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修养恐怕还是会落空的。不要简单以为改变了一下分值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这一点需要高度警惕。

谈中国高考的利与弊?

高考的利弊:

一、高考之利

1、为每个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可能

高考制度延续至今,经久不衰,必然有其存在合理性。从学生来看,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能够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为农村贫困学子改变自身经济地位提供条件。更为重要的是,高考没有门槛,为每一个人都提供机会。虽然机会在很多时候存在一定不公平性,也不能否定高考制度为每个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可能。

2、保证高校生源质量平衡

高考保证了每个大学学生入学水平不会出现过大的差距,高中低水平的院校生源保持大致平衡。如果没有高考成绩的区分和限制,大多数人倾向于挤向知名院校,必然导致高校间人数出现巨大差距。

3、选拔优秀人才

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高考的最终目的和功能是为社会创造和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有益于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它能够严格选拔,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

二、高考之弊

1、一考定终身现象,给学生带来巨大心理压力

且不说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都只是为了高考那两天,但是高考制度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存在应试的学习心理。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来自社会、家庭和自我期望的压力。这样的强压下,高考失利之后,考生一时难以接受考砸的结果,丧失信心、一蹶不振的年轻孩子大量存在,本身应试教育下,心理承受能力本身较差的孩子,一时想不开自杀的情况也每年见诸报端。

2、埋没“偏科”的特长生人才

高考制度本身最终看的是总分,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也有很多偏科现象的学生,在某一学科非常具有天赋和特长,但部分科目却惨不忍睹,在高考总分计算的情况下,对这样的学生存在着“不公平”的情况。这也直接导致了这类学生没办法到大学继续学习,挖掘自己的特长与天赋。

3、学生实践能力差

部分学生无论在中学还是在大学,应试教育学习模式导致这些学生无法从这种模式中脱离出来,学习能力很强,但实践能力却难以提高。同时,也会存在从应试教育的高中学习模式解脱后,发泄式放松自我约束,开始浑浑噩噩、自甘堕落的混日子。

高考的重要性

高考是人生中一次很重要的经历,自身一定要珍惜这次人生中难得的磨砺,人生就像一条路,每走过一段路程都会在身后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而高考就是人生之路上的一段行程,高考是对自己人生所走过的一段路的总结,每一个人都曾经经历过高考,每一个人都曾经是学生,学生时代是人生中的一段幸福快乐美好的回忆,学生时代也是积累知识,奋斗拼搏的人生历程。

辩论:还是利大于弊,高考弊大于利

提“高考”一词,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

关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利弊,至今仍众说纷纭。有人说:高考不仅是广大学者走进天堂的开启之门,同时也是广大学者走进地狱的坠落之门。

综观高考制度的利弊,一言以蔽之:高考制度利九分,弊一分。

高考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有利于客观公正选拔人才。高考是国家广泛吸纳人才是重要途径,是培养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才强国,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情况下,大学生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之一,就是改进招生录取制度,这是保证学生质量的第一关。科学的、合理的招生制度能够从大量的候选人中选拔到合格的优秀人才,因此它是保证高级专业人才质量的前提条件。目前实行的高考制度,对于公正、客观地选拔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通过全国统一考试选拔人才中,虽然是仅通过书面成绩来确定,有一些弊端,但由于高考组织的严密、客观、公正,标准易于掌握,因此它在国人心目中的信誉很高,没有真才实学者是难以跨进大学校园,所以它有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保。进而促进科学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现行的高考制度,其本质也是一种类似于“八股取士”及“科举制度”的应试制度,现行的高考制度,虽然它起到了招贤纳士的作用,但同时也毒害了许多人。比如说有人适合考古,但因为没把英语学好,导致与考古学无缘。这难道不可惜吗?!考古与英语有什么联系呢?难不成古文物上还有英文?再比如说有人擅长写作,但世俗硬叫他先学好数学,倘若他真的把数学学好了也罢,但学不好呢?我想他便和大学无缘了,和更高层次的文学无缘了。试问文学与数学有什么联系呢?你见过余秋雨在文章里推算微积分吗?

分析现行的高考制度,特别是目前教育及社会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不得不对现行考试制度进行反思。采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由一次考试定终身。现有的高考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科目中,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的素质状况。但往往一次考试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尤其是不能反映学生能力的高低,有可能使真正优秀的学生落榜。对新生质量高低如何理解,知识质量是否就是唯一的,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是否还应该有其它方面的质量,如专业思想、实验经验、动手能力等等,这些内容如何反映到招生制度中?这都是目前高考制度无法解决的。

实施高考制度也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经济发展不稳定导致我国不能给广大的学生提供太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场所,因此只能通过高考制度考试录取优秀者继续学习,对于我国的国情而言,高考制度是相对比较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方式。

虽然高考制度是一种应试制度,同时也给许多的执法人员、参考人员提供了作假的机会,每年的高考中,各地均发现有弄虚作假者,者也体现了应试制度的缺陷性就、弊端性。虽然高考制度存在着这样的弊端,但它在公正、客观地选拔人才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高考制度及招生制度,迄今为止,仍存在不少的弊端。仅从高考评卷这一个侧面来看,就实施了包括背靠背评卷,评卷程序公开等加大监控力度的新举措。但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很多方面还是停留在口头号召阶段而没有付之行动。

同时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不少高校开始自主招生,而现有的高考制度无法保证各高校不滥用自主招生权,从而出现了“以钱换分,以分换钱”、“钱分交易,权学交易“等现象。

近几年来,高考制度在不断的改革,高考投档率在不断的提高,但就投档率、降分录取而言,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当投档率高达120%时,各高校是以何种理由吧把那20%的考生退档,这对公众是一个长期未解的谜。当我们面对时常出现的取低退高的现象是,我们是不是该对他们的做法有怀疑呢?

在高考制度下高考成功的人很幸运,因为他们通过了那险峻峭拔悲风四旋的云梯,顺利地走进了在落榜生看来是天堂的地方———大学。而众多落榜生则很惨,上学无门,打工无经验。为什么实行个性化的教育呢?!当然,我指的不是现行的“个性化教育”。

综观高考制度的利弊,一言以蔽之:它让一些玩世不恭的人走上了正轨,但让更多有个性的人失去了飞翔的天空。

急需关于高考制度对于我们弊大于利的辩词?!!

[反方]:科举制度的灭亡并不注定考试作为一种人才选拔方式的灭亡。考试本身要求的选拔性和它的规格化,是其内在的、不可避免的矛盾。现今的高考好像希腊神话中那张惩罚人的床,把不够长的人拉长,把超越其长度的人砍短。——孙绍振

填鸭式的教育让人感觉小学就是中学的学前班,中学就是大学的学前班,那我说,活着就是死了的学前班。我认为孩子在10岁前就是用玩来认识世界,而不是争取考试得第一。——郑渊洁

我以前辩的是弊大于利。。而且赢了。。

我把我的辩词给你看看,你摸摸思路。。对症下药吧。。

千万注意不要抄辩词。。尤其不要抄国辩的辩词。。。

被发现坍台的。。。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观点是实行考试制度弊大于利的。

曾经大家一度都很追捧美国的考试制度,认为美国的考试制度是人性化的,美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事实是这样的吗?《上海教育》杂志发表过一篇调查文章,发现其综合性考试试题形式及由多家考试服务机构提供考试服务的方法固然没有一考定终生的弊端,但其副作用也很大,即:测试中出现的低分常常被错误地解释为无论这些学生多么努力,他们学习能力低,因而很难成功。以至于那些自认为或被认为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倾向于放弃努力。因而在美国,很多人将其近20年来教育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归咎于这种过于个性化的能力测验考试制度。其负作用还不止于此,由于没有高中会考,也无统一的高考,大学招生根据各社会考试服务机构提供的考试成绩及学生高中阶段成绩进行录取,因而有些高中为使本学校的学生更具竞争力,有意提高学生的成绩。不仅影响大学的生源同时还引导了一种很不好的社会风气。

再回到我们熟悉的中国。首先,我方不否认考试制度曾经的贡献,可是到今天,我们必须考虑到,它还适用于现今的社会吗?素质教育因为当今考试制度的牵制而成为纸上谈兵。为什么考试制度要改革呢?就是因为它弊大于利!

考试制度有好处,公平。标准化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平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但它是不全面的,并不能准确衡量一个人的才能,甚至它连公平衡量一个人的成绩都不能做到!一场考试的偶然性非常大,以一场考试的成败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显然不是公平的。有句话对方辩友一定听过很多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而这一点在我们的考试制度中体现了吗?没有啊,对方辩友!

实行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而由于考试制度,考试成绩与升学,工作,高薪及各种荣誉称号的获得密切关联,导致人们把追求高分数作为目标,从而忽视了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最基本的目的。学生适应了考试制度却无法适应社会!而与此同时另一些在某领域有很高成就的人才却因为不适应这一制度而铸成遗珠之憾!考试制度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那么它还能选拔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吗?不能啊,对方辩友!

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是否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是否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可我们必须看到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考试,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能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不能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和个性雏型。没有特长、没有个性、没有差异,整天看的一本书就是教材,整天做的一件事就是听课,整天想的一件事就是考试。多元化的人才可以在流水线上加工完成吗?当然不能!

也许对方辩友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那就然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据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教育蓝皮书对2005年中国教育满意度的调查表明,36%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心情紧张、疲惫、厌烦、焦虑。中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的比例不到50%。由于高考竞争激烈,8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失败者”的心态。人大委员王永炎说:“应试教育这种导向如果不从根本上扭转,那么厌学、缀学的问题解决不了,会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严重,解决起来将十分困难。”

的确现实很残酷,但我们应该看到,应试教育饱受批判的背后是考试制度的弊大于利。考试目的是选拔人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可是现在变成了为了考试而教育从而使得教育偏离了其原本的目的,既培养人才的目的,而弊端也就由此产生。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实行了考试制度!

最后再次申明,让我们把考试和考试制度区分开来,我方从未否认过考试的作用。根据前文所述学习和上学,教育和教材完全是两个概念。学习未必要在学校里学,而在学校里往往不是在学习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当考试成为一种制度的时候,不仅达不到其本身选拔人才的目的,而且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而这种副作用之大,足以掩盖其正面效果。

综上所述,我方观点是实行考试制度弊大于利,谢谢。

其他辩词:

1. 考试题型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减少了人情分、关系分、误差分,但是标准化考试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在2006年对全国城市居民开展了 “处于不同状况下考虑自杀的可能性”的调研,高考失败的自杀率高居在25个自杀最多的原因之列

3. 77.8%的公众对教育的总体情况“很不满意”、“不太满意”,总体满意度分值仅为35.28分(100分为满分),仅4.1%的公众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

4. 那么是不是我们除了考试制度就别无选择了?答案依旧是否定的,首先请允许我再次重申,让我们把考试和考试制度区分开来,考试制度是指以考试为主要手段选拔人才的方法。根据前文所述学习和上学,教育和教材完全是两个概念。学习未必要在学校里学,而在学校里往往不是在学习而是为了应付考试。放弃一次选拔定结果的方式,给参与者更多重新参与的机会,采用多元的录取渠道和学习方式,这本身就是值得教育思考的,也未尝不是现行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

5. 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位中国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出现?答案是考试制度影响学习方法。由于科技知识的激增,新学科不断涌现,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因此,要求学生学会自我"充电"。但是由于考试压力的影响,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与专业相关的书刊,去涉猎宽博的知识。那么高端的科研人才又从何而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僵化的考试制度已经阻碍到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了!这难道还不是弊大于利么?

6. 位于东欧的斯诺维尼亚也有类似的问题。斯诺维尼亚在199O年以前实行的是“学力教育”,中学毕业不举行统一的“毕业考试”,仅仅根据教师所出测试卷的成绩评价学生。其后果是学生的教育和评估受到局限,学生的知识结构割裂不全。对不同学校甚至不同班级的学生无统一的测量评价标准。这给大学招生带来极大的盲目性,由此引起的后果是大学退学率极高,大学第一年的退学率达到46%。

以前花了很多心血

现在看着这份辩辞还很感慨

艾,我也很久不辩论了

文章标签: # 学生 # 高考 #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