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高考语文句子改错,高中语文句子改错题
tamoadmin 2024-06-23 人已围观
简介1.1936年高考,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卷,你有自信做对几道?2.高考文言文阅读有哪些类型3.求高三文科学习方案,要符合我的条件的,不要复制,吉林地区新课改4.5.3(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语文 里面包括什么 基础知识 就是前面的选择题,多吗?5.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难度中考语文综合改错专项复习训练 作者: guest_3633 时间: 2008-11-11 16:53:53 | [回复] [发表]
1.1936年高考,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卷,你有自信做对几道?
2.高考文言文阅读有哪些类型
3.求高三文科学习方案,要符合我的条件的,不要复制,吉林地区新课改
4.5.3(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语文 里面包括什么 基础知识 就是前面的选择题,多吗?
5.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难度
中考语文综合改错专项复习训练
作者: guest_3633 时间: 2008-11-11 16:53:53 | [回复] [发表] [<<] [>>]
--------------------------------------------------------------------------------
改错题专题训练
(07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辅导班强化训练题之一)
07年11月21日
一.下面是张淇同学写给学校领导处要求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申请书,请从格式、内容、语言文字等方面找出4处不当的地方,并用符号(不必全使用)直接在原文上修改。(4分)
申请书
尊敬的校长:
学校举办课外兴趣小组,这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我们情操的好举措。我有一定的书法基础,特别喜欢临模,曾获得全国少儿书画大赛银奖。我要求参加书法兴趣小组,以提高我的书法水平。
希望领导批准。
2007年3月6日
申请人:八(3)班学生 张淇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4题。
不知不觉中,我们渐渐长大。如初升的太阳,我们朝气篷勃;如吐绿的新柳,我们充满希望。年轻的生命美得如一幅风景画般美丽。然而,世事的纷扰让许多人忽略了自己的现在,而一味追寻将来的目标。我们常常悔恨过去,总是期待未来。殊不知,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我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现在”。泰戈尔说:“如果错过了昨天的太阳,就千万别再错过今天的太阳。”青年朋友们,请告别过去的岁月吧,不管它是春风得意还是痛苦无耐。让我们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去演绎精彩的现在,去发扬美好的未来。
1.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 改为
2.画线句中“现在”一词使用了引号,引号的作用是: (1分)
3.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一个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三.下面语段中,划线的两处有语病,请改正过来。(2分)
今年“五一”期间,①旅游资源相对较少的德州市民有了更多的休闲去处。在锦绣川、万亩桃园、大雁岛等景区,到处人头攒动。②在市区的百货大楼、华联商厦等各大商场、超市里,也以优质的商品、热情的服务和良好的购物环境吸引了数万游客。
①
②
四.在有语病的地方下面画横线,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括号里。[任选一题回答,多答按第(1)题计分](2分)
(1)“五?一”黄金周期间, 来大连的游客们对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高度的给予了评价。
(2)这篇小说取村于真人真事,表现了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形象,给人以启示。
五.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分)
(1)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改为:
(2)不但他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改为:
六.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的意思。)(4分)
青岛市抓住筹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这一契机,全力打造“帆船之都”。①市政府计划在全市大中小学校中开展帆船进校园。②各学校都要在学生中普及和宣传帆船知识。另外,市政府还将建立青少年帆船运动基地和俱乐部,形成常年海上一千艘以上的帆船活动规模。
修改一:
修改二:
七、对下面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去掉“由于”)
B、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C、北京奥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在“举办”前加“宣布”)
D、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控诉”改为“揭露”)
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刘备、曹操、吕布、孙权、周瑜等人物,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桃园结义、六出祁山、火烧赤壁等故事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五一”长假期间,滔滔不绝的游客使梵净山风景区热闹非凡。
C.“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D.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它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人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九..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修改:删去"问题"。
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
修改:删去"通过"。
C.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
修改:将“获得”改为“包揽”
D.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修改:在"是"字后面加上"能"。
十、下面是某媒体上刊登的一则新闻。文中的语句有3处语病,请一一改正。(4分)
①5月25日,一场爱心的热流在黄果山社区里的孩子们之间涌动。黄果山社区紧靠胜利渠菜场,②社区里住着不少在菜场以及来我市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③社区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牵挂着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心。为了让这些孩子也能感受到节日的快乐,社区居委会组织了社区里的孩子向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捐赠自己的书和玩具的活动。
改正:
①
②
③
十一.下面语段有语病,请按要求改正。(4分
①当我们骑马越过崇山峻岭驶向阿根廷一侧的时候,在参天大树形成的绿色拱顶下碰上了一个障碍。②那是一棵大树的根,③比我们的坐骑还高,它阻断了我们的去路。④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起用了斧子,才得以通过。
(1)句子成分残缺的一句是: (只填句子序号) 改法:
(2)搭配不当的一句是: (只填句子序号) 改法:
十二.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海滨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目前,全球用水增长速度达到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由此导致水资源短缺状况加剧。
十三.短文修改。(4分)
①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②笔者在会上获悉,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限制。
③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齐备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④这些自然保护区使我国75%的陆地生态系统、88%的野生动物、65%的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的珍稀频危野生动植物都得到了有效保护。⑤为了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社会发展格局中,政府将加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
(1)第④句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改正。 改为 (1分)
(2)第②句有一处用词不当,找出来改正。 改为 (1分)
(3)第⑤句存在语法上的毛病,请在下面原句上修改。(2分)
改错题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07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辅导班强化训练题之一)
07年11月21日
一、“尊敬的校长”应改为“学校教导处”;(2)在“我们情操的好举措”的前面加上“陶冶”或“培养”;(3)“临模”改为“临摹”;(4)“希望领导批准”改为“请领导批准”;(5)“2007年3 月6日”与“申请人:八(3)班学生 张淇” 调换位置
二
2.(2分)“篷”改为“蓬”; “耐”改为“奈”。
3.(1分)起强调作用。
4.(2分)⑴年轻的生命美得如一幅风景画。(删去原句中“般美丽”三个字)
三. 答案示例:①“德州”后加上逗号。(其他改法如“市”后加逗号,逗号后再加“市”字;在“市”后加“居”字;)②前一分句去掉“在……里”。(其他改法如:后一分句改为“数万游客也被优质的商品、热情的服务和良好的购物环境所吸引。”第二分句前加“它们”也可。)
四、(1)原句:“五?一”黄金周期间,来大连的游客们对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城市高度的给予了评价。
改后句子:来大连的游客们对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给予的高度的评价。
(2)原句:这篇小说取材于真人真事,表现了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形象,给人以启示。
改后句子:①表现了当代在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特点)
五、(l)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还浮现在我的眼前,她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或: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还浮现在我的眼前.或:晚会以后,她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2)他不但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六、修改一:在校园后面加上“的活动”或者“活动”修改二:将 “普及和宣传”改为 “宣传和普及”或者删去“普及和”或者删去“和宣传”。
七、D 八、C 九、B
十、①把“一场”改为“一股股”。(1分) ②把“来我市”改为“在我市其他地方”。(2分) ③把“社区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心”调换位置;或把“牵挂”改为“牵动”亦可。
十一、① 改法一:把“当我们”改为“我们在”。改法二:在“参天大树”前面加“我们”。
改法三:在“碰上”前面加上“我们”。
(2) ④ 改法:把“起用”改为“动用”或“使用”。
[选对句号1分,改法只要改对其中的一种便可得1分,合2分。两题共4分]
十二、D
十三.(1)“频”改为“濒”(1分) (2)“限制”改为“遏制”(或 “控制”、“扼制”)
(1分) (3)在“自然保护区”之后加上“的建设”(或“的保护”);也可删去“生态功能区”后的“的保护”,而在“自然保护区”之后加上“的保护”(或“的建设”、“的保护和建设”)(2分)下载
.小区是个小社会,完全自我不可能,遵守,谦让不能少,达到和谐利大家。
2.在人格面前人人平等,尊重所有工作人员的人格。
3.正确行使合法途径,解决车辆损伤问题。拒付泊位费,是侵犯全体业主利益的行为。
4.有序停车,体现基本的人文素质。乱停车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自私行为。
5.车辆管理人人遵守,小区和谐再不犯愁。
6.做小区文明业主,谩骂,殴打物管人员可耻。
7.《车辆管理规定》合法生效,对全体小区业主有约束力。
最佳答案
1.小区是个小社会,完全自我不可能,遵守,谦让不能少,达到和谐利大家。
2.在人格面前人人平等,请尊重所有工作人员的人格。
3.正确行使合法途径,解决车辆损伤问题。拒付泊位费,是侵犯全体业主利益的行为。
4.有序停车,体现基本的素质。乱停车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自私行为。
5.车辆管理制度人人遵守,小区和谐再不犯愁。
6.做小区文明业主,谩骂,殴打物管人员的行为可耻。
7.《车辆管理规定》合法生效,对全体小区业主具有约束力。
预测:09高考语文改错题
闲竹语随着09年各大高校自主招生语文试题的灵活已经考察的日常生活口头语越多,所以闲竹在此查找了一些在08年出错率最高的语词,希望引起警示,如果考试出现请不要再犯错!
《咬文嚼字》近日公布2008年度10大语文差错
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近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往往被误读成yuè。
二、“三聚氰胺”中“氰胺”应读qíng‘àn,不少人误读为qīng’ān。
三、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是:“震撼”误为“震憾”。
四、旅游景点说明牌的常见别字是:“故里”误为“故裏”。
五、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击。如:“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狙击”应为“阻击”。
六、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营利/盈利。“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
七、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词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的。
八、容易用错的成语: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意为能看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距离不大;要强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
九、财经新闻中容易出错的术语:“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混为一谈。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客户提现和资金清算,按照规定必须将吸收到的存款的一部分,作为“存款准备金”缴存到中央银行。前者是指提取准备金的比率,后者是指央行对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十、《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索隐派。“索隐”是指钩沉索隐,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实,和供检索用的“索引”是两回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
1936年高考,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卷,你有自信做对几道?
···············修辞方法················
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互文、比拟等。
比 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仿佛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拟 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夸 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排 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但要三个以上。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对 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反 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设 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 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引 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借 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反 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对 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顶针
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例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如: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示 例: 例子(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例子(3)《木兰诗》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特 征: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形 式: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主人忘归客不发”“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这样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准备细心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比拟具有很强的感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种辞格.
可以简单的将比拟看作是比喻和拟人的结合。
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举例子来说吧: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
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
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
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回文
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叫做回文,也叫回环。
回环运用得当,可以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
例子(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道德经八十一》
例子(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易经.系辞》
例子(3):非人磨墨墨磨人。
例子(4):自我突破,突破自我。
例子(5):你需要警队,警队需要你。
回文诗词有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
·············作文之多分技巧···············
夺分技巧一:色彩亮丽
1.与你一起的春夏秋冬
2.充满活力的岁月
3.带着微笑出发
4.美丽的苹果
5.香雪·红梅
夺分技巧二:新奇特殊
1.告别=新的开始
2.笔
3.我和孙悟空一起遨游太空
4.水
5.黑板+粉笔=粉笔+黑板=爱
夺分技巧三:主副标题
……
第三章 结构——层次清晰、构思精巧
第四章 选材——贴切鲜活、底蕴深厚
第五章 开头——引人入胜、简短亮丽
第六章 结尾——凸现主旨、首尾呼应
第七章 技法——生动精彩、美文增色
第八章 感情——真实真切、真挚感人
···································
··············阅读技巧·················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
1.举例子:具体形象 2.打比方:生动形象 3.作比较:突出强调 4.分类别:条理清晰 5.列数字:具体准确 6.下定义:科学准确 7.引用: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准确性 2平实和生动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 5.说明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 1.渲染气氛 2.烘托情感 3.表现任务性格或主题 4.推动情节发展
议论文阅读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 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全面深刻
句子作用是:(1)总领全文在开头(2)承上启下(3)引出下文(4)提纲挈领在最后
二、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例如: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三、话的含义: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
注意:无论什么阅读题,解答时都要做到在“字不离段,段不离章”,答案一定要有{文章中的语句},因为答案就在文章中,自己编的总赶不上作者说的吧
···································
············如何读懂文章··················
一、明确文体。从表达方式看,文章不外乎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一般说来,一篇文章总不那么单纯,而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辅之以其它表达方式。在平常阅读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先明辨此文属于三大文体中的哪一类,以该文体的特点去阅读理解。
二、抓住要素。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有它的几大要素,如果抓住其要素去理解,将会事半功倍,是记叙文,可先理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说明文,要明白说明的对象、特征、顺序及方法;是议论文,则抓住论点、论据、论证。抓住各要素时还要迅速联想到各要素所包含的内容。如“说明方法”,就是联想到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抓住了要素,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骨架。
三、归纳内容。为了快速读懂一篇文章,必须学会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大意,多则两三句,少则一句,是记叙文,要明白它写了几件什么事,表现了什么主题;是说明文,要明白它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若是议论文,则要明白文章的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往往一篇文章的内容不是那么单一,可先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然后再合并,这样很快“胸中有丘壑”了。
四、分析结构。如同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一样,文章的结构虽然千变万化,但也有规律可循。一般说来,“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多为常见,阅读中可先抓住“总”写部分,再明确中心段(句)与支撑段(句)的关系,这样可快速理出文章思路,从而从整体来感知。
五、赏析语言。赏析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赏修辞,即赏析文章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赏词语,语言生动的文章可赏析动词、形容词的生动、形象性,而语言平实的文章则赏析修饰、限制的准确性。
3、赏句式,如辨析肯定句、否定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倒装句等。赏析难度较大,对初中学生不宜要求过高,只要揣摩出含意,作用即可,答案不宜太死,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只要长期抓下去,定会突破难关,取得成效。
啊~把分给我吧~我找的全不?
分啊~
高考文言文阅读有哪些类型
《民国老试卷》这本书中搜集到的1936年的北大高考语文试题,你有自信做对几道题呢?
1936年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卷特点
83年前的北大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规则和今天的高考有差别。首先,从题目类型来看,仅仅只有两道大题:第一道大题为?作文?,第二道大题为?文法?,?作文?题排在最前面。过去的高考,题目类型非常简单,完全没有什么阅读理解题。从题量来看,作文题是?二选一?,?文法?题是共分为4类18道小题。与今天的高考相比,题量明显少了很多。可见,过去年代的考生,在高考语文考场上花费的时间应该没有今天的考生多。
北大高考作文题特点
83年前的北大高考作文,给予了两个写作方向,其一,谈个人写作的困惑及其缘由;其二,谈个人在学问上的兴趣转变。这两个题目,二选一。从命题要求来看,关注学习本身,切入也比较容易。但是,题目之二,想要写好,并不容易。今天的高考考生,多数人都还没进入?做学问?阶段,让今天的高三学生去写这个题目,可能很多人都难破题,想要得高分还是有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北大对于作文的要求发人深省。首先,要求写白话文。今天我们写作,基本上都写白话文。可是,在那个年代,白话文和文言文并存。不强调,很多学生可能交上来文言文。其次,要求分段和每段段首空两格,这也是白话文运动的要求。再次,要求加标点。可能很多考生都不知道,以前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从高考作文题的要求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祖国文字和语言习惯的变迁。
北大高考?文法?题特点
对于除了作文之外的题目,北大在试卷中都统称为?文法?题。?文法?,顾名思义,就是文字运用的方法。这一年的北大语文卷?文法?题,有四种题型:其一,造句题;其二,句子改错题;其三,字义解释题;其四,段落改错题。
除了造句题相对简单外,今天的学生,面对?文法?题中的其他三种题目,可能都会感觉吃力。原因在于,这些题目的文字表述,都是采取文言文的形式,基本上都是从文言文中截取的句子或段落。因此,今天的学生哪怕是穿越回到1936年的北大,想要在语文卷中考高分,也很难。
求高三文科学习方案,要符合我的条件的,不要复制,吉林地区新课改
1. 语文高考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几题
2015年高考语文题型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计27分)
题型分类: 1.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共3小题,每题3分,合计9分)
1.成语辨析题 2.病句辨析题 3、排序题(语言连贯题) 小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概念词语 2.句子理解 3.信息筛选
4.要点概括 5.推断想象
(三)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文言实词 2.古今异义 3.文言虚词 4.信息筛选
5.性格表现 6.内容归纳 7.全文把握
二. 主观题:(共计123分)
(四)文言文翻译题:(共2题,每题5分,合计10分)
(五)诗歌鉴赏题(共2题,第一题5分,第二题6分,合计11分)
1.表达方式 2.语言特点 3.修辞手法 4.表现手法 6.思想感情 7.意境与作用
(六)名句默写题(共3小题,每空1分,合计6分) 要求背诵文章中的指定名句,有规定提示。
大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第一题多选5分,第二三题各6分,第四题8分,合计25分)
两篇文章,二选一。第一篇抒情散文;第二篇人物传记。
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 2.关键性语句理解
3.信息筛选性试题 4.归纳主旨性试题 5.清理文思的题型
6.审美鉴赏性试题 7.综合探究题
(八)文字表达(共2小题,补写语句5分,语言表达6分,合计11分)
1.段落句子补全题 2.语段压缩或扩展题 3.句式仿写题
4.句式变换题 5.改错题 6.图形表达题
(九)作文(60分)
材料作文:开头末句一定要提出论点一二段(起)——3段(承)承上启下用几个问
句——4到6段(转)用几个小分论点加例子加分析——7到8段(结)。
5.3(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语文 里面包括什么 基础知识 就是前面的选择题,多吗?
语文虽然不像数学英语那样拉分厉害,但是高考中第一场,对于后面即可而发会影响很大,所以很重要。
要想取得高分,在选择题上力争少失分甚至不失分,平时对于字词读音,辨别,意思理解要有足够积累,建议做题时含糊不清或者不会的专门记录,反复记忆,不需要每次投入很多时间,抽调零散时间即可。
成语积累也是如此,重点在于古今意思发生比较大的延伸或者意思与字面理解相差较大的词语上,这也是高考的重点。
句子改错,注意句子成分是否缺失,主语是否被偷换,多读精品文章,培养自己的语感,对于病句改错比较有帮助,在平时可以当做一种休息方式。
标点符号上熟记几种常见符号用法,应该是比较简单的。
至于诗词鉴赏比较差,现代文阅读比较薄弱,可以放在一起说,想说的是在语文考试中,你必须把握一点原则,在作文中同样重要,即也许原诗原文作者并没有的意思,没有的意图,没有的所指,但是考试时你的答案必须要有。为了考试,为了升学没有办法,也算是中国考试特色了。无论是诗和文章首先把握它的主旨思想,中心内容,也就是无论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样的景色,记叙什么样的事件,他所要表达得思想,他想说明的感受或者想法。例如古诗词中萧瑟风景来暗合诗人自己的失意落魄,怀才不遇等等,即使他也许就是想描写秋天的景色也不行,答题就必须加上,而且对于一些爱国诗人,还必须上升到国家高度,民族高度,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等等。这基本上就是一种模式和程序。1表面现象2怎样由表象来体现作者思想3体现的作者个人情怀4深层次大范围的情绪5诗词或者文章文笔特点,点睛之笔,生动词汇,传世名句。。
在答题时不要把每个题分解开来,可以一个题目的答案兼顾几个方面总之围绕中心思想来回展开,一般分都不低,关键是读懂作者的意思,或者说是出题者要你读出的意思,忖度好出题者意图很重要。围绕主旨写一些体现积极昂扬阳光向上的答案,层层递进,运用好连词,很容易得分。
古诗文默写不多说了,平时会练很多,只是切忌眼高手低,默写时一定要默写,平时很简单的考试有时也会含糊不清。
至于作文,分值越来越高,也是语文考试中拉分比较大的一项了。
第一点,审题最重要,理解正确让你写什么,话题或者题目让你写的主旨,不排除打擦边球求新立异博取高分的,但是高考么,还是以稳为主,大多数人会怎么写,你就怎么写,按照最正常最平常的思维理解题目意思,确立自己写的大方向。
第二点,确立文体。一般情况下没有问题的限制,诗歌除了你有非常天才,否则舍弃。在其它文体选择中就主要根据自己擅长的文体结合话题内容了。一般来说平时你练什么,高考就写什么。组要介绍两种,也应该是你们平时练习比较多的,议论文和散文。
如果认为自己词汇量比较少,写作功底不是很深厚,写作速度比较慢,在作文方面思维不是很灵活,不用犹豫,议论文。最保险,最正常的文体,加上最正常的立意,会得最正常的分,高分需要你文采飞扬,正常立意理又有独到见解。不出大错,想得低分也不容易。一般说来,44~52分的分差。当然极端好和极度坏不在此列。
我特变建议的是写散文。如果我还没有out的话,应该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学生考试时在两种文体中会选择议论文。高考阅卷时,一个老师阅作文三五分钟时间,一天的批阅量很大,都是硬性任务指标。可以想象一个人一天看几百甚至上千份稀松平常出自高中生之手的议论文是什么感觉。选择散文在我看来相当于直接+至少5分。还有200多天,想写出一手不错的散文,不是很难的事。实事求是的讲,2个半小时高考时间,作文时间能有多少,没有人要求一个高中生在短时间内一笔挥就惊鸿之作,要求很简单,立意准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在此基础上尽量追求一下语言优美,辞藻华丽云云。前三项和议论文要求一致,散文要出彩,特别是要在监考老师看三五分钟里出彩,就是要写得华丽一点,用些优美的句子,生动的词汇,各种修辞手法,平时练习时就刻意逼着自己围绕着自己的立意来回写,就写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觉得细腻的词汇,生搬硬套串联,梳理。也许刚开始速度很慢,几篇下来,就有很大进步。个人认为小窍门就是多用修辞,比喻啊,排比啊,拟人啊,最简单,也最实用,可以借鉴诗词的技巧,多借物抒怀,借景抒情。而且你写一篇作文,里边的一些句子你写其他话题也能用,都是积极向上的,不像议论文的材料什么限制那么多,局限性那么大。
总之我觉得你勾勒个青山碧水的唯美细腻场景远胜过李白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司马迁忍辱负重青史留名。。这些多少年都被写烂了,阅卷老师也更是看烂了。。我觉得写点类似小草欣欣向荣,雏鹰断翅,溪流奔涌向前来寓意人生积极进取这样的比较能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
可能写得很罗嗦,也没什么条理,想到那就写到哪了,也仅仅是根据我自己的一点语文考试经验吧,肯定很多不足,权当是我的一些建议和我们之间的一些交流。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由于我自己也不是学文科的,更是能力有限,多大本事盖多大房子,呵呵,抛砖引玉了哈。
写完发了才看见,这么多啊,是够罗嗦了。。不好意思哈。。
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难度
5.3里包括这方面的东西,很多。从开始是字音,字形,然后是词语,熟语成语,病句。都是单独成章。而且每一个专题下面跟着近5年的高考同类真题和3年的优秀模拟题。理论分析和动手实践都不错。包括所给的答案也是分析透彻,基本和高考真题答案保持一致。但用的时候,还是建议灵活使用。
1997年高考语文试题,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1997年《考试说明》命题。全卷六个部分涵盖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重视基础知识测试的同时,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1997年《考试说明》提出了语文能力层级的划分,将语文能力划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5个层级。试题中的33 个题目分别体现出五个能力层级的不同要求,而且各个能力层级都有不同难度的测试。全卷主、客观题目的比例恰当,赋分合理。试题整体上立意准确,情境设置严谨,设问科学,具有对考生的语文素质较好的评测功能,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对中学教学的正确导向。
试卷的内容、结构、长度、题型等均与近年保持大体一致,总体难度,略高于往年。
1997年语文试题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注意语文与生活的,注重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例如Ⅰ卷的“语言知识及运用”部分,Ⅱ卷实用语言部分(31题)的试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所选多是中学生学习中常见而又易混易误的语言材料,也适当的选用社会(含各种传媒)的不规范用语,如“不尽人意”(应为“不尽如人意”)。这部分内容考查了考生辨析“活”的语言的能力,对于评测考生实际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较高的信度;鉴赏题由一首诗改为两首诗的关联测试,加大了“鉴赏”“评价”的力度;改错题变“指定”改错为“自选”改错,同时增加了倒扣分的规定。这些都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强
这一点比较突出的体现在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上。例如对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准确理解,对文章和要点的恰当把握,对文章所传递的新信息的精细筛选等综合能力的考查较往年力度有所加强。Ⅰ卷科技文阅读的四道题中有三道题需要不断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前后照应,才能完成题目的要求。Ⅱ卷社科短文阅读的考查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点。例如27题,只有把握了全文的内容,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答案,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样的题目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对“题海战术”的应试训练,有某种“纠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