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化学有关计算
tamoadmin 2024-09-10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化学—碘量法计算」我算到次氯酸钙质量为0.143g,质量分数为7.15%。但是答案算到49.2.高考化学考了70分能赋分多少 怎样计算3.高中化学常用的7种计算方法4.上海化学高考关于十字交叉的计算题。。。很迷茫。。。5.高考理综化学里面有没有计算的大题6.高一化学!关于“物质的量”这一部分所有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要详细!「高考化学—碘量法计算」我算到次氯酸钙质量为0.143g,质量分数为
1.「高考化学—碘量法计算」我算到次氯酸钙质量为0.143g,质量分数为7.15%。但是答案算到49.
2.高考化学考了70分能赋分多少 怎样计算
3.高中化学常用的7种计算方法
4.上海化学高考关于十字交叉的计算题。。。很迷茫。。。
5.高考理综化学里面有没有计算的大题
6.高一化学!关于“物质的量”这一部分所有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要详细!
「高考化学—碘量法计算」我算到次氯酸钙质量为0.143g,质量分数为7.15%。但是答案算到49.
三次测的数据取平均值是20mL,那么kI的物质的量即为20*0.0002mol,写出总反应方程式后可以发现clo-和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那么ClO-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则Ca(ClO)2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则次氯酸钙的质量为0.143g,次氯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15%。你算的没有错。
高考化学考了70分能赋分多少 怎样计算
高考化学考了70分能赋分76分。原始分为70分,化学学科B等级的原始分区间为80-61。按照赋分公式计算,B等级赋分区间为82-71,那么根据公式,四舍五入可以算出最终赋分成绩为76分。
新高考的赋分制政策解读
等级赋分转换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考生仅需在系统查询即可。思想政治、生物、化学、地理的成绩不单单看的是原始的卷面分,还与每科选考人数、考生整体成绩水平息息相关。
而这4门科目成绩按照等级赋分制换算后,从0到100分的卷面原始分区间压缩到30-100分的赋分区间,整体成绩的区分度实际上降低了。所以,语、数、外及物理、历史,这些按照原始卷面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科目,依旧是考生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
影响赋分制的因素1.考生数量
从等级赋分表中我们能很明显的看出来,最终的赋分是按照在这门科目所处的位置来算的,如果这门科目的报考人数很多,那么自然竞争压力就会比较大,很难在所有考生中脱颖而出。但是这里形成了一个问题,拉不开的学科学生选择的就非常少,例如现在很多学生就不选化学。
2.考生质量
这一点在物理学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物理一直都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学科,所以物理也一直是拉分很大的科目。在物理学科中,经常出现学霸跟学霸竞争的局面,一般对自己物理成绩没有信心的同学都会在选科中避开物理,这也进一步拔高了物理考生的整体质量。
如果学生的物理学科薄弱,但是在选科时选择了物理,很容易在单科排名中处于非常靠后的位置,导致最终赋分的结果还没有原始分数高。
高中化学常用的7种计算方法
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太多。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二、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三、 关系式法
实际化工生产中以及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求解方法,称为“关系式”法。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避免计算错误,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结果。用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建立关系式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恒关系建立关系式,2、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
四、方程式叠加法
许多化学反应能发生连续、一般认为完全反应,这一类计算,如果逐步计算比较繁。如果将多步反应进行合并为一个综合方程式,这样的计算就变为简单。如果是多种物质与同一物质的完全反应,若确定这些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也可以按物质的量之比作为计量数之比建立综合方程式,可以使这类计算变为简单。
五、等量代换法
在混合物中有一类计算:最后所得固体或溶液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没有数据,思考中我们要用“此物”的质量替换“彼物”的质量,通过化学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求出结果。
六、摩尔电子质量法
在选择计算题中经常有金属单质的混合物参与反应,金属混合物的质量没有确定,又由于价态不同,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比例不同,讨论起来极其麻烦。此时引进新概念“摩尔电子质量”计算就极为简便,其方法是规定“每失去1mol电子所需金属的质量称为摩尔电子质量”。可以看出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除以此时显示的价态。如Na、K等一价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Mg、Ca、Fe、Cu等二价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除以2,Al、Fe等三价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除以3。
七、极值法
“极值法”即 “极端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用。可分别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八、优先原则
关于一种物质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计算,首先要确定反应的先后顺序:如没有特殊要求,一般认为后反应的物质在先反应物质完全反应后再发生反应。计算时要根据反应顺序逐步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太多。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1
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
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二、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1. 原子守恒
例2
有0.4g铁的氧化物,
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Fe4O5
解析
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且n(O)=n(CaCO3)=0.0075mol, m(O)=0.0075mol×16g/mol=0.12g。m(Fe)=0.4g-0.12g=0.28g,n(Fe)=0.005mol。n(Fe)∶n(O)=2:3,选B
2. 元素守恒
例3
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6?1L―1的盐酸中。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72.4%
B. 71.4%
C. 79.0%
D. 63.6%
解析
铁的氧化物中含Fe和O两种元素,由题意,反应后,HCl中的H全在水中,O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O,由关系式:2HCl~H2O~O,得:n(O)= ,m(O)=0.35mol×16g?6?1mol―1=5.6 g;
而铁最终全部转化为FeCl3,n(Cl)=0.56L ÷22.4L/mol×2+0.7mol=0.75mol,n(Fe)= ,m(Fe)=0.25mol×56g?6?1mol―1=14 g,则 ,选B。
3. 电荷守恒法 例4
将8g
Fe2O3投入150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铁粉收集到1.68L
H2(标准状况),同时,Fe和Fe2O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的NaOH溶液150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5mol/L
B. 0.5mol/L
C. 2mol/L
D. 1.2mol/L
解析
粗看题目,这是一利用关系式进行多步计算的题目,操作起来相当繁琐,但如能仔细阅读题目,挖掘出隐蔽条件,不难发现,反应后只有Na2SO4存在于溶液中,且反应过程中SO42―并无损耗,根据电中性原则:n(SO42―)= n(Na+),则原硫酸的浓度为:2mol/L,故选C。
4. 得失电子守恒法
例5
某稀硝酸溶液中,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铁粉全部溶解,生成NO,溶液质量增加3.2g,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4∶1
B. 2∶1
C. 1∶1
D. 3∶2
解析
设Fe2+为xmol,Fe3+为ymol,则:
x+y= =0.1(Fe元素守恒)
2x+3y= (得失电子守恒)
得:x=0.06mol,y=0.04mol。则x∶y=3∶2。故选D。
三、 关系式法
实际化工生产中以及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求解方法,称为“关系式”法。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避免计算错误,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结果。用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建立关系式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恒关系建立关系式,2、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
例6
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如下:
4FeS2+11O2 2Fe2O3+8SO2
2SO2+O2 2SO3
SO3+H2O=H2SO4
煅烧2.5t含85%FeS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时,FeS2中的S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计算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找出下列关系:FeS2~2SO2~2SO3~2H2SO4, 本题从FeS2制H2SO4,是同种元素转化的多步反应,即理论上FeS2中的S全部转变成H2SO4中的S。得关系式FeS2~2H2SO4。过程中的损耗认作第一步反应中的损耗,得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是 =3.36 。
四、方程式叠加法
许多化学反应能发生连续、一般认为完全反应,这一类计算,如果逐步计算比较繁。如果将多步反应进行合并为一个综合方程式,这样的计算就变为简单。如果是多种物质与同一物质的完全反应,若确定这些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也可以按物质的量之比作为计量数之比建立综合方程式,可以使这类计算变为简单。
例7
将2.1g由CO 和H2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 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 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 2.1g
B. 3.6g
C. 4.2g
D. 7.2g
解析 CO和H2都有两步反应方程式,量也没有确定,因此逐步计算比较繁。Na2O2足量,两种气体完全反应,所以将每一种气体的两步反应合并可得H2+Na2O2=2NaOH,CO+ Na2O2=Na2CO3,可以看出最初的气体完全转移到最后的固体中,固体质量当然增加2.1g。选A。此题由于CO和H2的量没有确定,两个合并反应不能再合并!
五、等量代换法
在混合物中有一类计算:最后所得固体或溶液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没有数据,思考中我们要用“此物”的质量替换“彼物”的质量,通过化学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求出结果。
例8
有一块Al-Fe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再用过量的Na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完全变成红色粉末后,经称量,红色粉末的质量恰好与合金的质量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A. 70%
B. 30%
C. 47.6%
D. 52.4%
解析 变化主要过程为:
由题意得:Fe2O3与合金的质量相等,而铁全部转化为Fe2O3,故合金中Al的质量即为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则可得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即为Fe2O3中氧的质量分数,O%= ×100%=30%,选B。
上海化学高考关于十字交叉的计算题。。。很迷茫。。。
第一题不知道怎么和你讲= =
第二题你把KO2看成K2O4。。然后用K20中的1个O和K204中的4个O去和那2:3的3个O十字交叉。。算出来是1:2。。K204是2*KO2。。最后答案就是1:4了~
高考理综化学里面有没有计算的大题
全国卷中化学里面没有计算的大题,这个放心,最多只是需要填写需要计算数据的一空到两空。 全国卷中理综化学大题就四道,其中必有一道是有机推断题,其他三道大多会也有一道是无机推断。
纳哦
高一化学!关于“物质的量”这一部分所有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要详细!
1、物质的量定义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简称摩。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标准:0.012 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
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一般利用化学式指明基本单元,而不用汉字。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及其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2、阿伏伽德罗常数(NA)
以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作基准,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1。
3、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的关系
N=n·NA
满足上述关系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数)或它们的特定组合。
如:1molCaCl2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等的粒子是CaCl2粒子,其中Ca2+为1mol、Cl-为2mol,阴阳离子之和为3mol或原子数为3mol。
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例如说“1mol氧”,是指1mol氧原子,还是指1mol氧分子,含义就不明确。又如说“1mol碳原子”,是指1mol12C,还是指1mol13C,含义也不明确。
粒子集体中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离子、电子等。
4、摩尔质量(m)单位g·mol-1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即1mol该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与摩尔质量的数值等同。1mol粒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或相对分子质量(Mr)相等。
扩展资料:
基本符号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粒子数(微粒的个数)——N
阿伏伽德罗常数——NA 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分子质量——Mr 质量分数——w
气体摩尔体积——Vm——L/mol——22.4L/mol(在标准状况下,即在0℃101千帕的条件下)
物质的量浓度——mol/L
物质的量(mol)=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B表示各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百度百科-物质的量
百度百科-摩尔
百度百科-阿伏伽德罗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