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那年回复高考_那年回复高考?那年分文理

tamoadmin 2024-07-28 人已围观

简介1.那年那月那高考2.求往年上的一文章 写作者17年恢复高考的事情3.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的高考经历?通过高考改变你的命运了吗?4.那些年,哪些高考的事2012年。因为高考是在18岁那年进行高考的,因此93年出生高考时间是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那年那月那高考恢复高考的44年来,一共有3次高考数学特别难,被称为数

1.那年那月那高考

2.求往年<读者>上的一文章 写作者17年恢复高考的事情

3.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的高考经历?通过高考改变你的命运了吗?

4.那些年,哪些高考的事

那年回复高考_那年回复高考?那年分文理

2012年。因为高考是在18岁那年进行高考的,因此93年出生高考时间是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那年那月那高考

恢复高考的44年来,一共有3次高考数学特别难,被称为数学难度巅峰。

(一)年高考数学

年的高考数学被很多人认为是历史上最难的一次数学高考,每道题看起来都像是奥数题。很多高材生出了考场后面如死灰,内心十分绝望。

据几位当年参加过高考的人回忆,其中一位考生,那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3分,但还是上了一所985大学。另一位同学高考理科数学考了41分,但这个成绩已经不低了,他印象中大题没有一个做完整的。最后,这位同学总分考了453分,还高出本科线13分。

(二)1999年高考数学

1999年的全国数学卷平均分只有60分。该年高考主打创新思维,并且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了传统出题的局限性,如果思维不够活跃的话,很难得到高分。

这一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要求“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在试题设计上增加应用型和能力性的题目”。

在这样的时代和政策背景下,1999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正面临着新旧教材的更替之年,需要体现新高考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对人才的选拔提出新的标准。所以这一年的“难”,更多的体现在对数学考试的创新上,要求学生进一步打破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综合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数学能力。

(三)2003年高考数学

2003年爆发了著名的“非典”,事实上,原本每年高考都在7月份举行,由于各地天气炎热,导致很多学生发挥失常甚至中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非典爆发之前,教育部就已经下发政策,将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份考试。突如其来的非典导致了绝大多数学生复习期间中途断课,但是出于政策的平稳考虑,高考依然在6月份举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613万考生在那年迎来了后来被称为"史上最难高考年与最大惨案"。难,一方面是体现在时间上,非典疫情导致许多学校在4月停课并且高考比起往年还提前了一个月。

另一方面就体现在了试卷难度上,那年的各科高考试卷难度比起往年都有所增加,而数学更是让无数考生以泪洗面,据说那年数学的平均分仅仅只有60多分,也因此被无数考生称为高考数学"最大惨案",其中江苏卷更是被作为话题讨论到了今日。

求往年<读者>上的一文章 写作者17年恢复高考的事情

那年那月那高考如下:

2023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在6月7日-8日,3+1+2省份高考时间为6月7日、8日和9日三天,此外综合改革3+3省份高考时间为6月7日、8日、9日和10日,一共四天。

传统高考地区各科目高考时间:

6月7日 9:00-11:30 语文考试,6月7日 15:00-17:00 数学考试;

6月8日 9:00-11:30 文综/理综,6月8日 15:00-17:00 外语考试。

3+1+2模式新高考地区高考各科目时间安排:

6月7日 9:00-11:30 语文考试,6月7日 15:00-17:00 数学考试;

6月8日 9:00-10:15 物理/历史,6月8日 15:00-17:00 外语考试;

6月9日 8:30-9:45 化学考试,6月9日 11:00-12:15 地理考试;

6月9日 14:30-15:45 政治考试,6月9日 17:00-18:15 生物考试。

3+3模式新高考地区高考各科目时间安排:

6月7日 9:00-11:30 语文考试,6月7日 15:00-17:00 数学考试;

6月8日 15:00-17:00 外语考试;

6月9日 8:30-9:30 物理考试,6月9日 11:00-12:00 政治考试,6月9日 15:00-16:00 化学考试;

6月10日 8:30-9:30 历史考试,6月10日 11:00-12:00 生物考试,6月10日 15:00-16:00 地理考试。

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的高考经历?通过高考改变你的命运了吗?

17,我参加高考《读者》2007年第02期

文/吕 游

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我正在一个农场的土地上挥汗如雨。

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一代。上小学正赶上“革文化的命”,中学又赶上“反回潮”,接着又赶上到农村“滚泥巴、炼红心”。不该赶上的都赶上了,该赶上的都没有赶上。“推荐上大学”倒是赶上了,可偏巧又赶上了我的“家庭问题”。上大学,对我来说只能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梦。

17年10月21日,当我从广播里听到中断了十多年的高等院校恢复招生的消息后,激动得彻夜难眠。第二天,我连忙把这一消息告诉给几位好友,谁知他们早已知道了。我们在一起彻夜长谈,谈未来谈理想,一直谈到天明。人生能有几回搏,改变我们这一代人命运的只有高考,大家都决定去搏上一搏。唯有一个非常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但却早早进工厂、结婚成家、高我几届的大龄同学沮丧地说:“我也很想去考,可我走了这个家咋办?孩子才满月,妻子又没工作,我总不能只顾自己前途扔下她们娘俩不管吧!”大家都深深叹了口气,知道他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只能为他惋惜了(前些天又见到他时,他早已下岗了,摆个地摊勉强糊口)。

我们这座位于豫北的小城十分闭塞,突然要高考了,很多人一点儿思想准备也没有。特别是又得知这次高考将在17年11月18日至24日报名,12月8日至9日试考,仅剩下一个多月的复习时间,人们更是手忙脚乱。谁也不知这次高考究竟从哪复习、重点是什么,到处都在疯了似的寻找复习资料。当年上学的课本不是被烧就是卖破烂了,幸好我上中学时的一些课本还未丢掉,我连夜步行十多公里跑回家翻箱倒柜找了出来。还借了别人一本两人伙用,我看完后再跑十多公里给他送去。母亲为了我少跑路,便用五天六夜时间把那本三百多页厚的书全部抄了下来。当我从母亲手中接过那厚厚的手抄本时,眼睛立时湿润了。没想到几天后,农场的一个知青竟趁我出工不在屋时把我的那些复习资料全偷走了。我立即扒了辆拉煤车追了七八公里才把他追上,幸亏当场人“赃”俱获,不然他就死不承认。而让我至今仍忘不了的是,另一位知青却主动给我送来了几本复习资料,我一看,正是我所急需的。他说:“反正我也不参加高考,你觉得有用你就拿去用吧!”(可后来听说那次高考他也参加了),前面一个曾是我的好朋友,后面一个我至今还叫不出他的名字。

由于上级有文件,对参加高考的知青规定半天劳动、半天复习。可没过多久,我所在的冷泉农场头头又突然宣布,让我们每天凌晨三点钟起来参加当时鹿楼公社组织的柴厂冈平整千亩土地大会战,并欺骗我们说上面根本没有“半天劳动、半天复习”那样的规定。当时,可真把我急死了,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就够紧张了,现在连这一点儿可怜的时间又要被剥夺了,让我们如何去应考?此时,我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从此以后,每天凌晨三点钟,天还是漆黑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知青宿舍的门便被一个个“咚咚咚”地砸响了,几辆拖拉机便把我们拉到六七里地外的一座山冈上,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座山冈挖平,修建成“大寨式”的梯田。

当时大部分知青才十七八岁,平时营养也不好,每顿饭只能吃两个发了霉的玉米面窝头及无什么油水的盐水煮菜,一个月才有一两斤细粮,大家谁也不敢独自享用,等同学或家人来农场时才敢拿出来,因为总不能让客人吃发霉的黄窝头吧。这次“平整土地大会战”一开始,农场头头为了让我们加快进度,以便在这次“大会战”中夺得前几名,曾改善了一天伙食,即白馍随便吃。平时只能吃个半饱的可怜的知青发疯似的啃着过去只有在过节时才能吃到的白面馍,我亲眼看到一个年龄小点儿的瘦弱知青一顿饭竟吃了九个二两多重的馍,差点儿把他撑死……头头一看,让我们随便吃不行,吃得太多,第二天又恢复起每顿饭只能吃两个霉窝头的日子来了。在这样的营养条件下,干这样重的体力活儿,每天又起得这么早,那劳动强度可想而知了。当我们抡着铁镐、挥着铁锨、推着平车在山冈上干得精疲力竭的时候,鸡才刚刚开始打鸣……这场面使我想起了一个很有名的动画片《半夜鸡叫》。

每天,我们在山冈上挥汗如雨,一直干到夜色降临。晚上,才是我们的复习时间。那时农场经常停电,我与同一住室的两个知青便围坐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复习。由于天气寒冷,刺骨的北风飕飕往屋里钻,屋内好似冰窖,我只好在身上披上一条露着棉絮的旧被子。时间长了,煤油灯的煤油味特大,熏得难受,我又不得不戴上了一只大口罩……我的两个同伴捧着书看着看着都先后栽在了桌上,他们“呼呼”睡着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课本。我怕睡着,一次次用凉水洗脸、浇头,以便能强打起精神。一次为了弄懂一个问题,晚上下工后我步行十几公里去请教一位中学老师,连夜赶回来才刚刚躺下,门又被敲响了。强体力的劳动,每晚又要复习,身心极为疲惫,已经达到了极限,凌晨三点钟的门若不是被带队干部一遍遍地脚踢砖砸,甚至一些门都已经被砸烂了,是很难震醒那些才睡着的知青的。一次,同屋的一个知青见我睡得太晚了,实在不忍心喊醒我,独自悄悄走了。我醒后吓了一跳,不参加“大会战”那可是政治问题,但那天却平安过去了,原来任小组长的他谎称我生病把带队干部蒙了过去。

为了能挤出一点儿可怜的时间,在“会战”工地上,我专挑那些别人不愿干的比较累的推土的活儿,以便趁别人往车上装土的短暂几分钟空隙里,能悄悄看上一眼书,记上一个词,或背上一个公式。我还把一些复习要点抄写在小硬纸片上,插在推土的车上,边推车边背,一次背入迷了,差点儿连人带车摔下深沟。不久,片上开批判大会,停工半天,全体知青一早来到会场。趁着人多杂乱,我与一位同伴悄悄溜了出来,钻进附近一个瓜棚,躺在乱草堆里,难得复习了半天数学。后来,一个小头头发现我干活儿时老是带着本书,没能一心搞“会战”,大为不满,上去夺过我的书就要撕,我立时发疯似的冲上去就要与他拼命,他才不得不把书又还给了我。一天,与我一起干活的两个知青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今后,凡是你的活儿我们两个人都轮着替你干了,你就省下些时间多看会儿书吧!”“不不,你们不是也要去考吗?这可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啊!”谁知他们竟说:“唉,反正我们考上的希望也不大,与其大家都耽误,还不如多帮帮你!”我一听这话,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当时在农场的灯油都是定量的,几个知青见我成天熬夜复习灯油肯定不够用,便先后将自己的灯油悄悄给我送来。这一点儿灯油在现在看来根本算不了什么,可在当时却让我泪流满面。

那时,一些有门路的人或装病或找其他理由都悄悄离开农场回家复习去了,我真羡慕他们,不用再干重体力活儿了,每天都能有充裕的时间在家全天复习。而我因是“黑五类”子弟,不敢“装病”,也得不到“恩准”,只得小心翼翼。因农场主要领导曾在全场知青大会上宣布过:“谁要是劳动表现不好,只要我一句话,就是考上了大学他也走不成!”在当时那样的政治形势下,“政审”一关何等重要,是现在的人所想象不到的。那时别说是上学,就是在报上发表一首四行小诗,报社也要给单位来公函调查作者是否有政治问题。两个月后发给我们填写的《河南省高招初选考生登记表》中还专门设了这样一栏:“直系亲属与主要社会关系在十一次路线斗争中有无被逮捕、法办、监护审查、隔离审查、点名批判等情况。”

离高考只有短短几天了,农场头头还不肯放过我们,还让我们每天凌晨三点起来像牲口一样地去干活儿。幸亏上面及时下了通知,让所有参加高考的知青回家准备三天,我才有了三天金子般的复习时间。但三天时间毕竟太短了,想好好复习一下根本无法办到,这时我竟想,若有人能给我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哪怕让我给他当两年长工我都情愿交换。离开农场那天,知青们帮着我们参加高考的人在公路边截了一辆拉煤的大卡车(当时农场到市区十公里车票仅两角钱,可我们知青却坐不起)。我正要爬上煤灰飞扬的卡车,踏上我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高考之路,突然,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出现在我面前:“叔叔,你走了,还会回来吗?”我一看,原来是邻村常来我们农场玩的那个小姑娘,她常常让我给她讲故事。“会回来的!”“那俺可等着你给俺讲故事呢,你的那个故事还没讲完哩!”可是,我这一走三十年了还没有回去。

十年“”后的第一次高考,报考的人特别多,当时在我们这个很小的城市里就有四千多名考生,最小的十六岁,最大的三十岁。我的准考证号是“3165”,这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数字。17年12月8日,当我踏进鹤壁市第四中学考点,望着那一群群匆匆赶来参加考试的大小悬殊的考生,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上午八时十五分,一阵清脆的铃声响彻校园,一场令当年应试的人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考试开始了。记得那年河南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有两个,一是《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二是《我的心飞向了纪念堂》。作文满七十分,占了语文试卷的一大半。

考试那两天,我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饭也顾不上吃,慈祥的母亲总是把饭热了一遍又一遍,我常常边看书边随便吃上几口。长时期的重体力劳动,使我的身体极度虚弱,考试第二天脚竟肿得无法走路,是父亲用自行车把我推到了考场。当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看到日渐衰老的父亲在寒风中吃力地推着我一步步走向考场时,一股说不出的酸楚涌上心头,我第一次发现父亲头上竟有那么多白发。到了学校门口,自行车不让进校门,

那些年,哪些高考的事

没有恢复高考。我还在迷茫。中国为什么停课闹革命?一闹就是十年。是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感恩改革开放。感恩。

一个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 社会 。才是有生机有希望的 社会 。

这个永远不会忘记。

当时最大的印象就是感觉压力山大,当走进考场,感觉像是上了刑场,可能我学习不好的原因才有这种感觉吧。

倒是当考到一半,突然就没那么紧张了,满脑子都是,听天由命吧,考不好也不会死,哈哈。

当年的高考,记忆犹新。

17年的一天,突然听到,凭考试上大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时都是推荐上大学。

后来经过多方反复认证,是真的要考试上大学。

那时没有复习资料,只能找到中学教材,教材后面的题目很少,两个月复习时间,我们都是下放知青,边劳动、边复习,考试前,在公路上截停大货车,爬上车去县城参加高考。

运气很好,竟然考上了。

清北也有混不下去的,普通大专生也有混得风生水起的。好与不好都成事实,高考改变不了命运,性格才是决定命运的根本。时间无法倒退,对那时候的自己说什么都对现在产生不了任何影响,还是把握当下最为实际。

我是去年高考完的,对于高考记忆还是比较深刻的,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故事,希望能够对接下来要高考的高三同学一点帮助,减轻心理压力。

我上高中的时候成绩一直是比较好的,文科班里每次都是班里的前三名,偶尔考过第一,学习方法的话可能就是比较认真,这个后面我再详细的讲,先说我高考前的经历吧,高二和高三上学期成绩都不错,一轮考试考了我们班里第二名,但是高三下学期的时候有一次没考好,第一次考了班里的六七名,然后就有点怀疑自己,其实越是学习还不错的心态越容易崩,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进过班里前三,那时的我非常担心,害怕自己高考会像现在这样,那我这么多年的努力真的会有遗憾,每天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就是哭,饭也吃不下去,在教室也学不进去,到处找原因,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现在想想特别感谢我当时的同桌,能够忍受当时的我,当时父母也吓坏了,甚至做好我考不上的打算了,就告诉我考个什么样就什么样,高考也不是决定命运。这是当时我爸给我写的信:

好在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家长一直安慰鼓励我,所以一直坚持上学,大约持续了一两个月这一两个月几乎没学习,直到高考前的大约一个星期,班主任开班会,说“快高考了!有些同学坐不住了!开始浮躁了!…”我不知道说的是不是我,但当时觉得说的就是我,经过这次批斗我彻底醒悟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之后就恢复正常了。

高考的前一天搬教室腾出考场,我们搬到了前面的高二楼,晚上的时候老师轮流来给我们讲了考试注意事项,然后像往常一样上晚自习,看看自己当时记的笔记和错题,晚自习回家(我家离学校比较近所以跑校)又检查了一遍考试要带的东西,然后早早的就睡了。

高考第一场考的语文,考试之前还是挺紧张的,但是坐在考场做试卷的时候异常的平静,甚至比平常的考试还要坦然,19年高考我们做的全国一卷,语文还是挺简单的,也多亏了语文简单,才激发了自己的信心,我想如果当时第一场语文没考好,后面我肯定心态会崩,高考完的那个下午走出考场,心里有点怅然若失,觉得就这么结束了,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开心,晚上对了答案,自己估了估分。

最后高考结果出来了和我估的分没有很大差别,令人惊喜的是我又恢复了班级第二,位次是山东省文科一万四千名,最后报志愿去了一个一本学校,我们班只有两个去一本学校的。

其实我想说,不要担心,坚持下去,回头看看那些以前觉得过不去的坎儿,不都走过来了吗,结果不重要,高考也不是决定人生的唯一时刻,就算高考考的不好也可以专升本可以考研,没什么大不了的,顺其自然 水到渠成,用我们 历史 老师给我写的一句话说事已至此,何所畏惧。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千万不要放弃,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

1.高考还有一个来月了,我的建议是多看错题,把以前做错的题目弄懂,不懂的及时问老师问同学。

2.调整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适当补充营养,这里说的是适当,如果不适当可能会适得其反。

3.对以往做过的题目进行反思总结,结合试卷,总结规律,思考怎样做才能得高分。

4.继续记知识点,不可眼高手低,知识点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考考基础占比重还是比较大的。

5.继续做真题,真题中的规律是最值得总结的,它凝聚了出题人的方向。

6.了解时政热点,特别对于文科上来说,政治、语文非常容易考时政热点,了解之后,做题时看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心里会有个底。

7.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放平心态,没什么大不了的,高考和平常考试一样,这是一个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不要有那么多顾虑,轻松上阵。

差不多就是这些了,现在由于疫情原因还只能在家,开学就要上大二了,大学生活比高中轻松多了,但是再也没有了高三时充实的感觉,很多时候是迷茫,大学里老师也不会像高中老师那也督促你,一切都要靠自己,现在想想以前拼命想逃离的地方现在却是最值得怀念的,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大学在高三同学眼中,最好的高三在大学生眼中。

分享一张大学里的照片:

最后祝愿所有高考学子金榜题名,愿你合上笔盖的那一刻,有着战士收刀入鞘的骄傲!

我的高考是在2003年,那年非典肆虐,考前需要体检,考时需要测温,很特别的记忆。自己没考好,没去成理想的专业,但生活的美妙恰巧在于阴差阳错吧。希望我的能让同龄的人有所回忆。

我是去年高考的。高考最后一天,上午考的是文综,下午考的是英语。那天下午考英语的时候,我把选择题涂卡到答题卷上,猛地一惊!我想,我上午的文综选择题肯定填错了。当时的我,眼泪就不自觉流了下来,第一反应就是:错了,肯定错了,我这么多年的努力白费了,我要复读了……可能我性子就比较急,我总以为我的感觉不会错,所以心态崩了。我记得,当时,英语还有三大题没做完,我就边抽噎着边做着题目,做完后没检查,趴在桌子上哭(我尽量压制自己的哭声,监考老师以为我在睡觉)铃声响了,走出教室,我大哭了起来(接下来的就显得尴尬了)我的班主任看见了我,就问我怎么了,我向他说明了情况,他领着我在马路上找回家的客车。实不相瞒,我一路都在哭着,当时什么都没想,就一个劲地哭,老师都快被我弄哭了……回到家后,我依旧是哭,我对家人说:“我复读吧”家人很支持我。……那天我永远都不会忘,老师打电话来兴高烈地说:“你这孩子,把老师吓一跳,你看你考的多好,我就说不会不会填错。”我和家人都舒了口气,原来只是我的象,老师那么相信我,我却自己不相信自己。

其实,和大家讲这个故事,也是想告诉大家,不到最后一刻,千万别乱给自己下定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你要相信,在“战场上”,黑马是存在的,很有可能就是你!

我的表妹前段时间向我倾诉,说:“姐,我好怕,高考即将来临,而我最近几次模拟考试都很糟糕,名次越来越后,怎么办啊,我会不会考不上啊。”我向她举了几个我的同学的例子,我说:“他们那段时间考的也不好,也很着急,但最后高考成绩出来了,他们收获了满意的成绩;而有几个同学,平常考的挺不错的,但是最后高考却不怎么样。”你们得相信自己,平常的小考,只是给你们练练手,巩固一下知识,树立树立心态,不是很重要,没必要去纠结每次考试的名次和成绩,要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不要靶子打错了地方。

所以,言归正传,我想给你们几点鄙人的拙见,希望对你们能有帮助。(如何理性地对待中高考)

1.准备高考时,不要慌,不要以为时间不够,不要以为你复习不完!平时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练习巩固,跟紧老师的步伐,不脱节。

2.自己要掌握时间,可以对章节进行整理归纳,我想,学习了那么多年,总该有点自己的笔记,也可以学学老师的思路,怎么去高效率的整理笔记,掌握知识。

3.我个人比较讨厌那种很繁琐的笔记,就是老师讲的每一句都记下来的那种,或者是书上的每段话都给抄下来的那种,我喜欢建立知识框架,然后把老师说的重点也稍微记一下,可以在笔记本上表明老师讲的重点知识在课本的页数,还有一些关键词啊。

4.快要高考了,你看,相处3年的老师,同学马上要分离了,挺不舍是不是。所以,你可以多找老师问问题目,多交流沟通,除了学习上的问题,心理上的问题也可以与老师聊聊,你要相信,老师不仅是你的老师,更是你的挚友。我最后那段难熬的时期,其实心理上问题很大,多亏了我的老师,帮我一起解了难。不会的题目你也可以多问问同学,有心事也可以向同学倾诉,一起度过那段难熬的时刻。

5.再次强调,不要过于在乎平常的小考小测验,要时刻相信自己,你能行。挫折打不败你,你是最勇敢的,你将会是那匹驰骋沙场的黑马。

6.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清淡,可以少量多餐。特别是即将高考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以为不午休,争分夺秒去复习是好事,那是很不值得提倡的。午休要有,保证有半个小时就可以。不要以为要高考了,就大吃大喝的,千万别,肚子重要。

7.我建议,你们闲暇时候,可以多去亲近大自然。去田野里走走,小溪旁溜达溜达。有条件的也可以去欢乐谷玩玩,放松放松。

8.在高考那天,放松心情,不要紧张。我觉得,你可以提前把要带进考场的东西准备好,一个不落下。进入考场,等待考试过程中可以按压按压脑门,也可以大口吸气缓慢呼出,使自己放轻松。

9.高考,其实真的不用怕。你只管带着平常心的心态去上“战场”。不用害怕监考老师,他们也只是普通的老师而已;不要害怕题不会,你不会的题别人都不会;不要紧张,紧张脑子就会空白。

最后,我想说,加油,你们都是最棒的!

答应我,不到最后一刻,千万别放弃自己。

我08年六月在四川高考理科失败,只有出去打工,当年十月终于鼓起勇气回去复读高考文科。因为我当时选科选错了。后来一年时间,我用不到一年时间复习文科,09年终于考上了文科类大学,学了 历史 师范,然后读 历史 硕士研究生。所以,选择科目重要!感谢高考,感谢当年一般公办学校可以复读。听说贵州只允许私立高中可以复读,一般贫穷的人就不敢去复读了。希望不要一刀切高考复读政策。

高考经历?我算了三头二百的我拿不出手,高考没改变我但我还是走了学习这条万人踏过的老路。

与其说高考改变命运不如说学习改变命运或者读书改变命运。

受到千年的科举制度和儒家影响我们对读书学习有成就的想法根深蒂固。我记得我曾经工作的公司老板小学毕业,也很好也是言之凿凿墙上挂着天道酬勤背后书架堆满了书。

我想表达是这世上有千万条路你只需要走你自己的路就好。这条路很好找到那就是是兴趣。

痴迷”的反义词并不是“厌误",而是“兴趣”,“兴趣”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潜台词是“我并非真的痴迷于此”能找到自己喜欢又感兴趣的工作何尝不是悲悯人生中一场奔向快乐的过渡。

迪伦埃文斯写过《风险思维》一书,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一位名叫JC的职业西洋双陆棋选手。“JC会故意犯一些错误,并观察他的对手如何利用这些错误。如果对方展现出了较高的棋力,JC就会终止棋局。那样的话,他就不会不停地输钱。换句话说,JC 知道很多别的棋手不知道的事情。他知道什么时候不该赌棋。”他知道哪些对手会将自己逼到生存之外,于是他学会了避开这些对手,去发展和扩大自己所擅长的。

曾经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过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走进考场,或没能通过高考走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来说,高考依然带给他们许多收获。那是对知识的敬畏,对学习的渴求。

改变的不仅 是“考中者”

高考制度在山川沟壑间激发起一代青年人知识的渴望,也激发起全社会对知识不可遏制的热情

我父亲是个农民,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一生都没有机会走进高考考场,却始终牵挂高考。晚年病重时,他还能清晰地记得三十多年前,从我们那条山沟里考出去的学生,而且记得他们的考分。

恢复高考那年,我才六岁。那个秋天,我背起书包,带一块一尺见方的木头小黑板去上学。我不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是什么时候来到山沟里的。第二年春天,附近好几个村都有学生考上学校的喜讯传出。其中,有一个是我的远方亲戚,他比我父亲小几岁。从此,这个亲戚便成为我的“榜样”,父亲经常以他来教育我。从那年起,我们那条山沟八九个村庄,前前后后上过中学的青年人又都找学校补习去了。后来几年,接二连三有人考上学校。这些消息不仅激励了我们那一带的学生,也鼓舞了我父亲这样没有机会参加高考的农民。

在这样的消息中认识高考、明白了考试的意义,我也踏着高考鼓点走出了山沟。高考,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当然至关重要,因为这场考试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高考二十周年、三十周年,以至于今年恢复高考四十周年,我们一次次回味这项制度的意义。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父亲来,都会想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我们都是高考的获益者,父亲他们则是高考的旁观者。这样一场考试,对于父亲那样没有机会进考场的人,又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四十年来,成千上万学子走过了高考独木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没有走过这座桥的人,一定比走过来的人多出很多倍。如果高考仅仅是我们这些走过来的人们改变命运的途径,那它的意义就要少很多。其实,历史的逻辑并非如此。

至少,高考燃起了我父亲新的生活理想。后来的岁月里,他多次和我说过,是高考给了他供子女读书的动力。我的父母亲从这场考试中看到了艰苦读书的价值,甚至找到了改变一个家族命运的信心。无论生活多么拮据,不管送孩子读书的路有多么艰辛,他们始终满怀希望。父母抱着这样的决心,前前后后用二十多年时间,耗尽了他们最宝贵的壮年岁月,把我们兄妹都送进高考考场,送出了祖辈劳作的山沟。

我相信,这种鼓舞并不仅仅发生在那沟壑连绵的太行山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大农村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每年拿出钱来送孩子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顾生活艰苦,顽强供孩子读书的故事层出不穷。很多深山沟的农村,以砸锅卖铁的决心集资盖学校,几乎成为那个时代一道感人的风景。高考制度在山川沟壑间激发起一代青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也激发起全社会对知识不可遏制的热情。

今天,重新回味四十年前那场考试的时候,一年一度看到更多年轻人走进考场的时候,我的思绪总是漫过考场,想起我父亲,想起那些像父亲一样永远没有机会走进高考考场的人们。高考制度的恢复是一项教育制度,更是一项重大社会改革。它激起了全社会的热情,改变了各个阶层人们对知识的价值认同,重新树立起奋发学习的社会信仰,为人们开辟了改变命运的新通道。所以,它给中国带来了持续几十年的变化;所以,高考的“受益者”不只是我们这些考中者,还有那些没有机会高考或是没有考上的人!

多些选择 多些精彩

现在的孩子没有我当年高考的那份紧张,没有我当年复读的那份执着,也失去了我考上学校时的那份荣耀,但是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多了许多机会,也有了更多选择

我是高考的受益者,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我感谢高考,给了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机会和公平。

我本该1983年参加高考,而实际上却是年高考的。因为1983年高考预选,我没能选上,也就没有资格参加。那时候,高考录取率很低,再加上我们县是一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县,落榜与复读很普遍。高考和当兵是当时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两条渠道,尤其是高考,考学校就是考工作、考饭碗。于是,那些复读几年不放松、终于如愿考上学校同学的事迹就成了老师教育我们的励志故事,也是鼓舞我们前进的榜样。那真正是“英雄不问出处,成功不分早晚”。

年的高考对我来说十分重要。毕竟已复读一年,竞争十分激烈,我想考上学校的心情也十分迫切。尤其是第一场考试前,快进考场了,却一次一次地上厕所,拿到试卷,却读不通题目,心里紧张的情形可想而知。只等考过了第一科之后,心里才稍稍放松。现在想起来有些好笑,但那记忆却是刻骨铭心的。高考结束后,我没有等待,也对自己没有信心,就又一次投入了紧张的复读之中。我是在复读时接到通知书的,真是“漫卷诗书喜欲狂”。

大学毕业,我回到母校担任教师的十几年,从高考的参与者变成了“应对者”。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应对高考:某某同学发展不平衡,某一科影响达线;某某同学成绩不稳定,心理状态不好;一次次统计分数,一次次分析试卷,一次次找学生谈心谈话。高考前,我的心总是惴惴不安,每每晚上做梦就是考试,考试就是紧张,就读不懂题、不会做题。多少次都从这样的梦中惊醒。其苦无穷,其乐亦无穷。每当和孩子们谈自己高考紧张的糗事时,我总是这样说:“高考,紧张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也是一种责任心和责任感的表现,不要惧怕紧张,适度的紧张反而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但不能像我似的紧张,那是一种惧怕与恐慌。”孩子们笑着善意地说,“老师你就是胆小”;我儿子则不客气地说,“老爸,你这是没学好”。他们说得都对,这就是我的高考。

后来,我到县工作,担任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对高考的关注已不再是具体哪个学生,哪一门学科,更多是操心考试政策、考试安全、考试组织、考试环境、考试秩序、考试结果,家庭贫困学生入学及通过高考暴露出教育教学的问题。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不时地走进学校,与老师们探讨备考的具体问题,与同学们分享高考的体会与信息。现在的孩子没有了我当年的那份紧张,没有我复读的那份执着,也失去了我当年考上学校时的那份荣耀,但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多了许多机会,也有了更多选择。抚今追昔,感慨颇多。

去年,我到山西长治技师学院工作,面对的是一群没参加过高考和高考没上榜的孩子。他们很活跃,也很可爱。每当我听到孩子们热情的问候声,机床的轰鸣声;看到焊花飞溅,抹着油污和汗水的笑脸;看到横平竖直的布线,精湛细致的茶艺时,我对高考有了别样的感悟:高考已不再是通往成功的独木桥,高考也不再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高考的人生同样可以精彩!

落榜浇不灭对知识的渴求

我时常想,没上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不过两次高考落榜并没有挫败我的信心,我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了

我是一名“60后”,也是一名高考落榜者。提到高考,就一下子触及我内心深处的“伤痛”。

19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本来是想报考大学,但父亲说能考取中专,也包分配,毕业后也能吃上商品粮,为保险起见,就劝我考中专。也许是自己太“自信”的缘故,结果第一次考就“马失前蹄”,录取分数是240分,我考了233.5分。

回到家里,我哭了好长时间,尤其是后来听说有好几个平时学习成绩不如我的都被录取,我更是难过了好几天。看看当时农村艰苦落后的生活环境,父母劳累的场景,我向父母提出,复习一年继续考,一定要为自己、为家里争口气。

1980年的夏天,表哥从部队回家探亲。当时已从南京第一炮兵学校毕业提拔为排长的他,得知我的情况后安慰我说,部队的干部培养选拔制度也在改革,从今年开始,改变过去那种直接从士兵提干的做法,改为先上军校后提干。

表哥还说,部队考军校相对于地方高考来说,容易一些。表哥的一番话,对我触动很大,既然父母又辛辛苦苦地供我复习了一年,我也下了很大功夫,干脆再拼搏一下高考,落榜后就参军考军校。父母也同意了我的想法。

于是,复习了一年的我又一次参加高考,结果再次名落孙山,离最低录取线20多分。不过,有了表哥的安慰,我没有哭,反而下定了参军报考军校的决心。

在1980年的冬季应征入伍中,我报了名。经过政审、体检等一系列程序,终于成为一名中国战士。入伍时,我是背着一大包数理化学习资料走进兵营的。正式分配到连队不久,我就报名参加了北京某地质出版社举办的函授学习,三年的《语言文学自修大学讲座》自学完后,虽然没有毕业证,档案也没有任何记载,但给我打下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1983年,我考上了军校。虽然这是一所学习时间只有两年、中专学历的军校,但毕竟毕业后就提干,成了干部身份,也就意味着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参军20年,我从战士一直干到中校正营职。2000年,我转业到威海市,安置在一个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一干就是17年。转业前,我已在部队通过三年的在职函授学习,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

我时常想,没上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在我看来,上过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理解问题的能力来看,都是不一样的。不过两次高考落榜并没有挫败我的信心,我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了。

不曾走进大学 也能守护希望

虽然当初的抉择为生活所迫,却并不影响我们守护自己与别人的梦想

你相不相信,有那么一群人,没有经历高考,最后却成为老师。他们亦配得起“老师”的身份,因为他们是一群真正热爱读书才情兼具的人。

“”时期,出身地主家庭的爷爷“不宜高考”,被放逐乡下种田放牛,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后,终于可以参加高考了,却由于家境清寒,小儿又重病在身,为种种家庭琐事牵绊,心有余而力不足。爷爷自幼饱读诗书,见多识广,当时在村里口碑极好,乡村学校正好缺老师,就这样被推举去做了民办老师。

特殊的历史时期,与爷爷同龄的一大批潜在人才,因为无缘高考而被尘封。

改革开放,正值高考热火朝天的阶段。19年父亲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放弃了考高中,而选择考取中等师范。爷爷也很无奈,五个孩子个个都要读书,他那点微薄的薪水又时常拖欠。家里种了点田,地里庄稼的收成还不够给孩子们交学费。爷爷是教师,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五个孩子中让谁辍学,他都于心不忍。这时父亲主动提出要去上中等师范,读三年,毕业后就能就业,省去了上大学的一大笔开支,还能替家里分担一些经济上的负担。

父亲一面读师范课程,一面借了高中课本复习。他抱着一丝希望,期待能有机会参加高考。他深知,读个师范已让家里债台高筑,再读大学简直是一种奢望。但他不想放弃高考的机会,他想通过高考来证明自己当初走师范这条捷径,完全是出于无奈。

师范最后一年,他偷偷报名去参加了高考,录取通知书寄来的时候,他一个人躲在屋子里想了一夜。那是一张来自师范大学的信笺,上面残留着父亲欣喜而哀伤的泪痕,被珍藏了三十年。

2001年,父亲得到消息,中等师范改制,由3年改成“3+2”。这意味着那些不愿疲于奔命高考的人,可以一举两得。我还有两个比我小一岁的孪生弟弟,他们要同时读高中、考大学,以我家的情况肯定负担不起。而那时的师范“3+2”学费生活费基本全免,父亲知道我有委屈,但他还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让我自己做决定。当命运将这张牌发给我,我做出的选择与父亲当年一样。

我们一家三代人都没有走进大学校园,却都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老师。虽然当初的抉择为生活所迫,却并不影响我们守护自己与别人的梦想。学校里还有许多和我一样的教师,我们虽然没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但依然用功读书,潜心教研。我们没有把“高考”二字看得多么惨烈,对待“成功”亦没有太过急切。老师的职业,不是我们生存的捷径。我们心中充满的是对人生的重新审视、定位,是对梦想的坚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守护。当高考成为一个远去的梦,我们年复一年,擎着一盏明亮的灯,让赴梦的孩子行路有光。

文章标签: # 高考 # 我们 #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