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高考必会的文学常识_必备高考文学常识

tamoadmin 2024-05-16 人已围观

简介一、知识介绍(一)初唐文学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的初唐四杰,上承六朝骈文之遗风,其诗文华丽刚健,有一种壮大的气势和催人奋进的力量,蕴含着不甘居于他人之下的雄霸之风。回家省亲的王勃,在路上偶遇盛大的宴会,挥毫写就《滕王阁序》,为后世留下千古名篇。文章从“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洪州写到“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的宴会;从“鹤汀凫渚,穷

高考必会的文学常识_必备高考文学常识

一、知识介绍

(一)初唐文学

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的初唐四杰,上承六朝骈文之遗风,其诗文华丽刚健,有一种壮大的气势和催人奋进的力量,蕴含着不甘居于他人之下的雄霸之风。

回家省亲的王勃,在路上偶遇盛大的宴会,挥毫写就《滕王阁序》,为后世留下千古名篇。文章从“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洪州写到“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的宴会;从“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的阁楼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江景;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跃然纸上,为读者展现出一副秀丽壮美的秋日画卷。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际合,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境遇暗示自身的壮志未酬,抒发自己“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的身世之感。然而,子安却并未因此消沉,却是笔锋一转,表白自己要自励志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勉励自己要“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全文感情真挚,景物鲜明,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用典贴切,音韵谐美,被后世誉为“古今第一骈文”。

七岁就作成《咏鹅》诗的神童骆宾王,一生忠于李唐皇室。武后废中宗自立,大肆屠杀李唐子孙,唐朝旧臣徐敬业在扬州举兵十万准备起兵反武,骆宾王为其写下这篇千古檄文。观光开篇将武则天骂了个狗血淋头,说她“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然后劝徐敬业“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接着表示我方军事力量雄厚、势力浩大:“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紧接着,骆宾王对李唐旧臣进行劝说,希望他们“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起兵讨武者,必“凡诸爵赏,同指山河”;凡“眷恋穷城,徘徊歧路”者,必“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文章的最后,作者胸中冲天豪气直上云霄:“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全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事理昭然,词语果断,极其富有感召力。据说当武则天读到“峨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的词句时,只是一笑了之;当她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之时,惊问作者是谁,并对身边人说:这个人现在没有出来做官,宰相难辞其咎!

(二)盛世雄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大唐熙攘繁盛,光耀神州万年。盛世就该有盛世的气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仙就是盛唐精神的最佳代表。李白一生洒脱豁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武能用剑,文能属文:“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李白志向远大,“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对自己的才情极其富有自信,他丝毫不掩盖自己的抱负,希望得到为官者的赏识:“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李白一生喜爱交游,在庐山赞美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蜀道之上感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喜爱喝酒,宁愿千金买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喜欢参加宴会:“开琼筵以坐花,飞流殇而醉月”;李白热爱自然:“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却又同时感慨人生的苦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太白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他仪态轩昂、豪气逼人,用手中的纸笔,为世人展示了一位大国国民的自信与胸襟,勾勒出一幅盛唐的绝美画卷。

(三)风雨飘摇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年轻的杜甫,也豪情似海,壮志非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是李白的“迷弟”,但却没有“爱豆”的运气,逢安史之乱,晚景凄凉。工部的诗,沉郁顿挫,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现实的批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洋溢着对饱受战争之苦百姓的同情:“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他夜投石壕村,目睹了“有吏夜捉人”的惨状,用平实的语言,简单的叙述,就使读者感到别样的悲伤:“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的诗饱含对社会的忧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然而一昧的忧患就不免消磨心志,而杜甫之所以能够光照千古,正因为满篇忧患之中,读来滋生一种催人奋进的激昂,一种不计较个人得失而视天下为己任的气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正如年代久远的古城墙,虽然封锁陈固数百年,却也挡不住角落的青草发芽,于沉闷中勃发出一道不屈的生机。

(四)边塞风光

大唐是开放的大唐,是胸怀宽广的大唐,不仅是汉族人的大唐,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多民族共同的大唐。唐朝的边塞诗作,词句壮美阳刚,令人感到蓬勃向上的无穷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一个东方大国雄浑激昂的民族精神。我们既能从中读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也能感受到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军妇的离恨:“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与自求携手,不愁前路修。”我们不仅能读到壮美雄伟的大漠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能感受到唐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抱负和心胸:“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空前强盛的大唐盛世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空前的国防自信,他们以征战沙场为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五)日暮西山

晚唐时节,朝中宦官酿祸,党争纷起,在外和吐蕃开战,社会矛盾激化,民族起义迭起,昔日盛世雄风早已不在,这一政治特点也影响了文学的风格。晚唐诗歌多伤感无奈,细腻柔软,往往哀叹自怜、沉闷消极。如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句,亦有借古讽今,感慨山河飘零之情。杜牧之诗虽有颓唐的成份,但诗人性格还算乐观,因此也多有俊朗清秀之风,且以咏史抒怀较多:“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更有借议论秦之兴亡而道出千古盛衰之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小李杜”,其诗朦胧含混,往往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美。“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诗虽为出名,但却为最不易讲解。诗人半遮半就,并未明白心意。后世则认为此诗多以表述“悼亡”和“自伤”为多。义山喜抒情,词短情长:“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多有含蓄之美,“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歌颂男女爱情的至死不渝,但又多凄美忧伤之感。

1.高考语文中的文化常识应该怎么准备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51.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52.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 53.“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五更3点—5点。

54.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55.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56.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57.《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58.“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 59.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6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61.“三宝”,拂教名词,指拂、法、僧。 6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63.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64.“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sù)篆额(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

65:古代别称 桑梓:家乡 巾帼:妇女 须眉:男子 鸿雁:书信 社稷:国家 汗青:史册 祖国 “三尺”:法律。

2.高中语文必知的100个文化常识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秦大明123

高中生必知100条涉考文化常识

1、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3、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4、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3.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红纱灯梦一场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诗词体裁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13(一)表达方式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

4.关于文学常识和诗歌鉴赏.

古诗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指艺术特色、表现形式,也可称写作特色,或写作技巧。其中包括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如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

修辞有比喻,拟人,借代,隐语,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用典等等。表现形式则较模糊,无特定定义(见第一段)。

我自己以前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是将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归到表现形式,将修辞从表现形式中分出来的。

个人认为做诗歌鉴赏时,先看诗的题目(可以知道内容)和作者(知道大概风格)。

然后读诗,借助注释翻译一下。然后可以知道用了什么修辞或表现形式了。

回答问题时参照一下诗歌鉴赏答题的一般格式(一般是:通过**手法表现了**)回答问题时还应回答出这些手法的特点,使得诗歌怎么样了。

找一些典型的诗歌鉴赏的题目(主要是手法和感情)多练一些,一般应付高考就没问题了。

5.诗歌文化常识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3] 《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6.关于古诗词的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左传》传说是春秋末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的,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作品出处《柳河东集》。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作品出处:范文正公集。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国风·秦风·蒹葭》是春秋时期《诗经》中的一篇,作者无名氏。

《观沧海》是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7.古诗十九首的文化常识(主要内容地位)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意义〗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评价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编辑本段]古诗十九首全文和译文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里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那知道是什麽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再次返回.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 河畔萋萋的芳草啊,园中葱葱的高柳.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 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 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歌 *** (*汉时倡家女和后世所谓青楼女子是不一样的), 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马车驱赶著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著. 洛阳城里是多麽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

文章标签: # 诗歌 # 古诗 # 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