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1994年广东高考,1994年广东高考总分是多少
tamoadmin 2024-07-07 人已围观
简介1.从哪一年开始实行高考改革3+x方案2.湛江二十中3.20年前毕业人大的她,嫁给了穷光棍生下5个孩子,如今过得怎样?4.中国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着怎样的历史?5.高考3加2政策什么时候开始实行6.东莞公办高中高考排名7.广东高考状元是谁,附最高分及历年状元名单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学理念先进,管理机制科学,校风、学风、教风良好,教育水平高,教学质量好,赢得了学生家长和
1.从哪一年开始实行高考改革3+x方案
2.湛江二十中
3.20年前毕业人大的她,嫁给了穷光棍生下5个孩子,如今过得怎样?
4.中国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着怎样的历史?
5.高考3加2政策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6.东莞公办高中高考排名
7.广东高考状元是谁,附最高分及历年状元名单
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学理念先进,管理机制科学,校风、学风、教风良好,教育水平高,教学质量好,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1994年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以来,每年都被评为霞山区中考先进单位。
1997年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以来,该校的高考成绩突出,每年也都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每年都有应届毕业生考入国内知名大学。第五届高考侯智颖同学以857分的历史单科成绩获得湛江市第一名,广东省第四名。
2003以来连续三年中考高分层人数在霞山区属中学里均排名第一。
2004年、2006年中考霞山区总分第一名是均该校学生。
2005届高考,该校取得优异成绩,英语、政治、生物四人次高考单科成绩和两位术科考生的高考总分成绩进入《广东高考年报》所颁布的广东省高考单科前100名考生名册之中。
2006年高考,吴艳娟同学生物单科以825分为霞山区第一名、湛江市第四名。
2007年高考综合排名为湛江地区第六名。此外,多年来该校学生在每年参加的省、市、区学科竞赛所获奖项及人数都是位居区属中学的前列。
2008年高考应届生上一类本科及本科线比例为市教育局根据生源确定指标的138.4%和125.3%,本科指标完成比例为霞山区省一级学校第一名。
2009年高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考上重点大学人数有12人,其中应届10人,往届2人;考上本科人数有205人,其中应届160人,往届45人。本科院校录取243人,实现了该校本科上线和录取超200人的第一步跨越,全年级上省属专科线701人,录取比例超过毕业生总人数的80%。在湛江市教育局、市招生考试委员会2009年高考总结会上该校第12次被评为市高考先进单位。
2011年高考该校上本科线人数为379人,比2010年多136人。应届生占342人,补习班37人。理科最高分:613分。文科最高分:597分。该校原本目标是应届生和补习班共上本科线人数300人,现超79人。
从哪一年开始实行高考改革3+x方案
广东高考515分可以上的大学有:大连交通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
1、南京工程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是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目前,学校是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新一轮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主要起草单位;
国家十三五时期地方高校转型示范工程--产教融合规划项目实施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典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和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2、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为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高校、粤港澳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3、湖州师范学院
湖小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6年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1958年开始高等教育,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和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州师范学院。
2000年,原湖州卫生学校并入湖州师范学院。2005年、2017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2012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
湛江二十中
1999年。
1999年,高考综合测试引入“X”,即:3门大科语文、数学和外语。“X”为自选小科。这种改革凸显了综合能力测试因素。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增加能力型和应用性题目,考查学生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模式首先在广东省试行。“3+X”科目改革的实施,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全国一张试卷、一种高考模式的状态,多样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这一改革对考试内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高考改革
普通高考命题总体上将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遵循高中相关各科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增加能力型和应用性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为多数省市是近年来第一次将地理、生物列为考试内容,这两科考试范围暂定为必修课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教学的现状,综合能力测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跨学科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加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3+X
20年前毕业人大的她,嫁给了穷光棍生下5个孩子,如今过得怎样?
最近这几天,我花了很多时间了解一下关于湛江市目前的普通高中发展情况,包括各所高中基本的情况。总体上来说,湛江市普遍高中发展的情况都不错,特别有些面上中学从过去死沉之中走出来。我这篇文章主要从湛江市各所普通高中发展情况,从一个回顾视角作为一个基点来分析未来5年发展。
2006年,湛江市共有104355名考生,比去年增加2505人,普通高中计划招收54000人,比全年增加了4000多个名额。相对考生而言,上普通高中基本上不怎么激烈了,反而是招生的学校之间竞争激烈了。至今为止,湛江市有14所省一级高中,分别是湛江一中、湛江市二中、市四中、市二十一中(原港一中)、市二十中、湛师附中、吴川一中、吴川二中、廉江中学、廉江二中、遂溪一中、雷州一中、徐闻中学、坡头区一中。其中没有评上省一级高中湛江市实验中学的教学质量,高考成绩以及生源都比很多省一级高中都要好。另外,寸金书院、市七中、市五中、市六中、遂溪二中等学校的综合实力也不错。
2002年,湛江一中大幅度扩招,同时市二中和湛师附中也面向全市招生。2002年,原始总分700分以上的考生有450人左右,湛江一中录取了248人、市二中录取了104人、湛师附中录取了4人、遂溪一中32人、吴川一中39人、廉江中学10人、而雷州一中和徐闻中学连一个总分700分以上的考生都没有招到。当年,新生入学成绩平均分湛江一中666分,市二中665分,仅低于湛江一中1分。廉江中学633分、吴川一中630分、遂溪一中622分、湛师附中615分、雷州一中613分、徐闻中学579分。(资料来自湛江市招生考试中心对2005年高考应届生高一入学成绩统计分析表)。2005年高考,湛江一中以总分平均分618分名列湛江市第一。2005年高考总分800分以上的学校,湛江一中18人、吴川一中3人、廉江中学2人、湛江市实验中学1人、湛江市二中1人。总分700分以上的学校,湛江一中217人,吴川一中94人、廉江中学70人、遂溪一中57人,关于市二中情况不清楚,但是湛江市区总分700分以上总数是315人,其中湛江一中占了217人,而剩下人数全部给市二中也就是108人。2005年湛江市中考总分800分以上的学校,湛江一中最多,第二廉江中学,第三吴川一中。
从以上的资料分析,由于几所直属中学的扩招,造成雷州一中、徐闻中学生源质量直线下降,也给几所中学发展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尽管徐闻中学在02年没有招到一个进入湛江市前450名的考生,但是在2005年高考之中取得12人取得总分700分以上,也实在是不容易。
从1995年到2005年,这10年时间里,有不少普通高中进步,也有不少普通高中退步。其中走下坡路的高中有雷州一中、廉江中学、原麻章中学等学校,在1993年、1994年这两年高考,麻章中学升学率也曾经达到70%左右、然后就走下坡路。雷州一中也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但是从2000年开始就走向低谷,至今未能走出。尽管廉江中学这几年以来也在退步,但是最近两年却有点好转。湛江一中在2003年走向低谷之后,在04年开始恢复,05年高考却得非常好的成绩,其中进入湛江市前100名的考生达到66人。湛江市被录入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九所名校共有31人,其中湛江一中就有27人。而学科竞赛方面,湛江一中保持非常好的势头。湛江市二中在2001年高考之中走向低谷,总分800分以上只有一个人,但是能够02年高考之中就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总分800分以上5人,不过在05年却重蹈覆辙。湛师附中由于从2002年开始面向全市招生,所以生源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再加上这几年的高考成绩都不断在进步,所以也是看好的一所高中。吴川一中、遂溪一中由于有比较好的传统,所以在以后发展的道路上还是不错的。
要谈到未来5年各所高中发展情况,湛江一中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估计到2011年,该校在各个方面会提升到新的阶梯,这个与学校本身管理制度有关,同时也与湛江市未来5年经济好转的大环境有关。总体来说,湛江一中的综合实力基本上可以进入广东省10强,不过比起华师附中和省实验中学还是有一定距离,但是基本上可以广州执信中学、广雅中学基本上打成平手。说到生源方面,湛江一中去年生源总体还算非常不错,估计06年会更加好些。如果没有政策干预的话,我想这样势头会继续保持下去的。在02年的时候,市二中高一新生入学平均分仅低于湛江一中1分,但是从05年录取分数线来看,估计会比湛江一中差很多了。按照目前的条件约束下,湛江市二中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矛盾主要体现在扩招、新校区等几个方面,而这几个因素都会影响到生源的问题。如果在06年、07年这两年高考之中,市二中成绩不佳的话,那么以后发展的道路是比较艰难。说到湛江一中也并非不存在问题,例如内部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但是由于湛江一中有着比较好的管理制度,就是出现很大的人事变动,也不会影响学校的发展。不过,我在这里有个问题,想不明白,当时02年湛江市二中是617人入学,到05年高考的时候却只有511人?100多人跑到哪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对于学校的升学率基本上是表示怀疑的。说到这两所学校,湛江一中在管理方面相对松点,而湛江市二中就严格好,当然松也松的好处,严格也有严格的好处,那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进行选择。不过有些学校严格到不准到外面吃饭,而同时饭堂的菜却是在垄断经营。
吴川一中的综合实力比遂溪一中强,但是和市二中不分上下。不过最近这几年,吴川一中总分800分以上人数或者总分700分以上人数经常超过市二中,例如05年,吴川一中总分800分以上的3人,而市二中只有1人,但是上重点线率,吴川一中输给市二中。在每年高考中,吴川市前100名考生之中,来自吴川一中的考生达到95%以上。吴川一中能够发展这么多,其中有主要原因,吴川一中能够录取吴川地区一流学生,就是湛江一中和市二中也只能录取到二流学生。说起遂溪一中,由于每年都可以截留一些高分生源,所以每年高考成绩都不会差到那里,但是由于这几年,市二中,湛师附中也在遂溪招生,因此面临挑战还是有的。其实在遂溪地区,湛师附中根本无法和遂溪一中竞争的,不过在未来5年里,湛师附中综合实力有可能超过遂溪一中。
廉江中学按照现在发展的情况,感觉有点是在走下坡路,例如2005年报考人数达到2000多人,但是上重点线人数只有300人左右。尽管基数是比较大点,但是比例太低了,另外最近这几年,廉江中学的生源都不怎么好。廉江地区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基本上向外流的,同时廉江中学也要面临廉江二中的竞争。2002年高考,廉江市有一位考生总分800分以上,但是却落在安铺中学。尽管廉江二中上重点线率上输给廉江中学,但是在上本科线率上,两个学校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的。在未来5年之中,廉江二中综合实力不会超越廉江中学,但是差距会缩小很多,甚至对廉江中学构成严重威胁。
说到雷州地区,雷州一中走向下坡路已经是一个事实,这个原因不是陈顶三造成的,也不是王朝兴,而现任校长郑保书也很难改变现状的。这个是一个大环境的原因,不是某个人可以改变的,不过王朝兴当任雷州一中校长的时候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改革,估计会对雷州一中有一定帮助作用吧。2001年,雷州师范学校改为湛江市实验中学,面向全市招生,但是事实多数生源来自雷州以及徐闻,所以对雷州一中构成严重挑战。从2003年起,湛江市实验中学录取分数线也比雷州一中高。在2005年,高考之中,湛江市实验中学有一位考生总分800分以上。在雷州市前10名考生中,雷州一中的情况比市实验中学好些。06年,湛江市实验中学招20个班,雷州一中原计划招40个班,但是后来只是招26个班。由于湛江市实验中学最近几年利用非常好的时机到全国招牌比较好的老师,所以师资方面有一定比较优势。估计在未来5年里,湛江市实验中学都会得到比较好的发展空间,学校实力会大大增强。从外部性来看,2004年,湛江市委决定增选麻章区委书记李昌梧为湛江市常委,并且调到雷州当任雷州市委书记,也说明湛江市委、市政府对雷州的重视。只要雷州的环境好转,那么市实验中学就比较有利招到其他地方的优秀考生。
徐闻中学一直处于低谷,但是04年、05年的发展似乎让人看到希望。2004年高考,徐闻中学有一名考生总分800分以上,而在01年只有1人总分700分以上,并且这个考生还不是徐闻中学的应届生。但是最近两年情况改观很多了,例如在05年高考,徐闻中学总分700分以上的考生有12人。同时也这几年,徐闻县政府对于徐闻中学也是特别重视的。例如县委书记黄心强、副县长麦晓明、教育局局长黄发亲自挂点徐闻中学检查、指导备考工作。有一次徐闻中学的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麦晓明副县长对此十分担忧。他亲自前来学校了解情况,分析情况,给师生鼓气。(资料来源徐闻中学2005年教学工作会议材料之二《校长篇》)。徐闻中学初中部的教学质量也保存比较好的势头,湛江一中提前录取2006年高中一年级试验班新生61人,其中徐闻县8人,均为徐闻中学初中部,同时该校考生薛关怀同学在这次考试成绩名列全市第一。相对雷州一中来说,徐闻中学基本上在徐闻县是处于垄断地位,而雷州一中高中部面临湛江市实验中学竞争,初中部要面临雷城中学的竞争。在以后发展的道路上,徐闻中学也要面临一个博弈问题,徐闻县农民收入提高是否有利徐闻中学招到更好的学生。问题是这样的,居民收入提高之后,对于子女教育重视,增加这方面投资,这个徐闻中学来说也是有好处,但是也因为大家有钱了,也有可能导致生源流失到外面更加严重。从师资方面来看,徐闻中学能够招聘比较优秀教师毕竟还是有一定难度,另外琼海大桥的建设也更能对徐闻中学发展是新的机遇,但是这个却是未知数的。
再来分析市区的学校,已经对湛江一中和市二中做过分析了,所以在这里不再提了。说起市四中,一直以来发展的情况都不错。在1998年之前,霞山教育局局长李海一直兼任市四中校长,同时他也是霞山区政协副主席。正因为这个渊源,市四中发展中的外部性都是很不错的。在综合实力方面,在霞山区输给市二中,但是比市二十一中(原港一中)好一些。2006年,湛江市四中招收22个班,其中首次有200名在坡头、麻章、东海招。市四中在这三地考生心目中向往度是非常高的,特别是东海岛、麻章区太平镇、湖光镇的考生更加疯狂。听说在2005年中考,太平中学至少有一名学生考上湛师附中而放弃入学机会到市四中就读,事实可能是几名,但是为了慎重,只能这样表达。东海岛考生对于市四中狂热的因素可能很多,是否和前任校长是东海岛人这个渊源的关系,不过东海岛政界人士子女也有些就读市四中,这其中包括东海岛前任教育局局长的子女等。由于06年市四中可以在坡头、麻章、东海、这三地招生,所以生源会以前好很多。
市二十一中,也就是原港一中。市二十一中综合实力在霞山区排名第三,由于该校招到不少麻章、东海岛的生源,所以学校发展得也不错。市二十一中校长卢惠玲在当任副校长的期间也是一直管教学工作的,而她这个人工作能力也是非常不错。不过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个别老师观念陈旧等。
市二十中一直发展都不错,在05年的时候被评为省一级学校,05年湛江市高考状元也来自该校初中部。“创办于1991年8月的湛江市二十中在艰苦中克服重重困难,在较低的基础上发展自己,以其勤奋扎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和高质量的教学、严谨的管理、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走在教育的前列,成绩年年攀升,年年被评为霞山区中考先进单位,八届学生高考,学校就有七年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办学只用八年时间就成为市一级学校,在此基础上仅用五年时间,就跃升为省一级学校。”(湛江日报2005年9月13日)市二十中在2005年高考中,总分700分以上的有5人。
这几年之中,市六中、市十中发展比以前进步,但是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市五中由于得到市政府的支持,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市七中在过去的历史也是很辉煌的,例如1999年高考,张泽林的物理成绩829分,排名全省第一,数学819分,排名全市第二。但是最近这几年已经走下坡路,再加上得不到政策的不利,所以发展起来真的很难。
最近,这几年,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发展的情况比较好,前景还是看好的。学校最近几年,本科上线率在50%左右,总分700分以上的人数也不少,同时考上重点中学人数也比以前增加很多了。在师资方面,该校的师资力量还是相当不错的。
坡头区一中创建1985年,2005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最近这几年,招生规模保持在20个班左右。2005年高考,有3到5人总分700分以上,由于资料来由不少相当准确,为了慎重,只能这样表达。本科升学率在40%左右,有四人单科成绩进入湛江市前10名,其中历史、语文、政治单科平均分名列湛江市第四。由于06年起,市四中也在坡头区招生,所以坡头区一中也面临从未有的挑战。坡头区另外一所普通高中就是南油三中,在2004年南油三中参加高考的学生共347人,上本科线94人,本科上线率为27%;专科上线200人,本科和专科共计上线294人,高考综合上线率为85%,比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但本科上线率比去年下降了5.6个百分点)。不过在2000年高考中,南油三中曾经有考生总分800分以上。
麻章区一中创建1999年,但是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学校规模是大起来,但是没有做强。尽管05年高考,麻章区一中上线也达有90%以上,但是上重点线和本科线人数不多,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2002年,湛江市农垦实验中学落在麻章区,并且在当年招生。2002年,麻章区一中录取分数线是540分,但是由于合并进来的麻章中学录取分数线是480多分,所以麻章镇考生进去麻章区一中基本都是480多分就可以了,而湛江农垦实验中学录取分数线500分。03年,麻章区一中录取分数线520分、湛江农垦实验中学540分。从去年高考来看,湛江农垦实验中学高考成绩不如麻章区一中,估计今年不会超过麻章区一中,但是从长期来说,湛江农垦实验中学有可能超过麻章区一中。在这几年之中,麻章区一中高考还是取得一定成绩,这比起过去的麻章中学来说,进步是非常大的,这个也和麻章区一中副校长梁保国在教学工作抓得比较好有关。可以说,麻章区一中能够取得的高考成绩,很大程度是副校长梁保国努力的结果。不过麻章区一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利益集团之争、权力背后的博弈等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我只能含蓄一点,如果实在看不明白的话,但是也不能说太裸露。从外部性,对于麻章区一中发展是相当不利的。第一是06年,市四中在麻章区招生,估计会把麻章区中考成绩80到150名的考生基本上招走,另外市四中也在东海岛招生,所以麻章区一中能够在东海岛招到优秀学生难度也会增加。第二是,麻章区有一部分成绩相对不错的学生会选择湛江农垦实验中学或者湖光中学。第三是,继续还有学生跑到外面就读高中。综合这几个方面,麻章区一中在招生方面还是存在不少困难,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要看看梁保国副校长的能力。
说起民办教育,寸金书院做得很不错。2001年:高考上线率86%。2002年:高考上线率75% 2003年: 297人参加高考,上线率73%2004年:286人参加高考,上线率88%。2005年:374人参加高考,上线率73%。其中林国强同学以政治单科844分、刘思思同学高考中以数学单科843分。
到2011年左右,我觉得湛江市各所普通高中的综合实力排名有可能是这样,但是不一定准确,并且仅仅代表个人看法。综合实力排名前五名的中学是湛江一中、吴川一中、市二中、市实验中学、遂溪一中,排在第六到第十名是湛江师范附属中学、廉江中学、市四中、雷州一中、徐闻中学。排在十一名到二十名是市二十一中、寸金书院、湛江农垦实验中学、廉江二中、市二中、坡头区一中、南油三中、吴川二中、遂溪二中、春辉学校。同时麻章区一中、市六中、市十中、市七中、市五中、雷州二中、安铺中学、廉江三中大慨在排二十到三十名之间。
徐闻一中曾经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有不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但是今日的发展却让人失望。几十年的风雨,历史在变迁,教育的改革也给我们一些反思。总体来说,湛江市民办高中数量不多,发展情况不理想,这也有很多因素。估计到2011年,湛江市普通高中招生会突破7万人,之后就保持着比较稳定数量。我建议一些高中,不要盲目扩招,特别为了扩招而负债的学校,必须慎重这个问题。
好了,对湛江市普通高中未来5年发展的分析就到此。最后,我给教育主管部门一些建议,必须尊重学校之间的竞争,尽量少点干预,就是干预也需要一个原则,否则这套规则就会乱。
2006-6-23
中国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着怎样的历史?
人生变化无常,每个人都有走错路的时候,都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说得很对,但是女性不仅怕嫁错人,也怕选错行业,一旦走错,没能及时回头那么将会万劫不复。
无论之前的路铺得再好,人生全都是因为一个选择错误就会毁了一辈子,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也会成为农村妇女,一辈子为家庭操劳。
考上人大
伍继红因为学历一下子走红网络,上了新闻头条,伍继红从小学习就用功,老师给的评价就是伍继红读书很用功,平时也比较安静,就喜欢一个人默默地看书,性格看起来有点内向。
高考的时候,伍继红一举拿下了魁首,1994年以692分的高考成绩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所大学是211同时也是985,正儿八经的名校。
大学生在当时的年代来说是非常值钱的,一家有一个大学生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更何况是女孩子,更为稀有,伍继红就是父母的骄傲,考上大学之后,伍继红就去到北京上学,因为离家比较远,伍继红只有放假才会回家,和家里的联系越来越少。
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前途光明,并且在那个时候大学毕业之后是包分配工作的,这对于农村出身的伍继红就是一个铁饭碗了,但就在伍继红上了大学的第二年就取消了包分配,随后就发出文件《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这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天灾。
没有了包分配,伍继红大学毕业之后只能自己找工作,不过有人大这张毕业证在手,走到哪里都是香饽饽,不怕找不到工作,伍继红前往了北京、广东、天津等地方找工作,但是没有找到合心意的,四处碰壁,这个学历本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是伍继红学的是冷门的档案专业。
最后伍继红就回到了广东,在教育部门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资料和信息录入,这份工作工资待遇都很不错的,一个月的薪水有3000块,对于当时那个年代来说,算是高收入了。
伍继红本以为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就可以过得很好,然后可以孝敬父母,可工作刚走入正轨,父亲却因为意外去世,因为工作的原因,伍继红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回到家之后,伍继红就跑到父亲的坟前痛哭,从这之后伍继红的精神开始有点恍惚。
遭受打击
父亲的去世对伍继红的打击太好了,再加上伍继红本身性子就闷,承受能力并不是很好,因为状态不好,伍继红就回到单位将这份高薪工资辞掉,但是没有经济来源,很难生存,之后伍继红就找了一份手工活做,就是制作一些卡片之类的,这个工作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工资也是不高,只有1000块。
干了一段时间之后,伍继红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于是来到了服装厂干起了苦力活,每天就和布料打交道,久而久之,这个工作就比较乏味,伍继红觉得自己属于是高知识分子的人,不应该就这样,于是伍继红就收拾了行李,想要去外面工作,就在火车上遇到了自己的老乡郭长华。
伍继红自从父亲去世之后,就很少跟你打交道,就喜欢一个人待着,但是却能和郭长华相谈甚欢,郭长华的出现改变了伍继红不少,觉得生活并不是怎么无趣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伍继红觉得郭长华是个不错的人,就决定跟着郭长华回村结婚。
郭长华只不过是一个初中毕业,而伍继红则是名校毕业的,郭长华自然是开心无比,自己讨了一个高学历的老婆,觉得脸上非常有面子。
嫁给光棍
但是两人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郭长华就发现伍继红经常一个在角落里自言自语,郭长华就觉得很不对劲,她也不出工作,经常一个人跑到村里的录像室看一些港剧,郭长华总觉得妻子的精神方面有问题,就带着伍继红看医生,医生给是"精神抑郁"类的药物,本以为伍继红按时吃药就没有什么问题,让郭长华抓狂的,她的药物都丢掉了。
精神一直都是存在问题的,但没有很影响生活,并且还给郭长华生下了一个女儿,本以为伍继红的一生都绑在郭长华身上了,但没想到两人的感情并不和,再加上伍继红的病,多少都会遭到郭长华的嫌弃,两人就决定离婚,这段婚姻坚持了五年多。
然后离婚之后的伍继红并没有去找工作养活自己,而是嫁给了隔壁村的老光棍邓高华,嫁给邓高光的十一年里面,伍继红生下了5个孩子。
家境本来就穷,应了那句话越生越穷,伍继红的一生都被这五个孩子死死地绑住,整天就是照顾孩子,下地干农活,家里的经济来源都是靠低保,43岁的伍继红在生活的折磨下,一天比一天苍老,这些日子根本不是伍继红想要的,但是她并没有做任何的斗争,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着这种生活。
生活暗无天日
伍继红曾说:"每天睡醒第一件事就是带孩子,日复一日,就这样过了这么多年,感觉我活在谷底,翻身都翻不了",昔日高材生的光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伍继红是人大毕业的这件事情连自己的丈夫都不知道,还是村干部上门做调查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这名村干部就是吴美华,吴美华根本不敢相信眼前蓬头垢面的乡村农妇竟然是名校毕业的。
之后吴美华就将伍继红的悲惨遭遇发表在网络上,很快伍继红人大毕业这件事情就受到了广大媒体的关注,人大毕业的才女,沦为贫困户,这个消息让伍继红的老师和同学们感到非常震惊,当伍继红再次见到同学和老师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年过去了,同学们个个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看到伍继红的现状,校友们都觉得很同情,大家都开始凑钱给伍继红盖了一栋现代化的平房,并且还给五个孩子买了不少新衣服。
邓高光说,伍继红搬进新家之后,不再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了,精神方面也好了很多,死气沉沉的样子慢慢的开始有了朝气,和同学交流时候还会说英语,这样邓高光很惊讶。
在同学帮助下,伍继红的家庭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伍继红还是和之前差不多,没有想着要出去工作,觉得自己已经落后了,根本没有能力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伍继红就是一个很失败的人,拿着名校的毕业证,却活成了一个旧时代的农村妇女,有人会说,是伍继红的承受能力太差,眼光短浅,不能适应社会,最后才成了这般模样,实在是令人惋惜。
高考3加2政策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直到清朝灭亡以前,高等教育的规模很小,当时全国的高等学堂只有24所。高校招生对象为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学生。考试科目包括外语和国文以及理化、文史等文化课程。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扩展资料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七门学科,文科课理科都考政治,文科和理科都是考五门课,总分500分。
英语是1983年才纳入必考科目的,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1995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名义上是为学生减负,结果非但减不了负,还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
所以几年后生物和地理恢复了高考。再到后来,高考改革又搞了分省命题、高校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高考科目也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各个省都差别很大。
例如,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外,有的地方考小综合,有的地方还考大综合,还有的把学业水平测试纳入招生参考等。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东莞公办高中高考排名
1977-2007,高考改革焦点回眸
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臧铁军
两代人分享“高考”的喜悦。CFP供图
1977年夏,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同志召集知识界人士群策群言,做出恢复高考的历史决定。如今,距离那个非同寻常的夏天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从那时起,高考和高考改革始终处于社会关注的焦点。
考试技术改革从传统考试到现代教育测量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高考传统的命题方法和考试方式的缺陷,考试研究的学者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调查与论证,提出以现代教育测量理论为指导,吸收标准化考试的理论和经验进行高考改革。
1985年,高考标准化改革由广东省率先试验,当年进行英语、数学两科的标准化考试试点。到1988年,这项改革试验扩大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5个学科,英语科则扩大到全国17个省(区),涉及100万考生。经过由点到面的改革实践,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高考标准化的全过程包括:命题标准化、考务管理标准化、试卷评阅标准化、分数的解释和使用标准化。这一改革加强了高考命题的科学性和可控性,减少了考试误差。
在高考走向标准化考试的过程中,我国首次进行了大范围内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研究,高考的各个学科逐步建立了认知领域的考试层次目标,对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和深入的讨论,这为后来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
标准化考试的实施实现了在命题过程中对各种指标的预估和把握,并在考后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在《考试说明》中对各种指标进行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广大中学教师逐步熟悉了表征试卷和试题质量的指标,对于科学掌握测试方法,评估和改进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高考标准化的改革还包括对各种题型功能和试卷题型比例等多方面问题的实证性研究,规范和稳定了试卷的形式,把光学符号阅读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引入高考评分,使客观题的阅卷快速准确,主观题的评分误差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较好地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
如果把今天的高考试卷和20年前的试卷放在一起比较,试题和试卷结构的巨大变化和差异显而易见,而这背后蕴含的实质,是考试理念、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科学方法的变化。
高考标准化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我国考试科学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国高考后20年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高考科目改革从“文6理7”到“3+X”
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考试结果使用不当,高考升学率成为评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依据,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突出,一些学生偏科严重,高考客观上承担了对高中教育教学有偏颇导向的责任。
为了抑制教学中这种不正常现象,经过多方论证,80年代后期,原国家教委决定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高中毕业会考设计的初衷,是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各司其职,让会考承担起评价学生和学校的任务,以此平衡高考指挥棒的巨大力量。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1988年在上海、浙江试点。1989年7月,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试行高中会考制度,并在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1991年,湖南、云南、海南三省进行在高中会考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的改革;199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实行了会考后的高考“3+2”科目组设置方案,即语、数、英三科为必考科目,文史类加考政、史;理工类加考理、化,每科满分原始分150分。
在此之前,高考一直采用文科考6科,理科考7科的形式,只有在高中会考的基础上进行改革,高考才能走出由统一高考制度固化下来的科目组合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有利于普通高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新生。
在“3+2”高考科目改革8年后,1999年广东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1-2科。此后,各省陆续实施的“3+X”科目方案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少部分省市实施的是“3+大综合(或)+1”方案。
综合测试引入“X”,凸显了综合能力测试因素。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增加能力型和应用性题目,考查学生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3+X”改革中,各省先后增加了英语听力测试项目,引导英语教学重视听说,不能再教“哑巴英语”。
“3+X”科目改革的实施,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全国一张试卷、一种高考模式的状态,多样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这一改革对考试内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进行,广东省等四个省(自治区)于2007年开始实施课程改革后的新高考方案。新一轮高考改革逐步在各省展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将随之得到进一步推进。
招生方式改革从“保送生”到“自主招生”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考改革似乎始终未能触及“大一统”的格局。事实上,恢复高考后的30年间,对统一考试、统一招生方式的改革探索始终没有停止过。
年,我国开始保送生的试点。1985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扩大试点。“保送生”,即由中学推荐,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参加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1988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标志着保送生制度成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初,保送生计划人数曾一度扩大。但保送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了提高名牌大学的升学率,“推良不推优”的倾向,出现了学生在申报材料中作假、干部和教师子女保送比例过高的现象,同时也出现了高校为争抢生源而干扰中学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1998年国家在5省市试行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1999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所有保送生都必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此后,教育部又下发文件从程序上完善保送工作,规定考生的报名权、中学的推荐权、高校的录取权和教委的审批权“四权分离”。
2001年教育部决定按照“压缩规模,严格标准,严格管理”的原则,将每年大约20000人左右的保送生规模压缩至5000人。同时教育部对招收保送生的条件进行了调整,扩大了招收保送生的高校范围,把保送条件中的“软”条件,都变成了“硬性指标”。
与保送生具有类似性质的改革是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探索。在连续两年多所学校试点的基础上,2003年教育部在北大、清华等22所著名高校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在自主考试与面试的基础上进行初选,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可以由学校决定录取,招生比例为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5%。
2006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扩大到53所大学。这项改革使高校有了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扩大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操作空间,同时对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除了对优秀学生进行的招生探索外,自主招生还在大专层次的高职院校进行了改革试验。2006年,北京和上海在多所高等职业院校试行了自主招生,采用“笔试+面试”的方法,完全由学校自主命题,由学校自主确定录取结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选拔录取,录取标准完全依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不同。同年,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开始在更大比例上进行自主招生。
由于纸笔测验具有便于大规模施测的优势,同时有利于对人才选拔的共性问题进行测量,便于比较甄别,因此目前统一考试仍然是高考的主要形式。分省命题虽然从考试科目设置和题目内容上各不相同,但仍未能摆脱纸笔测验和区域内的“大一统”形式。只有保送生和自主招生与此不同,与统一高考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呼应。应该说,进一步扩大多元化选拔、多样化录取是今后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
招生体制改革“单轨—双轨—并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校沿袭文革前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的体制,即所谓“统招统分”的制度。这一制度割裂了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由于招生计划常常滞后于人才需求的发展,造成一些本来就十分稀缺的大学毕业生难以学以致用。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实施“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规定一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矿区等艰苦行业定向招生。这既是对国家急需人才的基础性行业的政策倾斜,也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搭建了桥梁。
年教育部又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自费生。由此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计划招生体制,在高等学校保证完成指令性计划的前提下,实行辅助性的计划调节——招收委托培养和自费生,从而使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调节计划招生双轨并存。
“双轨制”是当时针对国家建设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为加速发展高等教育提出来的。这一政策的实施,从挖掘高校的办学潜力和开辟高校经费来源两个方面促进了高等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第一次打通了城乡集体所有制单位甚至个体企业委托高校培养人才的途径。
委托培养和自费生的录取分数必然要低于统招计划生的分数。无论“双轨制”的初衷如何和产生的正面效果怎样,收费和降分录取在形式上挂了钩,给人以“花钱买分”的感觉。事实上有人正是利用“双轨”政策,炒批件、批条子、走后门,严重破坏了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原则。
1994年,全国37所重点院校进行招生收费并轨制试点工作,逐步建立起“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1997年,高校招生全面实现并轨。至此,我国高校由国家“统招统分”改革为“双轨制”,最终实现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的并轨招生。
招生并轨,由国家包费上学变成自费上学,人们的价值取向在“双轨”过渡中发生了转变,认同了“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大学毕业不包分配、自主择业的新观念,从而在招生体制改革上逐渐转向与经济体制改革中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相适应,最终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30年来,高考改革的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如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是我国提前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助推力;由统一命题到分省命题,成为高考改革在坚持统一的基础上,走向多样化的关键步骤之一;网上阅卷,从程序和技术上保证了阅卷标准的一致性;网上录取、招生“阳光工程”,使招生信息更加公开和透明,保证了招生录取的公开、公平、公正……
尽管如此,一年一度的高考仍会受到方方面面的批评和指责,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人们对高考改革所寄予的更高期待,是一种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聚焦高考30年”征稿
报纸征稿:
内容:关于高考30年的经历、感悟、记忆、收获及相关资料、
邮寄: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国教育报《招生考试就业周刊》(邮编:100082)
邮件:zkjy@edumail.com.cn
传真:010-62236792
网站征稿:
内容:
1.恢复高考的社会意义及历史变迁:
包括30年来有关高考的重要言论、社会反响、发展变化以及您对它的个人感悟等等。
2.各省市30年来高考的改革和发展变化:
欢迎从那个阶段走过来又了解某省高考发展状况的单位或个人投稿。
3.各年生的社会际遇与生存状况
广东高考状元是谁,附最高分及历年状元名单
关于“东莞公办高中高考排名”如下:
东莞高考成绩学校排名名单有广东省东莞中学、东莞市实验中学、东莞高级中学、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市光明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常平中学、东莞市石龙中学、虎门外语学校、东莞华东高级中学。
一、东莞市东莞中学
东莞市东莞中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传承与创新,东莞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
东莞中学1992年被编入由国家教委编辑的《中国名校—中学卷》,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二、东莞市实验中学
东莞实验中学是东莞市直属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东莞市首批品牌学校。
学校创办于1993年,2006年4月,学校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验收,成为广东省首批十五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之一。2007年9月,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60亩,有7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800余人,教职工320余人。
三、东莞高级中学
东莞高级中学是东莞市直属公办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于1997年。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北校区、南校区两个校区,北校区占地面积1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南校区占地面积2.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062万平方米,有65个教学班,在校生3300多人,在职教职工308人,专任教师272人。
一、2021年广东高考状元是谁
2021年广东高考状元暂未公布,我会持续关注并及时更新。
二、2020年广东高考状元是谁
理科全省第一名
——广州市第六中学:刘洋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彭文强
刘洋在2020年高考中
以716分的成绩夺得全省理科第一名,
同时又夺得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总分第一名。
刘洋是广东省最后一届文理分科高考的理科第一,也是我国推行“强基计划”元年,清华大学在广东录取的强基理科第一名。
成绩截图
语文:133
数学:147
外语:145
理综:291
总分:716
文科全省第一名
——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李彦全
今年,广东省文科第一名是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李彦全,总分665分。
高考放榜之后,得知自己考进了全省文科前20名,李彦全表示心情非常激动。“这次是意外之喜。”他说,有很多同学更加优秀,没想到自己能考得这么好。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李彦全获广东文科第一名
与大多数同学一样,今年疫情也对李彦全造成了一定影响。“居家学习期间,确实会把节奏拖慢,相对没有在校时的紧张有序。”他说,高考前的二模三模考得并不理想,成绩有所波动。不过,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引导下,他能坦然应对。“高考只有一次,没有退路。无论遇到什么波动,我都会选择轻松面对。”李彦全说,只有这一次成绩才算数,唯有闭着眼睛向前冲。
作为一名文科生,李彦全平时热衷于看书、写作及参加辩论赛。“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家里就培养我写作的兴趣。”他说,自己平时有写诗和小说的习惯,高中期间写了厚厚的四五本笔记簿。对于看书,他比较喜欢阅读历史及社会科学有关书籍,比如《史记》《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多个版本的《中国通史》。除此之外,还关注跟辩论有关的事情。
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个有思想的孩子。课间时候,常常能看见他在走廊一边散步一边思考,在课上,李彦全积极举手发言,思想活跃的他喜欢表达。课余,他不断做题适应出题方式。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李彦全还会与同学相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学习之外,李彦全积极参加了学校的辩论赛,荣获“最佳辩手”的称号。他倾向于读法学专业,觉得法学专业包含有政治学、社会学等知识,同时能够学习处理一些实际的社会事务。
三、广东高考状元是谁
2019广东高考文科状元,理科榜眼、探花
均花落珠海一中
高三3班张煜豪同学以总分672分
(据说语文139分,英语143分)
获得2019广东高考
文科状元
高三13班秦扬茗同学
荣获2019广东高考理科
第2名
高三13班刘家宏、张友榕同学
分别以701分、700分的总分
荣获2019广东高考理科
第3名、第5名
四、2018年广东高考状元是谁
2018年广东省高考状元出炉!
广东省文科状元
唐闻
广东省理科状元
李泽华
两位学生均来自广州执信中学!
广州执信中学,简称执信中学,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纪念性学校。广州执信中学1978年再次定为省市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6年成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
执信是出了名的名人多且牛,创始人就是尊敬的孙中山先生,当时的校董名单:廖仲恺、孙科、陈廉伯、李大钊、何香凝、北大校长蔡元培也赫然在目!
作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执信的办学成绩有目共睹。历年来一本上线率达到90%以上!文理科省前100名占据多个名额,绝对是一个名人的殿堂,学霸的根据地!
除了执信中学外,2018年潮阳实验学校全省文理科总分前100名中占19人!其中有望22人以上被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