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生物高考典型易错锦集,生物高考易错知识点
tamoadmin 2024-06-23 人已围观
简介1.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2.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3.初中科学易错知识点(物理、化学、生物)4.求高中生物经典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5.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在所学习的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中存在部分易错知识点,那么必修二课本中存在哪些易错知识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二易错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易错知识点(一) 1 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隐性性状 隐性性状是具有一
1.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
2.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
3.初中科学易错知识点(物理、化学、生物)
4.求高中生物经典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5.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在所学习的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中存在部分易错知识点,那么必修二课本中存在哪些易错知识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二易错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易错知识点(一)1 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隐性性状
隐性性状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所得子 一 代中没有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
2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不是?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而是研究者?只关注了一对相对性状?,不存在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生物。
3 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理论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中有一半是纯合子。
4 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相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是纯合子;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是杂合子。
5 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基因包括核基因和质基因两类,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核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质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是不相等的。
(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6 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二者的细胞学基础不同; 前者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后者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7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
8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可以不同。如,在完全显性时,含有相同显性基因的个体。
9 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
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完全可能相同。如,在完全显性时,含有相同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以不同。如,在完全显性时,隐性纯合子与含有显性基因的个体。
10 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一定不同
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也可能相同,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
高中生物必修二易错知识点(二)1 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只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
2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一定是发生了减数分裂
若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那么,发生的一定是减数分裂;
若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也复制了两次,那么,发生的只能是有丝分裂。
3 体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
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成熟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
4 生殖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5 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就是成熟的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还需要进一步发育才能成为生殖细胞。
6 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能两两配对
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两两配对。
7 只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才有同源染色体
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其体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
8 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除此之外,体细胞中都是具有同源染色体的;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多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理论上存在的同源染色体。
9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
在通常情况下是成立的,但是,如果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就不成立了。如21三体综合症。
10 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
色体不配对
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已经没有同源染色体,无从讨论配对不配对的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易错知识点(三)1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产生配子时,它们一定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
上面说法,在通常情况下是成立的,但是,如果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就不成立了。
2 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包括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在染色体DNA上,包括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两种情况;非等位基因又有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类;等位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细胞质基因都不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 DNA分子的任一条链中,都有A=T,G=C
在DNA分子的任一条链中,一般来说,A=T,G=C 是非常偶然的。
4 DNA分子中,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DNA分子中,每个碱基分子都直接和一个脱氧核糖相连。
5 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分子都直接和两个脱氧核糖相连
DNA分子中,多数磷酸分子都直接和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有两个(位于5'端)磷酸分子都只和一个脱氧核糖相连。
6 基因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全部位于细胞核中,是DNA上任意一个片段
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功能单位,主要位于细胞核中,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7 DNA分子的复制一定发生在细胞核内,转录只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发生DNA的复制和转录;原核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8 DNA能直接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DNA不能直接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而是通过mRNA间接地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9 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
DNA复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
10DNA、mRNA、tRNA、rRNA上都含有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
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是高二生物学的重点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也非常紧密,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学考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学考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必记要点1.捕获光能的四种色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2.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暗反应。
(1)光反应:
①条件:光、色素、酶。
②场所:类囊体薄膜。
③物质变化:水的光解、ATP的形成。
④能量变化:光能?ATP中活泼的化学能。
(2)暗反应:
①条件:酶、[H]、ATP。
②场所:叶绿体基质。
③物质变化:CO2的固定、C3的还原。
④能量变化:ATP中活泼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强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2)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当CO2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提高。
(3)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效率。
(4)矿质元素:矿质元素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例:Mg2+。
(5)水。
高二生物学考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易错点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唯一场所,如无氧呼吸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或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蛔虫;但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性细菌。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实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ATP,但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
5.不同生物的无氧呼吸产物不同,这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而且释放的能量较少,这是因为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6.物质氧化分解并非一定需要O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不需要O2,无氧呼吸过程也是物质氧化分解过程。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
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细胞学说确立了“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这一观点使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在组成结构上实现了统一
其次,细胞学说对细胞及其功能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细胞学说开辟了生物学科的研究领域,并推动细胞生物学发展成为了一门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增殖和细胞代谢等生命活动等内容的独立科学,也间接推动了显微技术和实验技术的进步。
第三,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生物科学发展的转折点,它促使博物学转变为现代生物学,并为比较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传统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近代生物学分支学科提供了共同的基础。
第四,细胞学说为生物的统一起源提供了有力证据,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依据,动摇了神创论,使动植物之间毫无联系等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攻自破,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重要依据。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可以这样说,细胞学说的建立,大大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融合和进步。
初中科学易错知识点(物理、化学、生物)
#高一# 导语从初中生物过渡到高中生物的重要时期,也是打好高考生物基础的一个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复习好高一的生物实验报告。下面是 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1-4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绿色,RNA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橘**
脂肪+苏丹IV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时间是何时?为何?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5-9
实验五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考点提示:
(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胡萝卜素)、**(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
(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
(9)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的是哪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实验七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4、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知识概要:制片观察加液观察加水观察
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动物细胞会吗?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实验八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考点提示:
(1)鸡血能用猪血代替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
(2)鸡血中为何要加柠檬酸钠?为何要弃去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防止血液凝固;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细胞和DNA.
(3)胀破细胞的方法?能用生理盐水吗?
向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大量吸水而胀破;不能用生理盐水,因为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该实验中应用玻璃烧杯还是塑料烧杯?为什么?用塑料烧杯,因为玻璃烧杯容易吸附DNA.
(5)前后三次过滤时,所用纱布的层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第一次用一层纱布,有利于核物质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二次用多层纱布,能防止DNA丝状物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三次用两层纱布,既有利于DNA透过纱布,又能防止其它杂质透过纱布。
(6)若实验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么?第一次加蒸馏水过少,细胞未充分胀破;第二次加蒸馏水过多或过少;第一次过滤用了多层纱布;第二次过滤用了一层纱布。
(7)两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胀破;第二次是为了降低氯化钠的浓度,有利于DNA有析出。
(8)实验中搅拌溶液时,为何总要沿一个方向搅拌?防止DNA分子受到损伤。
(9)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加蒸馏水,降低氯化钠的浓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10)三次溶解DNA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或2mol/L)的氯化钠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对DNA的溶解度都比较高。
(11)鉴定DNA时为何要用两支试管?其现象分别是什么?
其中不加DNA的试管起对照作用。该试管溶液不变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试管溶液变蓝色。
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
3、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一生物易错知识点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
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
tRNA含CHONPS
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求高中生物经典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科学部分:
例1、医院里有一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里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1 kg/m3 B、2 kg/m3 C、2.2 kg/m3 D、2.5 kg/m3
分析:大多数学生选D,原因是,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而本题中质量变了,而体积没有变,根据密度公式,故选B
例2、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C、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受压物体表面 D、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水平地面
分析:选各种答案的学生都有,原因不理解是压力的定义和方向。混淆压力和重力的概念。
例3、小明用力推水平地面的某一物体,没有推动,原因是小明对物体的推力 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大部分学生选填“小于”,原因是不理解二力平衡的含义。
例4、如图所示四个演示实验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又如: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中,能反映出发电机原理的是( )
A B C D
分析:学生对课本实验不清楚,原理不理解
例5、观察下图并填空。
分析:有的教师对实验不够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差。
例6、已知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就越大,现将等体积90%和10%的硫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 )
A、 >50% B、 = 50% C、< 50% D、不能确定
分析:学生不理解溶质质量分数
例7、关于功和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功越多,功率一定越大 B. 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越大
C. 做功越多,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越大
D. 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分析:学生答题中有选A或B或C的,此题造成错解的主要原因是对功率概念理解不透。 功率的大小只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不表示做功的多少。根据功率的含义P=W/t可知,功率的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功W;二是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t。在做功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功率越大;在做功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题设中只告诉功或做功时间是无法比较和判断功率大小的。做功多,功率不一定大,因为没有说明做功时间,所以A选项错。做功时间长,功率不一定大,因为没有说明这段时间内做了多少功,所以B选项错误。做功越多,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也不一定大,因为功和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不一定多,所以选项C错误。故选D
例8、甲、乙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在10米高处,这两个冰块( )。
A. 机械能一样大、内能一样大 B. 机械能一样大、乙的内能大
C. 乙的机械能大、内能一样大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分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可以通过它们的速度大小、位置高度,判断它们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判断物体内能大小的依据是温度和状态。根据题意,两个冰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它们的动能都是零,两冰块质量相同,乙冰块比甲冰块的位置高,乙冰块的重力势能大。结论是乙冰块的机械能大。两个冰块均为0℃,质量相同,物态相同,温度相同,所以从它们的内能也相同。选项C正确。
例9、(08金华30).现有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A、B、C、D四种物质中只含有两种元素,A是黑色固体,在常温下B、C、D为无色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由此可以判断C物质是 ▲ ,D物质是 ▲ 。 (填名称或化学式)
(2)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分析]:此题学生错误或者说做不来的原因是“
”涉及到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这也是出题者的高明之处,把化学和生物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难倒了很多学生。
例10、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 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 D.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里沿直线传播
分析:学生容易选B,原因在于不明了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或在真空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不沿着直线传播的事例可以举出很多,如隔着盛满水的玻璃杯看放在水中的筷子,筷子明显弯折了,这就是光线发生了偏折的缘故。故选D。这题也说明了运用物理规律时应注意其适用条件、适应范围,不可掉以轻心。
(二).生命科学部分:
例1、(02湖州31). 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槐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槐树与松树一样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在于不理解生物的适应性。
例2、(07年杭州1).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生活着许多水生、陆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园内河流交汇,鸟语花香,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该湿地公园属于( )
A.种群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生物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一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总和叫做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和它们生活环境的综合体叫做生态系统。这三个概念可以这样简化:所有同种生物构成种群,所有不同种生构成群落,所有的群落和它的环境构成生态系统。湿地公园中的许多水生、陆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就是指群落,河流和湿地强调的是环境,所以该公园是群落和环境的综合体,故答案选B。
例3、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①池塘中的一个衣藻.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④池塘。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各自对应的层次是
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细胞、种群、个体、生态系统
分析:根据概念可知,正确答案为:B
例题4、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这是因为( )
A.体质太差 B.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
C.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弱 D.青霉素不纯
分析:这道题意在考查人体免疫功能方面的知识。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这是免疫的功能之一。但是,如果这方面的功能过强时,就会把进入人体内某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某些药物当作抗原进行防御,这就会引起过敏反应。青霉素对有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抗原,他们的免疫系统会对该抗原(青霉素)“宣战”,结果引过敏反应(如休克)。由此看来,对青霉素过敏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防御功能过强,而不是体质太差或青霉素不纯等原因。答案:B
例5、(2007年绍兴市)下列关于免疫的实例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种卡介苗 B.泪液和唾液的杀菌作用
C.注射乙肝疫苗 D.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再患天花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血液凝固、吞噬作用及溶菌酶的作用。特异性免疫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人的泪液和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溶菌酶。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注射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患过天花的人体内产生了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这三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对某一病原体起作用。故选B。
(三).地球、宇宙空间科学部分:
例1、(08台州21).右图是某市夏季空气污染浓度的等值线图(类似于地形中的等高线)。据图可知该区域中主要污染源位置在 ▲ 区。
分析:学生根据夏季盛行东南季风而没有看清图中每立方固体污染物的个数选了甲。
例2、(08金华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B、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C、地球上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D.地球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态
分析:基本概念不理解、死记硬背
例题3、(08丽水1)4.根据右边等高线地形图得到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
A.C处是山脊 B.D处是峭壁
C.A位于B的西南方 D.海拔最高的是B处
分析: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点混乱,本题考查对地形等高线图的解释,部分学生对等高线的绘制原理不明白,无法识别图上的地形特征,因而错选“A”者较多。
例题4、(08嘉兴28).右图是嫦娥一号卫星(以下简称卫星)从地球奔向月球并绕月飞行的轨道示意图。
(1)卫星在到达月球附近时.需要减速才能围绕月球运动。减速的方法是卫星携带的制动火箭沿运动方向向 ▲ (填“前”或。后”)喷火。
(2)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后,卫星于2008年2月16 分(正月十五)上午l0时左右第一状面临月全食的考验。在月全食的近4个小时中,卫星无法得到太甩光的照射.这会导致卫星表面温度骤降,同时太阳能电池无法工作。从光的传播规律来分析,月全食是因为月球,地球、太阳三个天体恰好处于同一直线上,且 ▲ 在中央。如果天气晴朗.那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相是 ▲ 。
分析:学生灵活应用不够,综合能力不强
例题5、(08宁波20).如图所示是从月球上拍摄的“日食”照片。下列对发生此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张照片可能是在农历2008年正月初一拍摄的
C.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D.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分析:审题不仔细,理解不正确
附件:中考科学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类型和启示
错误类型 “干扰项”设计方式 启示
张冠李戴 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或相近的时事作干扰选项,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 在中考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时事,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
鱼目混珠 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项,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判别能力。 在中考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偷梁换柱 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选项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选项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
正逆颠倒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判明题干的方向,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要将原来正确的选项舍去即可。
主次颠倒 这类题目常将概念间的主次关系颠倒,粗略看来,选项意思和题干非常吻合,其实是以非辩证性干扰辩证法。 答这类题一定要注意对应概念间的主次关系,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要警惕命题者以貌似辩证性的手法加以干扰。
因果倒置 命题者在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中,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 否准确和透彻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联系。 解这类题,一要注意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要注意题干和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型的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选项是不是题干所述原因的原因。
同义反复 这种手法通常是在果因型,或者题干有“说明”、“表明”之类的选择题中,设置重复题干意思的选项,考生如不仔细辨析,就会错选。 解这类题,要注意将选项和题干逐一比较,舍去不属于题干的原因的选项,如果是最佳选择题,只能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个选项。
以偏概全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设计的选项,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 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选项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选项舍去。
添枝加叶 命题者在题干或选项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选项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 “任何”、“一定”、“都”等字词一定要慎重推敲。另外,可在试题的关键字下面划线,诸如:全部、许多、某些、没有、经常、有时、决不、较多、较小、最好、至少等关键字可以帮助你理解试题。
似是而非 这类题目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选项,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理论和题干的规定性,对相关选项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选项所干扰。
答非所问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有意识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选项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解答这类试题,只能选择那些和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选项。对那些和题干无关的选项,不论其本身的说法多么正确也不能选。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2009高考总复习:各科备考资料汇总 语文 高考最常见的300个错别字 高考常见最易读错的字 高考作文易错100字 点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高考语文必备俗语集锦 修辞方法知识汇总 高考易错熟语全解析 文学常识识记方法归纳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汇总 诗歌赏析术语梳理 中国古代重要文学作品简介 中国古代重要作家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特殊数字 外国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文言文常用句式例解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 18个常见文言虚词 数学 高考数学知识网络图 高中数学概念及公式大总结 高考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项精练 英语 熟记985个高考英语考试大纲核心单词 情景交际常用句型100例 高一到高三所有重点英语词组汇总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及写作必备词组汇总 高中英语易拼混单词150组 2009届英语写作经典必看200例句型 高考英语作文最常引用的36句格言 2009高考英语作文经典必背100句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常用句式分类整理 物理 资料集锦:生活“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2009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精练 化学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大汇总 高中常用化学方程式总复习 巧妙记忆法之《化学口诀汇总》 高中化学各种题型解题方法精粹 近十年高考化学热点知识大统计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总结 高三备考:有机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无机推断难点总结 高中化学中的16条优先原理 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 生物 高中生物结论性语句111条 09届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 高考生物经典易混、易错考点汇总 2009年生物高考考前复习资料
高中生物教师博客请百度刘强博客
一、指导思想
(一)全面系统、注重双基;吃透教材、落到实处;培养能力、循环上升。
(二)立足教材、夯实基础,扎实搞好高三选修教材的教学和第一轮复习工作
1.夯实基础离不开课本,引导学生看书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2.夯实基础也体现在重视教材中复习题的处理上
3.夯实基础还体现在初中相关知识的复习上.
4.最后,夯实基础还必须注意作好2个规范.
(三).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四)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复习目标
1、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用适当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现象和事实。
2、能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3、能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探究简单的生物学问题,并对实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高的科学素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高考备战中,培养学生“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少丢分、难度题多得分”的信心和实力,显著提升高考成绩。
三、方法措施
1、搞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
2、重视教学研究,培养科研精神
①首轮复习中学生心理准备指导技巧。②首轮复习中如何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③近五年的高考理综试题和考纲。④复习教学方法。⑤复习课中教师讲和学生练的时间分配。⑥复习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挖掘学生潜能。
3、加强基础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1)“精讲”
变化结果变化原因变化所在时期
加倍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减半细胞一分为二①有丝分裂末期②减数第一、二次分裂末期
加倍DNA复制细胞分裂间期
减半细胞一分为二①有丝分裂末期②减数第一、二次分裂末期
出现DNA复制细胞分裂间期
消失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加倍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减半细胞一分为二①有丝分裂末期②减数第一、二次分裂末期
(2)“精练”
(3)“精评”
生物讲评课应遵循五个原则:
及时性原则;鼓励性原则;普遍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发挥六大功能:
激励功能;矫正功能;诊断功能;示范功能;拓展功能;提升功能。
4、改变实验观念,强化实验技能
5、滚动复习,循环上升
三种记忆方法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学课程中不是主要学科,但是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它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而且生物学在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生物。下面我们就听听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老师对学好高中生物学的一些建议: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
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3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3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了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3.深刻理解重点知识,读书做到“6个W”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读书时要时时思考“6个W”。这6个W分别是:
Who—→谁或什么结构
What—→发生了什么变化或有什么
How—→怎样发生的
When—→什么时间或什么顺序
Where—→在什么场所或结构中发生的
Why—→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大家在思考中经常将这6个W连起来思考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除了上述3点以外,同学们还要坚持在学习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学的方法一定可以换回优异的生物学习成绩!
高手分享经验
我主要介绍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归纳,二是做题。
归纳
首先讲讲归纳,这是我个人最推崇的方法。因为我高三这一年花在比赛上的时间很多,没有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很系统的复习,但知识归纳帮助我将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的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我高二的时候做了全部自己写的那种归纳,上高三不久,就在优化设计上对它给出的框架做了补充。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课本是最最最根本的,大家一定要三本课本读的滚瓜烂熟。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察看就可以了。
在做好了以上两种归纳的基础之上,便做着两种归纳的归纳,也就是特殊知识点的归纳,把基本知识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难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识点或例子另外抄写来,还有把习题归纳中常错的、易错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识点也一起抄下来,这样就组成了特殊知识点归纳。平时在听完课,做完习题后应该着重做基本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而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先看一边书本,再看一遍知识归纳,一边看一边把重点要点写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识归纳,最后就只看这本特殊知识归纳。如果时间允许,边看边把记不住的打上记号,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记号的。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为这些知识本来就烂熟于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经过这样抄一遍,看几遍也都攻下来了,所以上考场的时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我高考前两个星期就是先花了一个星期把书本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做了特殊知识归纳,然后接下来那个星期就看特殊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
做题
练习题的选择:主要做好老师发的卷子,自己再有一两本就可以了(根据自己能力,难度可稍大)。
多做、精做高考题、实验设计题、经典实验题。简答题要认真对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练表述和实验设计注意事项。归纳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没做一样。
课上课下多和同学老师讨论,听课时要记一些特殊的例子,是自己预习时没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讲卷子时不管做没做对都要留心,主要记下一些技巧性东西和每道题的考点
及时提问
以上是复习准备的方法,是知识录入,那考试时应该怎样把知识提取出来呢?
首先应该确信自己每个知识点都弄懂了,遇到一个问题时,要做的就是把答案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看到一个题目,先把握住这道题要考的是什么知识点,然后以这个知识点为关键词,搜索若干个出相关的知识点,就像在网上搜索资料一样;简单的题目答案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而复杂的题目则需要在搜索出来的知识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或是搜索出所有合适的知识点。后一种方法在生物考试中尤为重要,因为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联系性,生物体各种形状和功能的联系决定了我们学的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也决定了试题答案要求全面。生物试卷中更多的是多选题和简答题,全面和体现联系是取得高分的关键。牢固的基础知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灵活的思路则是学好这门课,考出好成绩的根本。
上面介绍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我觉得不仅适用于学习生物,也适用于学习其他科目,当然要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而不断改良。我的学习方法,像知识归纳,是要花很多时间和心血的,我并不十分聪明,所以只有用更多的勤奋来收获更多的知识。勤奋、付出,是每一个求学的人都必须做到的。
学习方法
基本方针:
1.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
2.不要盲目记忆,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
运用方案: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
3.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
(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正确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直接观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征。
*养成写实验观察日记的习惯。
6.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7.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
*把想起来的主题不管顺序先随便记下来。
*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位置。
*按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
2)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3)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记忆。
8.不懂的题必须解决。
(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其他人。)
9.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
1)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
2)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
3)以基本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
其他:
1.时间比较宽松的时候,如假期可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开始重点学习。
(相联系的部分也能培养兴趣)
2.平时利用百科全书查找不懂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