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高考40年变迁,44年前高考试卷曝光
tamoadmin 2024-06-03 人已围观
简介1.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是怎么回事?2.高考恢复40年,你觉得高考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吗?3.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4.高考从哪年开始不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各省命题?5.高考是什么时候重新开始的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资料照片)。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这是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资料照片)。有这样一段经历,浸透着汗水,在
1.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是怎么回事?
2.高考恢复40年,你觉得高考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吗?
3.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4.高考从哪年开始不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各省命题?
5.高考是什么时候重新开始的
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资料照片)。
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这是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资料照片)。
有这样一段经历,浸透着汗水,在记忆中深深铭刻,直至几十年后回首,仍能清楚记得当年的准考证、录取通知书;
有这样一个名词,见证过一代代人的青春时光,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期盼与梦想。
高考!高考!40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复,开启了梦想的时代,照亮了中国的前程。
改革为梦想披荆斩棘:
40年风雨变迁,高考点亮更多希望
“恢复高考是在‘两个凡是’还没有打破的情况下进行的,它的意义远远超出教育本身,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导,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
如果说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奏响了改革开放交响曲的序曲,那么40年来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则是改革浪潮不断向前的有力见证。
从1983年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到1985年“双轨制”和“自费生”出现,再到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从早期理科7门、文科6门的考试科目,到1999年开始推行“3+X”的科目设置,再到2017年即将在上海、浙江试行的“3+3”考试科目……高考改革在人民群众的期待中摸索前行,在国家发展的需求中积极求解。
从2001年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到2014年28个省份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5.6万名学生在居住地参考;从2012年开始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到2015年对残疾人参加高考提供平等机会和合理便利做出明确规定……高考改革不断向着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方向努力。
从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重点院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再到2014年底,教育部出台规定,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变得更加灵活多元。
“回想40年前,我国还在强调‘两基攻坚’,即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那时,高等教育尚处在精英教育阶段。”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现在,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普及化的阶段迈进。”
高考制度的改革,印证着时代的进步;而高考内容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脚步。
梦想为未来凝聚力量:
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高考制度恢复这40年,是中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的40年,也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40年:
40年来,以高考为入口的高等教育硕果累累。“十二五”期间,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职业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2016年,全国共有118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72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7.8%,再创历史新高。
“高考虽然表面上看仅仅是教育考试,但能否选拔出合适的人才进入大学深造,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刘海峰指出,恢复高考前三年,有90多万人才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这批人在后来的改革开放中成为重要推动力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中国30多年来经济起飞和高考制度有着重要的关系”。
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是怎么回事?
据悉随着2017年高考招录工作的展开,高考录取通知书也陆续送到了考生手中,近日有媒体发布评论表示,恢复高考40年来,变化一直在发生,高考命题已从单一选拔到提升到了为服务社会的角度。
报道称评论表示,高考制度恢复的40年间,高考内容改革一直在进行,大致经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高考评价体系构建这3个阶段,目前已经从考查单纯的陈述性知识到考查学科能力到了对核心价值的综合考查,高考内容改革始终立足于高校的人才选拔需求和国家基础教育状况。
报道称恢复高考后随着基础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教育资源的逐渐丰富,考生整体文化水平很快提高,只考查陈述性知识不仅满足不了选拔任务,对基础教育的导向也十分不利。之后,高考命题进入能力立意阶段。
专家表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考更加侧重于对进入高校学习所需的主干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查,考查的功能也由单一选拔向指导教学和服务社会转变。
网友表示,高考不再是选拔人才了,而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高考恢复40年,你觉得高考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吗?
有这样一段经历,浸透着汗水,在记忆中深深铭刻,直至几十年后回首,仍能清楚记得当年的准考证、录取通知书;
有这样一个名词,见证过一代代人的青春时光,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期盼与梦想。
高考!高考!40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复,开启了梦想的时代,照亮了中国的前程。
梦想破土而出:1977,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拐点
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这是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资料照片)。
1977年,关闭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570万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人,涌进考场……
正在地质队担任物探操作员的黄大年白天上班,晚上在营营蚊雷中、昏昏油灯下刻苦攻读……最终,成为27万“幸运儿”中的一员,通过高考叩开了大学的校门,后来成为战略科学家,人生命运就此改变。
那个冬天,不仅是这些“追梦人”个体命运的拐点,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拐点。
1977年8月初,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者纷纷主张立即恢复高考,得到邓小平明确支持。从8月中旬开到9月下旬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激烈的争论后最终达成共识,改变“推荐上大学”的招生方法,恢复高考。
当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恢复统一考试,由省级命题。招生考试在冬季进行,新生春季入学。
无数曾在迷茫与困顿中苦苦求索的青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
新华书店的一名老员工忆起,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的复习资料刚面世,就引发了全家出动连夜排队抢购的壮观场面,印刷厂也是日夜赶印,但仍供不应求。“有的人拿着小板凳,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家都是半夜里来排队的。”
据统计,1977年和1978年两届考生共有1160万人。
那是积聚了太久的渴望,那是压抑了太久的梦想,那是一个国家重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旗的序曲……
同样在1978年,北京**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得知消息,张艺谋带着自己的摄影作品跑到考场。彼时,他正在陕西农村插队,和农民一起下地干了三年,后来被招到咸阳棉纺织厂当搬运工,一干又是七年。后来,张艺谋如愿考上北影,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恢复高考就像“塌方隧道尽头突然射进来的那束光,让人们在快要闷得透不过气来时,看到的那个小孔的光亮”。在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历史学者雷颐看来,中国人后来笃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印证着恢复高考后,知识被重新赋予了足够的尊严与价值。
改革为梦想披荆斩棘:四十年风雨变迁,高考点亮更多希望
“回想40年前,我国还在强调‘两基攻坚’,即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那时,高等教育尚处在精英教育阶段。”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现在,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普及化的阶段迈进。”
梦想为未来凝聚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高考制度恢复这40年,是中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的40年,也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40年:
40年来,以高考为入口的高等教育硕果累累。“十二五”期间,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职业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2016年,全国共有118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72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7.8%,再创历史新高。
40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复开启了教育和科学事业的春天。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考制度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017年,是新高考改革落地元年,以上海、浙江为代表推进的改革试点正在探索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考方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为“不拘一格选人才”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着这样一个把国家与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考试制度。
40年前,高考曾让亿万个梦想重新放飞。而今,我们从未离梦想如此之近——经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过程中,新的时代格局、新的人才观对考试招生制度和人才选拔提出了新的要求。”姜钢认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0载光阴荏苒,岁月将一段段轰轰烈烈的往事定格成一幕幕全民的集体记忆,历久弥新。
40载岁月如歌,已是“不惑”之年的高考,依然继续着选拔人才、服务国家的神圣使命。
今年,近千万考生将走进考场。虽然,一张张考卷早已不是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唯一凭证,更不是成长成才的唯一钥匙,但它依然寄托着莘莘学子不负青春的誓言,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017年,是中国恢复高考制度整整40年。这四十年,考试的规则,体制一直在健全,正在向着公平的方向发展,所以高考是现在中国最公平的事了,在中国,高考为社会底层人民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对农村贫困家庭来说高考地确能扭转命运,起码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 。高考或许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是对想改变命运的人有较大的帮助,因为教育开拓视野,为人生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高考绝对不意味着是一场考试,高考几乎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高考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这么多年过去了,高考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在这场没有时间没有地域没有行业没有年龄之分的运动中,我们大都数人或者每一个人曾参与其中或着即将,又或者正在面对,只是方式不同而已,要么直接,要么间接,每个人都是演员,或是主角,或是配角,反正逃避不了。高考有可能意味着漩涡,有可能意味着失落,有可能意味着命运转变。高考是未知的,带来的改变也是为止的,但高考确实是一个机会,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它可能是你前20年最重要的一次抉择。
?读书是否可以改变命运?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是读的好大学还是念的一般大学,经过高等教育近乎百分之百改变你将来工作的性质!那为什么还有人觉得读书无用呢?因为他们眼里只有钱这一个标准!认为命运即是金钱!这实在是一种谬论。
我认为高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命运,但却不一定能超过富二代。这个富二代有两种,城市的,农村的。财富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也坚信读书人的后代不会越来越差,相反那些所谓的农村富二代好日子不会活多长时间的。所以从长远来看,读书的孩子超过那些农村富二代只是时间问题!针对城市里的富二代,人家的父母基本上也都是相当重视教育的,孩子培养的也很优秀,有资本,又很努力,超越他们难上加难!但是这又何妨,你为你的后世子孙开了一个好头,你为你的孩子打下了一个基础,给了他们一个比你好的条件,这就是改变,过歌一两代人,只要你的后代坚持读书,坚持学习知识,怎么可能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呢?
所以,加油,不管你处于怎样的境地,知识会给你一个敲门砖,加油。还有在现今,还有什么事情比高考更公平的吗?高考相对是最公平竞争的方式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那么,高考公平是基石中的基石。因为人们执着相信,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高考从哪年开始不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各省命题?
3月31日,教育部宣布推迟2020年高考时间,你知道历史上高考时间的变化吗?
新中国在1952年8月15、16、17日3天,举行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
1953—1965年高考时间不一,7月15—17日居多。
1966年十年文革,高考中断。
1977年高考恢复,不过77年高考是在11,12月进行,没有全国统一卷,命题权在各省,时间不一。77级学生在78年春天入学,当年高考570万报名,录取27.3万。
1978年高考在7月20—22日举行,78年高考610万报名,录取40.2万,秋季入学。
1979至2002年全国统一高考时间为7月7日至9日,由于当时落榜生居多,故7月被称为“黑色7月”。
2002年,教育部宣布,高考由7月改为6月,所以2003年开始,高考改为6月7,,8日举行。为何提前至6月,当年教育部也解释到,由于6月份平均气温低于7月份,且6月份台风和洪水发生率比7月份小(7月份洪水和台风对南方不少地区影响较大),教育部进行科学信息对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的基础上,将高考提前至6月份进行,以减少不利天气对高考的干扰。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3月31日教育部决定将高考推迟至7月7、8日进行。
高考时间的变化,背后折射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的变迁!你怎么看呢?欢迎发表评论。
高考是什么时候重新开始的
1985年,上海首先开始高考改革试点,开始单独命题。
自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建立以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考试。1958年曾试行分省命题,但仅实施了一年,又回到全国统一命题方式。1977年恢复高考后,因为时间非常匆忙,所以当年实行分省单独命题,但到了1978年又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1985年,上海首先开始高考改革试点,开始单独命题。2002年北京也开始自主命题。2004年,自主命题的地区一下子从之前的2个直辖市增加到11个省市。到2006年,全国(除港澳台)实行分省命题的省、市、自治区已达16个。
扩展资料:
高考单独命题原因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各地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分省命题有利于根据各省新课改的不同进度实行新高考,有利于体现各省的特点,减少因地域差异带来的考试偏向。
最直接的动因,则是降低全国大范围的高考安全风险,即万一某个省泄题了,或某个省的试卷被盗,也只影响一个省的考生,而不会引发全国性的影响,不至于造成大范围的公共安全事件。
各省市结合各省教育发展实际,在命题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创新,在试卷结构的变化、命题选材的拓展、各种新题型的出现等方面,都有所探索。分省命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统筹管理,促进地方考试机构研究考试科学等。
人民网——高考命题从分到统的历史逻辑
1952年开始统一高考,1977年再次恢复高考
高考历史变迁: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1年,理科中增加了生物科 。
1983年,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向减少高考科目方向发展。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方案。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4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名义上是为学生减负,结果非但减不了负,还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同年,政治被排除在统考科目之外,理科考试中不再考政治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 同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出现在高考科目中 。
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高校毕业生缺乏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
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我国高考一直实行全国一张卷,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题的行列。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年2月,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全文。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效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4年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统一命题的有15个;
2015年,又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
2016年 安徽、福建等8省份申请2016年起使用全国卷。全国卷使用省份从2014年的15个增加到2016年的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