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1999年高考历史,1999年高考历史试题

tamoadmin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1.1999年河南高考时间2.中国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着怎样的历史?3.历史高考最高分4.问一下,历史上的重要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怎么分啊7月的7日到9日。1999年高考时间是7月的7日到9日,考3天,3加2模式,考5科,文科考语数外政史,1999年起为缓解夏季?次?考对考?的压?,开始探索春季?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

1.1999年河南高考时间

2.中国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着怎样的历史?

3.历史高考最高分

4.问一下,历史上的重要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怎么分啊

1999年高考历史,1999年高考历史试题

7月的7日到9日。

1999年高考时间是7月的7日到9日,考3天,3加2模式,考5科,文科考语数外政史,1999年起为缓解夏季?次?考对考?的压?,开始探索春季?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1999年河南高考时间

高考难度较大,因为当时的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和政治。

恢复高考的44年来,一共有3次高考数学特别难,被称为数学难度巅峰。

(一)1984年高考数学

1984年的高考数学被很多人认为是历史上最难的一次数学高考,每道题看起来都像是奥数题。很多高材生出了考场后面如死灰,内心十分绝望。

据几位当年参加过高考的人回忆,其中一位考生,那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3分,但还是上了一所985大学。另一位同学高考理科数学考了41分,但这个成绩已经不低了,他印象中大题没有一个做完整的。最后,这位同学总分考了453分,还高出本科线13分。

(二)1999年高考数学

1999年的全国数学卷平均分只有60分。该年高考主打创新思维,并且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了传统出题的局限性,如果思维不够活跃的话,很难得到高分。

这一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要求“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在试题设计上增加应用型和能力性的题目”。

在这样的时代和政策背景下,1999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正面临着新旧教材的更替之年,需要体现新高考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对人才的选拔提出新的标准。所以这一年的“难”,更多的体现在对数学考试的创新上,要求学生进一步打破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综合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数学能力。

(三)2003年高考数学

2003年爆发了著名的“非典”,事实上,原本每年高考都在7月份举行,由于各地天气炎热,导致很多学生发挥失常甚至中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非典爆发之前,教育部就已经下发政策,将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份考试。突如其来的非典导致了绝大多数学生复习期间中途断课,但是出于政策的平稳考虑,高考依然在6月份举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613万考生在那年迎来了后来被称为"史上最难高考年与最大惨案"事件。难,一方面是体现在时间上,非典疫情导致许多学校在4月停课并且高考比起往年还提前了一个月。

另一方面就体现在了试卷难度上,那年的各科高考试卷难度比起往年都有所增加,而数学更是让无数考生以泪洗面,据说那年数学的平均分仅仅只有60多分,也因此被无数考生称为高考数学"最大惨案",其中江苏卷更是被作为话题讨论到了今日。

中国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着怎样的历史?

1999年河南高考时间是7月7日、8日、9日。从1979年起至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时间固定在每年7月7、8、9日。因此,1999年河南高考时间是7月7日、8日、9日。1999年,河南的高考实行的是标准分制度是3+2,“3”指语文,数学,外语,“2”指文科生加考政治、历史,理科生加考物理、化学。各科满分150分,总分750分。

历史高考最高分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直到清朝灭亡以前,高等教育的规模很小,当时全国的高等学堂只有24所。高校招生对象为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学生。考试科目包括外语和国文以及理化、文史等文化课程。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扩展资料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七门学科,文科课理科都考政治,文科和理科都是考五门课,总分500分。

英语是1983年才纳入必考科目的,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1995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名义上是为学生减负,结果非但减不了负,还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

所以几年后生物和地理恢复了高考。再到后来,高考改革又搞了分省命题、高校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高考科目也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各个省都差别很大。

例如,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外,有的地方考小综合,有的地方还考大综合,还有的把学业水平测试纳入招生参考等。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问一下,历史上的重要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怎么分啊

历史高考最高分:裸分748分。

张镇风,总分748分。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语文:150分;英语:150分;数学:148分;理综:300分

张镇风,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在中国高考史上,他缔造了传奇。除了数学失了2分,其余都是满分。关于他报考哪所大学?后来发展如何?几乎没有任何报道或线索。有消息称,目前他在美国一家跨国公司做CEO,但已无从考证。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高考状元

王端鹏,总分749分。2004年山东省高考状元。语文:138分;英语:142分;数学:149分;理综:300分;加分:20分。

2004年高考,烟台二中校实验班学生王端鹏以749分的高分获得山东省理科“状元”,成为烟台市学生在“恢复高考”27年来,第二次夺得全省文化成绩最高分。

王端鹏绝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他热心班级工作,喜欢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还是学校各类辩论赛的骨干;他爱钻研问题,课余时间喜欢阅读课外书,对近代物理学、文学、军事都很感兴趣。

王端鹏是高考分数为749分,离高考满分只差一分,其中数学科目为149分,语文科目取得138分,英语142分,单科成绩均名列全校第一,另外他在参加奥赛另外获得了20分的加分,高考成绩在当年的山东省理科生当中位列第一,

王端鹏在校期间曾获得"省三好学生"、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全国生物奥赛二等奖、全国化学奥赛三等奖,是同学和老师眼中典型的学霸级人物。如今的王端鹏担任中科院从事研究员。

历史上高考满分750状元黎雨佳

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来自树德中学的黎雨佳,高考成绩:语136,数150,外144,综合290,裸分成绩720分,但是!重点来了,人家早在之前就拿到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30分,意味着这位学霸拥有750分总分的成绩,什么概念?高考总分也就750分而已啊!

黎雨佳属于典型性学霸,她说特别享受“刷题”的过程,“有时候很无聊,就拿两套题出来做呗。”黎雨佳每个星期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甚至要精确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

希望对你有帮助一、根本原因

在同一历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我们可以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阶级本质、内因等方面去分析。

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例1、 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 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

C、 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

D、 人民觉悟不断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生活共和国"

这是1995年全国高考题,我们只要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理论,就可知应选A项,它在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具有必然性。

例2、 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平等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 当时没有私有财产

B、 当时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可供分配

C、 人们没有剥削他人的思想

D、 当时没有产生阶级

该题涉及的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公有制是一种以低下生产力为基础的公有制,北京人、半坡氏族、河母渡氏族的社会生活内容就是此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反映。故应选择B项。

据此,世界史上的尼德兰、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革命,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其根本原因无一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了,而原有的旧制度或统治体系阻碍其发展,即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质变或量变),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换言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从阶级本质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或其所在的团体、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响,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例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1994年高考题)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

C、 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例4、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政治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 B、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C、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 D、维新派的局限性

同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这些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第三、从影响历史事件的主要矛盾了分析。每一历史事件都是现象和本质的同一体,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或主要矛盾来把握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例5、"府院之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 B、总统与总理之间的矛盾

C、军阀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夺中国的矛盾

此题答案选择D项。C项是错误选项,A、B项都是属于表面现象,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分析出本质或主要矛盾是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这一矛盾通过黎元洪与段祺瑞关于参战问题的斗争而表现出来。

例6、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朝的统治腐朽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农民阶级反抗精神强烈

试题中还常出现"最主要原因"的分析,它与根本原因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只是根据不同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原因进行定性而已,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上说明其重要性,最主要原因是从原因地位重要性来确定的。因此,可参照以上三个角度来分析解答。

二、主要原因

同时存在的若干原因中,定有主次之分,主要原因就是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原因。相比较而言,历史的内因、根本原因、必然原因一般都是主要原因。故此类题解答可参照前文。

例7、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此后仅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2000年高考题)

A、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得到广泛传播 B、维也纳体系激化了各国社会矛盾

C、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壮大 D、殖民统治遍及世界各大洲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政治方面,世界各国革命和改革广泛开展;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亚、非和拉美的殖民征服;经济方面,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等。究竟哪一个起决定作用呢?这道题较好的体现了评价历时事件的生产力标准。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经济力量迅速增强,导致其它方面相应变化。

例8、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1999年高考题)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

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三、直接原因

它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是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原因。导火线也是直接原因。

例9、1841年2月英军再次进攻虎门,守军抵抗失败,炮台陷落,其直接原因是

A、 葛云飞中炮牺牲 B、琦善拒发援兵

C、弈山缺乏作战决心 D、牛鉴临阵逃走

这是1992年高考题。解题关键是要认真思考题中的"直接原因",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失败原因,而导致虎门失守的近期原因是琦善拒不发援兵这一史实,故应选答案B项。

例10、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点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1999年高考题)

A、 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答案:C

四、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在历史事物的诸原因中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层、阶级、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的因素称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则是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的存在。

例1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A、 封建势力强大 B、帝国主义的干涉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中共中央右倾投降错误 答案: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它的失败应是针对无产阶级而言的,对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背叛,这种背叛是不以中共的意志为转移的,故此题应选答案D。

例12、"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是(1990年上海高考题 答案C)

A、 袁世凯的告密 B、光绪帝的囚禁

C、顽固派的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我们在对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时经常用这种分析方法。例如,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时,都从主客观原因两方面总结。同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以及后来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重大事件失败的原因都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文章标签: # 高考 # 原因 #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