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浙江高考试卷不公开,浙江高考不公平
tamoadmin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1.请站在反方的立场上,反驳“取消高考制度对所有考生来说是否公平”2.2008年高考改革视点:高考志愿该如何填报3.社会对高考改革存在哪些舆论观点4.2022年新高考所有省市都是全国卷吗?5.浙江高考考哪些科目6.求反映高校录取不公平的相关数据。7.全国高考难度系数排行高考语改革对于中国教育,无论是网络还是媒体杂志,都是一片杀伐之声。然而骂人的话谁都会说,也都能说好,但很少有人提出真正可行性意见。
1.请站在反方的立场上,反驳“取消高考制度对所有考生来说是否公平”
2.2008年高考改革视点:高考志愿该如何填报
3.社会对高考改革存在哪些舆论观点
4.2022年新高考所有省市都是全国卷吗?
5.浙江高考考哪些科目
6.求反映高校录取不公平的相关数据。
7.全国高考难度系数排行
高考语改革对于中国教育,无论是网络还是媒体杂志,都是一片杀伐之声。然而骂人的话谁都会说,也都能说好,但很少有人提出真正可行性意见。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育虽只有两年半,却也想班门弄斧,说一些自己的感想。中国进行了各种教育改革实验,但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失败,笔者认为,教育改革失败的根源在于治标不治本: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是高考制度。所有的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都是以高考为方向的,高考不改革,无论什么样的尝试都将以失败告终。中国的高考制度中最大的问题是一考定胜负。考生都将高考的这一月冠以“黑色”定语,以前是黑色七月,现在是黑色六月。“黑色”一词不仅体现出高考的残酷,也透露出高考的不公平。十二年苦读,仅仅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与大学失之交臂,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对于一个一直努力着却没有获得成功的考生来说,高考的不公平让他受的委屈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可喜的是教育部门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改革,相信近几年内会有措施出台。笔者是中学语文教师,想就高考作文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 作文考试独立化、自愿化高考作文阅卷是历年高考中非议最多的一个环节。问题的根源在于考生太多,而为了保证标准基本一致,阅卷老师的人数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每个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大,失误在所难免。然而事关考生前途命运,一句“失误在所难免”往往不能令人心服。笔者在此提出第一个大胆的建议:高考中,不一定每个考生都要考作文,可以将作文作为一个附加考试,由考生自由报名,作文的成绩和基础阅读成绩按照百分比合成这些考生的语文成绩。这个建议自然要受到人的责难,但是笔者仍然有话要说,之所以这样建议,出自以下几点根据:一、语文学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这点和其他学科有点不同,甚至恰恰相反,过于注重文学研究的人是很难创造出高质量的文学作品的,特别是诗歌。文学创作更需要天分,并不取决于你的专业知识如何。高考是为选拔人才而存在的,选拔人才必然要有针对性。相信不是每个学过语文的人都能成为文学创作家,所以笔者建议,在高考中将作文作为一项单独的附加考试,由真正具有天分或者希望能在文学创作上走出一条路的考生以自愿的方式参加。二、历年来高考作文中有许多优秀的作文被埋没,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费盈盈。根本原因是考生太多,阅卷老师平均用在一篇文章上的时间不到90秒。袁才子说过:文章贵在曲。因此,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给一篇真正的天才之作评分肯定是有困难的。把作文作为一项自愿性质的考试,这样就可以减轻阅卷老师的工作量,从而不让真正的好作文被埋没,给真正的天才一条通往文学梦想的康庄大道。中国文坛已经开始疲软了,需要一批真正有潜力的生力军。三、语文归根结底就四个字:听、说、读、写,最终的写是建立在听说读之上的,将作文作为自愿选择的方向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将具有文学创作潜能的人与具有文学研究潜能的人分开,教师的指导更集中更有针对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笔者主张:不一定每个考生都必须考作文。当然,不是说不考,然而该怎么考呢?这也是笔者即将谈到的第二点。 二、重视小说和随笔 针对湖南历年来的作文要求,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两种文体的考察:小说和随笔。如果因为教师指导集中以后能使学生的素质提高到一定程度,笔者认为还可以加上诗歌,在这里,只谈小说和随笔。之所以这样说,也是有所依据的。首先,历年湖南省的作文要求明确规定了文体,基本上是三种文体: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其中,最为注重的是议论文的写作,因此每所高中在作文教学中投入力量最多的也是议论文的训练。然而从各年的高分高考作文来看,训练的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笔者可以将所有的高考议论文贵为两类:一、具有议论文的特点,但结构程式化,因此具有“新八股文”之称。二、没有程式化的高考议论文只能算是说理性较强的散文,如果严格来说,不符合命题要求,因为很多时候湖南省的命题要求中没有散文。这样的高考作文要求是不合理的。如果学生懂得了什么是议论文,天天写议论文,那么程式化的训练下势必导致思维僵化,这样的考生到了大学,进了中文系,也进行不了高层次的文学创作。如果考生不按照程式走,自然会天天受到老师的提醒,这样,内心就会产生斗争,是要顺应自己的个性还是服从高考的意志呢?就算考生愿意服从高考的意志,笔者也很难相信他能够违背自己的意志写出好作文来。当然,有些人会说,可以写记叙文啊。那么什么是记叙文呢?是象小学生一样记叙一件自己熟悉的事,还是要学会虚构一件事以保证文章质量呢?是粗线条地讲一件事还是要注重描写和细节刻画以使文章丰满灵活呢?我相信,答案不言而喻,然而注重描写和细节刻画的虚构不是小说又是什么呢?最后只剩下散文了。什么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也就是所说的文无定法,只要你意旨集中在一点,天马行空,思接万载,神游物外都可以,这样的文章不是随笔又是什么呢?当然,笔者为何不说记叙文而称小说,只称随笔不谓散文呢?这就是笔者要谈的第二点理由。高中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特别是一些具有创作天分的同学,已经能够写出一定质量的作品了,所以笔者认为,高考不能再把高中生幼稚化,称他们的作品为作文,而要相信他们的能力,对他们进行写作考核,那么在文体上就要正式化,一定要将记叙文明确为小说,让考生明白自己并非小学生,不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创作,同时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斗志,提高他们的自信。文无定法,散文和随笔就本质而言区别不大,而随笔更能体现散文的特点,而且更随意,同时不至于让考生拘束(散文这个称呼有点过于严肃,能写散文的必然是大家),能够让学生放开思维,激活想象,无所保留地搜刮自己能够利用的材料,在给予考生一定的空间同时保证考生最佳的创作状态,使考生创作出自己最好的作品。第三,语文教育是一种思维教育,最能体现语文这个学科特点的思维是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而小说时的虚构是想象力发展的最好体现,随笔中考生对于各种材料的涉及和选择则是联想力的最佳表现。也可以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传统的作文教学下是培养不出一流作家苗子的,因为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真正的写作完全是断层的,考生在高中作文课堂上学的东西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作能力的形成。这样也可以督促语文教师加强练笔,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高考必须考察文体的话,最要注重的小说和随笔。其实笔者更愿意说,高考作文要淡化文体意识。 三 高考作文的批阅老师思想要年轻化最后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如何才能让标准统一呢?如果高考作文已经变成高考作品的话,笔者主张将高考作品中的小说类和随笔类分开,由比较具有权威的作家组成一个队伍来评阅。这只队伍必然要具有当前文化的审美眼光,在思想上要年轻化。原因在于:一、既然已经将考生的作品提高到文学的层次,那么就应该让真正的作家群体来给予评价,从中挖掘可以作为未来文坛之将来培养的考生。二、现在社会传媒技术发达,高中生在紧跟文化潮流这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自己的老师,当他们的老师还在教鲁迅的文章时,他们已经开始模仿王蒙和贾平凹了。所以只有在思想上保持年轻的作家队伍才有资格给我们的考生亮分。文章千古事,一朝也不能懈怠,特别是在当今文坛青黄不接的形势面前,怎样才能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来继承传统文化事业已经迫在眉睫。而且,语文教育是一门基础思维教育,也是一门创造思维教育,不管在哪个领域,人文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事业的所能达到的境界。一将功成万骨灰,我愿成为这千万灰尘中最渺小的一员。
请站在反方的立场上,反驳“取消高考制度对所有考生来说是否公平”
江苏08高考改革彻底失败!
一是对高分低等级和低分高等级学生不公平.
二是九门课参加高考严重加大学生负担.
三是文理并未打通.除本省几所教育厅管的学校打通了文理,外省极少,造成文科生招生计划严重不足,和今年江苏文理科报名比例22万:24万倒挂.
四是不少高校对等级设定无所适从,许多外省名牌高校等级要求仅为2B.
五是该方案严重干扰了高二的正常教学进度,许多学校为保四门必考科目,几乎停下了语数外三门主课.
六是从今年高考情况看,考生很难把握好语数外和二门等级科目的用力程度,造成心理负担增大.
七是江苏省教育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断修改录取方案,导致决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不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
2008年高考改革视点:高考志愿该如何填报
您不是说“站在反方的立场”吗? 那观点还用说?
那我就给些理由吧:(这个命题很绝对,所以这里要提醒辩手,辩论赛其实就是强词夺理,你不可能征服对方。就如同你不可能被对方说服一样。所以不能和对方平心静气的交流,对于自己辩题存在的缺陷,要想办法掩饰。 还有就是明确自己的辩题——取消高考制度对所有考生来说(都)不公平)
1.高考制度还不完善,我方承认。但我们要认识到,这是目前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方式。其巨大的公平性是不容置疑的。
2.如果取消高考,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呢?人才是国家的脊梁啊。其他的制度也都有先进之处,但搬到我们这里行吗?看近期的奥赛班,体育加分等存在的重重黑幕,我们不难想象,如果高考制度被取消,我们必将在利益的黑幕下被操控,何来公平?
3.如果没有高考,人才选拔必将多多少少被利益操控(强调“多多少少”,因为我们要尽量不出漏洞)对于无钱无势的贫寒学子,自然不公平;而对于凭借种种手段得到好处的学子,这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况且成绩差而进入好大学,在与同学的竞争中极可能遭受惨败,这会严重打击
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进行极端活动。所以这对“所有”(你的命题里包含“所有”,所以比较绝对,当然对方命题中也含有“所有”,这是你方进攻和防御的重点)学生都不公平
看你很急,先说这么多,祝你辩论成功!!
社会对高考改革存在哪些舆论观点
随着各高校的开学和高考复读班上课铃声的响起,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但2007年的高考,因浙江等省市高考志愿填报的改革,而难以尘埃落定。上海复旦、上海交大文科一志愿未招满,北大等在安徽遭遇了罕见的“小年”,投档预测线仅仅只是“一本”线……引起公众对高考改革的热议不断。
为此,我们策划了这组报道,对高考改革投去我们的特别关注。毕竟,高考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希望,考验着我国选拔培养优秀人才机制的正常运行,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以考生利益为利益
99%的一本上线考生顺利投档!这在浙江省高校招生历是破天荒的,浙江今年首次实行的平行志愿改革首战告捷。
高考事关民生,志愿填报方式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但原有录取体制只设置一个第一志愿,考生一次只能填报一个第一志愿,使一些考生因志愿填报失误而不得不“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浙江决定今年首次试行平行志愿的改革方案,从该省高考投档的情况看,成效相当显著: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减少了高分考生落榜的情况。院校生源的断档情况和“大小年”情况已基本消除。
众所周知,高考被认为是公平性的考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一直遵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出于方便招生管理、保障高校利益的需要,目前众多地区实行的“志愿优先”招生方式,“(第一)志愿优先”实际上成为首位的录取原则。换言之,在不同的志愿之间,其实并无分数的平等。这样,考生基于考分的选择权,事实上受到极大限制,考生一次只能填报一个第一志愿,所谓的“第二志愿”往往成为“摆设”。大量高分考生因第一志愿填报失误,不得不“高分低就”或者高分落榜。而通过设置平行志愿重新确立“分数优先”的招生办法,无疑有助于改变上述弊端。因为所谓平行志愿,实际上也就是多重志愿、平等志愿,这意味着一个考生在同一批次内可以选择多个志愿,并且这些志愿也是平等的,并无第一、第二的区别。这样,考生填报志愿时的选择余地大大扩展,而相应的报考风险也将大大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等现象。
在高考制度改革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当下,浙江作出的以尊重和维护考生利益为核心的高考招生政策调整,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启示:只要我们始终以考生利益为中心,以服务考生为宗旨,那么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在一定范围内其实都是可以解决的。
1个苹果3个筐 平行志愿真能解复读之苦?
2007年浙江省正式开始实行高考“平行志愿”,考生原来的“第一志愿”从1个变为3个或5个,填报志愿的难度和风险大大降低,减少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带来的遗憾。“高分落榜”人数为近几年最少。加上新课程改革等因素,一些高考复读学校负责人纷纷表示,“高复班遭遇的‘利空’。”
“平行志愿”真能一举“搞定”让考生们爱恨难言的高考复读现象?《市场报》记者对此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了解。
往届生:没赶上真遗憾!
“那时的感觉就像在悬崖上……”谈起复读那一年的心情,现就读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吴影谈到:“那时我们复读生都很保守,有点自卑,尤其是女生。我当时特别害怕,因为复读再考不上家里就该逼着结婚了,不想结婚就得出去打工,在家连种地都不会。”
由于分数不高,填报的志愿又太高,吴影是应届生时最终被调剂到西安财经。“当时根本没报这个学校。我爸妈就一个劲的念叨说当初让你报吉林师范就是不听!我爸在屋里抽烟,我就在屋外面哭。”
在吉林复读现象很普遍,吴影应届所在的班上高考成绩的前10名中有8名同学最终选择了复读,而大部分复读的原因都是志愿报得过高,录取结果不理想。吴影告诉《市场报》记者。
谈到复读生活,吴影至今印象深刻。“自己本来心眼就小,总觉得自己没有哪一科是的,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就怕复读完了再考不好。”一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最终她以618分的成绩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提前录取。虽然以她的分数来说,上目前的学校其实有点“委屈”,但吴影已经很满足了,毕竟,“复读的日子太苦了”。
提到浙江首次推行的“平行志愿”政策,吴影最先感觉到的是机会,“更加公平,让我们少一点遗憾。”当《市场报》记者询问:如果当时被“平行志愿”录取,是否还会复读时,她连连摇头:“绝对不会!如果不是录取结果和分数差距太大,谁愿意复读啊!”
应届生:“唯分数论”并不公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浙江省考生这样告诉《市场报》记者,他虽说已经收到浙江工业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很多人眼中已然是这次“平行志愿”的受益者,但自己却更欣赏以前的志愿填报方式,而且还在考虑是否复读。
“完全按分数录取不就是大家一致反对的‘唯分数论’?高考除了考成绩,也该考胆识、考勇气、考临场的发挥。‘平行志愿’等于给了不少成绩一般的考生‘撞大运’的机会。”这位考生告诉记者,他高中的成绩在学校一直是数一数二,这次高考的分数也还不错,他本来一门心思想考浙江大学,但由于分数差了一点,被浙江工业大学录取。“如果不是实行了‘平行志愿’,浙大的分数线不会这么集中,我考上的希望还是很大的。”他有些愤愤不平。
《市场报》记者调查了广西省桂林市资源县资源中学07届文科补习班,这个补习班现在总共招了90人,其中有2人是上了重点线但由于志愿填报失误而落榜。补习班班主任闫凌云告诉记者:资源中学每年大概会有20%的学生,差不多就是50、60人左右,由于填报志愿失误导致落榜或者复读,是一个常态。
《市场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平行志愿”赢得了不少“怕吃亏”的考生家长支持,但仍然有一半以上的考生和家长持保留意见。已经决定让孩子复读的考生家长王女士认为,一旦高招按1:1比例投档,高校完全失去自主权,其弊病更大,“毕竟,对于一些有某方面特长的孩子来说,他对某些专业的适应性比那些高出几分的学生更强。”王女士支持女儿复读,因为她认为:“孩子花4年时间去读一个大学,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一个梦想,而不仅仅是拿一个文凭。”
无论如何,浙江省实行的“平行志愿”确实增加了考生所填志愿的“命中率”。而投档风险问题,还有待在普通高校招生中不断完善。也许,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平行志愿、同步录取、自主选择”的招生模式未必不是一条新路。
平行志愿--1个苹果3个筐子
2007年是浙江等省市高考实施“平行志愿”的第一年,所谓“平行志愿”是相对传统志愿填报来说的。是让计算机先按分数将所有的学生进行排序,然后再看其志愿。这一政策规定:普通高校文理科第一至四批均设置平行志愿,一至三批的平行志愿中均包含A、B、C三所高校,第四批包含A、B、C、D、E五所高校。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分数相同按单科顺序及分数排序。平行志愿投档是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先按分数排序,再按志愿投档。考生投出档案的先后取决于高考成绩的高低分,而不是哪个志愿在先哪个志愿在后。在“成绩优先”的原则下,将高分考生先于低分考生投档。考生每批次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但各个志愿都是平行的,即考生的考分只要达到任何一所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考试院就向该院校投档。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学生排名在全省是第5000名,他好比一个苹果,A、B、C三个平行志愿好比3个筐子,省教育考试院先把这个苹果扔到A筐里,如果A筐里的苹果已经装满了 (前5000名中填报那所学校的人数已经达到计划数),就会再把这个苹果扔到B筐里,如果B筐也满了,就再扔到C筐里。如果还是不行,这个苹果就只有被扔到这3个筐子以外,去参加 “征求平行志愿院校”的填报。
“平行志愿”并非零风险,以文科第一批为例,浙江省今年征求志愿前上线未录取考生中,超一本线30分以上仍有38人,这个数字较去年的120人确实下降不少。但对于个体的考生来说,仍然是一场噩梦。
2022年新高考所有省市都是全国卷吗?
1、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性打破的背景下,现有的高考制度局部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统计显示,近10多年来,农村孩子上名校的比例和机会越来越少,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农村基础教育薄弱,与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差距拉大是个源头性因素,同时,这个问题的出现与高考选拔方式本身也有很大关联,虽然这个现象已经引起国家重视,并通过定向增发名额的办法来予以统筹,但制造不公平的制度性问题仍然存在。
2、“分数定终身”“一考定终身”的制度设计越来越不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对人才选拔的需求,成为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亟待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3、现有的高考制度在竞争性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人才培养路径的新不公平或者说“负面”效应。比如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前者出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和学历教育的投入不断提升的情况,后者则出现生源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这种循环目前仍然没有改变。
4、学科之间因考试分值不同而出现的不正常的冷热、贵贱、大小之分,导致有的学科长期被打入“冷宫”,而有的学科出现了不正常的热度。上述问题的出现,已经不是某一个领域的改革可以解决的,因此高考改革已经进 入“全面深化期”,同样需要注重协同性、整体性和系统性,而顶层设计是关键。
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都在高考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应该是国家高考制度改革的最高价值追求。
浙江高考考哪些科目
对于将要面临高考的学子们来讲,除了高考时间以及高考报志愿的外最为关注的便是高考时的试卷,毕竟试卷的题型以及简易难度根之后的报志愿有相当大的关系,下面我就同大家一起看看吧。
1、2022年新高考所有省市都是全国卷吗并不是所有省市用的都是全国卷,从2022年起,自主命题的省市减少到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四地。且浙江也已经明确,按照新高考改革要求,自2023年起,语数英三门科目均使用全国卷。而之所以各省市的试卷不一样,主要是全国各省份的教育发展水平并不相同,如果让教育落后地区的同学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同学考同一套试卷,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就目前来说,针对不同教育水平地区出不同的试卷,可以促进了我国的教育公平。
2、2022年高考全国卷有几套高考全国卷有几套是时下很多人都有的疑问,一般来讲全国卷目前有5套,其中新高考全国卷2套,分别是新高考全国Ⅰ卷、新高考全国I卷。2021新高考通过是全国统一试卷,不过,这只是针对已实施新高考的省份,语文统一高考科目、数学、外语s学科。考试按照全国高考时间进行。据新高考改革的要求,自从2023因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使用全国卷。
3、高考考试要注意些什么首先,家长在言语、行为上保持平常心态,做一个家庭环境的稳定器;
其次,家长多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多关注天气变化,确保孩子情绪稳定,减少头疼感冒之类的问题;
第三,对孩子高考前的考试结果尽量谈化,尽量多与老师沟通交流!
求反映高校录取不公平的相关数据。
浙江高考科目如下: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由考生从中选定1个语种参加考试。各语种均含听力考试。
选考科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按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满分750分。
截至目前来看,没有任何官方平台公布将取消高考复读政策。不过有一项规定是: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但还是有私立高中的存在。
生活中,经常有人将公立高中不许招收复读生与禁止复读生相混淆,认为这是一回事,这完全是误传,是两回事。
之所以不允许公立高中招收复读生,是考虑到国家资源被占用的问题,如果复读生也享受应届生同样的收费政策,这确实不公平。
下面来详细分析一下:
严格意义上说,高考是一种社会性考试,不仅面向高三考生,其他社会人士只要符合要求,也有报考的资格。
单从这个角度看,高考失利复读是说得通的,毕竟社会人士都可以参加,凭什么复读生不可以?高考失利的人也可以当作社会人士继续参加高考啊。
不过有人认为高考复读生与社会人士的情况不同,复读生往往实力强劲,对次年应届生有一定冲击,社会人士往往高考成绩不高,不会造成很大影响。这么认为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这就是事实。
另一主要方面:复读生对应届生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能是大家没想过的。2021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115万,其中46万人都是复读生,比例达到了40.36%。所以说,提出禁止公立高中招收复读生也是有所依据的
全国高考难度系数排行
1.不公平的高考录取制度毁掉了北大、清华、复旦等著名高校
有数字有真相,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2009在本地招生人数与人口大省山东录取人数的对比:
北京大学 (理工) 北京市录取 180人 山东只有 38人
清华 在北京录取(理工) 252 人 山东只录取 62人
复旦大学 (理工)在上海录取 340 人 山东只录取 32人
上海交通大学(理工)在上海录取 276 人 山东只有 99 人
很多省区录取的人数是个位数!
这种地域上的歧视导致了北大清华等中国名校在国际排名越来越差!
北大、清华、交大、复旦是全中国人民的大学,不是市属学校
2.名牌高校录取“偏心”大城市 代表谈教育公平
温俊义代表指出,当前,由于教育制度的体制性缺陷,同时由于公共教育资源不足以及教育市场化倾向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公平。他举例说,2003年教育部宣布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当年北京市的入学率达49%(2004年达到52%),而云南省2002/2003学年的毛入学率仅8.64%。大学的本地生源比例分别是:北大17%,清华16%,北航13%,北理11%,复旦44%,上海交大47%,武大50%,南大55%,浙大61%。以2003年为例,北京市共有9万考生,但北大、清华分配招生指标,81个考生就有一个上北大、清华;而50万考生的河南仅168个招生指标,2976人才有一个上北大、清华。
温俊义代表认为,政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清楚认识到教育机会公平对人、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及整体效率的提高所起的巨大作用,否则就算教育投入再多,却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无视甚至歧视某些群体和地区,并且不惜牺牲这些群体或地区的利益”这种严重违背教育机会公平的现象发生。
温俊义认为应该改革的是高考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目前偏重大城市的招生名额分配,最好能够按照考生数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额。换言之,就是要相对统一高校特别是名牌高校在全国的高考录取比例。
3、
高校招生按省分配名额不公平
在教育部网站的建议里面,网友认为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不公平,我国长期沿袭的录取名额分配,缺乏地域公平的考虑。由于各地的录取名额不是按照考生人数制定的,致使各地的录取率差异极大,发达地区比如上海、北京、天津等高考录取率达70%、80%。
而人口大省、考生众多的地区,恐怕达50%的就不多,这很不利于贫困、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移民频出的主要原因。
4、高考投档比例按1:1.2设置是极不公平的
无论是实行传统的“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的投档方法,还是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法,每年都不可避免的使得相当一部分上线考生因高考录取规则的不当设置而无法进入自己喜爱的大学,甚至痛失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使学子十年寒窗付诸东流。
这个规则就是教育部门规定的高考投档比例:1:1.05~1.2!这种设置完全是从高校利益出发,实现高校利益最大化而无视考生利益制定的不公平也极不合理的游戏规则!
传统的“志愿优先,遵循分数”投档方法,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是很大的。如果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不准确,第二志愿录取的可能性就很小,因为人家第一志愿已经录取够了,根本不看第二志愿。 “平行志愿”,表面上看似是考虑了考生的利益,给考生带来了好处,但却风险更大。主要原因在于给某一院校投档时,不是按照其在本地招生实际数量投档,而是按招生数量105—120%的比例进行投档,这就意味着有5—20%的考生将被无情淘汰,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5、北京有1600万左右人口,去年北大、清华的招生指标有851个;河南有9700多万人口, 两校的指标却只有171个。北京1.7万个人中就有1个人能上北大、清华,而河南56.7万个人中才有1个人能有这样的幸运,机会相差33倍。高考分数线、录取指标地区间的不平衡,是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议论的焦点之一。代表们发出疑问:“为什么一样的分数,却会有不一样的命运?这太不公平了!”
由于北京、上海拥有的全国重点大学数量比其他省份多,重点大学录取投放大大向所在地倾斜,录取名额远远超过其他省份。因此,北京、上海的重点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比大部分省低几十分甚至上百分。例如,2005年北京文科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是486分,上海是497分;而河南是565分、四川是570分。
近年来“高考移民”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各地招生分数差异太大造成的。重点大学分数线和招生指标向大城市、文化发达地区倾斜,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不公平,容易导致经济文化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同样的分数,在湖北、山东、四川等地,只能上个普通的本科;而这样的分数,在北京、上海,能上北大、清华、复旦!而北大,不只是北京人的大学了;复旦,也不只是上海人的托儿所。这就如一场赛跑,生在山东的人,要跑10000米才能到达终点,而生在京城的人,只用跑1000米,就能到达终点。考生们命运的不公,在起跑的时刻,就已经注定。教育不公,是一个社会最大的不公。对考生地域歧视的教育顽疾,何时能消除?北京上海的考生,宁有种乎?
于是有很多人就提出了高考由国家统一命题,全国所有省市区全部纳入统考范围,录取时取消地域界限,按照分数高低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同时取消保送生、特长生和定向生的名额,取消高校的机动名额和点招资格。对欠发达地区,由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时加大的教育投入,帮助他们发展基础教育。但这种理论上讲,应该是考卷面前人人平等的,但各地教育水平不一样,如果全国统一分数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又很不公平,很可能出现能读好学校的全来自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都没有。所以这种全国统一命题,统一录取的提议是不可取的.
02
噩梦模式:湖南、湖北、河南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两湖的考生都属于低调而强大的类型,河南每年高考人数都位居全国前列,本省除了一个郑州大学,又没有其他重点大学支撑,导致本省高考竞争非常激烈。
03
困难模式:安徽、江西、山西、广东、四川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这些省份的高考录取率一般位居中游,各地高中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有共同之处。有些省份的考生努力考到省外尤其是北上广的大学,成了顶尖大学最大的生源基地。
而广东在全国教育资源分布中,属于相对丰富的省份,但由于每年考生基数大、流动人口多,所以广东的高考难度系数属于第三级别。
04
一般模式: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福建、重庆、贵州、甘肃、云南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主要是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省份,陕西是高考大省,但好在省内较好的本科院校比较多;辽宁也是优质大学数量较多的省份;其他省份的考生人数较少,考生的选择和回旋余地都比较大。
05
较易模式:北京、上海、天津、青海、新疆、西藏、海南、宁夏、广西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北上天这类自主命题和高考改革的省份,试题常常引领趋势,录取模式也是独树一帜;由于当地教育资源丰富,往往当地考生不需要太高的分数便可被优质大学录取。而西部省区的考生人数不多、试题一般相对简单、录取政策也多有优惠。
全国高考难度省份排名
盛产学霸的江苏,摘得地狱模式“桂冠”,在这里,学霸和老师们都自强不息,“学生把自己当牲口,老师把学生当超人”,“他们等待了两年读完三年课,剩下一年还玩命”。
虽然地理位置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但江苏并不是想象中的高考学子的天堂。从源头来说,江苏中考中招政策是普高与职校比例原则上为1:1。也就是说,一半的学生读普通高中,另一半的学生就算你再努力也得去读中职和高职,于源头就堵住了一部分人上大学的通道。其次,江苏的平均一本录取率只有9.66%,与亲邻居上海21%差了不只一倍。
一、高考极其难(S):江苏
二、高考非常难(A+):浙江,河南,河北,山东
三、高考难(A):湖北,安徽
四、高考较难(B):四川,湖南,江西,广东
五、高考难度一般(C):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甘肃,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福建
六、高考简单(D):北京,天津,上海,宁夏,新疆,青海,西藏,海南
1、首先是这三个省份:安徽、广东、河南。这三个难兄难弟高考人数最多,211、985录取率最低,高考最吃亏。
1、而宁夏、青海、西藏、海南这四个省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少,省内教育水平不高,高考考生相对较少,但享受国家、民族相应政策支持。但宁夏、青海、西藏都是西北的省份,海南相对来说条件和环境更舒适一些。
各省市高分段人数统计
1、下表全部为“—”省份,表示该省未公布2018年高考一分一段表。如:江西、甘肃、新疆、西藏;
2、因部分省份未公布理科690分,文科650分以上人数,所以只能统计低分段人数。如:吉林文科只公布了640分及以上67人。
从上图可以看出:
1、本科一批分数线越高,并不代表该省高分段人数越多。如:全国I卷中,山西理科分数线位居第三名,但是690分以上理科生仅13人,远远低于排名靠后的湖南、湖北、河北、安徽等地区。
2、部分传统教育大省虽然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相对较低,但高分段人数依然位居前列。如:全国I卷中,河北理科700分以上122人,其人数远高于其他地区;全国II卷中,陕西690分以上理科人数同样远高于其他地区。
清北在各省市本一投档线
北大清华在各省市录取分数线高低除了跟招生结构有关以外,还有以下两个因素:
1、该省高分段人数偏多,导致分数线高。典型例子就是河北省,2018年河北高分段人数剧增,其中700分以上理科生122人,直接导致清北投档线上700。
2、跟招生计划有关。招生人数偏少,分数线肯定偏高。
不同省份分数不同,公平吗?
每年各个省份公布高考录取率以及分数线,都会引起大家的热议。尤其是看到新疆、西藏等地区的高校录取分数线低,然后就会觉得不公平。看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录取率很高,也会觉得不公平。
因此,经常会有网友说,要求教育部统一高考试卷,并进行全国统一录取。
很多网友都觉得,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毕竟相比于大城市的录取率,高考大省的学生,还是愿意全国高考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即使北京、上海等地方拥有资源优势,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其它省份的学生依然不畏惧,依然愿意接受统一试卷和统一录取。
一位网友说到:同为中国考生,用不同的试卷,不同的录取率,自然造成互相不服气,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受委屈。统一试卷、统一录取率,全国排名,统一录取,无论最后的结果怎样,自然大家都是心服口服,就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大家也不会再说高考的不公平。
高考使用统一考卷就更公平吗?
上文网友的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片面性。
全国统一试卷以及统一录取,也只是实现相对的公平,也没有达到绝对的公平。因为大家都应该清楚,各个省份之间的教育水平是非常的不均衡,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省份,更是没有好的教育资源。如果实行统一的考试,就会处于劣势。
在当前的录取模式下,地域成为了跨不过的鸿沟,即便“全国一张卷”,也依然无法保证招录的全国“一碗水端平”。大城市集聚了全国优质高校资源,当地学生500分也许就可以考上名校,而对于其他高考大省而言,500分却可能连普通本科都考不上。
同等智商的学生,东部地区发达省份的学生,能够接受先进的教育,基础知识很牢固,在英语方面的优势更是非常的明显。而西部落后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其它方面的知识也不好。最后都统一参加考试,结果就会非常的明显。东部地区的学生会占据高校的大部分名额,这样真的公平吗?
如果西部省份的学生,基本没能够考上好大学,也会出现问题,无论是对于整个国家发展,还是学生本身,都是非常不利的。
再者,就是各大省份的报考和参考人数有较大差距,对于河南、安徽、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来说,北京、上海的高校在招生配额等方面或许存在不公平,但是这种不公平是在保证西部落后省份的学生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